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以下條件的老人,晚年會被子女搶著養,子女有福老人享福

2020-12-12 春夏秋冬道尋常

文|夏兒(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說一個身邊的真實案例。

發小小陳的爺爺,老爺子今年已經91歲了,身體還算健朗。老人膝下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因為大兒子的子女們成家都去了外地,所以大兒子在陳爺爺身邊盡孝的時間比較少,平時基本都是電話聯繫。老人其他的三個孩子都在離家不是很遠的地方。

而老人養老主要靠的也是這三個孩子,不過有關老人養老的問題,更多時候可不是他要求哪個子女要把自己接到身邊,而是他住哪個子女家住多久,可都是老人的三個孩子「爭搶」的結果,因為老人的幾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老父親可以去自己家,多住幾天。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陳爺爺會被自己的幾個子女,還是平均年齡都已經超過65歲的幾個子女搶著養呢?後來知道,原來老爺子真的是「寶藏」老人,不管是年輕時還是現在,老人的所作所為都讓他的子女們感覺有這樣的老父親真驕傲。

符合以下條件的老人,晚年會被子女當成「寶」

①老人年輕的時候有能力,並且在子女們的小家有需要時施以援手

還是以陳爺爺為例子,發小小陳直言,自己的爺爺年輕的時候就是他們當地的風雲人物,很有能力,最重要的是老人還在自己的幾個孩子成家後,對他們的小家都做了妥善規劃,不管是女婿的家人還是兒媳的家人,老人都對他們很真心,對兒媳和女婿們更是真心實意。

子女們的小家在最難的時候,得到了老人的幫助,那麼在老人上了歲數腿腳不那麼靈便的時候,子女們想著對老人盡孝,也就很正常。

②老人雖說年齡長了,其他方面卻絲毫不糊塗

其一,體諒子女,儘可能不讓自己成為子女們的負擔。

其二,老人攢了足夠的養老錢,哪個子女養活自己,老人就會相應地給其一部分「報酬」。

陳爺爺家幾個子女雖說孝順,可老人還是給自己留了足夠的養老錢。老人明確表示不管哪個孩子養活自己,都會以「天」為單位給孩子們「辛苦費」。並且帶老人的時候一切生活費完全由老人自己負責。

也許有人會說這一點才是老人的幾個孩子們爭搶著養活老人的關鍵,其實不然,因為小陳直言,不管是她自己的父親還是另外兩個姑姑誰「搶」到了機會照顧爺爺,他們對老人事先說好的辛苦費都閉口不提,有時候還是老人各種催促子女們才象徵性地收一點。

其三,上了歲數,不那麼多事

還是以陳爺爺為例,小陳說現在有關子女們或者孫子輩的事,只要不是晚輩們主動找老人傾訴,老人從來不會過問。他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自己養活逗鳥,然後在子孫們有時間的時候會讓他們帶自己出去轉轉,老人喜歡遊玩,別看90多歲了,有機會就想著出去走走。

所以說老人上了歲數,自己服老,不那麼多事,然後在後輩們有空的時候,讓他們帶著自己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的老人明理不糊塗,不僅不會成為晚輩的負擔,甚至還會被子女們搶著養。

③老人有能力深得「孫子、外孫」們的喜愛

小陳表示他有時間就喜歡和爺爺聊天,聽爺爺說說他年輕時候的故事。每次聽爺爺講故事,小陳都會很有收穫。而小陳直言,家裡的晚輩都和他一樣,他表示不知為何,老人就是有深得大家喜愛的本領。別看人家一老頭,真的是渾身上下處處都在發光。

很現實的一個原因,老人自己90多歲,他的孫輩們基本都已經成家了,如果老人想要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住,就避免不了要和孫子、孫媳婦們打交道,如果老人沒本事讓這些年輕的晚輩也喜歡自己,可以說在子女們那裡想要受歡迎也是很難的。而如果老人有這方面的能力,那就完全沒問題了,四世同堂的和諧畫面,真的會讓外人很羨慕。

不得不說,符合上面提到的這幾方麵條件的老人,晚年會被子女當成「寶」也就不奇怪,畢竟老人自身就很優秀,年輕時更是為了子女們的幸福各種出力,上了歲數被子女們搶著養,也是老人應得的晚年生活。家有這樣的老人,子女們有福老人享福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今日話題:你家有這樣的「寶藏」老人嗎?】

相關焦點

  • 晚年有福氣的老人,都有以下特質,不用出錢不用出力兒女也孝順
    很多老人都會哭鬧自己的子女不孝順,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好幾個孩子一個都不管自己,甚至連花錢送敬老院也會發生爭執。有的時候,不能單聽一面之辭,為何會發生這種狀況,或許不都是兒女的問題,可能是老人年輕的時候過於溺愛他們,導致他們不懂得感恩,或是老人太挑剔,會來事兒,導致沒有子女能照顧得來。晚年有福氣的老人,都有以下幾種特質,不用出錢不用出力兒女也很孝順。
  • 2019年養老新政策出臺,擔心子女不孝順的老人有福了
    但是,兩個人以後要養四個老人,外加兩個孩子,想想壓力還是挺大的。再加上,閨蜜的爸媽是農民,辛苦一輩子,也沒有退休金,養老更沒有保障。其實,閨蜜想得太悲觀了,就算不買商業保險,她爸媽也不至於沒有養老保障。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養老問題,2019年還出臺了一些養老新政策,比如取消養老保險資格集中認證制度,老人辦理業務更方便。而且,還有很多關於農村養老的優惠政策。
  • 老人投靠天津戶籍子女 符合條件可落戶
    記者從市政府有關部門獲悉,為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社會風尚,做好老年人照顧服務工作,本市制定了《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實施方案》,明確了外地戶籍老年人投靠本市戶籍子女,實行落戶的具體條件。現在,人們的工作流動性大,背井離鄉在天津打拼的中、青年人有不少。很多在天津安頓下來的子女願意接父母來同住。那麼,外地戶籍的老人,能否落戶到天津,享受與天津老人同等的待遇呢?
  • 2016年老人投靠子女入戶廣州的條件是什麼?
    2016年老人投靠子女入戶廣州的條件是什麼?  陳女士:我是獨生子女,在廣州有戶口,有房產。因爸爸已去世,希望媽媽過來和我一起生活。準備申請媽媽(62歲)入戶廣州。請問我是否符合要求?  廣州政務:據「申辦老人來市投靠子女入戶須知」指引中第一條:入戶條件,子女具有本市戶口且在本市有合法住所,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投靠子女人員,準予其本人及配偶遷入本市居民戶口:  (1)男性年齡超過60周歲或女性年齡超過55周歲,夫妻有一方原是本市居民戶口或是喪偶人員,有子女具有本市居民戶口。
  • 當「孝順老人」有了條件時:子女的新型不孝正在蔓延,老人很受傷
    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孝順老人更多的就是已經「變了味」,說白了子女孝順老人,還需要在前面加上一定的附件條件,並且這種現象,還在逐步的蔓延開來,子女自私自利卻還渾然不知,老人很受傷!
  • 七旬老人被五個子女輪番安排相親,看似子女開明,實則讓人心酸
    文\文兒前兩天看了一個新聞,說是一位七旬的老太太,被自己五個子女輪番勸說找老伴。這位老太太的丈夫21年前就去世了,她一個人帶著五個孩子,想著孩子們都結婚生子了,自己晚年就有指望了。但是,現在五個子女卻一致要給老母親找個老伴,輪番勸說安排她去相親,理由是希望母親晚年能幸福。但是,當記者採訪老太太,她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我都71歲了,身體還算硬朗,想吃什麼就做什麼,很自在,不想再找老伴,子女們有空來看看我就滿足了。聽聽,這才是老人的心聲。所以,七旬老人被五個子女輪番安排相親,看似子女開明,實則讓人心酸。
  • 農村一老人有4子女,選擇三月一次輪流伺候老人,這樣行嗎?
    不管怎樣農村老人養老都是要根據自己家庭實際情況而決定的。~~這一家老人有4個子女,他們按照每個子女一年瞻養老人三個月,剛好一年就過去了。這種方法也是非常可行的。但是,必須存在4個子女,同心同力,關愛老人,刻守孝道的前提下,才是最好的養老方法。
  • 老人患病,子女們會賣房給老人看病嗎?聽聽當事人怎麼說!
    文丨木棉媽媽以前總聽老人念叨:如果子女將來能有父母對子女10%的用心,父母就高興了!每次聽到這樣的說辭,我都很不理解:難道子女長大了就變得不孝順了嗎?還是會冷落父母不管父母呢?直到後來自己成了家有了孩子才發現:老人的話真的有道理!小時候父母養大我們,而我們長大後忙著上學、忙著畢業、忙著工作、忙著結婚、忙著照顧自己的小孩兒,這麼一來,能分給父母的時間著實不多。尤其是很多年輕人留在外鄉,父母則在老家,一年到頭可能都見不到幾次,更有的一年只有過年才見一次。
  • 胃癌老人為不拖累子女,挖坑等死……
    日前,網傳湖南武岡一名患癌老人住院多次,病痛難忍且子女不在身邊。老人為了不連累子女遂產生輕生念頭,自己挖坑跳進去割腕等死,後來被群眾報警救出。對此,武岡市人民政府工作人員回應稱,老人已被送醫治療。回到正題,新聞中的老人是自己不想拖累子女,遂有此念頭,但假如我們換過來想,假如子女不想贍養老人,將老人丟在外面,這樣的行為又該怎麼定性呢?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了遺棄罪,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為啥子女越「孝敬」老人卻不待見?反而不在身邊的子女卻「吃香」
    為啥子女越「孝敬」老人卻無視?反而「不出力」的子女讓老人惦記小馬與哥哥相差三歲,哥哥從小學習就好,品學兼優,考取博士之後就去了外地發展,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回家看一看父母,平時也會通過電話與父母溝通與小馬聯繫,小馬由於畢業之後在家附近找了一份工作,所以照顧父母會特別的方便。
  • 八旬老人感悟:晚年幸福度和三件事息息相關,別輸在子女身上
    很多老年人把晚年幸福寄託於子女身上,認為子女孝順,晚年生活就會幸福;若是老人晚年不幸福,就成了子女的過錯。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到老你就會明白:靠誰都不如靠自己,若是老人自己活得通透,晚年幸福度才會提升。
  • 老人長壽「克」子孫?提前做好以下準備,子女只會越過越好
    文|秘籍君民間有傳聞,老年人過於長壽會影響子孫後代的命數,活得越長,一家子的運道就越差。說難聽點,就是在說老人長壽會「克」子孫。這話聽上去荒謬,卻有不少人相信。前幾日我才接到一名網友的投稿,說是自家太奶奶已經92歲了,身體依舊非常硬朗,可惜子女卻不長壽,往下數兩輩已經人丁稀少。如今自己好不容易和媳婦生了個兒子,卻從出生就身嬌體弱,頻繁出入醫院。這讓網友很是焦躁,認為是不是太奶奶影響了子孫後代的陽壽?不然怎麼會幾代人壽命都不長,唯獨太奶奶活得久。
  • 養個什麼樣的兒子,老人晚年才能過得舒坦?這位老人的回答挺中肯
    現在,我們依然經常會聽到這樣話「養兒防老」。那麼雖然這已經是老一輩人的想法了,但是我們現在仍然有很多人認為只有養一個兒子,老了才會有人照顧。所以重兒輕女的觀念仍然深深存在在人們的認知中,很多人覺得,女兒終究還是要嫁人的,等嫁了人之後就是別人家的了。但是兒子不會,兒子始終是自己家的。所以很多父母對兒子付出的會更多一點。
  • 老人想要有「福氣」,多對子女做這3件事,不會晚景悽涼
    人活一輩子,無論是認真工作還是結婚生子,都是圖一個晚年享樂。我們經常會羨慕一些有福氣的老年人,羨慕他們的晚年生活十分愜意,兒女孝順,含飴弄孫,忙碌了一輩子,終於可以在年齡大的時候享清福。可相對來說,也有一些老人晚年十分悽涼,不僅兒女不在身邊,連哪個孩子養老也成了問題,甚至就連生病住院,兄弟姐妹之間都得互相推諉逃避,吝嗇盡絲毫孝心。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當然可以說是子女的不對,養老不僅是責任更是義務,無論父母做得有什麼不對,都不能將老人的晚年孤苦伶仃。
  • 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多數是這4個結果,過來人坦言太現實了
    霍先生的想法代表了大部分老人的意願,父母總是為兒女著想,也願意默默付出。俗話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女兒婚後有了孩子,他自然是萬分高興,即使女兒沒有要求,他也自願去帶孩子,更何況女兒和女婿也多次表示,需要他的幫忙。晚年孩子承歡膝下,這不僅是霍先生,也是很多老人晚年的心願。這位被老公寵了30年的幸福妻子劉女士,今年才50歲,兩人結婚多年。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做過這3件事,子女不孝不怨他人
    劉老太太給周圍鄰居留下的印象特別好,對人也很友善,也愛助人為樂,是別人眼中的「三好老人」,但她的兒女很少來看望她,這讓熱心的鄰居感到很生氣。劉老太太的兒女不孝順,是她自己導致的這個結果,沒人養老也怨不了別人,不應該責怪兒女,所以,子女不願意孝順父母,都是有原因的,那些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都做過這3件事。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都做過這3件事?
  • 「晚年想過得好?竟是靠沒出息的子女」老人病床哽咽:明白太晚
    長大後,父母年紀大了,他們懼怕孤獨也需要子女的陪伴。對於父母的晚年生活,你是時時刻刻給予愛的陪伴?還是讓父母成為了孤寡老人呢?王老太家有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在以前那個年代,女孩想上學讀書,家裡人都不會支持。男孩說想要讀書,家裡人一定會說:好好學習。
  • 老人自己存錢養老,不靠子女,最後結局怎麼樣了?72歲老人說實話
    作者:雪影原創作品,抄襲必究年輕人總是覺得時間還長,覺得遲暮之年還很遙遠,不能感同身受老人到了晚年的恐懼,不能理解老人未雨綢繆的思想。很多老人為了晚年不受苦,早早的就為自己計劃起以後的晚年生活。攢錢養老的老人,指的是自己攢錢自己花,以後養老不靠子女,相對應的老人也不管子女的孩子,說白了就是各過各的,誰也不麻煩誰,這樣想法的老人,最後晚年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呢?
  • 「假孝順」風氣正悄悄興起,子女們爭相模仿,老人們偷偷抹淚
    孝敬父母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子女撫養長大,等到父母逐漸年邁老去,子女就要肩負起照顧父母的責任和義務,正如那句「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間最好的相處方式。在父母老去的時候,子女照顧陪伴父母本是一件很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一種「假孝順」慢慢開始流行起來,表面上是孝順關心父母,實際上卻是……把老家父母接過來城裡「享福」在一些農村地方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兒子或者女兒把父母接進去城裡面住,說的很好聽是讓父母去城裡面享福,但是往往過不了幾年
  • 老人出現以下3個徵兆,子女們要多留心,他們所剩時間或許不多了
    能夠壽終正寢已經實屬不易,作為子女的,不留下遺憾也許就是最大的欣慰了。老人出現以下3個徵兆,子女們要多留心,他們所剩時間或許不多了! 那就是"十人臨走,十人哭",意思就是說人在彌留之際,自己會有預感,只是自己已經口不能言,只能流淚,若是久病臥床的老人突然流淚,那麼很可能大去之期不遠了,鄉間老人說這是"辭母淚"或"感恩淚",這個時間你一定要多加注意老人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