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為什麼叫仲秋 南宋最早開始記錄這個節日

2020-11-22 今日臨沂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但是還有很多人會把中秋稱為仲秋,相信很多人都在一些地方看到過「仲秋快樂」這樣的字,兩者有什麼區別嗎?

 

  古人「中秋」與「仲秋」通用。春夏秋冬,四時成歲,每季都有孟、仲、季三個月,「孟」是第一,「仲」是第二。

 

  那麼什麼時候才有中秋節的名稱的呢?查宋人李昉為宋太宗趙光義編《太平御覽》時,「時序部」裡還沒有中秋節或者八月十五。

 

  李昉生於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卒於宋至道二年(996年),說明北宋初中秋尚未成節。但唐詩中已經多有八月十五記載,白居易的《效陶潛體》之七中,已明確有「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軒」。

 

  最早明確記載有一個「中秋節」的,應該是南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此書是南渡臨安後對北宋末年汴京民俗的追記。

 

  在卷八中有「中秋」條:「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彩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旆。市人爭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

 

  之後,同是南宋人的吳自牧模仿《東京夢華錄》作成《夢粱錄》,卷四「中秋」記:「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

相關焦點

  • 中秋為什麼叫仲秋?古人為什麼要祭月?
    眼看著又快要到中秋節了,一提到這個節日呢,大家都會想到月亮,月餅,還有嫦娥奔月的故事。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中秋節的由來是什麼呢?還有它為什麼又要被叫做仲秋和月夕呢?這個周朝定製的傳統一直延續到清朝。但是秋分是秋天過半,日夜平分的一天,卻不一定是月亮最圓的那天。隨著時間的推移,從秋分祭祀月亮演變出了自己單獨的節日。到了唐代,把皇帝八月十五最適合賞月的這天夜晚固定下來,作為中秋節。
  • 嫦娥是誰、中秋是咋來的……這個節日不要只知道吃月餅
    「中秋」或稱「仲秋」,是八月的別稱。《左傳》時代的曆法按月份分配季節,從正月開始算春季,每個季節包括三個月。人們分別把孟、仲、季三個字按字輩排行的習慣加到季節名稱的前面,這樣就形成了月份的一種別稱,比如一月就叫孟春,六月叫季夏,而八月就叫仲秋了。在《左傳》時代以後的幾百年裡,寒食、重陽、七夕、端午、上元等我們今天熟悉的傳統節日陸續破殼,但中秋卻一直只是一個安安靜靜的月份名,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一直到了唐代,中秋節才終於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
  • 中秋為什麼叫仲秋 除了吃月餅我們還應該吃點兒啥?
    中秋為什麼叫仲秋 除了吃月餅我們還應該吃點兒啥?時間:2018-09-24 17:20   來源:今日頭條 土豆兒味兒湯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為什麼叫仲秋 除了吃月餅我們還應該吃點兒啥?
  • 中秋——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
    中秋又稱仲秋,是我國傳統的三大節日之一。中秋節和我國的另外的兩大節日春節和端午節相比,在歷史上形成的時間較晚。究其源頭是上古時期先民對於天象(月亮)的崇拜,在我國的傳統的曆法之中,農曆的八月正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是個收穫的季節,古人稱之為仲秋。
  • 中秋起源於何時,團圓賞月何時成為民俗節日
    春節、清明、端午、中秋是近世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其中,中秋節形成最晚。在漢魏民俗節日體系形成時期,中秋尚無蹤跡。到唐宋時期,以賞月為中心節俗的中秋節才出現,明清已經上升為民俗大節。「到唐宋以後,中秋節才出現團圓的含義,此前並沒有特別強調這一天。」田兆元認為,這可能與當時經濟發達,人員流動加大、人員外出變多有關,「唐代是民族大融合的時代,大家都開始意識到家鄉的概念。」
  • 明朝時成中秋節日食品
    可是新、舊唐書和宋史裡的《太宗本紀》,都沒有這句話,若中秋節是一項官方節日,唐書和宋史怎麼會都不提及呢?  不過《唐會要》和《冊府元龜》中記載的千秋節,倒是與中秋時令相近。幵元十七年,宰相張說呈上《請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表》,以祝賀唐玄宗四十五歲生日。這個辭藻華麗的馬屁,深得皇帝的心意。此後,玄宗生日便成為了舉國歡慶的千秋節,而這裡恰好提到了「月惟仲秋」這四個字。
  • 中秋習俗記:丹桂飄香八月半,仲秋時節好風光,一輪明月寄相思
    」乃收穫季節 關於「中秋節」的說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誕生於漢代。到了西漢時期中秋節,除了是傳統的祭祀節日之外,同時也變成了普天同慶的重要日子。 筆者認為從這一點其實就可以體現出,此時過中秋節的意識已經開始普及。但是「中秋」實乃「仲秋」,按照二十四節氣的排列規律來看,此時正處於農曆八月秋分之後。 作為一年一度的收穫時節,中秋節的起源應該與農業生產有關。秋天的「秋」字,實為「莊稼成熟曰」。
  • 中秋是慶祝團圓的節日,那你知道中秋的來歷嗎
    中秋節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大型傳統節日,賞月、吃月餅、與家人團聚,是我們對中秋最好的期待。對中秋我們有了太多的期許,但是你知道中秋的來歷嗎?在中國傳統的三大節日——春節、端午和中秋中,中秋節形成最晚,與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中秋也有著悠久的源頭,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的敬月習俗和秋祀活動。
  • 中秋為何叫中秋?中秋節又源於什麼時候呢?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就要到了,這讓小編想到了在外漂泊的遊子,還想到了《水調歌頭》中的「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蘇轍作為北宋的詩人,能寫出關於中秋的詩詞,說明中秋節在古代那會兒就已經盛行了。「中秋」一詞最早是出現在《周禮》一書中。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中秋!
    然而中國也有許多傳統節日,中秋節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所謂秋分,顧名思義就是將三個月份的秋天平均分成了兩部分,所以也叫做中秋。但是這一天卻並不一定是八月十五,因為所使用的曆法不同自然結果也就不同。網上許多人認為中秋這個詞在史料記載中,最早是出現的是在《周禮》中。可是《周禮》中並沒有明確的「中秋」二字,只有「仲秋」二字。原文是這樣:「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 佛教:中秋節是怎麼演變來的,為什麼叫中秋節,佛教怎麼歡度中秋
    又到了一年一度全家團圓的節日:中秋節。中秋節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我們先了解下什麼是中秋節。中秋節在古代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一說,意思就是祭拜月亮。春秋的《周禮》一書中就有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指的是祭拜月亮。
  • 【本網策劃】我們的節日·中秋——新疆篇
    ,吉木薩爾縣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主題活動。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被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
  • 仲秋中秋有什麼區別 臨沂人別再說錯了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相信大家對「中秋快樂」四個字並不陌生,但是也會看到「仲秋快樂」這樣的字,難道是錯別字嗎?   仲秋是秋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八月。 古人排序時用孟、伯、仲、叔、季,就相當於現在的第一、第二、第三。這其中,孟與伯,表示第一個;仲表示的是第二個;叔與季,有「以後」的意思。
  • 中秋節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為什麼被稱為「中秋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 為什麼中秋節定在農曆的八月十五日
    為什麼中秋節定在農曆的八月十五日 2011-09-10 15:43 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
  • 中秋:但聞桂子香,人好月嬋娟
    明天是中秋佳節,三秋至此為半,一年中最有詩意的時節就要到了。中秋,是團圓的節日,也是思念的節日。中秋夜,天高月圓,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此時此景,你心中所想的是什麼?今夜,一起走近傳統節日——中秋節。
  • 哪個皇帝規定中秋三天假?因中秋國慶重疊
    "國慶"一詞最早的出處是晉朝一個叫陸機的詩人。在他的詩中提到:"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當然,這裡的"國慶"和現在的"國慶"有很大差別。
  • 中秋手抄報內容怎麼寫 最全的節日資料匯總
    馬上就是中秋節了,很多同學已經開始製作關於中秋節的手抄報了,小編已經整理好了相關的內容資料,希望能幫到你的創作。   中秋節來歷: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 哪朝皇帝因中秋國慶重疊也放全國大假
    國慶節可以說是國家的生日,是每個國家的重要節日,但名稱有所不同,有的叫「國慶節」或「國慶日」,或叫「獨立日」或「獨立節」,也有的叫「革命日」、「解放日」、「共和日」、「共和國日」、「國家復興節」、「憲法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