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1-01-10 農夫也瘋狂

進入農曆七月份了,馬上就要迎來一年一度的農曆七月十五了。這是一個在農村裡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的地方叫它「中元節」,也有的地方叫它「鬼節」,而農夫的老家這邊叫它「七月半」。關於農曆七月十五,在北方地區還流傳著「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的說法,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您認為有道理沒有?

七月十五定旱澇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等到了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大的乾旱或者是洪澇災害不再會出現了。也就是說如果之前一直是乾旱,或者是常常降暴雨的天氣,那麼到了七月十五這天也就偃旗息鼓了。在北方的很多地區還流傳著「大旱不過六月二十四」的說法。意思是說,無論之前多麼嚴重的旱情,到了六月二十四日也會得到緩解。雖然農民朋友也搞不清楚是為什麼,但是「七月十五定旱澇」這句老話的準確率還是很高的。

八月十五定豐收

既然在七月十五就能定下旱澇了,為什麼要到八月十五才能定豐收呢?這是因為農作物卻還沒有到收穫的季節,這個時候正是東北水稻、高粱、玉米等生長的旺季,尤其是水稻剛好處於灌漿期。而水稻的這個灌漿期就是指從稻穀揚花結束穎殼閉合開始到籽粒成熟的一段時間,是非常重要的階段,可以說是直接影響著當年農民的收成。所以這段時間的天氣情況如何將決定著農民的收成。只有等到了八月十五之後,才能知道當年是否大豐收。

從歷年的情況來看,「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的「兌現率」還是很高的。有的人說這句話不太準確,那是因為其具有一定的區域局限性,普遍適合北方地方。其實,農村裡的一些諺語都是過去祖祖輩輩根據自己勞作經驗總結來的,是經過多年的經驗驗證的,有很多的俗語是可以準確預測幾個月以後的天氣。比如「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夫也瘋狂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農諺「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是啥意思?如何理解呢?
    摘要:七月半已過,農諺「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如何理解?文/農夫也瘋狂農曆七月十五,在民間也叫「七月半」、「鬼節」,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叫它「中元節」。在它前面還有「上元節」,即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後面則有「下元節」,是在農曆十月十五日。今年的中元節是8月15日,如今已經過去有幾天了,這也意味著距離下一個傳統節日——中秋節不遠了。在農村有些老人就念叨著這樣一句農諺:「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呢?農諺都是有地域性的,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 農村俗語說「七月十五定旱澇」,是對是錯?旱年和澇年能預測嗎?
    在民間,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祭祖的日子,不過,關於這天還有其他的說法,比如「七月十五定旱澇」,這句話在農業領域出現頻率較高,同時在茶餘飯後也會討論。有朋友會問, 「七月十五定旱澇」是什麼意思?簡單來說,過了七月十五之後,今年是乾旱的年份還是澇害的年份已經確定,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在今年剛開始的時候,就有很多文章預測今年的是乾旱年還是澇害年,當時不少人也是根據往年的經驗或者是一些民間俗語來判斷,而到了七月十五,是旱是澇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確定。為什麼說「七月十五定旱澇」?
  • 農村俗語:「八月起雷,遍地是賊」,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農村俗語:「八月起雷,遍地是賊」,是啥意思?俗語,象徵著農村的文化,不管是新創造的,還是歷史流傳下來的,只要一聽,便能夠覺得眼前一亮。
  • 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是關口」,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對於這個問題,只能說他們不了解農村,不懂農事!正午時分也是最熱的時候,這時除草更能有效的防止其「死灰復燃」!在農村生活,對於村裡的長輩來說,都是種田的好手,也能說出一些與農事有關的俗語,比如說「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其實,在農村俗語不僅包含農事,也有很多富有哲理,以下的三則俗語,您知道是什麼含義嗎?
  • 農村俗語: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啥意思,有道理嗎
    又是春耕秋收的一個節點,中秋有著承上啟下的意義,中秋意味著秋收的完成,有同樣代表秋播的開始。在靠天吃飯的古代社會,善於總結不同節氣的天氣變化對今後的天氣影響,俗話說,做生意望臘月,種莊稼還得看八月,所以就出現了中秋看天的習俗。農村老人常說: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意思就是說,八月十五看看天氣變化,就能預測來年的旱澇情況。那麼八月十五應該怎麼看天呢?這樣做有道理嗎?
  • 「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啥意思?中秋有什麼害怕的?
    農村裡的老人們在中秋時節就常念叨著「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這樣一句老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其實這句老話的原句是「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兒立志在少年」。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其下半句就演變成為了「星期怕過禮拜三」。
  • 農村俗語「姑姑親輩輩親,姨姨親皮皮親」,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都說「俗語能育人」,這句話是非常有出處的,農村的孩子基本上都沒有接觸過太多東西,這方面跟城市裡的孩子差距較遠,但是大多數的農村孩子都非常實在,並且很講禮節,這就表明了農村孩子的家教也不差,畢竟無規矩不成方圓,另外就是農村的孩子會經常將一些俗語掛在嘴邊,長此以往就將其中的道理熟記於心了,可能這也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的優勢吧。
  • 俗語「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這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這些天裡,各個地方都會特別熱鬧,會舉辦很多不同的傳統活動,但是我們這邊一直流傳著一句俗語,說「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為啥會這麼說呢? 其實意思就是過了八月十五之後家家都會門窗緊閉,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
  • 小雪節,全國降雪,農村俗語說「小雪降雪,豐收年景」有道理嗎
    傳統小雪節氣,北國普降瑞雪,農村的農民喜笑顏開,老人們都說「小雪降雪,豐收年景」,朋友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下面,咱就來好好地聊一聊這句農村俗語。首先,小雪作為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反映的只是是溫度和降水的變化,與是否降雪沒有關係。
  • 今年中秋日期,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豬友巴巴 19年中秋具體日期,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在理? 時至九月,三秋來臨!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新學年也步入正軌。相比中小學來說,步入到了高中階段,父母陪讀現象也開始增多!
  • 農村老人常說「褲帶長壽命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古代的勞動人民們通過日常生活、節氣等方方面面的經驗,總結出了不少通俗易懂的俗語,而在農村裡也一直流傳這這些俗語,讀起來可能有些粗俗,但是撇開這些字面得意思,深究裡邊的含義還是非常有道理。俗語涵蓋的面很廣,各個方面都有 。
  • 在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這裡是「豬友巴巴」,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在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清明求天晴,穀雨哭求雨」這話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明日穀雨,穀雨是二十四個節氣之一,穀雨排行第六,穀雨也是春天最後的一個節氣,穀雨節氣之後就是都了夏天,夏天的第一個節氣就是立夏了,馬上就要進入到了夏季,那麼這個時候也是雨水比較多的時候,畢竟萬物都是離不開水的,現在也是農作物生長的時候,那麼對於雨水來說也是非常渴望的,在農村裡有句俗語叫
  •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說的有沒有道理?是要根據情況所定的,具體原因,下面我來給你們分析一下: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是什麼意思先來了解下,這句農村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在我們傳統的文化裡講究,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農村俗語「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該看
    導讀:農村俗語「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過去明清時代,女人是男人的財產,基本上女人是沒有地位的,結婚前在家要三從四德,結婚後在夫家也要三從四德,而在那個時代,弟弟娶哥哥的遺妻,是被整個社會認可的,可對於我們現代來說是不道德的,所以,根據過去這種「習俗」自然就有了相關的俗語流傳下來,就比如「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究竟有沒有道理?
  • 冷暖旱澇早知道,農村俗語:「十月初一晴,單衣迎隆冬」
    2020年,農村流傳著「二龍治水」的俗語,龍少多雨,而事實也果真如此,上半年的雨水非常充沛。在煙臺地區,三天兩頭一降雨,讓今年成為少有的風調雨順年。降雨使得農作物獲得空前豐收,當然除了幾場惱人的冰雹之外。
  • 農村俗語:「買豬看圈,娶媳婦看院」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買豬看圈,娶媳婦看院」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的含義博大精深,以前通過口口相傳祖輩傳父輩,父輩再傳子輩。只不過後來隨著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農村俗語被記錄在書本上。以前農村大多數是目不識丁的莊稼漢,通過生活經驗的積累,將某些現象聯繫起來,起到做人做事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有些俗語在今天依然還有教育意義。就像「買豬看圈,娶媳婦看院」的農村俗語,表面上是買豬,卻延伸為娶媳婦的人生大事,本來是不相關的兩件事,組合在一起,用一個看字說明養豬和娶媳婦都需要仔細觀察。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這農村俗語又分為很多種,有涉及生活的、有關於健康的、有了解氣象的、還有關於為人處世的。因此來說,這些農村俗語也是五花八門,各種原因都有,這對於我們後人來說自然有很大的幫助。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關於老人和少年健康的農村俗語。而老祖宗認為,老人是以後是否要長壽,少年知否以後會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這和自身的養生是差不多的。
  • 農村俗語「冬月三一晴,穀米一般平」,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到了寒冬臘月,農活基本都放下了,這時的老農在閒暇之餘也常常出去溜達溜達,看看農田,看看天氣,就像有首歌裡那樣唱的「寒冬臘月哦,盼春風」,他們期盼的是來年能有個好收成。以前就常聽老人說「不怕冬月三一陰,只怕大寒滿天星」,當時也不懂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該看看
    導讀:農村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該看看生活在農村,很多年輕人走進了城市,在他鄉打工謀生,而落寞的農村,幾聲狗吠傳來,那是有生人進門了,而我們也都知道在農村小時候見到過最常見的應該就是天上飛的各種的小鳥了,而其中燕子被很多人視為「吉祥鳥」,畢竟有那麼一句俗語叫做「燕雀不入苦寒門」,而我們今天所要了解的是另一句俗語,那就是「燕知寒門,狗知新婿」,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