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到來,俗語「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啥意思?

2021-01-08 鄉村波比

今天是一年一度中秋佳節,在這個時刻一家人團團圓圓、闔家歡樂,一起享受著親人之間的親情和溫暖。而在八月十五這天,人們都會通過觀看天氣變化來預測來年或者近一段時間的時候變化。特別是在以前科技不是很發達的當時,通過日觀天象總結出了很多氣候諺語。就比如現在的「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它是指什麼意思呢?

八月十五早看天,人們在在查看天氣的時候都是喜歡早上早早起來觀察天象變化。而在以前沒有天氣預報的年代裡,農村人們通過抽籤來判定未來天氣,但是在八月十五那天通過早看天,而不用抽籤計算,直接就可以知道未來天氣是陰天還是晴天或者下雨天。這裡的「問神仙」就是指八月十五天氣可以直接預判得出,不需要抽籤。

其實在八月十五確實有很多關於未來天氣預測的農村諺語,並且這些諺語廣為流傳。就比如下面幾個八月十五的氣候諺語就很值得了解: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這是說人們通過觀察如果在八月十五當天是持續陰天,雲朵很厚,而且晚上把月亮都遮擋住了。那麼到了來年的正月十五期間天氣將會比較寒冷,同時還在在正月十五當天下雪,雪花持續飄落打在了點亮在門口的燈。

通常來說八月十五晚上月亮都會比較圓。而且天空明朗,月亮清晰可見,那麼後期整體天氣會比較好。而如果在八月十五的晚上卻陰天持續把月亮遮住,那麼不久還會伴隨著下雨,這樣一來後期天氣就會更加寒冷。

天上掃帚雲,三日雨淋淋

八月十五的月亮也有陰晴圓缺,而天氣也是有千變萬化。因此天上的雲的變化對於天氣來說影響很大。在以前人們常說「天上掃帚雲,三日雨淋淋」,人們認為如果在八月十五當天的天空上有很多像掃帚一樣形狀的雲朵,那麼後面裡面將會是陰雨連綿的天氣,而且還會持續三四天。因此人們在八月十五當天是不太喜歡看到這樣的雲朵的。

其實無論中秋節天氣如何,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我們更多的是以寄託思念親人之情,同時祈福來年能夠獲得豐收。它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的一個,也是延續了幾千年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或許現在人多人還在趕回家的路上,但是不管怎樣遠方有家就有也溫暖,有家就愛!最後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啥意思,有道理嗎
    又是春耕秋收的一個節點,中秋有著承上啟下的意義,中秋意味著秋收的完成,有同樣代表秋播的開始。在靠天吃飯的古代社會,善於總結不同節氣的天氣變化對今後的天氣影響,俗話說,做生意望臘月,種莊稼還得看八月,所以就出現了中秋看天的習俗。農村老人常說: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意思就是說,八月十五看看天氣變化,就能預測來年的旱澇情況。那麼八月十五應該怎麼看天呢?這樣做有道理嗎?
  • 今日中秋,「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何意?老話在理嗎
    每年的中秋節都是人們舉家團圓的日子,今年的中秋節和國慶節剛好在同一天,但是農民卻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而是繼續在田間地頭忙碌,因為現在正是農村「三秋」最為忙碌的時候,農民每年在這個時候都在忙著秋收、秋耕和秋種。對於農民來說,中秋節除了有舉家團圓、賞月吃月餅的日子,也是預測下半年年景的重要日子,在農村有「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的說法,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 俗語「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這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就是我們傳統的中秋佳節。因為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在這些天裡,各個地方都會特別熱鬧,會舉辦很多不同的傳統活動,但是我們這邊一直流傳著一句俗語,說「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為啥會這麼說呢?
  • 今年中秋日期,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豬友巴巴 19年中秋具體日期,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在理? 時至九月,三秋來臨!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新學年也步入正軌。相比中小學來說,步入到了高中階段,父母陪讀現象也開始增多!
  • 元宵節到了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
    元宵節到了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時間:2020-02-08 15:34   來源:文/農夫也瘋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宵節到了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 一晃眼,2020年的春節就要畫上句號了。今天已經是農曆正月十四了,在明天就要迎來正月十五元宵節了。
  •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老祖宗的大智慧
    古時候,人們認為是大自然是強大,只能從生活總結出大自然的規律,不可違背大自然,勞動人們從長期的實踐中,得到了許多有關大自然的經驗,形成了膾炙人口的俗語,俗語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是啥意思?老祖宗的大智慧。
  •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蘊含古人智慧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句俗語在城市現在可能聽說不多,它字面意思是說,在農曆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節這天如天是陰天,或者是下雨天的話,那麼第二年的正月十五會是陰天,或者是下雪哦!中國傳統佳節之中比較重要的有清明、端午、中元、中秋、春節之間的除夕、初一、元宵等等。它們分屬於春、夏、秋、冬四季,而氣候與季節之間也有一些聯繫。
  • 「清明是晴天,不用問神仙」!「會看」老農的說法,到底啥意思?
    光陰似箭轉眼又一佳節,清明將至,關於清明各地稱呼略差別,有祭祖節、祭祖節等,清明節由來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在悠久的發展長河中,清明節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故而對於農民來說此節十分的重要,因為除了掃墓祭祀、緬懷祖先之外,清明的到來,意味著農業生產活動有到了關鍵節令。
  • 俗語「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是什麼意思?這種說法靠譜嗎?
    提要:俗語「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是什麼意思?這種說法靠譜嗎?文/二狗今天是立春日,天公作美,一掃往日陰霾。天氣晴朗,心情為之一震,久聚心頭的鬱悶雲開霧散。聽爺爺講今天立春日是晴天,「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我有點蒙圈,不問神仙就問爺爺吧:爺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爺爺說:「立春這天不下雨,預示著一年收成不錯,古代主要指小麥收成好,老百姓能吃上饅頭,餓不死人」。我若有所思,心不在焉「啊」了一聲。
  • 農村俗語「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立春天晴對農業有影響麼?
    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的說法就是證明了立春氣候和農業生產收成之間的聯繫。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每年的2月4日前後交節,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15°,天氣開始回暖,日照逐漸變長。春夏秋冬四季對應農業生產的各個階段,所以人們總結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從中可見立春節氣對於農業生產特別重要,是人們開始播種的日子。
  • 農村俗語:「玄鳥家中進,平安不用問」,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玄鳥家中進,平安不用問」。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頓時有一種一頭霧水的感覺,因為啥是「玄鳥」我不知道,「玄鳥」與平安有什麼關係我也不清楚。無奈之下,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所謂的「玄鳥」,其實就是指的燕子,也稱家燕。因為燕子的故鄉在北方,古人稱北方為玄色,所以,古時把燕子叫做玄鳥。玄鳥是一種益鳥,為雀形目燕科74種鳥類的統稱。玄鳥的體型比較小,翅膀尖而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也不算太多。
  • 農村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是啥意思?在農村往往能夠聽到很多俗語,也許很多人年幼的時候不少聽到大人們談論關於月的話,就像是「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樣的俗語聽起來似乎僅僅是一種對於月的描述,但其實仔細看的話,是對於氣象的預測,按照多數老人的說法,如果在八月十五這天能夠看到雲彩遮擋住月亮,那麼在明年的正月十五就是看到降雪,這是真的嗎?
  • 農村俗語:「八月起雷,遍地是賊」,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農村俗語:「八月起雷,遍地是賊」,是啥意思?俗語,象徵著農村的文化,不管是新創造的,還是歷史流傳下來的,只要一聽,便能夠覺得眼前一亮。
  • 讚美中秋的古詩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讚美中秋的古詩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時間:2020-10-02 13:21   來源:閩南網綜合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讚美中秋的古詩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中秋逢國慶,佳節雙慶。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 明日中秋,「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為啥呢?3點原因
    明天就是中秋節,中秋是我國傳統節日,很受人們重視。中秋即秋季中期,故也有仲秋節的說法。除此以外,中秋節有很多不同的叫法,比如女兒節、團圓節和月夕等說法。在古代中秋的時候,各地都會有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祭月,中秋的時候月亮很圓,人們會邀約夥伴去賞月看燈,共享美食;二是賞桂花,八月中秋正是桂花盛開的時候,有情調的人就會邀請有人賞桂花,有的還會做桂花餅;三是觀潮猜謎,觀潮指的是在有大江大河的地區,猜謎指的是燈謎。以上的習俗就只剩下吃月餅的習俗被人們傳承下來了,月餅逢中秋必漲成為鐵律。
  • 明天是元宵節,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
    提要:明天是元宵節,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這句老俗話的意思就是說,八月十五的晚上如果出現了雲彩遮住月亮的話,到了正月十五就會出現大雪紛飛打燈的自然現象。這就屬於包括了兩個我國重大的傳統的慶祝節日,一個是慶祝一年剛剛開始的重大節日,一個是慶祝一年辛勤勞動取得大豐收的節日。八月十五是靜靜地吃月餅觀月亮,因為這個時候月亮非常的圓,主要以靜為主;正月十五是鬧元宵的節日,節日的氣氛非常的濃厚,主要以鬧為主。
  • 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啥意思?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
    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啥意思?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俗話說得好,日間所想的晚上或許能夢到,這樣子的生理活動,大家應該都經歷過的吧,如果對有些事鍋人特別惦念的時候,就有可能在夢中出現。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再古時候早上以及晚上不能幹的兩件事情,早上不說夢話,晚上不梳頭,那麼這兩句話講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很有道理呢?我們先看晚上不梳頭,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在晚上,不要梳理頭髮,但這裡的梳理並不僅僅指的是打理你的頭髮,而是指不要給頭髮添加任何東西。
  • 農村俗語「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間」,啥意思,找對象?
    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俗語「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間」,啥意思,找對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聽到許許多多的俗語,這些很多是先輩靠著豐富的經驗總結出的,這些俗語中,也包含了很多的種類,比如一些種植的,養殖的,還有教人為人處世的,前不久回到了家中,聽村裡的老人講了這麼一句俗語「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間」,大家只是是什麼意思嗎?
  • 立秋快到了,農諺:「公秋爽,母秋兇」啥意思?今年是啥秋?
    導讀:立秋快到了,農諺:「公秋爽,母秋兇」啥意思?今年是啥秋?立秋節氣距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今天也是進入中伏之後的第四天。各地氣溫明顯高升。陽光也接近於直射。心情也會隨著立秋節氣的到來舒爽很多。農村關於立秋節氣的農諺俗語有很多。很多都是關於立秋發生的時間早晚,會對於以後的天氣走向,帶來一定的影響。
  • 農村俗語:「立秋早晚涼,中午熱溼裳」啥意思,立秋啥時候到來?
    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俗語:「立秋早晚涼,中午熱溼裳」啥意思,立秋啥時候到來?現在的時間段正是大暑節氣剛過沒有幾天,全國各地都被高溫氣候籠罩,這時候的天氣不止高溫而且還悶熱,特別是對於生活在農村的村民而言,外出幹活便一身大汗。這時候人們每天都會補充很多水分,喝很多水,以補充體內水分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