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26日,在張學良的堅持之下,他送蔣介石回到了南京,儘管張學良在到南京之前得到過宋美齡等人的承諾,不會為難他,可是蔣介石隨即就翻臉,也再次證明張學良是幼稚的。
張學良到了南京之後,發現住處外面總有人監視,很顯然這些人是國民黨的特務,此後張學良的行動逐漸受到限制,直到最後淪為階下囚,這對於一個當年稱霸一方的少帥來說落差巨大。
後來張學良自己也感嘆,「我的生命在1936年就結束了」,張學良這樣說也是有原因,因為被囚禁的生活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儘管期間張學良曾多次爭取釋放,但都功敗垂成。
最有機會被釋放的一次是在1949年1月23日,當時李宗仁代理總統一職,東北軍曾經的將領,聯名向李宗仁提出釋放張學良的請求,李宗仁也答應了,可蔣介石卻不幹,暗中叮囑陳誠至此置之不理。
就這樣張學良白高興一場,從此似乎死心了,他跟趙四小姐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為了打發時間張學良開闢了一塊地耕種,戴著鬥笠幹活,猶如農家翁一般,趙四小姐則養了許多雞。
他們這些「忙碌」只是為了打發時間而已,因為張學良的生活待遇都是充分供給的,牛排、紅酒、飲料都是應有盡有,據說當時為軟禁張學良一個月的開支,足夠裝備一個團。
一直到1975年4月5日,這一天蔣介石病逝,外界許多人都猜測張學良可能會恢復自由,那麼當時張學良對蔣介石的病逝是什麼反應呢?此時張學良已被軟禁了39年,已是垂垂老矣。
不過人們都想錯了,張學良沒有被釋放,他本人對此似乎沒有太大的反應,反而他對蔣介石的病逝有些傷感,張學良親自出席了蔣介石的葬禮,在葬禮上張學良猶如悼念老友一般。
他為蔣介石送上了一幅16字的輓聯,「關懷之殷,有如骨肉:政見之爭,有如仇讎。」這16 個字念起來不免讓人頓覺字字戳心,在張學良和蔣介石相識之初,兩人關係非常好,還結拜為兄弟。
在中原大戰的時候,張學良出兵助蔣介石取勝,隨後張學良東北易幟,讓蔣介石得以名義上統一全國,那個時候張學良對蔣介石可謂仁至義盡,然而之後兩人政見不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1990年張學良恢復自由,晚年他在接受採訪時說,當年送蔣先生回南京,他做好了死的準備,不過蔣先生沒有槍斃他,只是軟禁,張學良對此還要感謝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