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中,日本被迫歸還遼東半島給中國,為何一直懷恨在心?

2020-12-19 歷史文科科

近代日本,有一起最引以為恥的事件:不是二戰投降,那是戰敗者理所當然,否則就亡國滅種;更不是被美國的黑船來襲,那是打開國門的好事。日本人最耿耿於懷的,是被逼把一塊土地還給了中國:「三國幹涉還遼」事件。

具體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在甲午中日戰爭結束以後,日本人不僅要割佔中國的臺灣島和澎湖列島,還要求割佔遼東半島。

當時的清政府已在臺灣設置行省,遼東半島靠近大清帝國的京畿,李鴻章在籤訂《馬關條約》時,感嘆道:「擬請所讓之地,如果勒令中國照辦,兩國子子孫孫永成仇敵,傳至無窮矣。」但是沒有辦法,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了而且敗得一塌糊塗,不得不答應了日本人的割地要求。

遼東半島,又稱「旅大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面積達3萬平方公裡,是一塊寶地,尤其是旅順、大連為國際上著名的不凍港。日本如果佔領了這兩個地方無疑是軍事實力的一大截提升。

日本人覬覦這塊寶地已久,可想而知這份得意,但沒高興多久——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籤訂的當天,俄國人率先發難。不但如此,俄國還聯合德國和法國,組成了三國同盟,聯合向日本政府提出「勸告」:「今日本國割佔遼東,既有危害中國之首都(北京)之虞,也讓朝鮮國之獨立有名無實,有礙維持遠東之和平,故今勸諭貴國確認放棄佔領遼東半島。」這封「勸告」備忘書,限定日本在十五日之內答覆。

本來日本是不想還的,無奈剛剛和中國打了八個月的仗,軍艦和人員都很疲憊,如果硬抗定然不是三國聯合的的對手,所以在當時日本天皇召開的御前會議上,決定同意三國的通告,放棄遼東半島。但是,同時卻提出一個要求,那就是清政府得賠償一億兩白銀。

日本想我放棄遼東半島,讓清政府賠點錢總可以吧,可是沒想到這也遭到了三國的反對,賠錢可以但只能要三千萬兩白銀,於是日本接受了這個條件。

從性質上說,三國幹涉是狗咬狗,沒有哪個是誠心幫中國。但從結果上來說,終究沒讓遼東半島遭受永久「割讓」,否則像臺灣那樣淪為日本殖民地50年,後果不堪設想。

這一歷史事件被稱為「三國幹涉還遼」,「三國幹涉還遼」對於清政府來說也談不上什麼意外的驚喜,本來這個遼東半島就是中國的領土,日本侵吞不成反而向清政府要錢,足見當時日本的狼子野心。而清朝當時的財政收入根本不足以償還那些賠款,只好向外國銀行貸款,而這更一步加劇了清朝的財政負擔,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貧困不堪。

不過從法理上來講,中國能夠收復遼東半島從長遠來看還是有好處的,起碼維護了領土的完整,使遼東半島避免了成為臺灣那樣被日本侵佔長達50年之久。

相關焦點

  • 甲午戰爭後,三國列強為何強迫日本歸還中國遼東半島?原因很簡單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近代史可謂是讓人痛心的屈辱史,由於中國落後,所以成為了各國列強紛紛欺侮的目標,為了共同的目標瓜分中國,各國列強基本上都是穿一條褲子,但是在甲午戰爭後,日本本來想從中國獲取更多利益,但是沒想到他的野心被三個國家制止,然後被三個國家強迫歸還中國的遼東半島,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三國幹涉還遼」是為何?日本為何被迫將中國的第二大半島歸還
    三國幹涉還遼,其時間發生於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北洋水師失敗後, 1895年4月17日,清朝政府與日本明治政府籤署了《馬關條約》,被迫割讓遼東半島予日本。不過,卻受到了當時俄國,德國,法國的阻撓,當《馬關條約》籤訂六日後。
  • 日本為何歸還遼東半島?清朝賠款2億、為何花了7億?
    我們大家都知道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朝政府李鴻章被迫同日本籤訂了《馬關條約》。根據條約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給日本,並且賠款2億兩銀。日本後來為什麼歸還遼東半島給中國了呢?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根據《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但是俄羅斯、德國、法國三國為了自身利益不同意清朝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迫使其還給清政府。具體原因由以下幾點:俄羅斯自鴉片戰爭以來,早就對遠東領土垂涎欲滴,通過不平等條約佔領了中國外東北、庫頁島及海參崴地區,並興建了西伯利亞鐵路,想把滿洲和朝鮮都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旅順港作為遠東地位唯一的不凍港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 日本被迫還了一塊3萬平方公裡的土地給中國,卻一直懷恨在心?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遼東半島,遼東半島是中國的第二大半島,面積為2.9萬多平方公裡,接近3萬平方公裡。 在甲午中日戰爭結束以後,日本人不僅要割佔中國的臺灣島和澎湖列島,還要求割佔遼東半島。
  • 甲午戰爭後,俄法德三國為何幹涉日本,要求其放棄遼東半島
    甲午戰爭最終以清政府完敗,日本獲勝而終結。在此之後所籤署的《馬關條約》,日本獲取了巨大的利益,包括賠款,包括割讓臺灣澎湖列島、遼東半島,包括開放口岸等等,當然還有些隱形的利益,比如日本強佔琉球群島這一行為事實上也讓清政府被迫承認。不管怎麼說,日本這次獲利相當巨大。
  • 《馬關條約》籤訂後,俄德法三國為何聯合幹涉逼迫日本歸還遼東?
    原標題:《馬關條約》籤訂後,俄德法三國為何聯合幹涉逼迫日本歸還遼東?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眾所周知中日甲午戰爭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籤訂了《馬關條約》。根據這個條約,中國被迫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
  • 甲午戰爭後,割讓給日本的遼東半島是如何收回來的
    俄國外交大臣羅拔諾夫對德、法兩國駐俄公使說:「俄國政府決定,立即以友誼方式,直接向日本政府提出不要永久佔領中國本土的請求。我們的計劃是,如果日本不接受此項友誼的忠告,俄國正考慮三國對日本在海上採取共同軍事行動——切斷日軍在中國大陸與本國間的一切交通。」同一天,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下令,將一艘裝甲艦、一艘巡洋艦開赴遠東。
  • 俄國、日本,遼東半島羊入虎口!
    黃俄國計劃"也是俄國的戰略,從東北方向,俄國想要吞下整個東北地區,想讓東北變成"黃俄國",還想在遼東沿海有一個不凍港。1894年7月,美英帝國慫恿日本,發動甲午戰爭侵略中國和朝鮮。清政府戰敗之後被迫籤訂《馬關條約》,遼東半島就這樣割讓給日本,俄國的想法就這樣破滅了。
  • 日本想佔領中國的一個大半島,這三國群起反對,6天後日本交還
    甲午中日戰爭結束後,清政府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被迫割讓了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同時還被迫割讓了遼東半島。但是6天以後,日本被迫表示將遼東半島交還給清政府,因為這三個國家出面幹涉了,史稱「三國幹涉還遼」事件。這三國就是俄國、德國和法國。
  • 俄國聯合德、法,逼迫日本歸還遼東半島,中國是賺還是虧
    日俄戰爭,大家都十分的熟悉,可是在此之前,俄國聯合德國、法國,逼迫日本歸還遼東半島給中國,這件事情,知之甚少。從大的方面來說,中國拿回領土主權,是一個勝利,可是最終的結果到底是賺還是虧,俄國這樣做又有什麼目的。
  • 甲午戰爭後俄國為什麼幫助清朝奪回遼東半島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由於戰爭失敗,清朝被迫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在賠款2億兩白銀外,還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就在這時候,俄國站了出來,他們聯合法國和德國幹預《馬關條約》,幫助清朝奪回了遼東半島。
  • 清朝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俄羅斯為何反對有效?
    首先,在歷史上,日本一直扮演著一個學生的角色,向中國朝貢,向中國學習。但如今老師卻敗於學生之手,簡直讓清朝顏面掃地。其次,實質損失巨大。馬關條約規定,清朝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巨額賠款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發展。臺灣等領土的割讓,致使我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 遼東原本在《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為何日本又交還給我國?
    另外,甲午戰爭之後日本和大清籤下的《馬關條約》是鴉片戰爭以來對中國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條約,巨額的戰爭賠款和土地割讓極大地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也讓列強瓜分中國的浪潮隨之到來。這其實就涉及到了中國、日本之外的其他國家了,在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馬關條約》上簽了字,條約也正式生效,此時遼東半島已經歸屬於日本所有,但遼東在日本「口袋裡」還沒捂熱乎,僅僅6天,俄國、德國和法國這三個國家,就以「友善勸告」為藉口,威逼利誘日本必須將遼東半島歸還給大清,甚至這三國還打起了「避免日本和大清之間傷了和氣」這種拙劣的口號。
  • 日本歸還中國3萬平方公裡土地,卻是被迫?這3個國家做了什麼?
    清朝末年,一直對中國野心勃勃的日本,找到機會對中國痛下殺手,而且還通過不平等條約,從中國手中搶奪了一塊土地,這塊土地就是遼東半島,其面積大約有3萬平方公裡,但是日本後來又歸還了這塊土地,這是為何呢?因為日本是被迫歸還的。
  • 甲午戰爭中的熱血建議 清朝不敢用
    1894年發生了中日甲午戰爭,當時清朝擁有世界第九名,亞洲第一名的北洋海軍艦隊,名義上要強日本海軍很多!因為北洋海軍主力艦有二十五艘,輔助艦有五十艘,但還是敗給了日本海軍!日軍不久攻佔了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清朝被迫籤定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了遼東半島和臺灣全島及澎湖列島,並賠償兩億兩白銀給日本!
  • 日本強佔遼東半島,被俄國脅迫退回,事實上中國迴旋餘地更大
    ,使得中國在洋務運動中建立起來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國家積貧積弱至此,晚清政府的統治者要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且就在戰後,日本強迫中國籤訂了《馬關條約》,條約中規定了,中國必須割讓遼東半島以及臺灣,並且還要賠償2億兩白銀,開放諸多通商口岸,不過事實上就在日本佔據遼東半島僅6天,就不得不吐出了這塊到手的地盤。
  • 遼東半島是怎麼到日本人手裡的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我國近代歷史上遼東半島的故事,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戰敗和日本政府籤訂了放棄的條約,在這個條約中清朝不僅僅是補償日本大量的的金錢,還要補償遼東半島的土地,不過遼東半島在日本人手裡不到六天,還沒有焐熱乎,俄羅斯和法蘭西及德國這三個國家為了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
  • 甲午戰勝大清後,日本為何歸還遼東半島?
    不過割地是不能打折扣的,日本人獅子大開口,只要是日本兵到過的地方,全要吃下去,南邊割了臺灣,澎湖,北邊割了遼東半島。那時,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繼位不久,更沒忘了四年前當皇太子時在日本遇刺的驚魂一刻(「大津事件」),就聯絡同樣對日本不滿的德、法兩國,「勸告」日本把遼東還給大清,當然不白還,大清又多掏了三千萬兩白銀。至於「三國幹涉還遼」埋下了日俄戰爭的禍根,那就是後話了。
  • 甲午戰爭前後朝鮮半島是各國利益交匯點
    人民網北京8月8日電 (記者 黃子娟)今年又是一個甲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已過去整整120周年。在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中,中日甲午戰爭是規模最大、影響最深、後果最重的一場戰爭。近日,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教授舒健大校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國家利益最終決定各國戰略走向,朝鮮半島是當時各國利益的交匯點。
  • 馬關條約籤訂後,德俄法三國為何幫助中國要回遼東半島
    英國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前,朝野普遍看好中國,對中國持支持和同情態度。可是,當雙方勝敗已經很明顯後,英國預料到日本將取代中國成為東亞霸主,為了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英國開始傾向於日本,支持《馬關條約》的籤訂。法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採取置身事外的策略,因為法國在朝鮮既無商業利益,也無地緣政治關係。但是,《馬關條約》的籤訂,讓法國警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