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俗語?俗語也叫俗話,俗言,也是熟語的一種,它是流行於民間的通俗語句,帶有一定的方言性。俗語與老百姓日常生活貼得比較近,生活,工作,寫作都離不開俗語。
它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每一句俗語都是農民的智慧,都是通過生活的點點滴滴總結出來的。網絡語言「大行其道」的當下,許多人對俗語不是很重視,但對老人來說,俗語卻影響著自己的一生,有些俗語雖俗,但卻十分含蓄,不乏哲理,比如說「寧吃十分虧,不使一點壞」,不僅說明了吃虧是福的道理,更告誡人們凡事都要光明磊落,不要背後傷人。那麼今天老農就繼續為大家分享以下兩則俗語,你們知道啥意思嗎?有道理沒?
打小夫妻甜如蜜,半路配偶搭夥過
在民間,有的農民其實對半路再婚的配偶不是很看好,因為在農民的眼中,半路的夫妻感情基礎比較薄,不交心,多是出於利益的目的,為了搭夥過日子,而且半路夫妻比原配夫妻還容易決裂,因為這裡面包含太多的問題,比如說雙方都有之前婚姻的陰影,牽絆,壓力,子女財產等等。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實中,很多農民實在是感情不和,沒辦法也走到了離婚。
這裡說的打小夫妻其實說的是頭婚夫妻,相比較二婚,頭婚一般有感情基礎,對未來有憧憬,有奮鬥精神。並且兩人在長時間的接觸中,彼此知根知底,不會產生懷疑,因此也沒有太多的矛盾。而且兩個人年齡都小,自然甜如蜜。
寧讓男大三秋,不讓女大一辰
老話常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男女只要到了適婚年齡,父母都會慌著幫自己張羅對象,除了父母想抓緊抱孫子外,還有一點是擔心街坊四鄰品頭論足,光是這輿論的壓力就夠人受的。正如老話說的「男大不婚,女大不嫁,恐是笑話」。
一般來說農村習尚早婚,城市則樂於晚婚,農村一般在男二十,女十八時就開始提親,一到規定年齡,立即結婚,有的還虛報年齡,提前結婚。不過即使再著急結婚,也忌諱找比自己年齡大的女孩子,哪怕是大上一個月也不行。至於男的大上三歲也無妨。
現在看來這些說法毫無科學依據,兩人的幸福無關年齡的大小,只要兩人真心相愛,相互包容,相互扶持,就能倖幸福福的走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