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八千多日的匆匆裡,你留著些什麼痕跡呢?

2020-12-06 浪花科技局

橘子作為國民名梗之一,人氣長久不散還衍生了各類好笑的表情包。它出自朱自清的《背影》「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去買幾個橘子」。明明是父子溫情的一刻,卻硬生生被沙雕們做成各類超搞笑表情包,不得不嘆服這屆網友想做別人爸爸的心情有多熱烈。

但今天想分享的是《匆匆》,中學時代就已經學過的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在1922年,朱自清感慨自己八千多日子(時年24歲)的流逝,時間悄悄地在他洗手、吃飯、發呆、睡覺的時候流逝,儘管伸手挽留卻也毫無結果,只能掩面嘆息、黯然神傷。

原文如下: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裡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裡,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裡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裡,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 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原文來源:朱自清

時光真的能夠停止嗎?我們真的可以回到過去或是穿越未來嗎?儘管各類網文小說穿越描寫得就像地球圍著太陽轉一樣真,儘管西漢末年的王莽改制,土地公有化看起來很像現代,但的的確確沒有證據,時間就是流逝的,不管你情不情願、不管你地位高低、不管你國籍,即便是在地球之外,它依然存在。

偶爾想起來小時候眺望夜空,躺在自家的屋頂,吹著夏天晚上9點多的涼風,聽著樓下的瑣瑣碎碎,夜色裡的星星眨呀眨呀,一會兒覺得星空好浩瀚,自己連塵埃都算不上,又一會兒,感覺星星像是要落到我的身上,距離越來越近。可惜我沒有哼歌,也許哼了我也就可以看到我夢裡的那個人。

可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匆匆地入大學、匆匆地畢了業、匆匆地入了職、匆匆地又離職,我這八千多的日子也逝去了,往日雲煙隨風而去,匆匆的平凡日子我要回憶些什麼呢?可追憶的此情此景我都寄放在了「明天」,日復日,月復月,年復年,有什麼資格去哀輓時間呢?

恍恍惚惚也好真真切切也罷,時光一視同仁,都匆匆。不如在此立個常志,好好走一遭明日。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朱自清散文《匆匆》只有600多字,為何仍保留幾處教科書調整
    朱自清創作了許多著名散文,《荷塘月色》寧靜抒情,《背影》細緻父愛,《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詩畫,這一段成為傳世經典,都被「詩意盎然」稱為散文的典範代表。在眾多作家的散文中,朱自清的散文有其獨特的風格和美學。儘管朱自清的散文主題大多是以凡人小事為基礎的,但它們傳達了朱自清獨特的人生思想和人生感悟。
  • 「清城夜讀」匆匆——朱自清
    夜讀:匆匆---主播 趙靜清城夜讀嘿!晚上好,今天的你過得好嗎?清城夜讀陪您說晚安,我是寶清融媒體中心主播酉靜。過去的已經過去,如輕煙,如薄霧,不留一絲痕跡。未來的還沒有來,太渺茫,只有珍惜現在匆匆的時光,才是最有把握的。今晚和您分享朱自清的《匆匆》。音頻:《匆匆》作者: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
  • 朱自清散文《匆匆》僅600餘字,為何幾次教材調整依舊被保留
    「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作者以略自責的口吻,表明自己在那些日子裡糊塗地過著日子。把對時光的欲留不能、欲追不及,表達的淋漓盡致。「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裡溜去,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裡,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把自己八千多日子比成「一滴水」,把「時間之流」比喻成的浩瀚的大海,突出自己日子的「沒有聲音,沒有影子」的特點。
  • 再讀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當聽到這耳熟能詳的語句從屏幕中傳來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走向電腦,與兒子一起並肩坐下來,靜靜的聆聽屏幕後老師的聲音。那麼,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又能在這趟單向的人生旅程中留下些什麼呢?「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 ,又怎樣地匆匆呢 ?
  • 學習《匆匆》,走進朱自清,感悟時光流逝的無奈與惋惜之情
    你讀過《明日歌》嗎?「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皆蹉跎。」讀著這首詩,你是否也有白駒過隙,光陰不再的感慨?讓我們走進課文《匆匆》,看看時間是怎樣悄無聲息的從朱自清先生、從我們的身邊溜走的。
  • 四月,讀一讀散文,感受下朱自清筆下的文字有多愜意
    《蹤跡》《蹤跡》是朱自清的詩與散文集,1924年12月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第一輯是新詩。第二輯是散文。本書收錄其散文部分,仍以「蹤跡」為輯名,同時將散文詩《匆匆》也一併收入。在默默裡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裡,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
  • 懷念朱自清:匆匆而去,背影長留
    點擊進入「文藝星青年」>>8月12日,是朱自清先生逝世72周年紀念日。朱自清,原名朱自華,號實秋,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他以散文著名,情感真摯;他致力國學研究,恪守治學傳統;他堅守氣節和情操,憂國憂民。
  •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匆匆》學習內容全解
    文章分析《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圍繞「匆匆」展開敘述,先寫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再寫自己八千多個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背景介紹作者出生於1898年11月22日,《匆匆》寫於1922年3月28日,也就是24歲,相當於八千多個日子。當時正處於五四運動落潮期,五四運動激發起民眾的反封建狂熱,隨著軍閥政府和封建舊勢力的鎮壓暫時退了下去。
  • 朱自清《匆匆》:這1句終於深有體會,最後1句大家肯定回答不上來
    朱自清的很多的散文大家中學的時候一定都已經是背的滾瓜爛熟了,但是工作以後的你們還記得這一篇文章嗎?小時候不懂得大人的世界,也不懂什麼叫做迷茫,在家中媽媽做了自己喜歡的食物就很開心,考試中沒有發揮好回家後會放聲大哭。
  • 余光中:朱自清的散文不值得做範文|周末讀書
    下面是朱自清另一名作「匆匆」的起首二段: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
  • 夕陽已去,皎月方來:朱自清那些如詩如畫的散文美句
    說到朱自清先生,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那句:「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從此,父愛在我們心中,有了不同的韻味。朱自清先生一生創作無數,尤以散文著名,因此他既是一個詩人,更是一個帶有詩人氣質的散文大家。鬱達夫先生更是評價他說:「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貯滿那一種詩意。」
  • 人間濁清自分明—朱自清散文《匆匆》《背影》《春》中的情與理
    散文是什麼?多人好似明白一點,但又似乎解不清。中學學習了楊朔的《荔枝蜜》,對於「卒章顯志」這一技法,師生初知其高妙,於是作文常用之,散文一片「楊朔體」。和楊朔散文相比,朱自清的散文更為活潑入情理。《匆匆 》是朱自清最為引人注目的一篇散文,發表於1922年3月,具有行雲流水的節奏美感,此時,因為強領自己工資無法生活的朱自清和封建專制的父親朱鴻鈞鬧僵,他離開揚州隻身一人來到台州第六師範學校任教,與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24歲的他在苦悶中保持著人生的理想與追求,於是,他提醒自己「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 朱自清散文摘抄賞析
    朱自清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現代傑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下面請欣賞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朱自清散文好段賞析。——朱自清3) 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盒進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的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子又開始在嘆息裡閃過了。
  • 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救濟糧的「真文人」——且說朱自清
    荷塘月色"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散文巨匠朱自清先生曾於伏案寫作之時看似不經意地發問。寥寥數語,卻又振聾發聵。此後,又有多篇詩作發表。其詩風格富於變化,有清新明快的溫柔絮語,如"青山環擁著正睡的時候,牛乳般霧露遮遮掩掩";亦有慷慨激昂的志士戰歌,"走盡荒郊,便是人們的道"便是其愛國熱忱的明晰寫照。上世紀二十年代以後,朱自清逐漸轉向散文創作,《匆匆》作為其由詩轉文的代表作,保留了詩意的語言、詩化的意境,又兼具了散文的哲理性思考。
  • 朱自清:愛如荷風,只恨太匆匆 |「為你讀詩」
    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丰姿,便在煙霧裡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採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忽然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了。採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裡可以約略知道。
  • 書評:讀朱自清精品集《匆匆》有感
    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提及朱自清的散文,我們都會想到樸素動人的《背影》、輕盈凝練的《匆匆》、明淨淡雅的《荷塘月色》、委婉真摯的《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他的散文作品多樣,有隨筆,有遊記,有特寫,有雜感;或敘事言情,或狀物繪景,或談文論學,或評時議勢,既洋溢著自然和人情至美,也投射出內心凜然的正氣風骨。
  • 【每月共讀一本書】十二月書目《朱自清散文精選》
    本書精選最能代表朱自清藝術水平的數十篇散文名篇,其中《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被選為大中學校的語文教材。朱自清善於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平易的敘述表達出來,筆致簡約、親切,讀來有一種娓娓動人的風採。讀朱自清的散文,處處可見其誠摯、美好之襟懷,嚴謹、認真之作風,以及由於執著人生而產生的「沉痛隱憂」。
  • 朱自清的《匆匆》:時光在長大與無奈中溜走
    《匆匆》就像一首詩,初讀時我以為是某個女詩人的作品,因為文章裡的辭藻是那麼的優美,從句子中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溫柔。後來了解到朱自清是一名男士,大呼不可思議,因為我將朱自清與李清照聯繫在了一起。中學時學這篇《匆匆》,是要求背誦的,但是背了那麼久還是沒能懂得先生在這篇文章中最深層次的意思,只知道是要教會我們珍惜時間的。後來再讀《匆匆》,才在字裡行間了解到些許無奈,可能這就是長大了的原因吧。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 「氣是敢作敢為,節是有所不為" | 朱自清誕辰120周年
    一代文宗,匆匆而去,背影長留。朱自清去世後,門生故舊、親朋好友、學界耆宿,以至蒙其著述恩澤的普通讀者,都紛紛撰文悼念,由此形成影響一時的文化事件。
  • 8090後看過來,要求背誦全文的朱自清散文還記得多少?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名自清,字佩弦。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民主戰士。江蘇揚州人,後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小編這次薦讀的書是《朱自清經典作品選集》,這裡的名篇名段,大家還記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