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條約》籤訂後,俄德法三國為何聯合幹涉逼迫日本歸還遼東?

2020-11-20 搜狐網

原標題:《馬關條約》籤訂後,俄德法三國為何聯合幹涉逼迫日本歸還遼東?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眾所周知中日甲午戰爭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籤訂了《馬關條約》。根據這個條約,中國被迫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然而僅僅六日後,俄國、德國與法國就以「友善勸告」為藉口,迫使日本把遼東還給了中國。日本為此深感屈辱,這也是後來日俄戰爭爆發的原因之一。我想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俄、德、法三國會阻止日本佔領中國的遼東半島呢?其實他們都是基於一個共同的目標,都想在東亞獲得更多的利益,對日本佔有過多不滿。

日本赴煙臺換約代表一行

在這次的聯合行動中德國起到了倡導的作用。德國早就想在遠東獲得一個海港,因此他視這次中日戰爭為千載難逢的良機。早在1895年3月初,德國首相霍亨洛即向德皇威廉二世奏稱:「我們的政策,在一方面,對於只有利於他國之行動,固不應早期加人;而在另一方面,對於參加此類行動之權利,則當預為保留。蓋此項行動能使歐洲列強之東亞勢力分配,為之消長變動故也。」到3月23日,德國正式向俄國政府提出了聯合的建議。沙皇尼古拉二世也表示欣然接受德國的建議。

遼東半島

其實幹涉日本侵遼也符合俄國的利益,所以兩國才會一拍即合。沙皇俄國的傳統政策就是擴展遠東勢力,進而稱霸亞洲。他先後佔領了中國外東北的廣大地區,又奪取了庫頁島,後來更是興建西伯利亞鐵路,企圖鞏固他在遠東的勢力。因此,俄國也日本的衝突在所難免。俄國政府於4月11日舉行了一次特別會議。他們認為:「假使日本佔領南滿,對我們將是威脅,以後大概會引起朝鮮的全部歸併日本。……我們應堅決聲明,我們不能容許日本佔領南滿,假使不履行我們的要求,我們將採取適當的措施。」 因此在4月17日,即《馬關條約》籤字之日,俄國即向德、法兩國駐俄使節聲明:「俄國政府決定,立即以友誼方式,直接向日本政府提出不要永久佔領中國本土的請求。」

法國參與聯盟一方面是基於俄法同盟,但另一方面也是想在東亞獲得更多的利益。得到印度支那後,法國又開始覬覦臺灣,因此與兩國一起幹預中日條約的籤訂。

三國幹涉還遼漫畫

4月23日,三國正式向日本發出通知,要求日本歸還遼東半島,與此同時準備派出軍艦前往東北,以武力相威脅。在外交壓力之下,日本惟有放棄都遼東半島的永久佔領。

編輯:施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馬關條約》後俄德法仗義,迫日還遼東
    有些人很博愛,一會兒感謝英國的鴉片戰爭,打開了清朝封建社會的腐朽大門;一會兒感謝甲午戰敗後,中日籤訂《馬關條約》使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獲得蓬勃發展;一會兒感謝美國的門戶開放、庚子退款等,說他們大公無私。但是,這些人卻從來不提俄德法逼迫日本歸還遼東半島給中國,我們是否該感謝俄德法。
  • 「三國幹涉還遼」是為何?日本為何被迫將中國的第二大半島歸還
    三國幹涉還遼,其時間發生於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北洋水師失敗後, 1895年4月17日,清朝政府與日本明治政府籤署了《馬關條約》,被迫割讓遼東半島予日本。不過,卻受到了當時俄國,德國,法國的阻撓,當《馬關條約》籤訂六日後。
  • 甲午戰爭後,俄法德三國為何幹涉日本,要求其放棄遼東半島
    甲午戰爭最終以清政府完敗,日本獲勝而終結。在此之後所籤署的《馬關條約》,日本獲取了巨大的利益,包括賠款,包括割讓臺灣澎湖列島、遼東半島,包括開放口岸等等,當然還有些隱形的利益,比如日本強佔琉球群島這一行為事實上也讓清政府被迫承認。不管怎麼說,日本這次獲利相當巨大。
  • 馬關條約籤訂後,德俄法三國為何幫助中國要回遼東半島
    《馬關條約》籤訂了,故事卻沒有結束。因為李鴻章將《馬關條約》的內容,告知了英國、法國、俄國、德國、美國等主要西方列強。同樣的內容,在西方列強那裡有了不同的反應。英國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前,朝野普遍看好中國,對中國持支持和同情態度。可是,當雙方勝敗已經很明顯後,英國預料到日本將取代中國成為東亞霸主,為了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英國開始傾向於日本,支持《馬關條約》的籤訂。
  • 馬關條約籤訂後 德俄法三國為何幫助中國要回遼東半島
    經過為期一個多月的艱難談判,中方全權代表李鴻章、李經方,與日方全權代表伊藤博文、陸奧宗光,終於籤訂了著名的《馬關條約》。《馬關條約》是《中英南京條約》以來,對中國權益損害最大的一個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的核心內容有兩條。一是向日本賠款2億兩白銀。二是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遼東半島給日本。4月17日是農曆三月二十三,恰好是甲午日。
  • 遼東原本在《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為何日本又交還給我國?
    這其實就涉及到了中國、日本之外的其他國家了,在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馬關條約》上簽了字,條約也正式生效,此時遼東半島已經歸屬於日本所有,但遼東在日本「口袋裡」還沒捂熱乎,僅僅6天,俄國、德國和法國這三個國家,就以「友善勸告」為藉口,威逼利誘日本必須將遼東半島歸還給大清,甚至這三國還打起了「避免日本和大清之間傷了和氣」這種拙劣的口號。
  • 甲午戰爭後,三國列強為何強迫日本歸還中國遼東半島?原因很簡單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近代史可謂是讓人痛心的屈辱史,由於中國落後,所以成為了各國列強紛紛欺侮的目標,為了共同的目標瓜分中國,各國列強基本上都是穿一條褲子,但是在甲午戰爭後,日本本來想從中國獲取更多利益,但是沒想到他的野心被三個國家制止,然後被三個國家強迫歸還中國的遼東半島,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俄德法強令日本歸還大清的遼東:不服你就打,敢不
    1895年4月17日,中日籤訂了《馬關條約》,中國不但賠償了天量白銀,甚至割讓了臺灣和遼東半島給予日本。日本對此極為興奮,也有一些日本人覺得條約不該籤,日軍應該攻佔北京,籤下更有利於日本的協議,奪取更多的利益。就在日本人興奮之際,4月23日下午,日本竟接到了一份最後通牒,通牒中要求日本在15日內把遼東歸還中國。
  • 三國幹涉還遼:從割遼到還遼
    導語:19世紀末發生的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幕悲劇,根據清廷與日本籤訂的《馬關條約》,中國要向日本賠償白銀2億倆,還要放棄朝鮮半島的宗主權,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澎湖等領土。不過,在俄德法的幹涉下,日本吞併遼東半島的戰略企圖並未實現。
  • 三國幹涉還遼後,日本為什麼沒有要求割讓其他領土作為補償呢?
    早在國內的仁人志士行動前,就有三位好事者為中國的領土主權「奔走呼號」,條約籤訂的當天俄德法三國就串通一氣,計劃聯合向日本施壓,迫使其放棄割佔中國遼東半島。領土的時間溢價遠超戰爭賠款,日本人對此心知肚明,整個甲午戰爭期間日本在遼東和山東半島掠奪的艦船、武器、機械設備等物資的貨幣價值與甲午賠款相差無幾。嗜「土」如命日本為何在「三國幹涉還遼」後選擇勒索區區三千萬兩「賠遼費」,而不要求清政府割讓其他地方作為補償呢?
  • 三國幹涉還遼後,日本為什麼沒有要求割讓其他領土作為補償呢?
    早在國內的仁人志士行動前,就有三位好事者為中國的領土主權「奔走呼號」,條約籤訂的當天俄德法三國就串通一氣,計劃聯合向日本施壓,迫使其放棄割佔中國遼東半島。4月23日,俄德法三國正式發難,給日本政府發出一份措辭強硬的外交照會:「今日本國割佔遼東,既有危害中國之首都之虞,也讓朝鮮國之獨立有名無實,有礙維持遠東之和平,故今勸諭貴國確認放棄佔領遼東半島。」
  • 日本為何歸還遼東半島?清朝賠款2億、為何花了7億?
    我們大家都知道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朝政府李鴻章被迫同日本籤訂了《馬關條約》。根據條約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給日本,並且賠款2億兩銀。日本後來為什麼歸還遼東半島給中國了呢?馬關條約籤訂時,俄羅斯多次暗示日本不要侵佔東北,這次日本侵佔遼東,俄羅斯當然不同意。
  • 俄國、日本,遼東半島羊入虎口!
    黃俄國計劃"也是俄國的戰略,從東北方向,俄國想要吞下整個東北地區,想讓東北變成"黃俄國",還想在遼東沿海有一個不凍港。1894年7月,美英帝國慫恿日本,發動甲午戰爭侵略中國和朝鮮。清政府戰敗之後被迫籤訂《馬關條約》,遼東半島就這樣割讓給日本,俄國的想法就這樣破滅了。
  • 沙俄幹涉中日《馬關條約》,幫中國保住遼東半島,是在維護正義嗎
    中日甲午海戰後,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廷十分害怕戰爭繼續,決定不惜代價向日本求和,李鴻章作為清廷全權代表被派往日本議和,在慈禧授意下,最終跟日本人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條約不但規定清政府要向日本支付巨額戰爭賠款,還要將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
  • 《馬關條約》籤訂後,俄、德、法幹涉還遼,其實暗藏更大陰謀
    《馬關條約》籤訂後,俄國、德國與法國,以提供所謂「友善勸告」為藉口,迫使日本把遼東還給中國。此次事件,被稱為三國幹涉還遼。  日本沒想到這三個國家的反應會如此強烈,而且施加的壓力會這麼大。其實圍繞著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大國的博弈已經進行了幾十年,日本是後來者,且後來居上,不僅把朝鮮給奪過去了,而且把遼東半島整個也割去了。那這實際上就打亂了俄國東擴的進程,俄國感到利益受損最大。英俄冷戰是當時世界最主要的矛盾,因此東亞地區成了國際政治的焦點。
  • 俄國聯合德、法,逼迫日本歸還遼東半島,中國是賺還是虧
    日俄戰爭,大家都十分的熟悉,可是在此之前,俄國聯合德國、法國,逼迫日本歸還遼東半島給中國,這件事情,知之甚少。從大的方面來說,中國拿回領土主權,是一個勝利,可是最終的結果到底是賺還是虧,俄國這樣做又有什麼目的。
  • 甲午戰勝大清後,日本為何歸還遼東半島?
    不過割地是不能打折扣的,日本人獅子大開口,只要是日本兵到過的地方,全要吃下去,南邊割了臺灣,澎湖,北邊割了遼東半島。那時,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繼位不久,更沒忘了四年前當皇太子時在日本遇刺的驚魂一刻(「大津事件」),就聯絡同樣對日本不滿的德、法兩國,「勸告」日本把遼東還給大清,當然不白還,大清又多掏了三千萬兩白銀。至於「三國幹涉還遼」埋下了日俄戰爭的禍根,那就是後話了。
  • 甲午戰爭中,日本被迫歸還遼東半島給中國,為何一直懷恨在心?
    在甲午中日戰爭結束以後,日本人不僅要割佔中國的臺灣島和澎湖列島,還要求割佔遼東半島。當時的清政府已在臺灣設置行省,遼東半島靠近大清帝國的京畿,李鴻章在籤訂《馬關條約》時,感嘆道:「擬請所讓之地,如果勒令中國照辦,兩國子子孫孫永成仇敵,傳至無窮矣。」但是沒有辦法,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了而且敗得一塌糊塗,不得不答應了日本人的割地要求。
  • 歷史上今天《馬關條約籤訂》日本為何要李鴻章出面
    在120年前的今天,1895年4月17日 (農曆三月廿三),日本與清政府籤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列島。其後因黃海海戰後李鴻章命艦隊躲進威海軍港「避戰保船」,使日本奪得黃海制海權,使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誌著洋務運動的破產),中國戰敗,清廷向日本求和。  籤約過程  日本明治維新後,向外「開疆拓土」,陸上西進的目標是朝鮮和中國大陸。1876年日本強迫朝鮮籤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華條約》,由此日本侵略勢力進入朝鮮。
  • 清政府花三千萬兩購買遼東半島
    三國幹涉還遼《馬關條約》規定清政府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直接威脅到俄國獨霸東北的陰謀,俄國向法、德政府建議,三國聯合勸告日本退還遼東半島,否則在海上對日本採取共同軍事行動。法國是俄國在歐洲的盟友,德國意圖與俄國接近,鬆動俄法聯盟,將俄國視線轉移到東方,減輕德國東方邊境的威脅,同時希望得到中國的感激,實現從中國割佔一個海軍基地的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