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先人,把自己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用簡單易記的農村俗語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一直流傳到現在。通常俗語也就只有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可是每個字眼裡都包含了世態萬象,以及富有人生大哲理。這些都是我們先人,用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放在現代也一樣能給予我們很多警示和參考。這些俗語的範圍也是特別的廣泛,可以說包含我們能面對的所有問題。在農村基本每個老人隨口都能說上幾句俗語來。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幾句農村俗語。
第一句:孝子逢人矮三輩
這句農村俗語,是關於農村喪葬喪事方面,為人子女的一句話。通常在農村,如果家裡有親人去世了,都會有「報喪」的禮節。「報喪」的主要也就是,由去世者的子女(也就是農村人說的「孝子」),披麻戴孝的去通知家裡的親人。而且「孝子」去報喪的時候,報喪者一般都是在被報喪者的院內,是不能進屋子裡面的。直到別人接過"報喪信"後,無論是誰接的「信」也無關接「信」者的輩分,「孝子」都要行躍跪拜之禮。這也就是說的「孝子逢人矮三輩」的原因。
第二:窮不訪親、富不返鄉
這句話的意思主要說關於貧困與富裕之間的事情。所謂「窮不訪親」的意思也就是說,如果家裡因為很貧窮,這時候最好或者儘量不要去親戚家拜訪,因為你去了別人也會看不起你,而富裕的親戚也會害怕你去他家拜訪,因為怕你去找他們幫忙。所以人貧窮的時候,就要有骨氣,親戚間儘量少走,這時候而是我們應該要努力拼搏。
而「富不返鄉」其實也是前一句的延續,以前在鄉裡面窮的時候,受盡各種冷眼與嘲笑。而當你通過自己努力拼搏後,發家了富裕了,這個時候你也不要返鄉。回去了肯定也是以前各種看不起你的親戚朋友來跟你攀親戚,這會讓你感覺到真正的世態炎涼。而如果自己又不會拒絕的話,還讓別人對你各種抱怨。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返鄉
第三句: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
這句話其實也是說關於人身體健康方面的俗語。在農村的「七月半」也被稱之為「鬼節」,在農村還有這樣一句老話「七月半、陰一半、陽一半」其實也就是說這個時節也正是處暑節氣臨近,而這個時候的天氣也開始慢慢的轉涼快了。而對於悶熱的三伏天進入秋季後,往往要"貼秋膘"。也就是說,人們在這個時候要多吃一些肉類的食物。因為過了「七月半」後,我們人的身體也開始慢慢地恢復,身體也變得更強壯。從另一方面來說,七月半也是一個氣節變換的分割線,酷暑炎熱的夏天已經開始轉涼了,這個時候人們也要開始積蓄力量為下半年努力奮鬥了。
這三句俗語就包括了氣節變換、窮與富的炎涼世態、孝子喪葬禮儀這幾個方面。而且這些俗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能見到,同樣說很貼近我們現代的社會間的關係。這些俗語可以說,都是我們先人總結出來的經驗。
最後大家對這三句俗語,哪一句夠印象最深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