進入農曆七月份了,馬上就要迎來一年一度的農曆七月十五了。這是一個在農村裡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的地方叫它「中元節」,也有的地方叫它「鬼節」,而農夫的老家這邊叫它「七月半」。關於農曆七月十五,在北方地區還流傳著「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的說法,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您認為有道理沒有?
七月十五定旱澇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等到了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大的乾旱或者是洪澇災害不再會出現了。也就是說如果之前一直是乾旱,或者是常常降暴雨的天氣,那麼到了七月十五這天也就偃旗息鼓了。在北方的很多地區還流傳著「大旱不過六月二十四」的說法。意思是說,無論之前多麼嚴重的旱情,到了六月二十四日也會得到緩解。雖然農民朋友也搞不清楚是為什麼,但是「七月十五定旱澇」這句老話的準確率還是很高的。
八月十五定豐收
既然在七月十五就能定下旱澇了,為什麼要到八月十五才能定豐收呢?這是因為農作物卻還沒有到收穫的季節,這個時候正是東北水稻、高粱、玉米等生長的旺季,尤其是水稻剛好處於灌漿期。而水稻的這個灌漿期就是指從稻穀揚花結束穎殼閉合開始到籽粒成熟的一段時間,是非常重要的階段,可以說是直接影響著當年農民的收成。所以這段時間的天氣情況如何將決定著農民的收成。只有等到了八月十五之後,才能知道當年是否大豐收。
從歷年的情況來看,「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的「兌現率」還是很高的。有的人說這句話不太準確,那是因為其具有一定的區域局限性,普遍適合北方地方。其實,農村裡的一些諺語都是過去祖祖輩輩根據自己勞作經驗總結來的,是經過多年的經驗驗證的,有很多的俗語是可以準確預測幾個月以後的天氣。比如「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夫也瘋狂原創文章,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