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曾說過:賺人生的第二個100萬比賺第一個100萬要容易很多。也就是說,如果你有了第一個100萬之後,離下一個100萬就不遠了。可問題關鍵是:人生的第一個100萬該如何快速賺取呢?
有這麼一個人,他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因為所知太少而焦慮,為了擺脫這種焦慮,他開始勤於讀書,突破自己的邊界。
在28歲那年,受到其中一本書的啟發,他決定自己創業。他帶著自己的4000元本金衝入市場,經過一年的拼搏,賺到了第一桶金。再後來,因為另一本書的啟發,他捕捉到了一個巨大的機會,賺了10個億。
在45歲時,他的企業已經完成了千億元的投資,也獲得了福布斯中國潛力企業榜,《哈佛商業評論》管理行動獎等諸多榮譽。
一個焦慮的年輕人,就這樣靠著閱讀來學習,找到了成功的捷徑,把同齡人遠遠甩在身後。
他就是——西安長河實業董事長高鴻鵬老師。
高鴻鵬老師把自己的成就歸功於閱讀。大量且有方法的閱讀讓他快速從書籍中獲取知識和方法,然後,他再將這些收穫用在工作和管理中,讓書籍內容帶來實際效益。
當別人翻完書就忘的時候,他在書籍裡面找到了生產力,找到了人民幣。
從2003年開始,高老師每年讀書100本,到了2005年後,每年的閱讀量達到了300本。在選書的過程中,他還特別喜歡那些陌生或者不喜歡的主題,因為這樣能夠有效拓寬自己的認知邊界。
在這過程中,高老師形成了自己的讀書方法論,對於不同類型的書有通讀和精讀的方式,還有吸收和輸出的技巧,從而最大化每本書的價值。一本書可能就賣30元,但是高老師能把它讀出幾百萬元的價值。
在「知識恐慌」的時代,以往的經驗和知識已經不能滿足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每個人都「所知有限」,只有通過不斷的讀書,了解和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識,才能減少知識的盲區,讓自己在這個時代有所價值。除了滿足自我成長的時代要求外,讀書也是緩解無聊、消遣生活、尋找快樂的一種生活方式。
要想一年讀書300本,需要掌握通讀和精讀的技巧。高鴻鵬老師通過通讀《原則》和精讀《朱元璋傳》實戰案例,教給大家讀書的技巧。
讀書可以明智,可以找到賺錢的智慧。但是千萬不要死讀書,要跟隨書中人物找到他的成長方式。高鴻鵬以《朱元璋傳》為例,首先要了解朱元璋的時代環境,然後了解他與其他人的關係,最後要理解朱元璋的內心成長變化。
讀書可以賺錢,首先要從學會向自己提問,認識自我,建立自己的理解架構,提高自己的商機敏感度。財富改變命運,認知決定未來。
閱讀讓人走得更遠。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這也日漸成為人們的共識。
一個人的氣質裡藏著他讀過的書和走過的路,腹有詩書氣自華,而《紅樓夢》中有一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亦是對讀書人的一種提醒。
讀過的好書,是我們在心裡種下的一顆顆種子。即使當前的一段時間裡,它尚沒有發芽、結果,但它在悄悄地和我們產生某種連結。某一天某一個時刻,它給我們呈現出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