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大多數家庭中,父母的晚年生活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子女,比如說子女是否願意給予經濟支撐,子女是否肯花時間給予陪伴等等,毫無疑問地這些因素都會對老人們的晚年生活產生影響。
而除了這些子女們比較容易想到的因素外,老人的晚年生活是否有尊嚴,則是被部分子女們所忽視的,於是為父母們提供「圈養型養老」的「假孝順」,逐漸成了流行。
「我爸和我一塊住是享福!」兒子自以為在盡孝,老父親卻有苦難言
王大伯前年從農村搬到了城裡兒子家,臨走時,王大伯的兒子略帶炫耀地對鄰居說:「我爸和我一塊住,可真是享福了!城裡的生活條件好,想要吃點啥去趟超市就行了!而且城裡很乾淨,不像在農村天天弄得灰頭土臉的!」
王大伯的兒子大聲地炫耀,自己在給老父親養老盡孝,全然不顧農村鄰居的鄙夷。王大伯也以為自己的晚年,會在兒子家過得高枕無憂,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城裡的日子沒勁透了!」
白天的時候,兒子兒媳都去上班了,就連小孫子都去了幼兒園,大多數時候家裡只有王大伯一個人,有時看看電視,有時半躺在沙發上迷瞪一會兒,王大伯獨處的時候開始有點懷念起,在農村和老夥伴們嘮嗑的日子了。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王大伯以為自己終於可以讓兒子領自己出去逛逛了,可是兒子卻讓王大伯在家看家,看著兒子一家三口出去玩了,王大伯心裡滿是失落,於是王大伯猶猶豫豫地提出了想要回農村生活:「我在城裡還挺憋悶的!」
可是沒想到王大伯的兒子卻說:「你回了農村是打我的臉!鄉親們都看著呢!再說了,你在我這有吃有喝的,你就別提那麼多高要求了!」兒子的話讓王大伯心裡很不舒服,尤其是那句「我管你吃喝」,更是讓老人生出了一些「寄人籬下」的感覺。
老人在家享福其實是「假孝順」,比啃老還可悲,年輕子女沾沾自喜
1)沒有朋友,老人很孤獨
老人們適應環境的能力不如年輕人,子女們把老人接過來與自己同住,這勢必意味著老人要換一個生活環境,而對於適應能力差的老人來說,這就意味著他們拋下了自己原本的朋友圈,沒有朋友的圈養型養老讓老人們倍感孤獨。
2)忙著帶娃,老人很辛苦
有的子女把老人接來同住,雖說是方便給老人養老,但是當老人到來後,就要承擔著帶娃的重任,即便是周末老人也沒有休息的功夫,那麼這種指望著老人幫忙帶娃,但是卻美其名曰是為了給老人養老的圈養型養老,這著實讓老人很辛苦。
3)沒有樂趣,老人很失落
子女們希望老人可以乖乖地待在家裡,最好不要有任何過於「新奇」的想法,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老人的安全,同時也減輕了子女們的看管負擔。
子女們希望老人「懂事」一點,不要給自己添麻煩的圈養型養老,讓老人的晚年生活沒了樂趣也沒了尊嚴,這難免會讓老人覺得無聊而失落。
老人的晚年生活,也要講究幸福指數,子女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一、尊重老人是否願意同住的意願
不管老人是否願意與子女同住,子女們更加應該聽聽老人的看法,畢竟只有順了老人的心意,他們的生活才會順暢許多,子女們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老人,這不就像是小時候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一樣費力不討好嗎?
二、重視老人晚年生活的尊嚴感
在晚年生活中,不管老人本身有多獨立,他們還是會對子女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依賴,這時候,如果子女們有所遲疑或者是懈怠,這無疑會讓老人感到寒心,子女們在照顧老人晚年的時候,也要考慮到老人的自尊心,不要吝嗇於給予老人愛的回應。
三、重視子女陪伴對老人生活產生的影響
不管老人是否需要子女的經濟支持,子女們都應該在金錢之外,給予父母更多溫暖的陪伴,其樂融融的氛圍才是老人晚年生活的保障,子女們需要明白的是,再昂貴的禮品也不如一家人坐在一起開心地吃頓晚飯。
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需要子女們用心去守護,圈養型養老雖然讓老人吃穿無憂,但是卻並非會讓老人生活得快樂,由此看來這也不過是子女假孝順的一種而已。
討論話題:大家對於圈養型養老的假孝順,有哪些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中配圖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