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中秋節,中秋是我國傳統節日,很受人們重視。中秋即秋季中期,故也有仲秋節的說法。除此以外,中秋節有很多不同的叫法,比如女兒節、團圓節和月夕等說法。
在古代中秋的時候,各地都會有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祭月,中秋的時候月亮很圓,人們會邀約夥伴去賞月看燈,共享美食;二是賞桂花,八月中秋正是桂花盛開的時候,有情調的人就會邀請有人賞桂花,有的還會做桂花餅;三是觀潮猜謎,觀潮指的是在有大江大河的地區,猜謎指的是燈謎。以上的習俗就只剩下吃月餅的習俗被人們傳承下來了,月餅逢中秋必漲成為鐵律。
俗語:「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是古人生活經驗的總結,很有道理,中秋節一過,人們關門閉戶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中秋過完離開家鄉。現代人基本一年四季都在外打拼,只有重大節日的時候,才能回家。中秋節是我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且今年的中秋節假期很長,有足夠長的時間回到老家。當中秋節過完的時候,人們就會從家鄉去到城市繼續打拼,家裡宅院就會被鎖起來。中秋被古人稱為是團圓節,重要的節日就是要和家人在一起,這是最大幸福。相比外出旅行來說,回家過中秋雖然枯燥,但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選擇。
二是中秋過後要農忙。雖然時間已經到中秋時節,但農民地裡的活依然不能放鬆。以北方地區為例,中秋過後要收玉米,玉米收完要晾曬,晾曬完要種植冬小麥。現在的農業科技發達,但這些活都需要人盯著去幹,因此家裡的門白天常是關起來的。在農村不像城裡,城裡職工有固定的工作時間,而農民往往需要耗費長時間的精力在土地上才能有收穫。其實在外地打工的人很難抽出時間回到家鄉,路費和時間成本都是很大的問題。
三是中秋過後溫度下降要保暖。中秋過後溫度的下降就會很明顯,關門閉戶是想要擋住寒氣。在最近一段時間,各地溫度會明顯下降,連小動物都開始用細土來擋洞口,避免寒氣帶來影響,何況人類。夏季的時候,人們會打開門窗來透風透氣,秋季的時候就要緊閉大門。禁閉大門一方面是提高室內的溫度,避免寒氣進到家裡,影響家人身體;另一方面能起到預防小偷的作用,秋季的黑夜明顯加長,小偷活動很頻繁。
以上三點就是「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的原因,你覺得有道理嗎?你知道關於中秋的俗語和習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