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立冬將至,「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已經是10月30號,農曆的九月十四,10月將結束,冬季11月將要來臨。大家可知道,冬季是從陽曆的11月份開始的,開啟的時間節點就是立冬節氣,而農曆的11月叫「冬月」,這兩個11月都與冬息息相關。
立冬節氣通常在11月的7號或者8號,當太陽到達黃經225°,這個時候太陽直射點在轉到南半球,而我們北半球遠離太陽照射,吸收熱量能力大為減弱,所以我們北半球越來越冷,而南半球越來越熱。
今年的立冬節氣在11月7號,具體在早上7點多到來,這個時間是霜降節氣與立冬節氣的交節點,也是氣象學上的秋季與冬季的交節點,立冬節氣到來,宣告寒冷冬季來臨。俗話說「立冬到,萬物藏」,立冬節氣的到來,也是冬季萬物冬藏狀態的開始。
立冬節氣農民總結出了很多經典農諺農俗,這些農諺俗語都是農民智慧的結晶,被一代代農民口口相傳下來了。今天我們來講一個:
俗語「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這句話說的是啥意思呢?
立冬落雨會爛冬:這句話主要是說「爛冬」,這裡的「爛」字很形象,我們知道,只有在水的狀態下才會爛得快。比如,下雨天,泥巴路,叫爛路,常年有水的水田叫爛泥田等,爛冬說明就是冬季雨雪充沛,地面長期是溼的。在這裡讓我想起另外一句俗語「九月十三落,釘鞋不離腳」,昨天就是農曆九月十三,這天如果是落雨的話,那麼冬季雨雪多,「釘鞋」不離腳了。這句話說的也是爛冬的情況。「立冬落雨會爛冬」說的是立冬節氣這天下雨的話,那冬天會是陰雨連綿,雨雪多的寒冷的勞爛冬天氣。
吃得柴盡米糧空:就是說農民把儲存的糧食都吃完了,柴草也燒完了。這裡說到的是,爛冬帶來的對農業的影響。爛冬帶來的是溼冷天氣,氣溫低,雨雪多,道路結冰,野外到處結冰,農民啥農活也幹不了,只能待在家裡修養。但是,農民為了取暖,都會用柴草點燃一家人圍坐在火堆邊,一邊烤火,一邊嘮家常,天氣寒冷,只好每天都烤火取暖保身體健康,這樣吃吃喝喝,柴草燒沒了,糧食也沒了。天氣寒冷,野外到處雨雪,柴火都不能去撿拾。真有種「九月十三陰,柴草貴過金」的感覺。
這句話整體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俗話說「立冬雨,一冬雨」這就是說明立冬節氣當天下雨,後面冬季雨雪就很多。再加上冬季北方冷空氣南下帶來的降溫,寫給下雨雪帶來的條件,雨雪多,地面泥濘,農民們要做好防寒保暖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