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立春天晴對農業有影響麼?

2020-12-04 響水大米

各地流傳的農諺、歌謠多是民間百姓根據自身經驗,對氣候進行的觀察總結,從而用來指導人們適應各個節令的生活,或是對未來的農業生產活動進行預判。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的說法就是證明了立春氣候和農業生產收成之間的聯繫。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每年的2月4日前後交節,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15°,天氣開始回暖,日照逐漸變長。春夏秋冬四季對應農業生產的各個階段,所以人們總結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從中可見立春節氣對於農業生產特別重要,是人們開始播種的日子。

古人在春季開始耕種的時候,都希望一年的農業生產中都能風調雨順,莊稼能獲得不錯的收成,而為了達成這樣的效果,人們則產生了關於農業生產的圖騰崇拜,將希望寄託於各種圖騰神仙。早在唐宋時期人們就在立春的節氣進行鞭春牛,拜神仙等儀式活動,希望以此來提醒人們春耕開始了,同時也希望神仙能保佑風調雨順和五穀豐登。

「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是說如果一年之中立春的這一天是個晴天,那麼今年的天氣一定風調雨順,地裡的莊稼長勢也會不錯,能有個好收成。所以就不用再去拜佛求仙來保佑農業生產了。

很多民間流傳的俗語也從側面說明了立春這一天天氣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比如人們常說的「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立春晴,一春晴」,「立春晴,雨水勻」,「立春是晴天,百事好收成」等俗語都說明了只要立春這一天是晴天,那麼整個年頭的氣候和環境都有利於農業生產的開展。

而反之就有「立春雷轟轟,十個豬欄九個空,「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等說法都說明了如果在立春這一天打雷或雨水比較多的話,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陰雨連綿的天氣,不僅不利于田地裡莊稼的生長,也不利於家禽的養殖。

「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老輩農民的說法,到底什麼意思?怎麼理解?今天你們那裡天氣怎麼樣?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俗語「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是什麼意思?這種說法靠譜嗎?
    提要:俗語「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是什麼意思?這種說法靠譜嗎?文/二狗今天是立春日,天公作美,一掃往日陰霾。天氣晴朗,心情為之一震,久聚心頭的鬱悶雲開霧散。聽爺爺講今天立春日是晴天,「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我有點蒙圈,不問神仙就問爺爺吧:爺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爺爺說:「立春這天不下雨,預示著一年收成不錯,古代主要指小麥收成好,老百姓能吃上饅頭,餓不死人」。我若有所思,心不在焉「啊」了一聲。
  • 二十四節氣立春|農諺「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2020年景如何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一,陽曆2月4日,二十四節氣中的打頭節氣「立春」,在農村也叫「打春」,過了立春天氣會一天比一天的暖和。雖然在疫情的影響下,我們的生活受到了諸多影響,各行各業在這場災難的侵襲下,也正悄無聲息地發生著變化,但無論如何艱難,糧食還是要堅持種下去的,農民朋友們也在這個時候應開始準備種子、化肥、收拾農機械,為春耕做好一切準備。
  • 鼠年的立春,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對我們以後生活有什麼影響?
    翻看日曆,今日居然是立春!2020年2月4日,庚子鼠年正月十一!庚子年鼠年的第一個農曆節氣!多日的蝸居生活,太壓抑了!看著日曆上醒目的立春字眼,忽然感覺,放鬆了許多!春天來了!立春的日子真好!小時候,城鄉彩虹橋君就聽爺爺常講,「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那人們不經要問,立春晴天到底意味著什麼呢?對今年的農業生產,對當下的這種情況會有什麼影響嗎?首先,城鄉彩虹橋君覺得,常言說的好,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當天是晴空萬裡的話,農民朋友會感到非常高興!
  • 立春差一天,年景差很多,農村俗語中的說法是否有道理?
    農村俗語:「春打六九頭,吃水像喝油,春打五九尾,吃油像喝水」說的是啥意思?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非常重要的的一個節氣,因為立春的時節正是新年之初開始的日子,是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開始耕種的時節。二十四節氣給農民的農業生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人們根據立春的時間早晚總結出了很多關於年頭的好壞的說法。這些都與農業生產有很大的關聯。春打六九頭,吃水像喝油 :是指每年的立春的時間是每年的2月4日或5日,六九頭也就是冬至後的第46天,而六九尾是冬至後的第45天。所以有立春的時間有了六九頭或五九尾的說法。
  • 大雪將至,農村俗語「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關於大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雪晴天,立春雪多」,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農村俗語「大雪晴天,立春雪多」的意思是,如果在大雪節氣是晴天的話,那麼一整個冬季的降雨、降雪會很少,
  • 農村關於立春有許多民諺,如何通過民諺判斷天氣指導農業生產?
    明天正月十一,就要立春了,2020年是雙春年,有兩個立春節氣,一個在年頭一個在年尾。明天就是這一年的第一個立春,立春也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一個節氣,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在人們的意識裡,立春到了春天就要來了,這是一個隆重而又歡喜的日子,因此關於立春有很多農諺,農民們也是根據這些農諺來預測新一年的天氣,從而幫助開展農業種植。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1、吃了立春飯,一天暖一天。
  • 今年是雙春年,俗語「鼠年難逢雙立春」,對農業有什麼影響?
    大家好,歡迎來到「村東張二狗」欄目,每日分享最新的三農資訊,以及農業小知識,喜歡的不妨點擊上方關注訂閱喲,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是:今年是雙春年,俗語「鼠年難逢雙立春」,對農業有什麼影響?2020年是雙春年,也就是說在年初歲末有兩次立春的日子,這裡的2020年是指的農曆2020年並不是指的陽曆2020年農曆正月十一立春,到了年底臘月二十一立春,這也就出現了一年兩立春的現象。對於一年兩立春一般在這一年當中會出現閏農曆月份的狀況,比如2020年閏農曆4月,也就是說農曆4月有兩個月份,但對於陽曆年而言,是不會存在閏月的現象了。
  • 明天立春,立春天氣變化,對於農業有啥影響?看看這些農諺就知曉
    明天就是我們大家所期盼也非常喜愛的節氣:立春節氣的到來,今年的立春節氣來的有點晚,到了正月十一的時候才姍姍來遲,在我們的民間,對於立春節氣的農諺俗語從來都不缺少,一個節氣的到來,對於天氣的變化和以後的天氣走向,在民間都有多年的經驗積累,會根據在節氣這一天的天氣變化,預測出今年的天氣走向
  • 立春早晚對農業有哪些影響,「早春收,晚春丟」說的有道理麼?
    2019年何時立春?一直以來,二十四節氣就是古代最要的曆法,對農民百姓的農事耕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並且人們根據節氣的早晚生總結出了很多收成好壞的諺語。農諺「早春收,晚春丟」就說明了節氣對農業的影響。
  • 2月4日迎「立春」,俗語「立春熱過勁,轉冷雪紛紛」,有道理嗎?
    立春被稱為「正月節」,也意味著新一年循環的開始,在農村自古有「春生、夏芸、秋收、冬藏」的說法,立春的到來,反映著四季的更迭,也意味著寒冬的離去!當然,我國南北跨度極大,不同的地區,立春到來時,氣候也各不相同,而「立春」僅局限在北回歸線上的地區!而對於北方大部來說,仍處於「冬季」的管控之中,不過,卻以顯露春天的跡象!
  • 農村俗語:一年兩立春,糧食貴如金,明年是兩個立春,糧價會貴嗎
    這就導致了今年2019年是沒有立春的,而明年2020年是有兩個立春。2020年立春的時間是在過完年後正月十一,而在當年農曆的臘月二十二是第二個立春,這個立春距離過年還有七八天的時間,所以說在明年的話一共是有兩個立春。
  • 2019除夕又逢立春,農村俗語「立春寒,一春暖」,立春後還冷嗎?
    今年除夕又逢立春,農村俗語「立春寒,一春暖」啥意思?立春後還冷嗎?節氣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很多人都會在發展農業的時候注意二十四節氣裡面的一些老講究。立春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也是非常重要的節氣,立春以後,氣溫就會緩慢的回升,今年的立春是和過年是在一天的,有句俗語曾經這樣說過「百年難逢歲交春」,歲交春這種現象一百年裡都只不過會出現幾次而已,民間把這樣的年份叫「無春年」或者「黑年」,據說這樣的年份裡結婚以後離婚的概率會很大,所以又有人把它叫「寡婦年」。
  • 俗語: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溼溼到清明,老祖宗預測天氣,準嗎?
    俗語: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溼溼到清明,老祖宗預測天氣,準嗎? 眾所周知,節氣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體現,古人們在研究節氣的時候可謂是用盡了自己的全部經驗和精力。那麼必然也流傳著許多有關節氣的俗語,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來分享一句有關立春的俗語。
  • 2020年2月4號幾點打春 為什麼農民非常關心立春當天是晴天還是雨天?
    1、農村諺語:立春天氣晴,萬物好收成;立春無雨是豐年.     這句農村諺語的意思是說立春這一天如果天氣晴朗的話,陽光充足,天氣的溫度上升得非常的快,春天來的就更早一些.也就是南方的暖溼氣流向北方逐漸移動,而且速度非常的快,溫度迅速升溫,對於農作物發芽開花很有利.這就預示到了秋天萬物都會有好的收成,特別是農作物的收成更好,畢竟春天到來了,農作物生長的周期長.預示著又是一個豐收年.
  • 立春你那下雨沒?為啥農民特別關注立春節氣的天氣?原來如此
    可這些和立春當天下不下雨沒啥關聯啊?別著急,根據一些農村的民諺,我們可以看到立春當天下雨與否,和農業生產之間的關聯。雖然不能說農諺是100%準確的,但至少能說明,民諺能傳播到現在,是有一個大概率的,不然這農諺早就被遺忘了。我們來說幾個。先說這個吧,「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
  • 今天是2020年立春日,立春後還會冷嗎?看看會「看天」老農怎麼說
    伴隨農村年輕人收拾行囊離鄉的身影,加之年前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蔓延,農村年輕人的出行受到了影響,也給親人長輩們增加了許多牽掛與焦心。今天是今年的首個農曆節氣日,立春日,立春到,意味著意味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來臨了,立春是一個美好又充滿希望的節氣。願這場疫情「邪魔」,再無藏匿之處。
  • 「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驚蟄暖」俗語中小寒對春天影響有哪些?
    農村俗語中說的,寒暖立春雪,小寒寒驚蟄暖,那麼小寒對明年的春天影響有哪些?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時候重要的曆法,特別是廣大對於廣大農民百姓的農業種植起到指導作用,一般是把一年分為24個時間段,每一個時間段代表了一個節氣。從立春開始到小寒、大寒結束。各個節氣之間人們天氣變化,推演總結出了很多節氣對應的俗語。
  • 明年沒立春,農村俗語「牛遇無春年,長工無停歇」,是什麼意思?
    雖然到2021年還有一些時間,但已經知道明年不僅是新秋雨年,而且是沒有立春的一年。農村有很多關於少年和無春年的農村諺語。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牛遇無春年,長工無停歇」,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明年是辛丑年年,農村有「烏瑪年,莊稼長得好」的說法。說到牛的形容詞,很多人會用誠實來形容。以前農村沒有現代化的農業機器。農民們離不開耕種、收穫、日常旅行等牛、馬、驢等牲畜的幫助。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吃穿跑斷腿」是啥意思?21年何時立春?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春打五九尾,吃穿跑斷腿」,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2021年什麼時候立春?
  • 立春之後還冷不冷?對農業種植有什麼影響?
    立春時節,農業生產仍要預防寒潮低溫和雨雪天氣的不利影響,做好防凍保苗的工作。 立春過後,春耕也開始了。 而實際上,立春後並非春意盎然,甚至還可能出現大風降溫的景象,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還需繼續對蔬菜大棚做好防凍、防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