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中秋,它是如何得來的呢,歷史上的故事都有哪些呢

2020-12-21 絲絲滋潤

中秋節十分的熱鬧,相信大家都過了一個美好的中秋吧,那關於中秋都有哪些故事呢?接下來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八月十五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那麼你們知道歷史上的名人在這個節日都發生過些什麼事呢?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歷史名人與中秋節的故事,朝初有中秋節 賞月是當時貴族的風尚月亮崇拜、月亮神話與中秋祭祀的習俗,在周代以前就產生了。但僅憑這些元素,並沒有形成中秋節。在漢代,月亮祭拜基本為皇家壟斷,之後一直到唐代,都極少見到普通民眾拜月的記載。中秋節形成於唐初,在那個特別愛好月亮的年代,唐朝的上流社會興起了在月色最好的八月十五賞月的風尚。至中晚唐,中秋賞月已是全民習俗。

到了唐朝,記載農曆八月十五或其前後賞月的詩歌驟然增多。如白居易詩題中標出「八月十五」或「中秋」字樣的就有七首,晚唐詩人殷文圭有「萬裡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的詩句,直接點出了中秋團聚賞月的習俗。唐代還盛傳著唐玄宗遊月宮的故事,據唐代蔣防《幻戲志》記載,八月十五夜晚,玄宗望月入迷,起了遊月宮的念頭,就請天師作法,一同來到月宮遊玩。月宮中的仙樂分外動聽,仙女告訴玄宗這叫《紫雲曲》。玄宗默記曲調,回到凡世後就把仙樂傳了下來,就是後來楊貴妃排練的大型歌舞。唐朝的八月十五是一個賞月節,至宋代,中秋賞月的風氣達到高潮。無論社會中上層人士,還是下層民眾,各家皆登高賞月,歡聚痛飲,直至深夜,許多人家甚至天明乃散。宋代的中秋節有一種普遍的閒雅風度和親近自然的情懷。貧窮人家就是典當家什,也要換些酒來。這晚商鋪更是開到凌晨三、五點,玩月的遊人絡繹不絕。

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了汴京中秋節的盛況:各酒店都重新裝飾門面、打扮彩樓,用竹竿挑出畫著醉仙的旗子。街上人人爭相飲酒,到中午十一二點,各家酒店的酒都賣光了,紛紛扯下招幌。中秋時節蝦蟹正肥,石榴、梨、棗、慄子、葡萄、橘子等果品爭先上市。中秋之夜,富貴人家把亭臺樓榭打扮得很漂亮,普通百姓也到酒樓佔好位置以賞月。到處是絲竹之聲,直到夜深時分,在家未出門的人們聽著遠處傳來的音樂聲,像從雲外飄來。孩子們在街頭通宵嬉戲。夜市人聲鼎沸,直到天亮。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雲南傣族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蹟。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鍾,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徵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相關焦點

  • 中秋佳節又要來臨,有哪些我們應該知道的中秋常識呢?
    金秋時節,桂花飄香,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要來臨了,關於中秋是喜慶,是悲涼,是思鄉。有白居易「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的思鄉之情;有蘇軾「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悲歡離合;有辛棄疾「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的悠然情趣,那麼關於中秋節,你又有怎樣的體會與情感呢?
  • 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故事最多的時期,它有哪些名人名事呢?
    為什麼說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故事最多的時期之一呢?主要原因便是這個時期湧現了大批人才,並且該時期經歷了兩百多年的歷史。今天阿梁為大家盤點了一些這個時期的相較於冷門的名人名事: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故事最多的時期,它有哪些名人名事呢?
  • 讀團圓故事,品傳統文化,中秋傳統文化中的茶典故有哪些呢?
    中秋是一個闔家團聚的日子,但是並非所有人都那麼幸運,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的男男女女都做起了「北漂」「海漂」……在外打工漂泊的日子,說他們是享受慣了外面的燈紅酒綠,忘記了家鄉年邁夫妻期盼的目光,佝僂的脊背,其實誰又能知道他們在外奔波不能回家的心酸。
  • 關於中秋的故事 關於中秋的故事有哪些
    中秋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歷來就有很多關於中秋節的神話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關於中秋的故事吧。關於中秋的故事:《玉兔搗藥》、《玉兔入月宮》、《吳剛伐桂》、《玄宗漫遊月宮》、《貂蟬拜月》。
  • 河北地區有哪些關於中秋節的詩句呢?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古代的文人墨客在過節時喜歡通過把酒言歡,吟詩作對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對於中秋節這個傳統的節日,古代詩人寫了許多有關中秋的詩句。河北地區有哪些詩人呢?這些詩人又描寫了哪些關於中秋的詩句?想抒發怎樣的思想感情?我們可以一起來賞析。
  • 歷史上的紙上談兵都有哪些人呢?他們的結果都是怎麼樣?
    有的將領他們熟讀兵書,深諳兵法,而且他們在打仗的時候可以靈活的運用,而有的將領卻不是這樣,他們在兵法上面的造詣比那些徵戰沙場多年的將領要高,但是等到他們真正的參見戰鬥的時候,他們先前學到的兵法都成為了妄談,這些人只會紙上談兵,不會根據戰場上的變化來改變對敵策略。那麼都有哪些人是紙上談兵的代表呢?結果都是如何呢?
  • 文物有話說:都是上千歲的人了,怎麼那麼多小秘密呢?
    到了夜裡,所有的展品都活了過來,奇妙的事情發生了⋯⋯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如果重慶各個博物館的文物復活了,第一句話會說些什麼呢?帶著這個疑問,日報君走進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找到幾個有話要說的千年文物,聽聽它們內心的聲音。
  • 京巴犬都有哪些壞習慣?應該如何糾正呢
    京巴犬都有哪些壞習慣?應該如何糾正呢京巴犬是一種非常友善親切的寵物,原產地位於中國,平均的壽命在13年左右的時間,不過這種小寵物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比較頑皮,如果不注意訓練會出現很多的壞習慣,那麼京巴犬都有哪些壞習慣呢?這些壞習慣要如何糾正呢?
  • 中秋啥意思?農村有哪些風俗呢
    導讀:在中秋佳節即將來臨的時候,我們有必要普及一下中秋的有關知識,比如什麼時候是中秋節?是陽曆還是農曆?中秋節的農村一些風俗等,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時間真快,俗話說「年怕中秋,月怕半」,說明到中秋節的時候一年時間很快就要過去了,還有三個半月就到春節了。而一個月的的時間就怕每個月的15號,過了15號一個月也要過去了。2020年中秋節是哪一天呢?
  • 廣西人、廣東人是如何過中秋的?古代中國的中秋有哪些傳說?
    而他們是怎麼過中秋節的呢?都有哪些習俗呢?在廣西,賞月、供月是常見的,在全國各地,相信也有這種情況。但廣西少數民族眾多,各地區的民族,過中秋節也是不同的。首先在祭祀月亮上,供品的選擇,月餅就不說了,常有的。還有一些特別的,如柚子、芋頭、花生等供品,在農村這種祭祀活動會更濃一些。古代的祭祀月亮,更多的是祈求保佑,有豐收的,也有平安的。
  • 澳門特別行政區資訊|話說澳門有哪些很好玩的地方呢?
    小編祝願各位看官今天有個好心情哦,在此謝謝大家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話說澳門有哪些很好玩的地方呢?主要觀光了大三牌坊、媽閣廟、拉斯維加斯大賭場、澳門廣場,觀光塔等景點。這裡真是人山人海,讓每一個到這裡的客人沒有時間觀點、不分白天黑夜的盡情的享受快樂。
  • 歷史上有哪些名人是小說虛構出來的人物呢
    受影視劇和傳奇歷史小說的影響,有一些人物我們一直認為他是歷史上真是存在,其實他們作者為滿足人們的幻想,虛構出來。那麼,歷史上有哪些虛構的名人呢?但遺憾的是,即便我們翻遍千年史書,也找不到任何跟花木蘭有一點關係的記載,因此說她就是一個文學虛構出來的人物。當然,有人還是認為歷史上確有木蘭其人,但這裡的木蘭卻是另外一個人物了,說是以木蘭為原型的是幫助李家父子奪得天下的平陽昭公主。可是,如果說平陽昭公主是花木蘭的原型,這個確實有點牽強附會了,平陽昭公主是李淵第三女,後幫助李淵父子奪得天下。
  • 自古鮮花配美人,寶馬配英雄,歷史上有哪些千裡馬呢
    當然,在浩瀚歷史長河中,也有些馬比較幸運,得遇英主,而最終青史留名。妨主」,一朝躍馬檀溪,讓世人明白不是馬兒妨主,只是馬兒未得其主。趙雲的照夜玉獅子,陪伴趙雲,戰場上猶如蛟龍入海,霹靂裂空,驍勇無敵;曹操的絕影、爪電飛黃也都是難得的千裡寶馬,載著曹操幾次死裡逃生。除了三國以外,還有項羽的烏騅,霸王的功勳章上應有一份他的功勞,傳聞中,項羽自刎烏江後,烏騅亦投江殉主,上演了一幕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
  • 「口者,心之門戶也」,如何把話說得恰到好處呢?
    在生活中,總有人掌握不好說話的分寸,不該說的話說個沒完,該說的話反倒輕語。鬼谷子認為:「口者心之門戶也。」嘴巴是一個人宣洩情感的門戶,要注意開河,把有意的話,動聽的話,說出來;把有害的話,得罪人的話,藏在肚子裡。
  • 漢服有哪些基本特徵?顏色上有哪些講究呢?
    說起來漢服,很多人其實是不太了解的,僅僅知道其實是一種古代的衣服,但是漢服呢並不是來源於漢朝,而是對於漢族人穿著衣服的一種統稱,所以說,漢服其實是一套有獨立系統的服飾,他擁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而且這種文化呢,背後有很深厚的含義,漢服有哪些基本特徵呢?
  • 宋代有哪些玩具種類?又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
    宋代有哪些玩具種類?又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要說我國古代的文化產品那可是花樣眾多。其中最為令人矚目的,當屬一樣很有趣的東西——玩具。古代的玩具可是琳琅滿目,非常豐富,而且老少鹹宜,是全民娛樂的絕佳選擇。那麼古代都有哪些玩具?這些玩具又都分為哪些種類和玩法呢?我們不妨以宋代為例來看看。
  • 中秋不能少了月餅,但你知道月餅的來歷嗎?哪裡的月餅最好吃呢?
    具體做法是先發酵並醒好麵團,然後擀制,再以紅糖為餡,做成直徑15公分左右的餡餅,在大餅鐺上烙熟,印象中從始至終都少放甚至不放油,烙出來之後大家都趁著熱乎勁兒吃,中間的紅糖遇熱化開成了甜甜蜜蜜的餡兒,吃起來別提多美了。在食物匱乏的上世紀7、80年代,這糖餅可是中秋節不可多得的美味。
  • 今年中秋國慶雙節同歡慶,一家團圓齊賞月,中秋佳節都有哪些習俗
    今年的中秋月圓之夜恰逢我們國家成立71周年的國慶佳節,雙節齊歡慶,喜迎中秋國慶。「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年的中秋佳節,在這個象徵著團圓和美好的節日,以及祖國母親的生日即將到來之際,朋友們、你們打算如何度過這個美好的節日呢?
  • 西遊記中有哪些你認為是虛構的故事,其實是真實歷史的改編呢
    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部作品,咱先不談這部作品有多知名和多偉大,至少有一件事是世界上其餘任何一部作品都無法比擬的,那就是這部作品絕對是「養活」人做多的作品,甚至許多人就靠「啃它」就盆滿缽滿,名利雙收,對的,它就是《西遊記》。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寓意是什麼呢?還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民間有句俗語: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我們常規理解是這樣的,農曆每個月月亮最圓滿的時刻往往不是在十五日之夜,而是在十六日的晚上。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誤解。這句話只不過是一種修辭的手法,真正的理解應該是十五、十六的月亮都可能是最圓的,要視乎當月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