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中秋吃月餅,吃了那麼多年月餅,你們知道中秋吃月餅的來歷嗎?人們對此各有說法,就讓我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吧!
相傳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流傳下來逐漸形成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
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
邊薄心厚的 「太師餅」,
是中國月餅的「始祖」。
北宋之時,這種餅被稱為「宮餅」,
最初在宮廷內流行,
流傳到民間之後,
俗稱「小餅」和「月團」。
後來演變成圓形,
寓意著團圓美好。
據說月餅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唐朝初期,那個時候的大唐定都長安,國力強盛,萬國朝拜的壯觀景象並不是說說而已的,所以在一個秋天,吐蕃的商隊便來到了長安城。 他們將許許多多的禮品進貢給了唐高祖,而這些禮品之中,其中一種叫做圓餅,在中秋的夜晚,唐高祖和家人們邊賞月邊吃圓餅,並將圓餅這個名稱改成了月餅,這就是月餅這個名詞最早出現的記載。 在我國古代,對於中秋這個節日可以說是格外的重視,從那些流傳至今的習俗活動,比如說猜燈謎、賞月等等,我們就能夠看出古代的時候,中秋節有多麼的隆重了。
月餅的來歷據說風雲,但其實最重要的意義還是在於人,家人團圓,相聚一堂,其樂融融,這才是中秋節吃月餅最重要的意義。
最後提前祝各位看官中秋節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