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是啥意思?如何理解呢?

2020-12-16 農夫也瘋狂

摘要:七月半已過,農諺「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如何理解?

文/農夫也瘋狂

農曆七月十五,在民間也叫「七月半」、「鬼節」,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叫它「中元節」。在它前面還有「上元節」,即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後面則有「下元節」,是在農曆十月十五日。今年的中元節是8月15日,如今已經過去有幾天了,這也意味著距離下一個傳統節日——中秋節不遠了。在農村有些老人就念叨著這樣一句農諺:「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呢?

農諺都是有地域性的,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而這句農諺主要是在北方地區流傳,尤其是在東北地區,很多的老農民對其是深信不疑的,原因是其有一定道理的,並且「兌現率」相當高。畢竟農諺都是古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是歷代農民經過多年的實踐驗證的經驗之談。而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到了農曆七月十五這個期間,後面是澇還是旱,基本已經有分曉了。到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時候,糧食是豐收還是歉收,也已經成定局了。那為何這樣說呢?有道理嗎?

其實,天氣看似變化莫測,但也是有一些規律可循的。而在北方地區每年雨水也是比較集中的,一般是在頭伏和二伏初這個期間。也就是在農曆六月末到七月初這段時間。如果在這個期間沒有大範圍的降雨,那麼後期就基本不會發生澇災了。也就是說到了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個期間,後期就不會有大雨了。像今年在大部分北方地區也是如此的,在前期的時候一直以高溫、乾旱的天氣為主,但是到了農曆七月份中旬的時候,因為颱風利奇馬的影響,不少北方地區都有不同程度的大降雨,這樣對於旱情起到了很好的緩解作用。但是說來也奇怪,降雨也就持續了幾天,在農曆七月十五前夕都像是商量好了似的,全部都「偃旗息鼓」了。

再來看看後半句「八月十五定豐收」,到了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季了,這個時候在公曆已經進入中月份了,北方地區也差不多是秋季了。大部分北方地區在七月十五到八月十五的一個月裡,在立秋以後雨水少了,並且早晚的溫差也大了,白天可能還有點熱,但是中午和晚上就已經很清涼了。而這也正是水稻、高粱、玉米等秋收作物的成熟期。

這段時間早晚溫差大,對於秋收作物的成熟是非常有利的。像高粱這個時期正是剛出了穗,需要充足的陽光曬紅米。而玉米在這個期間也正是渡漿時期。而水稻也正是灌漿壓綣時期,玉米的籽粒才飽滿,對於這些農作物,只有不旱不澇,陽光充足的天氣,才能讓其籽粒變得更加飽滿。一旦過了農曆八月十五了,秋收作物就馬上要開始收穫了,此時就算是作物長得不好,也無計可施了,因此就有了「八月十五定豐收」。

在過去沒有天氣預報,並且種植技術也比較落後,農作物的收成好不好,很大程度是受天氣的影,風調雨順的天氣才能豐收,不然對糧食的產量真的影響很大。而古人所總結的這些農諺,就為農民農事勞動提供了參考。在今天雖然講究科學種田了,並且種植技術也要更先進了,但是老黃曆也是要看得,許多的民諺即便是到了今天依然還是有參考價值的。你認為農諺「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還有道理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農夫也瘋狂,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致謝)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進入農曆七月份了,馬上就要迎來一年一度的農曆七月十五了。這是一個在農村裡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的地方叫它「中元節」,也有的地方叫它「鬼節」,而農夫的老家這邊叫它「七月半」。關於農曆七月十五,在北方地區還流傳著「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的說法,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您認為有道理沒有?
  • 農村俗語說「七月十五定旱澇」,是對是錯?旱年和澇年能預測嗎?
    在民間,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祭祖的日子,不過,關於這天還有其他的說法,比如「七月十五定旱澇」,這句話在農業領域出現頻率較高,同時在茶餘飯後也會討論。有朋友會問, 「七月十五定旱澇」是什麼意思?簡單來說,過了七月十五之後,今年是乾旱的年份還是澇害的年份已經確定,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在今年剛開始的時候,就有很多文章預測今年的是乾旱年還是澇害年,當時不少人也是根據往年的經驗或者是一些民間俗語來判斷,而到了七月十五,是旱是澇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確定。為什麼說「七月十五定旱澇」?
  • 農村俗語:「八月起雷,遍地是賊」,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農村俗語:「八月起雷,遍地是賊」,是啥意思?俗語,象徵著農村的文化,不管是新創造的,還是歷史流傳下來的,只要一聽,便能夠覺得眼前一亮。
  • 「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啥意思?中秋有什麼害怕的?
    農村裡的老人們在中秋時節就常念叨著「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這樣一句老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其實這句老話的原句是「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兒立志在少年」。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其下半句就演變成為了「星期怕過禮拜三」。
  • 農諺「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到底是啥意思?
    啷哩個啷哩個啷,閒言碎語咱不講,今天歡顏的狗尾草給大家介紹介紹,農諺「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到底是啥意思?在農村有這樣的一句諺語,「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到底是啥意思呢?下面大家跟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農諺「小雪飛滿天,來歲是豐年」什麼意思?老農說能預測來年收成
    今天分享的主題:農諺「小雪飛滿天,來歲是豐年」什麼意思?老農說能預測來年收成 明日就迎來了24節氣中的小雪了,小雪是24節氣中的第20個,剩下的四個節氣過完2020年就表示結束了,同時進入小雪意味著氣溫會進一步下降,在南方地區雨水天氣會逐漸增加,而在北方地區,陸續會出現降雪天氣,但是雪量並不是很大,因此稱為小雪。
  • 後天立秋,農諺說:「公秋爽,母秋兇」,啥意思,今年是啥秋
    導讀:後天立秋,農諺說:「公秋爽,母秋兇」,啥意思,今年是啥秋?冷在三九熱在中伏,現在正值中伏期間,天氣也是愈發的酷熱難耐,空氣悶熱得仿佛黏稠一般,讓人呼吸都感覺透不過氣來。按照民間的說法,萬物一切皆有陰陽組合而成,其中也包括立秋,所以立秋也是有陰陽公母之分的,而且按照農諺的說法,如果要是公秋的話,天氣就會比較的涼快,但如果要是母秋的話,天氣就會相對的炎熱那麼今年是什麼秋呢?萬物皆分陰陽,從而形成相互相成互補存在。
  • 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是關口」,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但是很多城市中的小朋友不解,「為啥不在涼快的早上與傍晚去田間除草呢?」對於這個問題,只能說他們不了解農村,不懂農事!正午時分也是最熱的時候,這時除草更能有效的防止其「死灰復燃」!在農村生活,對於村裡的長輩來說,都是種田的好手,也能說出一些與農事有關的俗語,比如說「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其實,在農村俗語不僅包含農事,也有很多富有哲理,以下的三則俗語,您知道是什麼含義嗎?
  • 秋分將至,農諺「秋分有雨來年豐」啥意思?秋分下雨有啥說法嗎?
    摘要:秋分將至,農諺「秋分有雨來年豐」啥意思?秋分下雨有啥說法嗎?文/農夫也瘋狂現在馬上就要進入到9月下旬了,而在下旬就要迎來這個月的最後一個節氣——秋分了。關於秋分節氣,在民間流傳著很多古人總結的農諺,「秋分有雨來年豐」是什麼意思呢?秋分下雨有啥說法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句農諺的意思很簡單,說的是在秋分節氣這天如果下雨了,那麼第二年就會是風調雨順的一年,糧食都會是大豐收。相反如果秋分節氣這天沒有下雨,那麼第二年的收成就不怎麼好。
  • 農諺「頭九飄雪花,九九穿單紗」啥意思?頭九下雪有什麼說法?
    農諺「頭九飄雪花,九九穿單紗」啥意思?頭九下雪有什麼說法?很多的老農民都表示在年尾降雪,這是預示著明年有好收成啊,因為在民間有著「瑞雪兆豐年」的農諺。那在頭九下雪有什麼說法呢?農諺「頭九飄雪花,九九穿單紗」是什麼意思呢?這裡農夫就和大家來共同探討一下,有不妥之處歡迎大家指出來。(1)頭九飄雪花,九九穿單紗。
  • 霜降將至,農諺「霜降見霜,米爛成倉」啥意思?霜降降霜好不好?
    摘要:霜降將至,「霜降見霜,米爛成倉」啥意思?霜降可預測來年收成?文/農夫也瘋狂自打進入寒露節氣以後,氣溫也就一天比一天低了。農諺說「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在寒露節氣的時候還頂多是感覺到絲絲的涼意,可是到了霜降節氣以後,氣溫就要從涼爽到寒冷過渡了。寒露之後就是霜降了,它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今年的霜降是10月24日,距離霜降節氣也不遠了,那農諺「霜降見霜,米爛成倉」什麼意思?霜降降霜好不好呢?
  • 提醒大家:「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農諺很多,有關農曆八月十五的農諺也不少。所以會關注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不會過分計較那些瑣事。她們心地善良。一張白皙的嫩滑臉蛋。斜劉海的設計。畢竟她們更加看重實用性和舒適性。後來這種穿法逐漸流行開來。若是錯過了。遠不止是美貌的容顏。
  • 農村俗語:「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什麼意思?關係來年收成
    這句農諺的字面意思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其說的是在小雪節氣當天如果降雪了,那麼來年準是一個豐收年。這句農諺也是有道理的,因為在小雪的時候降雪了,那就會凍死地裡的一些病蟲害。而病蟲害少了,自然莊稼長得好。並且融化的雪水還能緩解旱情,自然第二年更容易大豐收。
  • 元宵節到了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
    元宵節到了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時間:2020-02-08 15:34   來源:文/農夫也瘋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宵節到了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 一晃眼,2020年的春節就要畫上句號了。今天已經是農曆正月十四了,在明天就要迎來正月十五元宵節了。
  • 農諺:「穀茬種小麥,不如把樹栽」是啥意思?
    前幾天上網查閱資料,看到了這樣一句農諺:「穀茬種小麥,不如把樹栽」。但我弄不明白這句農諺所要表述的意思,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所謂的「穀茬」,也就是說秋季裡栽種了穀子的茬口。如果利用「穀茬」種植小麥的話,會收成不好,還不如栽植樹木呢!那麼,這句農諺為什麼要這樣表述呢?
  • 農諺「穀雨無雨,後來哭雨」啥意思?穀雨節氣下雨有什麼說法?
    農諺「穀雨無雨,後來哭雨」啥意思?穀雨節氣雨有什麼說法?文/農夫也瘋狂4月20日,就要迎來今年春天最後一個節氣——穀雨了。那麼,農諺「穀雨無雨,後來哭雨」啥意思?穀雨節氣下雨有什麼說法?對於穀雨節氣的介紹,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是有記載的:「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意思是說穀雨節氣是在農曆三月份的中旬,這個期間降水會明顯增多,不僅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節,還對春播穀類作物的播種和出苗都是有利的。所謂「雨生百穀」就反映了「穀雨」的現代農業氣候意義。
  • 農諺:「霜降打了霜,來年爛陳倉」啥意思?有道理麼?
    農諺說:「霜降打了霜,來年爛陳倉」,是一些地區的人們,根據霜降日能否見到霜,粗略的預測來年的收成。意思是說,霜降日能夠下霜,那麼來年農民就會五穀豐登,陳倉內裝滿糧食,多得都堆爛了。這不難看出,根據霜降日的是否下霜,來預判來年的收成,並沒有太大的準確性,也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 大雪到,農諺「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
    導讀:大雪到,農諺「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很多人都理解了。農諺「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大雪」節氣的科普大雪節氣到了,你們哪裡下雪了嗎?每年的公曆12月6-8日就要迎來大雪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255度就交大雪節氣,而今年是12月7日迎來了大雪節氣。有些人認為,到了大雪節氣就會下雪,而且還是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