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打小夫妻甜如蜜,半路配偶搭夥過」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16 農村小毛

什麼是俗語?俗語也叫俗話,俗言,也是熟語的一種,它是流行於民間的通俗語句,帶有一定的方言性。俗語與老百姓日常生活貼得比較近,生活,工作,寫作都離不開俗語。

它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每一句俗語都是農民的智慧,都是通過生活的點點滴滴總結出來的。網絡語言「大行其道」的當下,許多人對俗語不是很重視,但對老人來說,俗語卻影響著自己的一生,有些俗語雖俗,但卻十分含蓄,不乏哲理,比如說「寧吃十分虧,不使一點壞」,不僅說明了吃虧是福的道理,更告誡人們凡事都要光明磊落,不要背後傷人。那麼今天老農就繼續為大家分享以下兩則俗語,你們知道啥意思嗎?有道理沒?

打小夫妻甜如蜜,半路配偶搭夥過

在民間,有的農民其實對半路再婚的配偶不是很看好,因為在農民的眼中,半路的夫妻感情基礎比較薄,不交心,多是出於利益的目的,為了搭夥過日子,而且半路夫妻比原配夫妻還容易決裂,因為這裡面包含太多的問題,比如說雙方都有之前婚姻的陰影,牽絆,壓力,子女財產等等。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實中,很多農民實在是感情不和,沒辦法也走到了離婚。

這裡說的打小夫妻其實說的是頭婚夫妻,相比較二婚,頭婚一般有感情基礎,對未來有憧憬,有奮鬥精神。並且兩人在長時間的接觸中,彼此知根知底,不會產生懷疑,因此也沒有太多的矛盾。而且兩個人年齡都小,自然甜如蜜。

寧讓男大三秋,不讓女大一辰

老話常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男女只要到了適婚年齡,父母都會慌著幫自己張羅對象,除了父母想抓緊抱孫子外,還有一點是擔心街坊四鄰品頭論足,光是這輿論的壓力就夠人受的。正如老話說的「男大不婚,女大不嫁,恐是笑話」。

一般來說農村習尚早婚,城市則樂於晚婚,農村一般在男二十,女十八時就開始提親,一到規定年齡,立即結婚,有的還虛報年齡,提前結婚。不過即使再著急結婚,也忌諱找比自己年齡大的女孩子,哪怕是大上一個月也不行。至於男的大上三歲也無妨。

現在看來這些說法毫無科學依據,兩人的幸福無關年齡的大小,只要兩人真心相愛,相互包容,相互扶持,就能倖幸福福的走完一生。

相關焦點

  • 「打小夫妻甜如蜜,半路配偶搭夥過」這句農村俗語你知道啥意思嗎
    在農村有很多很多的小夥伴都聽說話俗語,那麼大家都非常的好奇,什麼是俗語?俗語通常也叫俗話,或者叫俗言,都統稱了俗語,俗語是很多前輩通過自己的人生,或者身邊的人或身邊發生的事,一點一點總結出來的,這種流傳與民間上千年的俗語,也是一種農村文化的象徵,他帶有一定的方言性,這些富裕都與人們的生活習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種關係貼近與生活,工作、成長。
  •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說的有沒有道理?是要根據情況所定的,具體原因,下面我來給你們分析一下: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是什麼意思先來了解下,這句農村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在我們傳統的文化裡講究,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農村俗語「看命先生半路死,地理先生沒處埋」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和老人聊天的時候,往往會從他的嘴裡蹦出一些通俗易懂的農村俗語,聽起來是既有意思,又有充滿了道理。下面要說的這三個農村俗語,言簡意賅聽起來朗朗上口,大傢伙看看它們說了個什麼意思,講了個什麼道理?但是有的夫妻,可能說著說著有一方就慢慢的不回應了,一般是男方,這樣這個架就吵不起來,氣消了也就沒事了。可是大部分夫妻,一旦吵起來,那可是互不相讓,生怕自己少說一句,這樣你一句我一句,有時候吵著吵著,可能就會說出非常過激的話,極易觸及一方的心理底線,那時候就不好了,矛盾一旦升級,後面發生的事就不易控制。所以就有人就這種情況總結了這麼一句俗語「天上打雷雷對雷,夫妻幹仗錘對錘」。
  • 農村俗語:「半路夫妻,永遠是賊」,是啥意思?背後有何含義?
    農村俗語:「半路夫妻,永遠是賊」,是啥意思?背後有何含義?說起俗語,大家並不陌生,尤其是在農村,我們經常會聽到農村人脫口而出的俗語。我們可以說,這些俗語完全融入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通常那些通俗易懂的話語,就是人們口中所說的俗語。
  • 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啥意思?
    有一種文化,它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書本記載,但是它卻在農村廣為流傳,久而久之,就稱為農村俗語或農村老話,從這些俗語裡我們可以看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俗語雖短,但道理深刻,發人深省,比如這句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霜降打了霜,明年穀滿倉」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霜降打了霜,明年穀滿倉」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現在的季節也是是農村農閒的季節,村裡的左鄰右裡的沒事在家裡聚在一起打牌下棋娛樂,聊家常的人也多了。可是農村的一些老人們在陽光的照耀下,卻眉頭緊鎖著,看起來憂心忡忡的。
  • 俗語「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是啥意思?
    一句俗語叫做,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很多人對這句話不能夠完全理解。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簡單的來說,半路夫妻也就是,單身後或者離婚後再找的配偶。年老的時候,如果身邊有一個老伴兒,比兒女們在身邊要強得多。什麼是搭夥過日子呢,就是沒有結婚證,而兩個人長期同居,而這種夫妻關係有事實存在。但前提是這兩個人又各自都是單身,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的搭夥過日子的現象。
  • 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句關於夫妻關係的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這句話到底啥意思呢?其實乃是古人的經驗之談!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從字面上並不難以理解這句俗語的涵義:「在曾經的婚姻關係當中,如果夫妻倆都是離婚之後重新組建家庭,那麼他們之間的關係會比較生硬;如果夫妻倆是共同經歷風雨成長起來的夫妻,那麼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會如同棉花一樣柔軟。」那麼古人的經驗之談,有道理嗎?答案是肯定的!
  •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民是非常重視血緣關係的,所以在平常的時候,親戚與親戚之間的來往就是比較密切,在親戚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也會主動幫忙,但是老人們認為親戚也是分親近還是疏遠的,比如說有些老人們就認為親孫子也比外孫子要親等等。
  • 農村俗語:「三親三不親,娘舅為大」,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人對親戚之間的關係看得很重,不像城裡人,對這些關係看得很淡,只是覺得跟誰關係好,相處得來就多走動。而農村親戚疏遠都是有很明顯的界限,甚至大家作為一起座次和親疏都有明顯的關係。而在農村裡,也有不少俗語老話就是說的親戚之間的關係,下面給大家分享4句農村親戚之間的俗語,看看有什麼道理。第一句:三親三不親。
  •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說到這個俗語,我就想起了鄧麗君的歌,唱的是:「雖然已經是百花開,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因此來說,這句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中的野花,就是外面的女人。
  • 農村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啥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啥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在農村至今仍舊存在著很多俗語,作為農村的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俗語總是和農民朋友的日常息息相關的,因為農耕對於農民朋友們來說是一種日常勞動的方式,因此在俗語中也有著很多相關的描述,有的是為了提升後人的效率,有的則是對於一些行為習慣的總結。
  •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現在的農村建設的好,風光迷人,好多朋友節假日,都會回到農村體驗一下安安靜靜的日子,看看流水聽聽蛙鳴,簡簡單單的放鬆一下心情。好多朋友注意到在農村從待人接物、穿著打扮、從日出日落好像都有一些不同的講究。常住農村的人會知道,這些講究其實就是農村遵循傳統的一部分,有些歲時光流逝漸漸淡了,有些則一直存在,這些講究一直對農村的結構運轉起到促進作用。在各種講究的催化下,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俗語,這些俗語有時候稱之為俚語,說白了就是鄉下話。
  • 農村俗語:紅皮蘿蔔紫皮蒜,仰臉老婆低頭漢,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要說農村的俗語,現在年輕人知道的都少了,但是老年人卻沒有忘記,這是祖先留給後代最寶貴的財富。下面這兩句俗語,知道的農民,年齡一般都比較大了,你聽說過嗎?你知道這兩句俗語背後是啥意思嗎?①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有人解釋「丈夫」,說一丈之內才是夫。
  • 農村俗語「寧嫁屠豬佬,不嫁讀書人」,這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寧嫁屠豬佬,不嫁讀書人」,這話啥意思,有道理嗎?在我國的古代,有著近5000年的歷史文化,在這歷史的文化年代中,有很多語言都流傳了下來,農村俗語就是其中一種,雖然這些話歷史悠久,正是因為這些話有流傳下來的價值,所以才會流傳下來。現在還在不少的地方能夠聽到正宗的農村俗語。古代的一些俗語,也代表著當時的文化,把它流傳至今也是大家覺得它有深刻的道理。
  • 農村俗語:「茶七飯八酒十分」,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農村俗語:「茶七飯八酒十分」,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不知道你回家的時候有沒有聽清老人說起這樣的話,這是關於農村的俗語,是老一輩總結下來的經驗,剛聽的時候肯定會不懂意思,可是一旦你向老人了解之後,是不是感覺還有一點意思呢?
  • 農村俗語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說的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為什麼農村老人愛說這麼一句話呢?年輕人怎麼不會說這樣的話呢?這是因為老人經歷過了這樣的無奈和心酸,說這類話的,多半是已經喪偶的,或者是兒女久不在身邊的。那我們同時也會疑惑,她們是出於什麼心理說出這樣的話?這就牽涉到了這句話的本意,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又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農村俗語: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先人,把自己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用簡單易記的農村俗語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一直流傳到現在。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五虛令人貧,五實人富貴」,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俗語很多,但多數都跟勞作和宅子有關係,因為在農民眼裡,衣食住行吃和住還是佔很大的比重,所以很多一俗語都跟這兩樣有關係,特別是農村建宅子的時候都有特別的講究,相關的俗語也特別多,下面筆者給大家分享3句俗語,來看看它們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