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霜降打了霜,來年爛陳倉」啥意思?有道理麼?

2020-12-20 三農的高度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8個節氣,也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是秋與冬的過渡節氣。在每年的陽曆10月23號左右,當太陽黃經到達210°時,就到了霜降節氣。這個時候屬於深秋季節,在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會由於溫度驟降到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在萬物上直接凝結成細微的冰針或者霜花,仿佛一夜間,草地上鋪上了一層銀色的地毯,白茫茫一片。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

今年霜降節氣具體到來的時間是陽曆10月23號,農曆9月7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霜降: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古人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一侯食肉動物的豺狼等,開始捕獵,以獸而祭天報本;二侯草木枝葉開始枯黃,秋風掃落葉;三侯蟄蟲開始龜縮在洞中,不動不食進入到冬眠狀態。農諺說:「霜降打了霜,來年爛陳倉」,是一些地區的人們,根據霜降日能否見到霜,粗略的預測來年的收成。意思是說,霜降日能夠下霜,那麼來年農民就會五穀豐登,陳倉內裝滿糧食,多得都堆爛了。這不難看出,根據霜降日的是否下霜,來預判來年的收成,並沒有太大的準確性,也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能夠形成這樣農諺俗語,肯定有先輩們的生活經驗總結,有一些規律可尋,才能夠在一些農村地區,形成這樣的農諺俗語,支撐這樣「大概率」的預測。

首先我們知道,古代的農業生產力低下,基本上全部都是靠天吃飯,風調雨順是促進來年豐收的必要條件之一。而關於霜降日的天氣變化,預測來年的天氣走勢,是古人們根據往年的氣候變化規律,總結出多種地方性農諺俗語,預判風調雨順,期盼好收成。比如:霜降晴,風雪少;霜降雨,風雪多。霜降有雨,開春雨水多;霜降無雨,冬春旱。霜降見霜,小雪見雪;霜降見霜,立冬見冰等等說法。從這些地方性農諺俗語中,我們可以看出,霜降日有霜有雨,冬季比較寒冷,而且雨雪比較充足,來年風調雨順的概率很大,才有「瑞雪兆豐年」的說法。這些關於氣象變化的農諺俗語,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霜降節氣,地土壤有墒情,空氣溼潤,遇到氣溫驟降,才具備形成「打霜」的基本條件,預示著當地這個冬季風調雨順,有利於土地蓄力,來年農作物的豐收。

其次,古代農作物在病蟲害防治上,不具備化學防治條件,多採用農業和生物等生態防治措施,對作物進行病蟲害防治,來確保農作物的豐產豐收。那麼,在秋冬季節,人們利用霜凍,深翻曬垡,可以有效利用冬季的寒冷,凍死隱藏或者寄生在土壤中的一些越冬害蟲和病菌等有害物。這樣就很好了利用寒冷,控制農田裡病害蟲的基數,降低來年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為農業豐產豐收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你看,有農諺說:「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也包含有這方面的意思,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看天氣變化,客觀的來說,現在以氣象衛星的數據,進行的天氣預報更為準確。而霜降日是否降溫下霜,並不能以此為依據預判未來一段時間的天氣變化情況。這句農諺:「霜降打了霜,來年爛陳倉,」包含了人們希望風調雨順,該冷就冷,該熱就熱,降低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促進農業豐產豐收的願望。

相關焦點

  • 霜降將至,農諺「霜降見霜,米爛成倉」啥意思?霜降降霜好不好?
    摘要:霜降將至,「霜降見霜,米爛成倉」啥意思?霜降可預測來年收成?文/農夫也瘋狂自打進入寒露節氣以後,氣溫也就一天比一天低了。農諺說「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在寒露節氣的時候還頂多是感覺到絲絲的涼意,可是到了霜降節氣以後,氣溫就要從涼爽到寒冷過渡了。寒露之後就是霜降了,它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今年的霜降是10月24日,距離霜降節氣也不遠了,那農諺「霜降見霜,米爛成倉」什麼意思?霜降降霜好不好呢?
  • 又到霜降時,農諺「嚴霜出毒日,霧露是好天」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是在國內許多地區都流傳的一句農諺,其意思是說如果某一天早上有很大的霜,那當天的太陽會非常大。而如果當天早上的露水比較重,太陽這一天也是好天氣。這句經典的農諺,是古代勞動人民長期觀察的結果,即便是在今天依然還是很有道理的,很多的老農民就會以此來判斷當天的天氣情況。類似的說法還有:「嚴霜出毒日,五日好晴天(冀魯豫)」,「嚴霜出毒口,霧露是好天(魯)」等。
  • 農村俗語「霜降打了霜,明年穀滿倉」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霜降打了霜,明年穀滿倉」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現在的季節也是是農村農閒的季節,村裡的左鄰右裡的沒事在家裡聚在一起打牌下棋娛樂,聊家常的人也多了。可是農村的一些老人們在陽光的照耀下,卻眉頭緊鎖著,看起來憂心忡忡的。
  • 霜降即到,農諺「霜降不見霜,來年鼠啃倉」啥意思?準嗎?
    導讀:霜降馬上要到了,農村有很多關於霜降的俗語,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霜降不見霜,來年鼠啃倉」,這句話啥意思?準不準呢?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霜降來臨之後,最大的特點就是「露氣為霜」,在早晨田野上能看到一片白白的霜,地勢越低的地方,越白,說明這個地方越冷,水汽在晚上的地面凝結成霜了。在農村,有句俗語「霜降不見霜,來年鼠啃倉」,這句話啥意思呢?到底準不準呢?
  • 霜降見霜,米谷滿倉,霜降不打霜,來年必有荒,今年什麼時候霜降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農民對農業生產時令的經驗總結,不僅在古代,在現代「二十四節氣」也已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很多人也懷有疑問:「現在都資訊時代了,誰還看二十四節氣」,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因為他們忽略了其中的實踐價值。
  • 明日霜降,俗語「霜降見霜米爛成倉,未見霜糶米人像霸王」啥意思
    除了忙碌農活以外,農民在這個時候是最為關心天氣的,因為霜降的節氣也是預測未來天氣好壞的一個關鍵節氣,天氣好壞也是影響到來年莊稼的豐收,在農村有句俗語也是預測未來的天氣,這句俗語就是「霜降見霜米爛成倉,未得見霜米人像霸王」,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咱們就來說下這句話的字面意思。
  • 霜降將至,「霜降不下霜,大雪滿山崗」啥意思?對農作物有何影響
    導語:霜降將至,後天到了10月23號,農曆9月7日,也就到了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節氣來臨。古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記載霜降:「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有老話說「霜降不下霜,大雪滿山崗」是啥意思?對農作物有何影響?
  • 俗語「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啥意思?今年哪天霜降?
    摘要:俗語「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啥意思?今年哪天霜降?文/農夫也瘋狂天氣越來越冷了,看天氣預報這幾天我們這個小縣城又要降雨降溫了。俗語「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的字面意思也很簡單,霜降節氣在公曆的時間雖然比較固定,但是在農曆的時間卻每年都不一樣。其說的是如果霜降是在農曆九月份,那這個期間的氣溫還比較高,是不會出現降霜。而如果霜降節氣是在農曆十月份,那霜降節氣到就打霜了,這個期間的氣溫很低了,換句話說已經很寒冷了。
  • 臘月將至,「臘月見三白,來年好收麥」是啥意思?有道理麼?
    簡單說完臘月,我們切入正題,為何老話說:「臘月見三白,來年收小麥」?這是啥意思?根據「臘月見三白,來年收小麥」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只要了解「見三白」,是說臘月多下幾場瑞雪,就明白這句話就是瑞雪兆豐年的意思了。如同有農諺所說:「收麥不收麥,臘月見三白」意思一樣。那麼,這些農諺俗話有道理麼?
  • 後天霜降,「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啥意思?今年是寒冬嗎
    導讀:後天是霜降節氣,「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啥意思?今年是寒冬嗎?比如說判斷是暖冬的俗語有,「霜降無雨,暖到立冬」,「霜降晴天,冬不冷」。判斷冷冬的有,「霜降雨,風雪多」,「霜降見霜,小雪見雪」,「霜降沒下霜,大雪滿山崗」等等。俗語「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是啥意思呢?
  • 農村俗語:「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什麼意思?關係來年收成
    這句農諺的字面意思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其說的是在小雪節氣當天如果降雪了,那麼來年準是一個豐收年。這句農諺也是有道理的,因為在小雪的時候降雪了,那就會凍死地裡的一些病蟲害。而病蟲害少了,自然莊稼長得好。並且融化的雪水還能緩解旱情,自然第二年更容易大豐收。
  • 立冬將至,「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立冬將至,「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啥意思?有道理嗎?今天已經是10月30號,農曆的九月十四,10月將結束,冬季11月將要來臨。立冬節氣農民總結出了很多經典農諺農俗,這些農諺俗語都是農民智慧的結晶,被一代代農民口口相傳下來了。今天我們來講一個:俗語「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這句話說的是啥意思呢?
  • 農諺「小雪飛滿天,來歲是豐年」什麼意思?老農說能預測來年收成
    今天分享的主題:農諺「小雪飛滿天,來歲是豐年」什麼意思?老農說能預測來年收成 明日就迎來了24節氣中的小雪了,小雪是24節氣中的第20個,剩下的四個節氣過完2020年就表示結束了,同時進入小雪意味著氣溫會進一步下降,在南方地區雨水天氣會逐漸增加,而在北方地區,陸續會出現降雪天氣,但是雪量並不是很大,因此稱為小雪。
  • 農諺「一年雨水看冬至」什麼意思?可預測來年雨水的多少
    農諺「一年雨水看冬至」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可預測春節雨雪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迎來24節氣中的冬至了,這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在古代的時候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在過去都是靠天氣吃飯的,因此對於天氣都是十分關注的,尤其是24節氣更是可以預測往後的天氣,而在民間就有很多通過冬至日天氣的好壞、冬至節氣在一月中的位置,來預測往後的天氣。其中老農民常說的就是「一年雨水看冬至」,這句農諺是什麼意思呢?老農民說這句農諺可預測來年春節天氣好壞。
  • 秋分將至,農諺「秋分有雨來年豐」啥意思?秋分下雨有啥說法嗎?
    摘要:秋分將至,農諺「秋分有雨來年豐」啥意思?秋分下雨有啥說法嗎?文/農夫也瘋狂現在馬上就要進入到9月下旬了,而在下旬就要迎來這個月的最後一個節氣——秋分了。關於秋分節氣,在民間流傳著很多古人總結的農諺,「秋分有雨來年豐」是什麼意思呢?秋分下雨有啥說法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句農諺的意思很簡單,說的是在秋分節氣這天如果下雨了,那麼第二年就會是風調雨順的一年,糧食都會是大豐收。相反如果秋分節氣這天沒有下雨,那麼第二年的收成就不怎麼好。
  • 霜降是什麼意思 霜降節氣進補吃什麼傳統食物風俗習慣
    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人們的影響。
  • 霜降是什麼意思 原來霜降有這麼多有趣習俗
    不少人一定都知道馬上就要霜降了,這個時間的氣溫會越來越低,夏天的炎熱酷暑已經徹底離我們而去,冬天馬上就要來了。在酷暑和嚴寒之間的秋季,雖然十分短暫,但是對我們的養生卻十分的重要,你知道在霜降的時候應該如何養生嗎?霜降是什麼意思10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
  • 農諺:「寒露未到就降溫,天下農夫淚紛紛」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查閱資料,突然發現了這麼一句農諺:寒露未到就降溫,天下農夫淚紛紛。但我不知這句農諺究竟是什麼意思。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我國的農業主要糧食品種除了小麥玉米之外還有水稻。水稻的主要種植區域應該以南方為主。
  • 霜降將至,農村俗語:霜打的青菜分外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即將迎來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隨著霜降節氣的來臨,氣溫會進一步降低,最常見的氣候現象就是「打霜」。霜降過後,大多數植物都會因為天氣寒冷逐漸失去生機,俗話說:霜降殺百草,在我的感覺裡,這個季節的農村是最蕭條的。
  • 明日三九,農諺「三九不封河,來年雹子多」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小寒節氣是冬至後的第一個節氣,從小寒節氣後氣溫會越來越低,到三九時達到最低,明天就到了全年最冷的三九天,在農村有「三九不封河,來年雹子多」的說法,這個說法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三九不封河,來年雹子多的意思是,當到了三九時河水還沒被凍住的話,那麼在第二年時,冰雹天氣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