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紙上談兵都有哪些人呢?他們的結果都是怎麼樣?

2020-12-07 天真爛漫的兒童

戰爭的勝敗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因為自從戰爭開始的時候,他們就投入了大量的軍力和財力,戰爭的勝敗可能就意味著敗方的滅國,所以優秀的將領對於戰爭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的將領他們熟讀兵書,深諳兵法,而且他們在打仗的時候可以靈活的運用,而有的將領卻不是這樣,他們在兵法上面的造詣比那些徵戰沙場多年的將領要高,但是等到他們真正的參見戰鬥的時候,他們先前學到的兵法都成為了妄談,這些人只會紙上談兵,不會根據戰場上的變化來改變對敵策略。那麼都有哪些人是紙上談兵的代表呢?結果都是如何呢?

說到了紙上談兵,我們首先想到了就是趙括,的確,這個典故就是關於他的故事。趙括受到父親的影響,從小就喜歡讀兵書,而且能言善辯,常常將自己的父親說的啞口無言,這就讓他在趙國很出名。因為不是誰都可以在兵法上面辯敗趙奢的。雖然兒子在軍事上面的才能很高,但是趙奢並沒有很開心,反而還感到非常的焦慮,不為別的,就因為他沒有去到戰場,沒有經過戰爭的洗禮,所以現在說的這些話都是空談而已,兵法是死的,而戰場上的局勢瞬息多變。在趙奢臨終的時候,他讓自己的夫人轉告趙王,讓他不要啟用趙括為將,只可惜趙王沒有聽進去。

後來因為趙國接受了韓國的土地,所以受到了秦國的攻伐,在秦軍的攻擊下,趙軍根本都抵抗不了正面的衝擊,之後趙軍就開始在廉頗的帶領下開始死守,雖然秦軍仍然是不斷衝擊趙軍的防禦,但是此刻的他們不能前進半步,所以雙方就開始進入了對峙期。後來趙王就換下了廉頗,用趙括為將,趙括沒有和廉頗一樣堅守不出,他開始率軍主動出擊秦軍,看到秦軍的敗退,他直接命令手下全軍追擊,可惜中了誘敵之計,被秦軍包圍了,眼見於此,趙括就開始突圍,但是他失敗了,沒有突圍成功,還被秦軍射殺了。

馬謖這個人從小也是深諳兵法,才氣過人,後來跟了諸葛亮之後,深受器重,諸葛亮每逢召見他的時候,都會和他談論兵法,每逢主意不定的時候,都會向他詢問計策,這就開始讓馬謖自滿了,他覺得丞相這麼厲害的人都向自己詢問,這就是對自己才能的肯定。後來馬謖不滿於現狀了,因為他覺得自己雖然在丞相身邊多年,但是他沒有任何軍功在身,所以他就想通過立功來加深自己的地位,於是就在諸葛亮面前提出了鎮守街亭的想法,還立下了軍令狀,只可惜這就要了他的命。

司馬懿在解除了孟達攻擊大魏都城的危機之後,他開始率兵攻擊諸葛亮了,面對來勢洶洶的魏軍,諸葛亮並沒有驚慌,他在思考之後,就知道了司馬懿此刻必然會攻取街亭,於是就準備派人去鎮守,話音剛落,馬謖就站起來了,說自己願意前往,還立下了軍令狀,雖然諸葛亮不放心,但是此刻身邊無人可用的他只好讓他去守,還囑託他該怎麼駐紮軍營。

到了地方之後,馬謖看了周圍的地勢之後,就無視諸葛亮的話了,開始按照兵法上面說的紮營,他將營寨扎在了山上,準備以居高臨下的勢頭對付魏軍。後來魏軍到了之後,他們沒有直接進攻馬謖,而是採取了圍而不攻的策略。十幾天之後,馬謖的軍士開始慌了,看到這個現象,馬謖就不在等待魏軍的攻擊了,而是主動出擊,以求迅速退敵,但是他失敗了。逃回去的馬謖就讓手下捆綁住自己,然後去見了諸葛亮,諸葛亮雖然很不想殺死他,但是因為軍法如山,他不得不這樣做,流著淚命人斬殺馬謖。那些歷史上紙上談兵的將領都落得了悲慘的結局。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有哪些喜歡作死的人物,下場都怎麼樣?
    禰衡:「論才華,當今世上有誰能和我禰衡相比?不服?不服你倒是來打我啊!」 嬴蕩:「烏獲,孟說,作為一個大力士,你們怎麼連個舉鼎的勇氣都沒有啊!真讓本王失望。」 劉驁:「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這藥丸不錯,給我來十粒。」 這三人最後的結局都是怎樣的呢?當然他們自己作死,老天也不好阻攔!
  • 歷史上都有哪些帝王隔代指定繼承人?他們最後都有怎樣的結局?
    圍繞著皇權和王權的鬥爭,自古以來就異常激烈,甚至慘烈,無數雙的眼睛都在覬覦著這至高無上的權力。身處其上者,可以說需要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事實上,數據上的顯示也是如此。中國歷史上總共有422位皇帝,其中就有61個皇帝死於他殺,死亡率不可謂不高。
  • 歷史上都有哪些人獲得了九錫的榮耀,他們最終又是否當上了皇帝?
    在歷史上,對於臣子而言,最高的待遇就是加「九錫」。九錫是九種禮器,是天子賜給諸侯、大臣中有特殊功績之人,獎勵他們的傑出貢獻的九種器用之物,是最高規格禮遇。「九錫」實際上就是九種特賜用物,它們分別是:車馬、衣服、樂、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鬯。
  • 還原歷史原貌:長平之戰,趙國的戰敗真是「紙上談兵」的結果嗎?
    還原歷史原貌:長平之戰,趙國的戰敗真是「紙上談兵」的結果嗎?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現在被我們認為是一個貶義詞,被用來形容那些只會講理論而不懂得實戰的人,這種人被認為是可笑之人。這個成語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秦趙之戰,秦趙之戰中趙國戰敗。
  • 還原歷史原貌:長平之戰,趙國的戰敗真是「紙上談兵」的結果嗎?
    還原歷史原貌:長平之戰,趙國的戰敗真是「紙上談兵」的結果嗎?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現在被我們認為是一個貶義詞,被用來形容那些只會講理論而不懂得實戰的人,這種人被認為是可笑之人。這個成語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秦趙之戰,秦趙之戰中趙國戰敗。而成語的人物原型,是趙國的趙括。
  • 紙上談兵,歷史上趙括的軍事才能,其實是被人低估了
    說起紙上談兵,只要稍微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是在說戰國時期的趙括,趙括出生於趙國,其父趙奢是戰國時代東方六國八大名將之一,趙奢因屢立戰功被趙惠文王封為「馬服君」,趙括也因此被被稱為「馬服子我們知道趙括是因為紙上談兵,葬送了趙國四十萬精銳而青史留名的,在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中,曾經有這樣一段話形容趙括,紙上談兵驕橫將,四十萬精壯埋長平!
  • 趙括真的只會紙上談兵嗎?其實我們都誤會他了
    歷史上打過勝仗的將軍多如牛毛,用兵奇深的將軍也為數不少,他們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中,為後人所銘記。但是,也有一些古代將軍,他們並不是以打勝仗聞名,而是作為負面教材出現在我們的記憶裡,而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那位「紙上談兵」的趙括將軍了。不過,趙括真的只會紙上談兵嗎?
  • 歷史上那些洩露過「天機」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了解一下
    歷史上那些洩露過天機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了解一下在現在人們對於神機妙算可能不再像以前一樣,非常痴迷。現在的人們更加追求的是科技,追求科學,不管什麼樣的奇怪事件,最終都會被科學家仔細研究,找到事情真實原因。
  • 歷史上有哪些人被立為皇太孫呢?他們的結局為何是這樣的
    ,在歷史上我們還發現另外一種情況即在太子尚健在且並未被廢黜的情況之下,皇帝又冊封自己的孫子為太孫的例子,比如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好聖孫朱瞻基,那麼除了朱允炆、朱瞻基外,歷史上還有哪些人被立為皇太孫呢?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呢?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原本明太祖朱元璋屬意的繼承人選是他的父親朱標,可惜天不假年,在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早朱元璋一步離世。
  • 匈奴的前世今生:歷史上的匈奴人去了哪裡,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那麼當年中國歷史上的那批匈奴人到底去了哪個地方呢?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呢?今天就來詳細解讀一下匈奴人的前世今生。後來的故事一共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曹操時期北匈奴都被趕到了歐洲,而南匈奴逐漸被漢人吸收,北匈奴到歐洲地區之後,有了自己的國家,也就是當年的奧匈帝國,捷克斯洛伐克這些國家。還有一種說法是匈奴在漢武帝時期向中亞地區逃亡,並且在中亞地區繁衍生息,建立國家。而現在的土耳其就是當年匈奴人所建立的國家。
  • 儒家的代表人物都有哪些?他們各自都有什麼樣的成就呢?
    品百味人生,看歷史真相。歡迎且感謝欣賞飯粒說事實~今天我們來說說儒家代表人物那點兒事兒~儒家是中國古代最具影響的思想學派,那這樣一個主流的學派,都有哪些代表人物呢?他們各自都有什麼樣的成就呢?那麼他的成就都有哪些呢?:1.創立儒家學說 (派)。2.開創全新教育理念,且創辦私學。3.編纂《春秋》,修訂《六經》。
  • 你不知道的歷史~紙上談兵的趙括
    我是你們的小編今天小編和大家來聊一聊紙上談兵的趙括!說起趙括大家都會想到這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一個人物,不僅葬送了趙國的40萬大軍,結果還差點令趙國亡國,這樣的一個人。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走進歷史一起來說說他。事情的發展開端呢是,秦趙雙方因上黨之爭引起的。
  • 歷史上最憋屈的大將軍,被人誤會2千多年,至今還說他紙上談兵
    在中國古代,那是一個紛戰的時代,不管是哪個朝代,都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尤其是春秋戰國,各個諸侯國爭霸不休,然後呢,秦統一六國,才完成了大一統,在後世又是一樣,這就是中國古代歷史的趨勢,這些紛戰中不可缺少的就是打仗了,一說到打仗,大家就會想起很多古代很多著名的戰役,什麼長平之戰等等太多了
  • 紙上談兵說的是誰?歷史上這位人物原來還有這才能
    但即便如此,古往今來仍有不少人只是空談理論,不能夠將理論成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那麼這裡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古代的這麼一位人物。紙上談兵趙括,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他從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兵法,跟別人討論兵法沒一個人贏得了他。所以這位只用嘴皮子談論用兵打仗的,覺著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他。
  • 紙的出現是在東漢,為何在戰國卻出現「紙上談兵」的典故呢?
    眾所周知,紙的出現是在東漢,為何在戰國出現了「紙上談兵」的典故呢? 紙的出現並不是在東漢,而是在西漢初期,距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不過西漢的紙很粗燥,並沒有被廣泛運用,而造紙術經東漢的蔡倫改良後,才被逐漸推廣。
  • 在歷史上,有哪些人因為愚忠,而徒勞的把命給交代了呢?
    在歷史上,有哪些人因為愚忠,而徒勞的把命給交代了呢?在秦國那個時期,比較有名的因為愚忠而死的人最起碼有三個,這三個人地位都比較的高,其中有個人差一點就成為了後來秦國的君主。所以說到這兒很多人能夠猜得出此人是誰,當然他就是扶蘇。
  • 那些不服老的人,結果都怎麼樣了呢?
    在網絡上有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那就是你是否覺得自己真的已經老了?有意思的是回答這個問題的,並不是我們想像當中的五六十歲以上的人,而是清一色的年輕人。有些人甚至還把自己的用戶資料改成了20歲,儘管這些人才只有二十四五歲左右,但是他們依然不能接受。
  • 紙上談兵是真實的故事嗎?趙括這個人,是否真的只懂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是個由來已久的典故,對於這個典故想必大家都不是很陌生的。趙括是趙國的將領,他出生在軍事世家,他的父親就是非常有名的將領。受到父親的影響,他從小就習得各種兵法,對於兵法的運用相當嫻熟,講起這些來滔滔不絕。因此趙王對他十分欣賞,讓他接替廉頗的職務,去和秦國對陣。結果這個年輕人根本就不懂得實際運用,在長平慘敗而歸。
  • 蒙括和蒙恬誰紙上談兵 關於紙上談兵的歷史典故
    紙上談兵的意思相信大家是都了解的,但是要說紙上談兵歷史典故當中的主人公是誰卻能難道大片網友,更有網友會問蒙括和蒙恬誰紙上談兵?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紙上談兵的歷史典故供大家學習參考。   蒙括是一複姓姓氏,而蒙恬更是秦朝時期一員大將,他的祖父、父親都是秦國大將,為秦國立下過赫赫戰功。
  • 紙上談兵有後人馬援
    趙這個姓不也是蠻好嗎,為什麼要改為姓馬呢?這是因為啊,趙家最出名的人物,不是趙奢,而是趙奢的兒子趙括。趙括此人在中國歷史上享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鼎鼎大名的成語「紙上談兵」,描述的就是這個倒黴蛋的生平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