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為什麼喜歡換省會?

2021-01-20 丁俊傑看城市

圖片來源:安徽省旅遊局


在中國,很難找到一個省份的省會確定之困難如安徽一般。放在歷史上看,能參與安徽省會競爭的城市甚眾。安慶、蕪湖、蚌埠、當塗、歙縣等縣市都有過參選的機會,而且安徽省會在歷史上也確實幾易其手,直到合肥成為最終贏家。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帳號【地球知識局】ID:diqiuzhishiju,已獲作者授權。


儘管近年來合肥的經濟和政治實力不斷提升,已經成為了增長最迅猛的省會城市之一,但安徽內部仍然有不少質疑的聲音,大家似乎都在吐槽被「霸都」支配的恐懼。


安徽省在選擇省會的歷史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今天的文章帶諸君一探究竟。



安徽設省是比較晚近的歷史事件,在歷史上安徽經常和吳地合併管理,直到康熙年間(1667)才從江南省從形式上分離了出來。一旦建省,就需要一個新的省會城市安置省領導班子。從這個時候開始,安徽的省會選擇困難症就開始犯了。


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

更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範圍

包括了長江黃河之間的眾多省份

(底圖來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清朝的省級大員主要的有四名:巡撫、按察使、布政使、學政。安徽設省之後,前兩位的府衙都遷到了當時安徽公認的中心安慶,但布政使司留在江蘇省的省府江寧,學政則由江蘇省代管。


清代的行省設置就與當代頗為相似了

然而南京和安慶

誰才是真正的「徽京」

(底圖來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儘管清代的布政使作用已經比明代減弱很多,但仍然是掌管一方稅賦的大員。學政更是掌管教育和科舉的重要官員。用現在的話來說,就相當於安徽的省長和政法委書記已經到位,但常務副省長卻常駐南京,主管教育和人事的副省長更是江蘇副省長兼任。


這其實就已經暴露了安徽作為一個幅員遼闊的省份,難以找到合適中心的難題。安慶在名義上是安徽的省府,而且在歷史文化和水運經濟上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但是它在當時的缺陷也很明顯:由於太靠西南,對皖北的控制力嚴重不足。


從安慶到皖北,要坐船到浦口,再轉津浦鐵路到滁縣、蚌埠、宿州等地,有時還要從蚌埠坐船沿淮河到霍邱、阜陽等地,來回非十數日不可,相對成本太高。


安徽是一個南北差異巨大的省份,指望皖北侉子聽大老遠過來的皖南蠻子的指揮,總是有點障礙。一直到現在,皖北似乎還是和河南更親密一些。


將一半的省府班子留在南京,能夠在某種程度上緩解安慶交通不便的難題,讓皖北和皖南的資金物流輸送更流暢一些。但這樣的分治不是長久之計,終於到了乾隆年間,清政府開始正式考慮安徽的省府問題。


備選的方案有四個:安慶、當塗、歙縣、合肥。


安慶、當塗、歙縣、合肥、南京

清代安徽四傑?怎麼是五個?


當塗在當時被稱為太平府,從雍正年間開始成為了安徽學政的駐地。這裡的優勢也是水網密布、物產豐富、交通便利。不過這也帶來了一個相對的劣勢:城市難以在水澤中擴張,容易受到洪澇影響。再加上距離南京過近,容易讓安徽政府失去自主性,也影響了當塗的競爭力。



歙縣是著名的徽州中心,人傑地靈,是一個在文化聲望和經濟實力上很強勢的競爭者。徽商群體在安徽省府選擇過程中為歙縣著力甚多。但是地處皖南大山深處的歙縣交通非常不便,對皖北更是毫無控制力。


歙縣以及徽州事實上是

連接安徽、江西、浙江的樞紐

而在安徽省內

位置就顯得很偏遠了


合肥(廬州)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僅位置中心,也是安徽最好的農業平原。但是合肥有兩個巨大的缺點:無險可守和城市太小。


尤其是平原上的合肥沒有軍事價值,一旦有叛亂爆發朝廷很難在合肥失陷前馳援,對於安徽這樣的中部省份來說可能是致命的缺點。而當時仍然是一個小縣城的廬州,也沒有承載省府功能的城市規模。


由於其他競爭者問題都不小,安慶這個並非完美的選擇才被定為了安徽省府所在地。1760年,三司衙門齊聚安慶,開啟了安慶作為省府的歷史。


很可惜,安慶的省府歷史很快又被打斷了。天平天國在長江沿線勢如破竹的攻勢,很快就燒到了安慶,省府被迫遷到了更居中心位置的合肥。但以合肥為基地始終讓人提心弔膽,原因正是因為它易攻難守。因此曾國藩一旦攻下安慶,就上表請求把省府仍然遷回安慶。


朝廷準奏,但是合肥也不是毫無收穫。從合肥走出來的李鴻章和他的淮軍,在太平天國運動中初露頭角,讓合肥一時間名聲大噪。臨時作為省府的歷史,也讓合肥證明了自己具有足夠的競爭實力。這對於後來合肥在和平時期的角色反轉非常重要。


太平天國之後直到抗日戰爭,安慶的法定省府地位都沒有發生變化,但實際地位卻越來越低。安徽其他城市的突然崛起嚴重動搖了安慶的老大地位。


率先發難的是蕪湖。這座城市1876年成為了通商口岸,也是安徽當時唯一的通商口岸。在傳統的水路之外,新的鐵路也對蕪湖經濟幫助頗大。


江南鐵路和淮南鐵路的先後修建和運營,串聯起了長江沿線從鎮到漢口、重慶的陸路,途徑的蕪湖就成為了口岸和腹地的超級轉運中心。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民國時期蕪湖就成為了中國外貿額排名前15的城市,經濟地位很高。


同時代的安慶,則已經顯出疲態,「商業不盛,市面冷落」,完全沒有一個省會大哥的樣子。因此1929年初開始,安徽國民政府就已經開始籌備遷省會的工作。可惜主持工作的省主席方振武后來得罪蔣介石被解職,搬遷工作也就只能半途而廢。

對蚌埠影響最大的近代歷史人物當屬軍閥倪嗣衝,這位安徽督軍在任上集中精力發展了蚌埠的鐵路交通和軍工產業,讓蚌埠在省內的位置躥升很快。


對於軍閥來說,保障軍隊的快速集結和機動能力是很重要的,佔據蚌埠這樣的南北鐵路樞紐就能快速響應全國的戰事變化。後來他也確實利用穿過蚌埠的鐵路北上徵討張勳,樹立了聲望。


在保留安慶名義省府的情況下,倪嗣衝把大量省府辦公機構和人員遷到蚌埠,方便管理。他的這個傳統被後來的歷屆軍閥政府所繼承,讓蚌埠成為軍閥內戰時期的事實省府。不過蚌埠畢竟歷史底蘊太差,沒有能夠最終取代安慶的合法地位。


取走安慶省府寶座的最後嘗試,由潛伏了近300年的合肥發起。契機,則是抗日戰爭。


抗戰全面爆發後,侵華日軍沿長江一線迅速推進。和當年的太平天國時代一樣,安慶很快失陷。國民安徽省政府只得避其鋒芒,遷到了立煌(今金寨)。


當時的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就已經動了此後啟用合肥的念頭:「合肥歷史悠久,人文代興,賢才輩出,勝利後,我們要將安徽省會遷往合肥。」


由於日寇的肆虐,此前安徽的幾座重鎮安慶、蕪湖、蚌埠都已經破敗凋零,經濟糜爛。在全省經濟整體倒退的情況下,合肥的地理優勢反而就凸顯出來了。合肥雖然只是一個小城,但城市保留得較為完好,而且平原的交通優勢也會讓省府的重建工作事半功倍。


由合肥出發,政令輻射全省也比較快捷合理。合肥處於安慶、蕪湖、蚌埠三個重鎮的中心,與三地距離均為一百多公裡,自古就有驛道和水道相通。


1935 年淮南鐵路的修建,讓合肥的交通更為便利。人們可以直接坐火車到裕溪口,再渡江到蕪湖;或直接坐火車到田家庵,再坐淮河輪船到蚌埠,連接了整個安徽的交通線路。


因此1945年8月,安徽省府就遷到了合肥,安慶的省府歷史就此終結。這讓安慶人民至今都感到不服氣,畢竟「安徽」兩字的「安」,就是指安慶。可歷史的輝煌並不能掩蓋位置和城市地緣帶來的劣勢,在交通和工商業越來越重要的近代化歷程中,安慶逐漸失勢無可避免。


等到了新中國建立之後,合肥的省會地位被進一步確立。和西安、武漢、成都這樣毋庸置疑的歷史省會比起來,合肥的省會歷史並不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合肥坐擁安徽幾何中心的地利已經讓人們非常習慣於它的省會身份了。


這座城市無論在經濟勢力、政治聲望、交通便捷性、文化感召力等方面都已經遠遠超過了自己在省內的老對手。甚至中部其他的省會也都要對合肥高看一眼。


而安慶、蚌埠、徽州地區這些只有單一競爭優勢的城市,則逐漸被甩開了距離,失去了繼續競爭安徽省會的資格。


唯一還能和合肥叫板的,只剩下由於靠近長三角而經濟發展迅猛的蕪湖。可蕪湖雖強,過於偏東南的位置和相對薄弱的歷史底蘊是它永遠的痛。若非特別的契機,蕪湖的上位希望非常渺茫。


省會之難選,有時候未必是一件壞事。眾多城市都有參選資格,說明這個地區的發展水平比較平均,沒有形成巨大的地區落差。


總被其他安徽人吐槽的合肥大「霸都」,可能還是要多讓讓利,繼承這筆歷史遺產,帶著小弟們協同發展共同致富。



感謝原文作者及發布媒體為此文付出的辛勞,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點擊關鍵詞,這是我們為你推薦的


無旅遊不傳播,無傳播不旅遊

丁俊傑會客廳    城市未來    為誰而來

                            城市形象  城市想像    

                         文化產業   如何改變城市

旅遊活動與旅遊傳播結合的新模式

新媒體時代下的旅遊與傳播

IP   廣告的「新」變化  城市書店

威海   唐山1  唐山2  秦皇島  錦州  赫圖阿拉 白山

大連   旅順太陽溝  南京  査濟村

大理1  大理2  鄱陽湖1  鄱陽湖2  山東  問診主題公園1 問診主題公園2


「丁俊傑看城市」微信公眾平臺轉載須知

 署名作者的原創作品歡迎轉載,但請務必註明出處



長按二維碼可添加關注、如需幫助請發送郵件或電話聯繫


丁俊傑·江湖人稱老勾

國家廣告研究院院長

崔永元口述歷史中心主任

博士生導師、廣告傳播研究專家

城市品牌、城市形象研究專家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往日精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安徽東部的人喜歡去南京,而不是去省會合肥?
    安徽和江浙滬地區聯繫緊密,而安徽東部的馬鞍山市、滁州和蕪湖市等地的人尤其喜歡去江蘇省會南京,而不是去省會合肥。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是什麼?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成立南直隸,大概就是今天的安徽、江蘇和上海。直到清朝康熙年間,安徽才建省,省會安慶。安徽東部從歷史來說和南京是一家人,對南京有好感也就不奇怪了。
  • 南京為什麼被戲稱為「安徽省會」?
    的確,在新街口逛街、鼓樓醫院看病、祿口機場坐飛機時,隨處可見安徽人,南京也就有了另一個身份——「徽京」。為什麼南京作為江蘇省省會卻被稱為「徽京」呢?這與兩地的地理、歷史、文化都有關係!從地理位置上看,南京離安徽更近。儘管是江蘇的省會,但地處西南角的南京卻被安徽的滁州、馬鞍山、宣城三面包圍,就像是深入安徽腹地的一塊飛地。其中,馬鞍山和南京市區的距離只有50公裡,開車走高速半個小時,坐高鐵僅僅15分鐘。
  • 為什麼南京被戲稱為安徽省會?
    南京,到底是怎麼與安徽緊緊相連的?一,南京自古就是安徽省會要不是當時的宰相張廷玉上書建議,為避免南京成為反清復明的陣地,應定安徽省會於安慶,安徽省會說不定真的是南京。對於安徽,南京不僅僅做了近百年行政意義上的省會,還負責給獨立後的安徽省官員提供辦公室,一不小心又當了一百年沒有名分的省會。
  • 為什麼說南京是安徽的省會。它不是江蘇的省會城市嗎
    不管你是安徽人、江蘇人,還是其他地方人,一定經常聽說南京被調侃成安徽省會這件事。有人就問了:不對呀,南京不是江蘇的省會嗎?這是眾人皆知的呀?為什麼會有南京是安徽的省會這種說法?雖然是調侃,但也不是空穴來風。曾經有句玩笑話說:「安徽人要是罷工一天,南京將會癱瘓」因為南京自古就是安徽省會。明朝,朱元璋在打下江山後,立刻做了自古帝王鍾愛的一件事:統一。
  • 南京為什麼會被戲稱為「安徽省會」?
    在中國,有的省會卻會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產生一些特別的稱謂,如江蘇省的省會南京,在一些安徽人眼裡還有另一個身份——「徽京」。可以說南京給安徽當了接近一百年的「副省會」。在安徽和江蘇同省這幾百年裡,因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都在南方,江南省的人才見識了江南的繁華後,大都會流向江南。即使不去江南,大多數也去了當時相對發達皖南的安慶蕪湖等地。很少有人願意留在蘇北皖北等相對落後的地區。南京和安徽在幾百年的長期交流中,他們的語言和飲食變得十分相似。
  • 南京和合肥到底誰對安徽意義大?為什麼許多人調侃南京是安徽省會
    我們都知道南京距離安徽非常的近,網上戲稱南京是安徽省的省會,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安徽,簡稱「皖」,擁有四大文化圈,分別是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廬州文化、徽文化。而其省會城市合肥,古稱「廬州」、「廬陽」,宣傳語是「大湖名城,創新高地」。雖是省會城市,但是發展一般,向心力不高。南京,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古稱金陵、建康,是四大歷史名城,有六朝古都之稱。2017年GDP達1.21萬億元,經濟發展得非常好。所以就有人覺得南京帶動了安徽的發展,那到底南京對於安徽的意義是如何呢?
  • 為什麼安徽人感嘆好像選錯了省會?合肥在省內的地位也太尷尬了
    為什麼說安徽好像選錯了省會?文/郭峰(書房記專欄作家)西安、武漢、成都、廣州、太原等城市都是天然的省會,但安徽省會合肥處境比較尷尬,疑似選錯了。明朝時,安徽和江蘇是一個省,叫南直隸,因為是朱元璋老家,地位很高。滿人入關後,把南直隸改為江南省,省會依然是南京。但這個江南省讓滿人很不放心,為什麼呢?
  • 為什麼大家都說南京是安徽省會,有「徽京」之稱!安徽屬於南京!
    為什麼大家都說南京是安徽省會,有「徽京」之稱!安徽屬於南京!   安徽的城市,距離南京都不算太遠。如果看地圖沒有直觀的感受,我再舉點例子。   一對好朋友在南師大隨園校區大門口分手,一個奔向馬鞍山,一個奔向江寧。
  • 為什麼南京被稱為徽京,作為省會在江蘇的首位度這麼低?
    1、為什麼南京被稱為徽京? 首先我們得明白徽京的是什麼意思。要知道,徽不是安徽的簡稱,安徽的簡稱叫皖,而徽是徽州的簡稱,明朝時期,徽州府是南直隸,也是南京的一部分,所以說南京也曾經是安徽的省份。 南京在行政區劃優化前,也曾經是南直隸和江南省的首府,對安徽有輻射和帶動作用是很明顯的。
  • 南京為什麼叫徽京?因為它以前真的是『安徽』的省會啊!
    南京和安徽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時間,朱棣篡位以後遷都北京,把北京周邊劃成北直隸,把南京周邊劃為南直隸,南直隸包括今天的安徽、江蘇、上海的大部分地區。所以南京歷史上確實是安徽地區的'省會'。
  • 南京為什麼叫徽京?因為它以前真的是'安徽'的省會啊
    南京和安徽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時間,朱棣篡位以後遷都北京,把北京周邊劃成北直隸,把南京周邊劃為南直隸,南直隸包括今天的安徽、江蘇、上海的大部分地區。所以南京歷史上確實是安徽地區的'省會'。
  • 為什麼南京只能劃給江蘇?如果劃給安徽做省會,將是個什麼後果
    為什麼南京只能劃給江蘇,如果劃給安徽做省會,將是個什麼後果?南京如果一開始劃給安徽,那南京肯定是安徽真正的省會了,南京會比現在大得多,無論人口還是面積亦或是GDP,南京怕是早就已經破20000億了,躋身一線。
  • 長三角「江浙滬」不喜歡帶安徽,為何「蘇皖」卻帶著安徽
    類似的問題,安徽省是長三角的一員,人們提起長三角卻不喜歡帶上安徽,而江蘇跟安徽卻經常出現在一起,被人們稱作是「蘇皖」,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至於江蘇為什麼經常和安徽一起出現,「蘇皖」。首先歷史原因,曾經江蘇和安徽是一個省,江南省,後來分開了,兩家本是一家,放到一起再正常不過了。
  • 多變的安徽省會:從南京到安慶,為什麼是合肥笑到了最後?
    不過,合肥作為安徽省會的地位的歷史其實並不長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安徽的政治經濟中心都與合肥無甚聯繫。01 僑治江寧府在明朝之前,東南一帶的政治區劃變幻無常。屌絲逆襲的朱元璋以應天府(南京)作為其根據地向北討伐北元統一天下。建立明朝之後,他便把龍興之地南京及其周邊地域劃為「直隸」。
  • 安徽曾經的4個省會城市
    中國有很多城市曾經當過省會。安徽於1667年(康熙六年)正式建省,至少有4個城市當過安徽省的省會,列舉如下,如有遺漏歡迎補充:1.早於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安慶就成為安徽的省會城市。期間,安慶因戰爭原因,省會城市地位偶有變動。一直到建國前夕,安慶依舊是安徽的省會城市。
  • 1952年,安徽中部的合肥市,為何會成為安徽的新省會?
    1952年,皖南和皖北兩個地區合併,合肥正式成為安徽省的省會。認真地說,合肥成為安徽省會的時間並不長,從50年代才開始。如果追根溯源的話,安徽的省會在安慶。那麼,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出現了,1952年,為何要把省會從安慶遷移到合肥呢?
  • 有93年,安徽的省會竟然在南京,這是怎麼回事?
    原標題:有93年,安徽的省會竟然在南京,這是怎麼回事? 公元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江蘇布政使司」由蘇州遷至江寧,江寧正式成為江蘇省會(民國時期鎮江當了一段時間的江蘇省會);「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寧遷至安慶,安慶正式成為安徽省會。 為什麼好好的安徽省省會要從南京遷到安慶?
  • 為什麼安徽人對合肥這個省會城市沒有什麼歸屬感?
    對於合肥地名的改變,小編認為這是極不明智的,這也讓安徽人在第一印象中放棄了極大的歸屬感。合肥的古代名稱是廬州,是的,他是歌詞「廬州月光灑在心上」中的廬州,是不是很美!現在卻被「合肥月光 灑在心上」取代,這真是令人尷尬。據說合肥曾經推出過城市「兩個胖胖歡迎您」的口號,他真的在走到底的路上,讓廬州的文化細節永遠消失。因此合肥經常出現在悲催城市和忍無可忍城市名稱的列表中,網友們受不了,安徽也不想提。
  • 如果南京加入安徽,那麼能成為安徽的省會嗎
    作為江蘇的省會,南京在省內的存在感一直都不高,大部分江蘇人都是以蘇南馬首是瞻。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因為南京的地理位置太偏,南京位於江蘇的西南角,江蘇南部的城市受到南京的輻射都較少,蘇北更是輻射不到。
  • 為什麼南京被戲稱「徽京」,歷史上確實兼職安徽省會100年
    江湖行走常聽說這樣一句話,馬鞍山是南京的,南京是安徽的,網絡上也常有人調侃南京是安徽省會,稱之為「徽京」,難道僅僅是因為在南京的安徽人比較多嗎?其實,在歷史上南京不僅是江蘇的省會,也當了安徽省會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