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丈夫新婚後加入抗戰,妻子痴情苦等65年,相逢時丈夫已成她人夫
眾所周知,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出現過眾多大型戰爭,這些戰爭在為我國百姓增加磨難的同時,還間接推動了我國民間力量的團結,將無數華夏子弟的家國情懷,激昂到巔峰狀態。
在這些大型,不懼死亡,身先士卒的,便是我國的眾多軍人了,軍人們將自己的血與淚轉化為力量,為守衛國家獻出了屬於自己的力量,令人敬仰。&34;,用《塞上曲二首·其二》中的這句話,來形容為國家安危而奮戰的眾多軍人們,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面對戰爭,軍人們捨棄家庭,來到前線,用自己的熱血甚至生命化為保障,為我國家健全保駕護航。雖然保護了國家,但卻讓自己承擔了妻離子散的痛苦,令人惋惜。曾經,一個丈夫新婚後加入抗戰,妻子痴情苦等65年,相逢時丈夫已成她人夫,這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在南方的一個村莊中,住著一戶人家,妻子是一個十分水靈的南方姑娘,丈夫則是一個英姿颯爽的熱血軍人。受到時代影響,丈夫奮勇參軍,留下妻子在家苦等整整65年,等到妻子年事已高,頭髮花白之時,丈夫終於回到了她的面前。可令眾人沒想到的是,在這些年間,丈夫早已組成了新的家庭,孩子都已成家立業,這讓妻子十分受挫,備受打擊。
今天要說的這個故事,它看似平凡,卻一點也不簡單,因為它發生在抗戰時期,而在這個時期,包含著眾多不甘與無奈。這個丈夫名叫劉大軍,是個家國情懷極重的南方漢子,雖然自己祖輩務農,但他卻心繫國家,一聽到國家有難,便想挺身而出,獻出屬於自己的力量。
在劉大軍新婚剛過,剛當上丈夫時,前線告急,戰火即將燒到他們的家鄉。為了保護家人免受困難,更為了保護國家不受侵害,劉大軍當即決定,走出家門,奮勇參軍。得知丈夫要前去參軍之後,妻子本想挽留,但話到嘴邊,就是說不出來,只能默默幫其收拾行李,等待著臨行時的告別。
在丈夫劉大軍出發之際,沉默許久的妻子淚如雨下,懇求著丈夫一定要活著回來,要回來繼續撐起這個家。看著淚流滿面的妻子,劉大軍內心百感交集,強忍住淚水說了一句:&34;,隨後轉身離去,不再回頭眺望。不是不想回頭,而是不敢,因為他內心十分害怕,害怕看到家人的淚水之後,自己的內心發生動搖,不捨得離開,但為了國家,他又必須得走。
進入部隊之後,經過簡單的軍事訓練,劉大軍便被發配到戰場,前往前線作戰。起初,戰事較少,也不太危險,劉大軍一直與妻子保持書信聯繫,見字如見人,兩人也都十分珍視對方的信件。
可是好景不長,很快戰火蔓延開來,戰事吃緊,劉大軍跟隨部隊轉戰各地戰場,逐漸與妻子失去了聯繫。
因為戰爭原因,數月沒見到書信,妻子還能理解,但時隔兩三年,都沒有書信寄來,這就讓妻子的內心開始動搖了。
在大家都猜測丈夫劉大軍已經犧牲,勸誡妻子儘快改嫁之時,妻子又想起了劉大軍走時說的那句&34;,一想到這裡,妻子就覺得未來一定有希望。
妻子堅定的認為,就算丈夫戰死,也一定要等前線的犧牲證明下來,自己才肯罷休,否則自己絕不認命,定要等到丈夫歸來。可誰也沒想到,就這麼一等,卻等了整整65年的時間。
時光飛逝,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很快60年的時光便消散了。這些年,由於各種原因,妻子被迫離開了祖居之地,但他並沒有走遠,而是在家鄉附近定居,日復一日的打聽退伍軍人的消息,期待那個人的到來。
在妻子王氏到達90歲高齡之時,她早已頭髮雪白,老眼昏花,但不變的,卻是自己等待丈夫的內心。她也知道,丈夫劉大軍很可能早已撒手離世,但他就是不服,覺得命運不會這麼不公。
一天,一個陌生人來到了村莊,走到了王氏面前,一看到這蒼老的臉盆,年邁的妻子頓時淚如雨下,因為她一眼就認出,這是她年輕時離家的丈夫,隨後便開始抱頭痛哭。平復心情之後,妻子正準備說些什麼,突然聽到背後傳來了一聲&34;,這時她明白了,自己丈夫已成她人夫,但她並沒多說些什麼,只是安靜享受著久別後的重逢。
&34;,用《無題六首其三》中的這句話,來形容這件事,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其實,丈夫在抗戰結束之後,也曾回到家鄉,尋找過妻子。但是由於時代原因,故鄉早已被戰火移成平地,故人也全都不在,苦尋無果後,丈夫無奈之下,才離開了故鄉,開始自己的生活。故事至此結束,那麼關於丈夫新婚後加入抗戰,妻子痴情苦等65年,相逢時丈夫已成她人夫這件事,大是怎麼看待的?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留言討論!
參考文獻: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