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有媽媽說,懷孕30周了,胎寶寶從來沒有鼓過包,是不是沒有發育好?有何解釋?
懷孕30周,胎兒從來沒鼓過包,並不代表寶寶的發育有問題,我家大寶到生的那一天也沒有鼓過包,發育得一樣很好,現在10幾歲了,沒有任何異常表現。所以,孕媽媽們千萬不要自己嚇唬自己。
我們可能看到過周圍的孕媽媽肚皮鼓包,或者看到網上一些胎動鼓大包的視頻,其他孕媽媽的狀態並不是普遍現象,也不是標準現象,每個孕媽媽都有不同的表現。
沒看到胎兒胎動鼓包的原因
1、胎動方式有關係
每個胎兒都有自己的個性,有的安靜有的活潑好動。安靜的寶寶胎動幅度小,不喜歡鼓包。活潑好動的寶寶胎動幅度大,經常鼓包。寶寶的活動方式有很多種,吸吮、玩臍帶、手舞足蹈都算是胎動,有的寶寶就不愛手舞足蹈,我們就看不到鼓包。
我家大寶就屬於安靜的類型,胎動不活躍,出生後也不愛活動,喜歡呆在家裡。我家二寶就屬於活潑的類型,胎動特別活躍,在五六個月就可以看到鼓包,出生後特別愛活動,喜歡到外面跑著玩。
2、和胎兒位置有關係
胎兒著床的時候有前壁、後壁、側壁之分,如果寶寶在後壁呆著,離肚皮比較遠一些,活動時不能頂到肚子,即使寶寶很活躍,她的身體部位沒有把肚皮頂出來,我們就看不到鼓包。如果寶寶喜歡在肚子這裡活動,已有鼓包就會顯現出來。
也有媽媽親身體驗說,「我懷後壁,七個月,我說怎麼沒鼓包。我老大男孩,懷孕時在前壁,七個多月有鼓包。而且我這個二胎寶寶比大寶還活躍呢!」媽媽們的感受很說明問題。
3、和孕媽媽肚皮厚度有關係
如果孕媽媽的肚皮太厚,寶寶在「鼓包」的時候,沒有成功地把肚皮鼓起來,讓我們誤以為是沒鼓包,其實寶寶已經在裡面做出這樣的動作了。
有些孕媽媽肚皮天生就是很厚的,而有些孕媽媽是因為孕期營養攝入太多而引起的。肚皮部位的脂肪特別容易堆積,身體其他部位變化不明顯,肚皮的脂肪已經很厚,所以寶寶的動作可能沒有能力刺激厚厚的肚皮,所以就看不到鼓包的狀態。
胎兒發育靠這些指標判斷
胎兒的發育是否正常,還是要看B超的數據,如果雙頂徑、股骨長、腹圍這些指標都在標準範圍之內,或者和標準相差1-2周,都是正常的。
懷孕30周胎兒的發育指標如下,可供參考:
雙頂徑:標準7.83釐米,範圍7.21釐米-8.4釐米
股骨長:標準5.77釐米,範圍5.3釐米-6.24釐米
腹圍:標準24.88釐米,範圍22.85釐米-26.91釐米
另外羊水量多少、胎盤的成熟度也決定著寶寶的發育狀態。羊水指數的標準範圍是8-18釐米,羊水太多羊水太少都會對寶寶的發育不利,要根據情況,及時調整羊水量。懷孕30周胎盤的成熟度要低於2級,成熟度過大會影響寶寶發育。
如果每次產檢,這些指標都是合理的,就表明寶寶的發育沒有任何問題。
總之,寶寶胎動是否鼓包,並不是我們看到就鼓包,看不到就不鼓包,有些情況我們是不能及時發現的,但不妨礙寶寶正常發育。只要平時產檢都很正常,就說明寶寶發育正常,切不要庸人自擾。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