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國慶中秋合璧,絕對是個吉祥的好日子!
健行漸遠在此祝大家中秋團圓喜如意、國慶快樂樂逍遙!
說起中秋,與春節、清明和端午並稱為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在國人中的地位僅次於春節。傳說中秋源自周朝的祭月禮制,發展到唐太宗時期「八月十五中秋節」才正式成為了民間節日,不過在華夏大地盛行開來已經是宋朝時期的事了。
我們今天要聊的是現如今逢中秋便避不開的月餅。
01腦洞大開講講月餅的來歷
記得小時候在我的家鄉冀東平原上,流行每逢中秋來臨家家戶戶烙糖餅的習俗。具體做法是先發酵並醒好麵團,然後擀制,再以紅糖為餡,做成直徑15公分左右的餡餅,在大餅鐺上烙熟,印象中從始至終都少放甚至不放油,烙出來之後大家都趁著熱乎勁兒吃,中間的紅糖遇熱化開成了甜甜蜜蜜的餡兒,吃起來別提多美了。在食物匱乏的上世紀7、80年代,這糖餅可是中秋節不可多得的美味。
那時的糖餅不但是我心目中最好吃的月餅,還有著一段盪氣迴腸的歷史故事,父母和老師都曾提起過這段傳說,也曾寫進了我小學時候的作文裡,至今記憶猶新……
傳說蒙元統治中國的時候異常殘暴,那時漢族作為最低等階層的人備受壓迫。元朝統治者為了防備漢人的反抗,居然想出了十戶人家用一把菜刀的損招,並委派被漢族百姓蔑稱為「韃子」的蒙古士兵來時刻監視漢人的日常生活。
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在廣大漢族百姓中醞釀著抗蒙暴動,面對蒙元統治的嚴密監視,聰明的漢人想出了一個辦法:巧妙利用中秋節的習俗,偷偷將「八月十二五殺韃子」的紙條塞進糖餅裡,傳遞給周圍的百姓,號召大家中秋節這一天一同起事。
就這樣在中秋節來臨之前,號召起義的消息早已傳遍了四面八方,終於爆發了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清末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口號,也源於元末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的檄文。於是在世界史中最不可一世的蒙古鐵騎建立在中國大地上的蒙元王朝也最短命,歷經不足百年便煙消雲散了。
02試問:哪裡的月餅最好吃?
最好吃的月餅自然是媽媽烙的糖餅,有著濃濃家的味道。
記得童年的時候可沒見過現在市面上隨處可見的月餅模樣,少年的時候終於吃到了現代意義的月餅,但也記不清是什麼時候了,唯一記得就是母親很愛吃五仁月餅,而我最不喜歡吃五仁餡兒的月餅了,很多味道混合在一塊兒,偶爾還,感覺好難吃!
話說月餅發展到現在,國人認可度最高的是似乎是廣式月餅。以前我最愛吃的北京稻香村椰蓉月餅其實就是廣式月餅,10塊錢一塊,椰味濃鬱香甜,吃一塊已經是半飽了。
北京本地的月餅其實叫自來紅,入爐烤制之前麵皮是白色的,出爐之後被烤成了暖紅色,上面還畫著一個紅圈,看上去像駱駝祥子一樣敦實而憨厚,至於味道如何我還真是一口都沒嘗過,不好說!
要說目前我最愛吃的月餅,非滇式月餅莫屬!
曾經去雲南旅遊過的朋友大概都品嘗過鮮花餅,其實鮮花餅就是滇式月餅中的一種,吃起來味道清香可口,品嘗之後回想起來也是美噠噠,頗受廣大女性朋友的青睞。
我推薦的則是滇式雲腿月餅,外形看上去如雲南人一樣樸實無華,但裡面都是飽滿香糯的雲南火腿粒,品嘗的味道卻像楊麗萍一樣甜美動人,讓人一下子便愛上了它!
這可不是煽情,誰吃誰知道!
今年的中秋節,我就早早地網購了幾盒雲腿月餅送給親朋好友,讓他們也嘗嘗我的美食新發現。
老鐵們,你們喜歡吃什麼月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