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這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16 騰訊網

大家好,我是小智,歡迎來到新一期的智聊農村!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就是我們傳統的中秋佳節。因為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中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也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在這些天裡,各個地方都會特別熱鬧,會舉辦很多不同的傳統活動,但是我們這邊一直流傳著一句俗語,說「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為啥會這麼說呢?

其實意思就是過了八月十五之後家家都會門窗緊閉,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常常在農村的人可能會知道,在白天的時候一般農村家家大門都是開著的,因為知道家裡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東西,不用怕被別人偷了什麼,而且家家戶戶間所隔的位置也比較小,你不在家的時候,隔壁的人可以幫你看著門,不用擔心會有心懷不軌的人進房間,只有很少的時候很多人都出門幹農活,或是去很遠的地方,才會把門窗關得嚴嚴實實的。

八月中旬關門是因為時間剛好是秋分過後,到了農民最忙碌的「三秋」時期,每年到這個時期,可能村子裡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會忙於「秋收、秋耕,秋種」,為了能夠提高種植的效率,村裡一大家子人可能都會上上陣幫忙,這樣就形成了,家家沒人,所以也只能家家門窗緊閉。

再來說說為什麼八月十五之後晚上要關門?這是因為,秋分之後不久就會到達寒露,「寒露過三朝,過水要尋橋」。寒露之後的溫度就與秋分截然不同了,我國很多地區氣溫都會降到10攝氏度左右,「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秋天之後氣溫會逐步降到負數,這時候在農村,很少有幾家會有空調製暖,只能依靠棉被來取暖,可如果不關門不關窗,上晚的時候就很難把被子弄熱,也很容易傷風感冒。

還有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就是,每次到中秋,國慶期間,「每逢佳節倍思親」,而且會有很多平常一直在工作的年輕人開始放假,這個時候農村裡的很多老人,要不就是跟孩子一起出去旅旅遊,好好抓緊這時間較短的假期跟爸爸媽媽好好相處相處,要不就是很多老人因為太想念孩子,會自己一個人,或者帶著老伴兩個人跑到其他城市裡,去跟孩子親近親近。這也是在八月十五左右,農村人門窗緊閉的原因。

以上就是對俗語「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的全部解釋,面對以上理解,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本期節目就到這裡,本文由智聊農村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提醒大家:「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金棕色染髮令髮絲很有金屬質感。足以刻骨銘心。。修顏又減齡。隨手拎著搶眼時尚小包包。不自覺想要靠近一點。與身邊人相處的過程中。甚至相當精緻的一類人。畢竟。燙成了時尚感十足的燙髮髮型。顯瘦顯高分分鐘搞定。她們這種察言觀色的能力運用的感情中。在生活中也經常以牛仔褲作為主要服飾。這條牛仔褲設計的滿褲面都是牛仔褲兜和牛仔的拼接裝飾。「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便是眾多涉及到農曆八月十五的農諺中的一句。
  • 明日中秋,「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為啥呢?3點原因
    除此以外,中秋節有很多不同的叫法,比如女兒節、團圓節和月夕等說法。在古代中秋的時候,各地都會有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祭月,中秋的時候月亮很圓,人們會邀約夥伴去賞月看燈,共享美食;二是賞桂花,八月中秋正是桂花盛開的時候,有情調的人就會邀請有人賞桂花,有的還會做桂花餅;三是觀潮猜謎,觀潮指的是在有大江大河的地區,猜謎指的是燈謎。
  • 農村俗語: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啥意思,有道理嗎
    又是春耕秋收的一個節點,中秋有著承上啟下的意義,中秋意味著秋收的完成,有同樣代表秋播的開始。在靠天吃飯的古代社會,善於總結不同節氣的天氣變化對今後的天氣影響,俗話說,做生意望臘月,種莊稼還得看八月,所以就出現了中秋看天的習俗。農村老人常說: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意思就是說,八月十五看看天氣變化,就能預測來年的旱澇情況。那麼八月十五應該怎麼看天呢?這樣做有道理嗎?
  • 元宵節到了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
    元宵節到了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時間:2020-02-08 15:34   來源:文/農夫也瘋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宵節到了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 一晃眼,2020年的春節就要畫上句號了。今天已經是農曆正月十四了,在明天就要迎來正月十五元宵節了。
  • 農村俗語「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是一個在農村裡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的地方叫它「中元節」,也有的地方叫它「鬼節」,而農夫的老家這邊叫它「七月半」。關於農曆七月十五,在北方地區還流傳著「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的說法,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您認為有道理沒有?七月十五定旱澇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等到了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大的乾旱或者是洪澇災害不再會出現了。
  • 今年中秋日期,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豬友巴巴 19年中秋具體日期,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在理? 時至九月,三秋來臨!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新學年也步入正軌。相比中小學來說,步入到了高中階段,父母陪讀現象也開始增多!
  •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老祖宗的大智慧
    古時候,人們認為是大自然是強大,只能從生活總結出大自然的規律,不可違背大自然,勞動人們從長期的實踐中,得到了許多有關大自然的經驗,形成了膾炙人口的俗語,俗語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是啥意思?老祖宗的大智慧。
  • 農村俗語「老大傻,老二精,家家有個壞老么」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以前農村每家都會有好幾個孩子,之前我也一直納悶,為什麼這麼窮,還要生那麼多孩子呢?後來聽老人們一說才知道,因為那時候農業勞作主要靠人力,人多了生產力就多了,正所謂人多力量大。而且人多了還能多分一些田地,那時候的農田對於農民來說意味著什麼,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
  • 農村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是啥意思?在農村往往能夠聽到很多俗語,也許很多人年幼的時候不少聽到大人們談論關於月的話,就像是「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樣的俗語聽起來似乎僅僅是一種對於月的描述,但其實仔細看的話,是對於氣象的預測,按照多數老人的說法,如果在八月十五這天能夠看到雲彩遮擋住月亮,那麼在明年的正月十五就是看到降雪,這是真的嗎?
  • 俗語「入土不拜客,熱孝不登門」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特別是那精妙絕倫的俗語,更是鮮少提及。俗語作為民間文化傳承的載體,它深深地影響著每個人。從俗語中我們能看到,具體的農業生產過程,大量寶貴的農業生產經驗,人文情懷,習俗,價值觀念等等。 俗語作為古人學習的途徑之一,它包羅萬象,有學習類,生產類的,擇偶類的,喪葬類的,習俗類的,禁忌類,農諺類的等等
  • 六月初六到,農村俗語「六月六,家家曬紅綠」是啥意思?
    摘要:六月初六到,農村俗語「六月六,家家曬紅綠」是啥意思?文/農夫也瘋狂昨日小暑(7月7日),在你家鄉的天氣如何呢?因為受到今年第一個登陸颱風——木恩的影響,在南方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降溫和強降雨天氣。而今天雨水也依然沒有停歇的意思,天氣預報說今天可能還會有特大暴雨。遇到強降雨天氣,村裡的老人們沒事就聚在一起聊天。有些老人說今天的雨水這麼大,看來今年不能「曬紅綠」了,並且後面的雨水可能比較多。突然才想起,原來今天是六月初六,而以前有著「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的習俗,這俗語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 俗語「本命年注意啥逢九年齡需低調」老祖宗的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主要也是我們國家有著上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而我們的老祖宗也通過實踐總結出了很多的經歷。老祖宗的這些經驗,也通過簡單的俗語諺語一直流傳在民間,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驗證,能一直流傳到現代。說明這些俗語諺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這些俗語諺語都是非常接地氣的。只是這些俗語簡單幾個字,很多聽起來也有些粗糙,但其中的道理卻一點也不糙。
  •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說到這個俗語,我就想起了鄧麗君的歌,唱的是:「雖然已經是百花開,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因此來說,這句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中的野花,就是外面的女人。
  • 農村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啥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啥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在農村至今仍舊存在著很多俗語,作為農村的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俗語總是和農民朋友的日常息息相關的,因為農耕對於農民朋友們來說是一種日常勞動的方式,因此在俗語中也有著很多相關的描述,有的是為了提升後人的效率,有的則是對於一些行為習慣的總結。
  • 農村俗語「打小夫妻甜如蜜,半路配偶搭夥過」啥意思?有道理嗎?
    什麼是俗語?俗語也叫俗話,俗言,也是熟語的一種,它是流行於民間的通俗語句,帶有一定的方言性。俗語與老百姓日常生活貼得比較近,生活,工作,寫作都離不開俗語。網絡語言「大行其道」的當下,許多人對俗語不是很重視,但對老人來說,俗語卻影響著自己的一生,有些俗語雖俗,但卻十分含蓄,不乏哲理,比如說「寧吃十分虧,不使一點壞」,不僅說明了吃虧是福的道理,更告誡人們凡事都要光明磊落,不要背後傷人。那麼今天老農就繼續為大家分享以下兩則俗語,你們知道啥意思嗎?有道理沒?
  • 20日迎春分節氣春分是啥意思 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有道理嗎
    20日迎春分節氣春分是啥意思 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有道理嗎時間:2020-03-20 11:42   來源:文/農夫也瘋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日迎春分節氣春分是啥意思 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有道理嗎 馬上就要進入3月份下旬了,而在3月20日就要迎來春分節氣了。
  • 俗語「齒軟不奔喪,肉軟不食涼」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俗語涉及方面十分廣泛,有關於經驗總結的、有關於做事禁忌的、還有關於一些保健養生的知識。因為俗語過於精煉短小,所以看字面意思不一定了解,但是聽完俗語的解釋你會發現,按照俗語的說法做事真的很有好處。
  • 22日冬至,俗語「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豬友巴巴22日冬至,俗語「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冬至又被稱為「小年」或「冬節」,南方多地有祭祀的習俗,作為北方多地來說,冬至更有「大如年」的說法!其實,這也不意外,畢竟冬至節氣,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對於北方的我們來說,日照時長開始增加,黑夜逐步的縮小,因此,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當然,在農村,冬至節氣自古以來流傳著很多老祖宗的經驗之談,比如說以下3句俗語,大家認為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寧嫁屠豬佬,不嫁讀書人」,這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寧嫁屠豬佬,不嫁讀書人」,這話啥意思,有道理嗎?在我國的古代,有著近5000年的歷史文化,在這歷史的文化年代中,有很多語言都流傳了下來,農村俗語就是其中一種,雖然這些話歷史悠久,正是因為這些話有流傳下來的價值,所以才會流傳下來。現在還在不少的地方能夠聽到正宗的農村俗語。
  • 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尋死路」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尋死路」是啥意思?有道理嗎?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我們的老祖宗不僅僅留下四大發明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還留給我們眾多民間俗語,這其中關於男女婚配的俗語就不少,如「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 「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等等。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