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人生過半,想活得「隨波逐流」一點(圖)

2020-12-10 中國新聞網

  6月6日,馮唐在首都圖書館推出長篇小說《女神一號》,依舊是人性、情慾的主題。他接受專訪時談到,2014年是他心態變化比較大的一年,辭掉醫療集團高管後把更多時間投入寫作,也嘗試主持真人秀欄目,寫寫電影劇本。有一天,看著從外地搬到北京的一地散書,馮唐忽然感覺到人生過半,世事無常,他今後想活得「隨波逐流」一點。

  聊新書

  講述欲望帶來的痛苦

  時隔八年,再度在內地出版長篇小說,馮唐把《女神一號》歸納為一個清華理科猥瑣男海歸創業、私奔的故事。他說:「如果《萬物生長》講的是大學,《女神一號》則是講大學之後工作了一段時間,出現了愛恨情慾產生的危機,所以《女神一號》講的是青春之後的中年前的危機。」

  小說中的田小明是個有情懷又帶點猥瑣的理工男,他愛閱讀,愛寫詩,心懷夢想論一切。在漫長的窮學生時代,田小明一邊幻想女神,一邊堅持探索真理。赴美求學時娶了嫵媚的學妹白白露,而後意氣風發回國創業,卻在見到項目經理萬美玉的瞬間遭遇了這輩子最迅速、最宏大的腫脹。田小明毫無抵抗,跳進自己的欲望。在經歷了事業成功後的無聊、愛情破滅後的疲倦,田小明愈發想要知道男女兩種生物是如何相見、相吸、相互糾纏的。

  為何想寫一個理工男的中年前危機?馮唐透露,寫完《不二》《天下卵》幾部小說後,有朋友說寫得離現實太遠了,講的都是歷史上太極端的故事,有點像電影裡的危險賽車鏡頭,各種高難度動作讓觀眾過了一把癮後,卻告知切勿模仿。「我想也是,可能對於世間更貼近生活的事件我自己也有體會,在生活中一些很明白的事兒,該生氣還是生氣。比如小說裡這麼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有過很多經歷的人,還是去私奔了。有什麼可私奔的,能私奔到哪?這本書還是講原始欲望帶來的痛苦。」

  馮唐覺得,花一個周末的時間看完這本小說後,能幫大家解決現實中一點點情困的話,也就可以了。如果更深層次地去看這個故事,「它涵蓋著一個理科生對世界的質疑,包括外面的世界,內心的世界,包括中國的與外國的」。問到現在對女神的標準,馮唐笑著說:「現在我覺得,不挑我毛病的就是女神。」

  拍電影

  還沒想清楚該不該幹

  隨著電影《萬物生長》上映,一直在純文學領域混的馮唐,也開始覺得有點莫名其妙地紅了。對於這部電影的優劣,馮唐稱自己沒太多資格去評判,「因為我現在在電影裡面還是個學生,我看得太少,本身也不是專業人士。文字方面我有信心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電影方面我很難評價。」

  他認為,電影《萬物生長》的票房不盡如人意跟排片有關,很不幸撞上了《速度與激情7》。「現在判定電影,還是不是用藝術片的標準來要求?這是很值得商榷的問題。如果說電影現在全是市場化,那它基本是一個商品。」

  現在已經有三四個電影投資方找馮唐來拍電影,他本人的態度還是比較清醒的。「這個事我沒想清楚該不該幹,為什麼該幹,什麼時候幹。我本身不是做電影的,我連電影也很少看。」他覺得導演電影有兩個必備條件,一個是要有多方面的協調能力,第二個要有判斷力,來形成自己的風格。「這兩點我想我具備,帶過上萬人的團隊,也做過項目經理,寫小說是有自己的判斷。其他東西我想我需要時間考慮,一年內我肯定不會做。」

  馮唐透露,他之前對電影《萬物生長》的製作過程也有過關注,主持真人秀欄目《出發吧愛情》也積累了一些電視拍攝的經驗,現在還在寫一個《舌尖上的中國》的電影劇本。馮唐做這些,或許是為之後的拍電影做準備。

  談心態

  想看的書看不完了

  「馮唐你已經44歲了」,「你才44歲,你們全家都44歲了」。在見面會上,馮唐略帶調皮地回應著現場對談嘉賓貝志誠的調侃。不過,在接受專訪時,馮唐也提到了這些年心態的變化,特別是2014年,他辭掉醫療集團高管的工作把更多時間投入寫作,同時也嘗試主持真人秀欄目,寫寫電影劇本,將自己的「玩心」挖掘出來。

  馮唐說:「我覺得以前不能深刻體會到這兩點:一個是我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我的人生一半走過去了,可能是一大半,也可能是更好的那一半。第二個是這個世界你以為你能控制,其實遠遠超出你的想像,哪怕是很能幹的人,也有太多的因素來幹預。」

  去年的一天,馮唐把各地辦公室和住所的東西都往北京搬,面對散落一地的書,他忽然意識到,「有那麼多想看的書,可能一輩子也看不完了,有些好酒一輩子也喝不完了」,「真的是特別刻骨地意識到,比錢花出去還要深刻。我現在搬到離我爸爸很近的地方,我想還能陪他們吃幾次飯」。

  馮唐覺得,突然有了這種人生過半、世事無常的感觸後,開始想後半生怎麼過了。「我想會保持前半生那種青春的東西,我還要有詩意,還會有夢想,最大的變化是我有可能不會像過去那麼使勁幹,希望自己能放鬆一點,更『隨波逐流』一點。比如我想寫什麼東西,我原來會跟市場較勁,我現在想更自然一點,哪怕什麼也不寫,那些書已經在那了,我想還是做自己更輕鬆的,更自然的事。」

相關焦點

  • 馮唐:要想活得好,就請"不要臉"
    說到底,很多病是心病,得自己治。 為此,馮唐對國人提出了9字建議:不要臉、不害怕、不著急。 一個人只有內心強大到可以不在乎外界的眼光才能活出自我、活出更多的可能性。 3 不害怕—對結果不害怕 俗話說:盡人事聽天命。 盡人事,是對過程的態度;聽天命,是對結果的態度。
  • 馮唐談人生:不要臉,不害怕,不著急
    說到底,很多病是心病,得自己治。 為此,馮唐對國人提出了9字建議:不要臉、不害怕、不著急。 也許庫克希望自己對得起一直以來好人的頭銜,對得起向她求助的人,然而她卻從沒想過對不對得起自己。
  • 馮唐:我深刻感到眾生皆苦(圖)
    馮唐:我深刻感到眾生皆苦(圖) 2014-07-16 15:05:17  我為什麼叫馮唐  2000年初,作家馮唐的第一本長篇小說《萬物生長》出版,考慮到本名看起來毫無吸引力,以及想清楚地劃分工作與寫作,又不想和張海迪扯上什麼關係(馮唐本名張海鵬),「馮唐」從他的腦子裡蹦出來成為筆名。如今,網上搜索「馮唐」,今人多於古人,甚至像他本人笑談的「現在後面出來的還有柴靜。天地良心」。
  • 新書上架丨《馮唐成事心法》馮唐21萬字實用乾貨講述20年實戰經驗
    近日,由磨鐵圖書策劃,馮唐《馮唐成事心法》正式與讀者見面。馮唐將他10年麥肯錫戰略規劃經驗,5年華潤醫療集團創始心得,5年中信資本投資管理啟示,全都寫進了這本實踐指南中,《馮唐成事心法》是他20年持續跨界成事經驗的全面總結。
  • 人生最大的煩惱是什麼?馮唐的語錄給出了答案,讓人產生了共鳴!
    人生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如果這樣的問題拿來問我們現代人,相信我們很多現代人,在沒有讀馮唐的語錄前,都會認為人生最大的煩惱是買不起房子、車子、結不起婚。為何這麼說呢?因為現實中很多人都被房子、車子、結婚所困擾。現實中房子的房價實在太高了,高得接近離譜,很多人不吃不喝打工十幾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半輩子都買不起。
  • 人生過半,最好的活法,是做到「兩個字」
    一位佛學大師這樣說過:人生是一場百年的馬拉松,五十隻走到一半,另一半行程才是真正的人生!如果說,在50歲之前,許多朋友只是為了他人而活;那麼,當人生過半之後,他們才能放下肩膀上的包袱,真正地做自己。當時過境遷,年歲漸長之後,我們才會意識到,原來為了別人而活,不是一種聰明的活法;真正聰明的人,能夠專注於自己的方向,為自己而活的同時,反而能夠爬得更高、走得更遠。在《一百歲感言》裡,關於人生的真諦,楊絳先生給出了新的答案。
  • 王陽明:「活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狠心,是對自己負責
    人生七十古來稀,大部分人也不過只有八十多年的壽命,50歲就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年輕的拼搏與熱血將會慢慢退去,精神和體力都會有所下降。明代王陽明作為心學集大成者,被後人評價「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他認為,「活到五十,人生過半」,需要學會對3件事狠心,才是對自己的負責。
  • 馮唐:人生有兩個很重要的問題,關你屁事和關我屁事
    馮唐:我覺得紅顏知己或者藍顏知己是生活質量高的必須。因為人需要幾個特別好的朋友,人生觀,價值觀和你相近,審美等一些口味跟你相近,這樣大家能夠共同抵抗人生的無聊和逆境。我想,其實不是說一定要解決什麼事,我越來越發現特別好的朋友,跟財富、名聲、高矮,甚至美醜沒啥關係。
  • 馮唐說「馮唐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見陌生人,無論是握手,還是籤名,馮唐的肩膀和上臂,都保持著微微內收的狀態。    表情、聲音、動作幅度都很小,禮貌得「過分」。    馮唐:不要給陌生人開門?沒有那麼誇張的。這是我的習慣,謝謝你注意到這一點。這是養成的習慣,不是完全因為內向,但也有關係。我長期生活在北方,北京話裡有個詞叫「自來熟」,但我不習慣那種交往方式。人和人之間,不管親密或者陌生,保持一點距離,總是好的。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個人領地,不管多親密的人,請勿進入。
  • 作家馮唐:泡在世俗裡
    在深夜上海的一間日本酒館喝得斷片兒,醒來就在急診室裡,被告知自己從二樓摔了下來,蛛網膜下腔出血。那幾天,他沒辦法直立行走,嗅覺也沒了。醫生說,死亡概率是30%。幸好。但從沒想過戒酒。「吃喝嫖賭抽,坑蒙拐騙偷,人間這麼多樂趣,其實我都不能幹,只剩喝酒這一項,如果再戒了,那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他嗜好古物。
  • 馮唐:見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
    正如中年馮唐說:「一生中,除了做自己喜歡的事兒,剩下最重要的就是和相看兩不厭的人待在一起。」   簡單概括就是,見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   2   那麼,什麼是喜歡的人,和喜歡的事呢?
  • 馮唐的開掛人生:麥肯錫的合伙人,業餘寫作,榮登作家富豪排行榜
    在他開掛的人生背後藏著鮮為人知的工作和處事原則。  01、人生戰略:有時候不努力是正確的人生戰略 有人可能會不理解,會說: 「你不努力,來人間幹什麼,做臥底 嗎?」
  • 要想過得爽,送你馮唐九字人生箴言:不害怕,不著急,不要臉
    閒談中,有個人說:「又長一歲了,臉皮又厚了一點。」我覺得這話說得很好,這個世界是屬於臉皮厚的,臉皮太薄的人總是被容易受人牽制,不如就厚著臉皮去活這一世。馮唐九字人生箴言:不害怕,不著急,不要臉。來到這世上就沒想過活著回去。是啊,有什麼好怕的,又有什麼可在乎的?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別人看自己不順眼那是別人的修養不夠,愛說什麼說去吧,誰都不是聖人,誰也都做不到人人滿意。如果說一個人沒有按你想要的方式對待你,就說他是錯的,不堪用之人,那麼這世上的人還有幾個是可造之材呢?
  • 馮唐:不將就則不油膩
    出版新書《無所畏》 人到中年再談人生    近日,由磨鐵圖書策劃,馮唐新作《無所畏》上市。  坦露自我 給「油膩2.0」定義  人到中年的馮唐似乎變得比之前更從容淡定,本書也是他首次從成功、愛情、親情、生活的意義、自我價值的體現各個方面,對自己四十多年的生活進行梳理和總結。字裡行間透露著的「馮唐式哲學」,讓人可以從中學習和領悟到一些人生智慧,也能使人以此反思如何更好地生活。
  • 馮唐的傳奇人生:不會寫情色文學的世界名企高管,不是好醫生
    ——馮唐生活很簡單,只要你專心追求一個目標,種下希望的種子,灌溉努力的汗水,就會有所收穫。生活也很複雜,在每一個人生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轉折,面對這些轉折有些人視而不見,繼續選擇活在平淡的生活中,有些人則大膽迎戰,不斷追求新鮮熱情的生活,他們在不斷的挑戰和追求中發現生活的樂趣。
  • 王陽明告誡:人到50,人生過半,在3件事情上心狠,是積攢大愛
    王陽明勸誡:人知天命,人生過半。在一些事上心狠,是對自己大愛王陽明勸誡:人知天命,人生過半。在3件事情上心狠,是對自己大愛王陽明,浙江餘姚人,名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明朝的心學大師。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人生的幸福,源於不斷減少自己的欲望,物質無需太多,夠用就好。很多人忙碌一生,丟了親情、丟了健康,到頭來只得了一些身外之物,這樣的人最可悲。更可怕的是,人一旦陷入欲望的深淵,終日將被欲望奴隸。
  • 看著馮唐,想起「荒唐」
    □逄春階  這裡說的馮唐,不是蘇軾詞《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中的馮唐,蘇詞裡的馮唐是西漢人,在《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裡有記載。我要說的馮唐,原名張海鵬,70後作家、醫生、商人、古器物愛好者。
  • 馮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2009年起筆,2011年出版,《不二》是我一個個體寫作者對自然和漢語表達極限的一個挑戰,在我激素水平下降之前,我想用漢語寫本像飲水和吃菜一樣純淨的黃書,助力美好的意淫,不涉及解決生理需要的手淫。《不二》出版至今,再版二十幾版,十年一直霸佔香港暢銷榜和機場書店,據說是香港開埠以來賣得最好的小說。 金線。
  • 馮唐自稱不善打架於是寫作 新書曾被擺在書店廁所旁
    馮唐  馮唐攜新作做客廣東莞城「文化周末大講壇」  文、圖: 廣州日報記者 吳波  日前,著名作家馮唐攜新作《女神一號》以「文學和文學之外」為主題做客東莞莞城我開始想有表達,也第一次有了那種男生想追求卓越的衝動。既然打架打不過別人,寫東西總能比別人牛吧。」  17歲,馮唐寫了人生中第一部小說,十三萬字左右,投稿寄給了《中學生文藝》雜誌,三個月之後,雜誌社倒閉了。大概由於從小就是學霸,成績永遠班裡第一,平常從不管馮唐做什麼的家人在高考前和他來了一次長談。
  • 馮唐:「99%的文章不值得存在」
    新書首發籤售會當天,馮唐身著紅外套、紅鞋,與新書的紅色封面相應,共同構成他的「成事紅」色系。現場紅色的背景板上,宣傳標語赫然在目:成功不可複製,成事可以學習。另一個放置在新書封面的標語則是:人生在世,必須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