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饃省,油饃費,想吃鍋盔當了地」一道順口溜背後的美食

2020-12-13 芷萍美食

小的時候,它是我認為最好吃的美食,沒有之一。我現在絞盡腦汁的在想鍋盔最初的味道。

作為70後人,我有幸參與了50後60後記憶裡會有的生活場景——大生產隊的末期生活。農忙季節,大人們勞作在田間,是不回家吃飯的,在地頭支灶做飯,記憶裡最香的肉絲麵和鍋盔,就是在這個時期吃到的。

我家項城郊區農村,能隨時到集市上買食物,肉絲麵是村裡師傅製作,而鍋盔,就是從街頭採購回來的。特別香。當然,我也不知道我的記憶是否有誤,每當我提起這段記憶時,父親總說沒有這回事。

後來,工作了,說起鍋盔,同事說了當地的一句順口溜:「吃饃省,油饃費,想吃鍋盔當了地」。意思是,吃饅頭是最省糧食的,油饃,就是現在的油餅,在舊時,只有家裡來客人了,招待客人才會做一次,油餅製作要加油,因為好吃,會多吃,所以會說浪費糧食,但是,想吃鍋盔,就是需要當了土地才能吃,雖然有些誇張,但可以知道,能吃到鍋盔不容易。輕易是吃不到的。如果如此印證,生產隊會拿這些食物招待社員嗎?難道我不是在大生產時期吃到的這種美味食物?已經不可考。

以前,一直認為鍋盔是老家特有的食物,後來網絡發達了,才知道各地都有,而且雖然名為鍋盔,但外形與製作卻相去甚遠,基本不算同類食物。老家鍋盔製作,大約是60公分以上直徑的鐵盤,可著盤面做個餅,很厚大。所以,這次製作鍋盔,為區別其他地區的,我就命名為河南鍋盔。

老式河南鍋盔分為兩種,一種是今天製作的這種,一種是無味的白面鍋盔,幹硬,感覺很適合磨牙吃,我祖父和父親比較喜歡這種白面鍋盔,大致是喜歡吃麵的本源滋味。

這次製作使用了金龍魚澳大利亞麥芯小麥粉,合理的配比,讓鍋盔外脆內軟,我非常滿意,是第一次製作出這麼好吃的大餅。

河南鍋盔

主料:金龍魚澳大利亞麥芯小麥粉

輔料:白芝麻仁 酵母

調料:食鹽 食用油 五香粉

製作過程:

準備麵粉和酵母。

金龍魚澳大利亞麥芯小麥粉300克,加水200克,酵母7克,放入麵包機面桶裡。

啟動發麵程序,90分鐘完成發酵,麵團充滿圖片裡的空洞即可完成發酵。

將發好的麵團取出,在面板上排氣揉淨,靜置蓋上布10分鐘,防止幹皮。

餳好後,擀成大麵皮,均勻撒上食用油、五香粉和食鹽。

從一端慢慢捲起。

然後如圖所示盤起來。

尾部放在底部,壓平。

擀成餅胚,可以根據鍋的大小決定餅的大小。

撒上白芝麻仁,然後用手蘸清水拍實,防止芝麻脫落。

平底煎鍋,加入足量的食用油,可以比烙油餅少稍微多一些。油熱後,放入餅胚,小火烙制。

一面烙定型金黃後,再翻面,不要著急翻面。

烙制的圖中,可以適當加鍋蓋,增加鍋內蒸汽,防止外皮過幹,方便內部成熟。另外注意圖片裡鍋的擺放位置,我是靠一邊的,這樣輪著轉,防止火過多聚集在一個地方,使鍋內受熱均勻。

也可以用鍋鏟墊在餅的下部,使餅的邊緣受熱均勻,內部成熟即可。

烙餅的時候,火候是關鍵,因為餅胚較厚,如果大火,很容易外焦裡生的現象發生。

相關焦點

  • 陝西饃文化之鍋盔夾饃尋常見,饃如玉兔籠中坐
    處於北方的陝西,麵食的類型十分豐富,饃饃自然也不例外,如肉夾饃,鍋盔饃,石子饃,花饃,炕炕饃,油饃饃,坨坨饃等,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肉夾饃是「肉夾於饃」的簡稱,是陝西傳統特色食物之一,其中最出名的便是潼關肉夾饃,它與白吉饃不同,外觀焦黃,條紋清晰,內部呈層狀,餅體發脹,皮酥裡嫩,火功到家,吃時溫度以燙手為佳,潼關肉夾饃還有一特點,便是熱饃夾涼肉,餅酥肉香,爽而不膩,瘦而不柴,吃起來鹹香適口,回味深長。傳說當年唐太宗吃過也連贊「妙妙妙,吾竟不知世間有此美食矣!」
  • 教你做陝西八大王之一鍋盔饃,做法簡單,上手快
    總是向爸爸媽媽學習一些美食的做法,發現已經到達了一些瓶頸的地方。媽媽只能和我分享他們那個年代豁得出來的經驗,但是因為他們是土生土長的北方人,他們對別的地方的食物卻沒有很大的涉獵。而小編卻想做出一些別的地方的美食。小編有一個好朋友是在陝西工作,前段時間一直吵著鬧著要讓小編去陝西做客。
  • 扶風睜眼鍋盔饃
    凡到過扶風縣的人,幾乎無不稱讚扶風「睜眼鍋盔」饃獨具特色,扶風「睜眼鍋盔」饃形狀象頭盔狀,製作工藝精細,素以「幹、酥、白、香」著稱,幹硬耐嚼,內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 一罐肉和一罐湯,再配上鍋盔饃,不僅很營養還很美味
    豬肉營養很豐富,價格也不太貴,是餐桌上一種很常見的美食,有很多人都喜歡吃豬肉,甚至是達到無肉不歡的地步。豬肉的吃法有很多,可以炒,煮,燉,烤,油炸等,還有一些人會把豬肉醃製成臘肉,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豬肉很特殊的吃法,吃的時候是一罐肉和一罐湯,再配上鍋盔饃,吃起來實在是太給力了,讓人吃了還想吃。這種美食叫八裡關罐罐肉,八裡關是一個地名,是陝西漢中市的一個鄉,這裡面的罐罐肉很出名,所以被稱為八裡關罐罐肉。
  • 安徽集市上的傳統早餐,超大鍋盔饃先煎後炸,配一碗豆麵條真舒服
    ,每個地方的美食都各具特色,所以各地集市上的美食也就大不相同了。就拿這安徽農村集市上的早餐攤來說,一碗芝麻葉豆麵條就很特色了,在別地的地方可吃不到這種麵條,而且還要配幾塊鍋盔饃,這早餐吃的就很得勁兒了。
  • 陝西八大怪之一鍋盔饃的做法,幹硬耐嚼,內酥外脆,非常好吃!
    大家好,我是菲兒,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道陝西特色「八大怪之一」鍋盔饃的做法,幹硬耐嚼,內酥外脆,非常好吃!喜歡的朋友來看看吧!麵團要揉的稍微硬一點6、放在溫暖的地方餳1個小時,如果溫度低的話可以多餳一會7、餳至原來的兩倍大就好了8、繼續揉面排氣9、把麵團揉成一個大饅頭狀,按壓擀成一個大餅,喜歡吃硬一點的朋友
  • 陝西夾饃夾一切!陝西夾饃種類,這些夾饃你吃過哪些?
    老潼關肉夾饃老潼關肉夾饃與其他肉夾饃的區別主要在於餅的不同,剛出爐的千層燒餅裡邊是一層層的餅皮,皮薄鬆脆,像油酥餅。咬一口,能掉一桌子渣渣。甚至不加肉,光是吃饃都讓人吃得很嗨皮!,這種夾饃勝在眾口可調,只要是能吃辣的,對於那些喜歡不同種類食材的小眾口味也可以得到滿足,主材配上附材,都是依照顧客主觀意願,每種搭配出來的口感都會給你不同的驚喜。
  • 陝西寶雞油酥鍋盔,口味香醇,內酥外脆,你吃過嗎?
    鍋盔整體呈圓形,直徑尺許,厚1寸,重5斤。料取麥麵精粉,壓稈和面,淺鍋慢火烘烤。 外表斑黃,切口砂白,酥活適口,能久放,便攜帶。省外人編成的順口溜「陝西十大怪」中,有一怪為「烙饃像鍋蓋」,指的就是鍋盔。關中較為著名的有乾州鍋盔、長武縣鍋盔、岐山縣鍋盔。
  • 流傳兩千多年的美食「鍋盔」:打仗的乾糧
    「文王鍋盔」起源於西周的大本營岐山,歷史可追溯到周文王時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 據說商朝末年,紂王昏庸無道,在奸佞挑唆下將西伯侯姬昌囚禁。後來姬昌想辦法逃走後回到故土岐山整頓軍隊,擴兵練武,準備出徵伐紂。
  • 饢、饃、鍋盔!別以為換個馬甲我大餅就不認識你了
    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它有N個馬甲:饢、大餅、燒餅、鍋盔、鮮花餅、老婆餅……從烹調方式和搭配看,它還有N種吃法:烤著吃、炸著吃、烙著吃、先炸再烤、煎著吃、甚至可以夾著一切吃……無論甜鹹、無論薄厚、無論葷素,也無論你想配著湯還是就著茶吃餅,都能被滿足!
  • 街頭發現一種小吃,姑娘說還是第一見,汝州鍋盔饃你吃過嗎?
    經了解這賣的正是我們河南特色小吃,汝州鍋盔饃,不過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個,看起來很好吃的樣子。鍋盔的特點是用油和面,文火炕制,炕鍋盔要用專用的爐子,炕成的鍋盔能分為幾層。鍋盔夾豬頭肉是汝州小吃的絕配。將豬頭肉大刀切塊,夾入剛出鍋的鍋盔裡,熱騰騰的面香將肉香烘託到了極致,而肥肉的油膩又被鍋饋吸納化為無形,又香、又酥、又軟,吃起來非常過癮。
  • 最帥美食:阜陽卷饃
    今天最帥將為大家介紹一種食用非常方便製作簡單但是歷史悠久深受阜陽民眾喜愛的一道特色美食—阜陽卷饃再往下吃豆芽、麵筋就越吃越多,味道濃鬱爽口,油而不膩,真是營養豐富、物美價廉,是深受阜陽人喜歡的地道懶人特色食品。個大餡多是阜陽卷饃的特點,阜陽卷饃的形狀差不多就是和芙蓉蛋卷一樣。卷饃可以根據大家自己的喜好加入辣椒醬、香菜、蒜黃雞蛋、香腸,一起捲入饃皮中。一口咬下去,爽口的豆芽菜,勁道的麵筋,嫩嫩的饃皮,再配上油鍋裡浸泡良久的雞蛋,加上一點辣椒醬,味道獨特的阜陽卷饃就完成了。
  • 西安美食種類繁多,給西安人一個饃,他能夾遍整個宇宙!
    西安的神奇之處在於,如果你想逛博物館,沒有個把月是看不完的。如果你想逛帝王墓,沒有一年半載是遛不完的。如果你想吃遍西安美食,不長二十斤是不可能的。西安的美食種類繁多,隨便走進一家地道的餐館,基本上都有葫蘆雞、石子饃、甑糕、鍋盔……準備高考或者中考的同學建議嘗一個毛筆酥,把毛筆蘸醬吃下去,考試的時候肚裡有墨,心裡不慌。說起羊肉泡饃,估計全國各地都能吃到。不過,到了西安,這個羊肉泡饃就沒那麼簡單了。
  • 陝西關中老百姓乾糧美食:鍋盔
    之所以說是「一種饃食」,因平時吃的饃食很多,如饅頭(我們稱作蒸饃)、花卷、包子、餅及鍋盔等,其實這些饃食都是作為主食的一種「輔食」存在的,比如一日三餐的間隙,感覺肚子餓了,便可吃個饅頭、花卷什麼的墊墊;或者是早飯、晚飯不想做了,拿個饅頭夾點油潑辣子或就點菜吃吃也行。
  • 西安旅行必吃美食!沒吃過別說你去過西安!
    今天唐樂帶你走進古都西安,看看到了西安必吃的十大美食!1.biangbiang面biangbiang面(這個字確實打不出來請各位看官見諒哈)biangbiang面是陝西關中地區一種知名傳統麵食,扯麵的一種。
  • 西安冷知識:為什麼不叫饃夾肉?
    >而且饃夾肉在當地的方言聽起來像「沒夾肉」沒有肉那可不行所以肉夾饃也就越來越流行了「饃」可謂是西安人餐桌上不能少的美食簡單實惠,味道百變以至於「陝西八大怪」中就有一怪在說它名為「饃饃厚的像鍋蓋」鍋盔在陝西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相傳周文王伐紂時鍋盔就被用做兵士的軍糧鍋盔口感硬實、面香味足就著涼水都能當一頓飯
  • 陝西特色白吉饃做法,夾菜夾肉都超讚,外脆裡軟,白嘴就能吃2個
    臊子麵,鍋盔,肉夾饃,羊肉泡饃,油潑麵,這些經典的麵食,光看到這寫字就會讓人直咽口水,如有機會去陝西旅遊的朋友一點要每樣都嘗試一下。剛畢業那會,和陝西的一個朋友一起生活過一段時間,勤快的姑娘雖然和我年紀相仿但麵食做得很溜,以至於啥都不會的我每每看到她做的麵食都驚訝不已。所以對陝西充滿了好奇和期待,想去看看兵馬俑,想去吃那裡的各種特色美食。
  • 中國各地美食小吃之陝西,羊肉泡饃,饃夾一切,還有吃不完的面
    油潑麵是將手工製作的麵條,在開水中煮熟後撈在碗裡,將蔥花碎、花椒粉、鹽等配料和厚厚一層的辣椒麵一起,平鋪在面上,用滾燙的菜油澆在調料上,頓時熱油將花椒麵、辣椒麵燙熟而滿碗紅光。後加入適量醬油、香醋等即可,也可另外加入西紅柿雞蛋等搭配食用。我看《白鹿原》的時候,特別喜歡看孝武吃麵,那叫一個香。所以去陝西的時候就經常吃油潑麵。
  • 「上山拜完佛,下山石子饃」,到鶴壁不吃石子饃,算是白去!
    說起美食小吃的由來方式是多種多樣,有的是無意間發現的,有的是無心插柳,反倒因為一些失誤的操作而誕生了流傳千古的美食。總之,不論如何,今天我們能吃到這麼多的好吃的,就應該感謝老天爺的眷顧。另外,還有一些美食小吃跟一些民間的傳統還有關係,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
  • 買上十斤的鵝卵石,做出石子饃,讓大家吃出饅頭的特殊味道
    最近電視上一直在播一個關於美食的片子,這裡邊的食物是有著各種的味道啊,讓人看了就忍不住想去吃啊,這個片子的觀看人數也是不少的,經常從這個片子裡看呢,可以學會做很多的菜,就在昨天,我在這個片子裡剛剛學會了一道美食,就是一道很簡單的菜,石子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