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將至,農村俗語:霜打的青菜分外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18 廢柴三農

即將迎來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隨著霜降節氣的來臨,氣溫會進一步降低,最常見的氣候現象就是「打霜」。霜降過後,大多數植物都會因為天氣寒冷逐漸失去生機,俗話說:霜降殺百草,在我的感覺裡,這個季節的農村是最蕭條的。但是這個時候的農村的菜園子裡,依舊生長著很多蔬菜,而且大家常說有些蔬菜經過霜打後才會更可口,更好吃,你知道哪些蔬菜打霜以後更好吃,這是什麼原因你知道嗎?

霜打以後口味更佳的蔬菜

黃心菜作為信陽地區的特色菜,黃心菜堪稱是冬季美味,霜打後的黃心菜口感剛好,味道更美,無論是炒食、煮湯,還是火鍋,都是非常不可多得的美味。黃心菜不僅好吃,而且打霜的黃心菜絕對是冬季的菜園子裡的一道風景線,更有「雪裡金花」的美稱。

大白菜作為冬季裡最應季的蔬菜,大白菜是最常見的蔬菜之一。在過去,大白菜更是北方地區的主要蔬菜。吃了這麼多年的蔬菜,你可能還不知道打霜以後的大白菜口味才是最美的。

蘿蔔俗話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冬季除了打了霜的白菜好吃,打了霜的蘿蔔也更加爽口。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光是說冬季蘿蔔營養價值高,而且冬季打了霜的蘿蔔會更加脆甜爽口。如果曬蘿蔔乾,選擇打了霜的蘿蔔,絕對會讓你收穫意想不到的蘿蔔乾。

紫菜苔如果說蘿蔔白菜在北方種植的比較多,那麼紫菜苔就是南方冬季比較常見的蔬菜了。之所以叫紫菜苔,就是因為我們常食用新鮮的蔬菜嫩莖。吃過紫菜苔的人們應該都知道,沒有經過霜打的紫菜苔會有些許的苦味,而打了霜以後,紫菜苔就完全變了口味,不僅苦意全無,而且還會吃出些許的甜味,口感也變好了很多,冬季裡的一盤紫菜苔炒臘肉肯定會讓你留下「哈喇子」。

其實,打霜以後口感變佳的蔬菜還有很多,如:菠菜、小白菜、小青菜、西蘭花、油麥菜等。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現在很多蔬菜都是實現了四季都能種植,但是蔬菜的口感如何,真的跟種植時間有很大的關係。如果這些蔬菜沒有經過打霜,它們獨特的味道恐怕你永遠體會不到。那麼為什麼這些蔬菜打霜以後,口味會更好呢?

「霜打的青菜分外甜」是有科學依據的

上面我們提到的蔬菜大都是十字花科的蔬菜,這些蔬菜中一般都含有一種叫做「芥子油苷」的物資,真是因為它的存在,才使得這些蔬菜嘗起來會有一些苦味,如:油麥菜、紫菜苔的表現更為明顯。在天冷以後,溫度降低會影響「芥子油苷」類物資的形成。另外,為了抵禦嚴寒,蔬菜會有一定自保措施,例如蔬菜會降低自身的呼吸作用,增加植株內的糖分積累等。這些就是為什麼會有霜打的青菜分外甜的現象。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蔬菜都是霜打以後更好吃,我們常說「霜打的茄子——蔫了」就是例子。上面我也說了,打霜以後口味更佳的大都是十字花科的蔬菜,而對於一些不適宜在寒冷環境生長的蔬菜,則很容易在寒冷環境裡被凍傷,霜打的茄子就是典型。另外,現在冬季也能吃到的辣椒、西紅柿、黃瓜等瓜果類蔬菜大都是溫室大棚裡生長的,在天氣變冷以後,一定要做好防凍措施。雖然,反季節蔬菜的經濟價值會更高,但是作為消費者,應季蔬菜才是口味更佳的選擇。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霜降打了霜,明年穀滿倉」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霜降打了霜,明年穀滿倉」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現在的季節也是是農村農閒的季節,村裡的左鄰右裡的沒事在家裡聚在一起打牌下棋娛樂,聊家常的人也多了。可是農村的一些老人們在陽光的照耀下,卻眉頭緊鎖著,看起來憂心忡忡的。
  • 明日霜降,俗語「霜降見霜米爛成倉,未見霜糶米人像霸王」啥意思
    除了忙碌農活以外,農民在這個時候是最為關心天氣的,因為霜降的節氣也是預測未來天氣好壞的一個關鍵節氣,天氣好壞也是影響到來年莊稼的豐收,在農村有句俗語也是預測未來的天氣,這句俗語就是「霜降見霜米爛成倉,未得見霜米人像霸王」,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咱們就來說下這句話的字面意思。
  • 農諺:「霜降打了霜,來年爛陳倉」啥意思?有道理麼?
    農諺說:「霜降打了霜,來年爛陳倉」,是一些地區的人們,根據霜降日能否見到霜,粗略的預測來年的收成。意思是說,霜降日能夠下霜,那麼來年農民就會五穀豐登,陳倉內裝滿糧食,多得都堆爛了。這不難看出,根據霜降日的是否下霜,來預判來年的收成,並沒有太大的準確性,也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 後天霜降,「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啥意思?今年是寒冬嗎
    導讀:後天是霜降節氣,「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啥意思?今年是寒冬嗎?今天是陽曆的10月21號,過了明天就到23號,這一天是今年的霜降節氣,俗話說「氣肅而凝,露結為霜」,霜降節氣來臨,天氣就要開始下霜了。霜降節氣是農村重要的節氣,因為農民在這個時候基本要把今年的農作物都收割完了,比如說南方的雙季晚稻,還有糯稻都已經要收割,紅薯也要採挖了。
  • 霜降將至,農諺「霜降見霜,米爛成倉」啥意思?霜降降霜好不好?
    摘要:霜降將至,「霜降見霜,米爛成倉」啥意思?霜降可預測來年收成?文/農夫也瘋狂自打進入寒露節氣以後,氣溫也就一天比一天低了。農諺說「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在寒露節氣的時候還頂多是感覺到絲絲的涼意,可是到了霜降節氣以後,氣溫就要從涼爽到寒冷過渡了。寒露之後就是霜降了,它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今年的霜降是10月24日,距離霜降節氣也不遠了,那農諺「霜降見霜,米爛成倉」什麼意思?霜降降霜好不好呢?
  • 霜降見霜,米谷滿倉,霜降不打霜,來年必有荒,今年什麼時候霜降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有著五千多年的農耕文明歷史,是世界農業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國的農耕文明領先世界,雖然古代農民不懂什麼是自然科學,但是在長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中得知,農業與季節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於是,辛勤的勞動人民用智慧和實踐總結出了「二十四節氣」,他們只要看一下當時是處於那個節氣
  • 俗語「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啥意思?今年哪天霜降?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進入到十月下旬,已經連續下了多輪降雨了,這個期間天氣確實該寒冷了,因為霜降節氣就要到了。在農村的老農民就很擅長「看雲識天氣」,而他們的依據就是一些古人留下來的老俗語。今天農夫要和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就和即將到來的霜降節氣有關:「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是哪天霜降呢?
  • 霜降將至,「霜降不下霜,大雪滿山崗」啥意思?對農作物有何影響
    導語:霜降將至,後天到了10月23號,農曆9月7日,也就到了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節氣來臨。古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記載霜降:「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有老話說「霜降不下霜,大雪滿山崗」是啥意思?對農作物有何影響?
  • 又到霜降時,農諺「嚴霜出毒日,霧露是好天」啥意思?有道理嗎?
    又到一年霜降時,其一般是在每年公曆的10月23日。作為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一到,冬季也就不遠了。在霜降節氣以後,在廣大的黃河流域一帶就會出現初霜。而霜降節氣對於農事活動的安排也是有一定影響的,在此節氣大部分地區多忙於播種三麥等作物——寒露種菜,霜降種麥。
  • 晚了半個月,杭州人愛吃的「霜打蔬菜」來了
    杭州網訊 本周起,杭州人可以在盒馬買到本地產的霜打蔬菜了! 民間有句俗語:霜打的青菜分外甜。霜降過後,冬霜結在菜葉上,會觸發蔬菜合成一種麥芽糖酶,進而變為葡萄糖,不會輕易凍壞,因此口感分外清甜。但霜打菜必須露天種植,是典型的「看天吃飯」,什麼時候能夠收菜,完全取決於天氣。 盒馬本地霜打菜的主要供應基地在千島湖區域,受到今年天氣影響,千島湖霜打菜比往年晚了近半個月上市,杭州人愛吃的霜打矮腳青等時令蔬菜姍姍來遲。 「霜打菜喚起很多人記憶中童年的味道,特別是本地產的霜打蔬菜,向來是最受消費者歡迎的。」
  • 農村老話「冬至一場霜,過冬如篩糠」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中,關於氣象的有著重要的地位,因為過去古時候科技不發達,沒有天氣預報,而勞動人民需要根據二十四個節氣進行農耕和生活安排,所以人們非常重視氣象知識和經驗的積累,特別是把每個節氣前後的氣象特點,加以總結,就有了流傳至今的許多氣象諺語老話。
  • 霜降即到,農諺「霜降不見霜,來年鼠啃倉」啥意思?準嗎?
    導讀:霜降馬上要到了,農村有很多關於霜降的俗語,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霜降不見霜,來年鼠啃倉」,這句話啥意思?準不準呢?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霜降來臨之後,最大的特點就是「露氣為霜」,在早晨田野上能看到一片白白的霜,地勢越低的地方,越白,說明這個地方越冷,水汽在晚上的地面凝結成霜了。在農村,有句俗語「霜降不見霜,來年鼠啃倉」,這句話啥意思呢?到底準不準呢?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這跟另外一句俗語:窮養兒子,富養女的俗語差不多,意思是蜜蜂養要留足蜜,不可貪心,這樣才能把蜜蜂養好,所以叫富養蜜蜂。很多人聽到這句俗語,就以為是窮人養兔子,富人養蜂的意思,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片面的看法,窮養兔子和富養蜂,這中間沒有一個人字在裡面,所以說這是根據兔子和蜂的生活習性來總結出來的經驗。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 農村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今天我們要聊的這句俗語就是「屋內添瓦,財走人敗」。一起來看看:農村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看看各位網友怎麼說?@一品小十六我認為這句老話說的是,不要在房屋完好的情況下隨意改動房屋結構,任意擴建加高,這樣不利於安全。很多家庭後期條件變好,就想著在房屋原框架基礎上再加高,或者再拓寬,這樣就有可能造成危險。
  • 農村俗語「好人爭理,壞人爭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好人爭理,壞人爭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有許多的民間俗語,他們都是古人在生活生產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具有一定智慧的經驗,用於教導後人如何為人處世。我記得有個詞叫「以德服人」,說的是服人的最高境界。
  • 農村的14個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你都知道嗎
    在農村,忙碌了一天以後,在晚上,人們喜歡聚在門前嘮一嘮,聽著大家講的一些俗語,那一天疲憊的身軀也瞬間解乏很多。那時候,孩子們最喜歡聽的也就是農村老人所說的諺語了,農村的14個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你都知道嗎?一起看一看吧。1.農村俗語:「寸的麥子不害怕水,尺的麥子害怕水」,這句俗語說的意思是什麼呢?
  •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啥意思?老話在理嗎?時間:2021-01-14 23: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時間過得真快,還有6天的時間我們就將迎來大寒節氣。
  • 【閱讀】霜降|秋將逝,冬將至!
    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
  • 在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這裡是「豬友巴巴」,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在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重陽晴,一冬晴;重陽陰,一冬溫」,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重陽晴,一冬晴;重陽陰,一冬溫」,有道理嗎?這句俗語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都是前人在農耕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已經指導和傳承農事繼續發揚光大。在重陽節這天有登高望遠思故鄉的意味,是遊子們思念遠方家人的情緒。對於為什麼叫重陽節的說法,與我國古籍《易經》有不可分割的聯繫。「易經」認為數字「九」是陽數,而九月初九,簡寫成「九九」,而九是陽數,這樣兩個九,就是九重複了,也就是「重陽」雙層陽,最後就演變成「重陽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