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幼兒識字,先學漢字還是拼音?

2020-12-05 雪球媽媽

提起教孩子識字,估計很多家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不要教娃學拼音。畢竟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先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學認字。

但其實教孩子認字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直接教,不用先學拼音。

為了能讓大家明白這一點,我們需要先了解漢字和漢語拼音的一些基礎知識。

漢字與拼音的不同

漢字的構成有三個要素:字形、字音和字義,常常也被簡稱為漢字的形音義。

比如漢字「天」,「天」的字形就是這幾條線條組成的形體圖案。「天」的字音,就是指「天」的發音/讀音,「天」的字義是人的頭頂,又表示人頭頂上方的無邊蒼穹,引申出天空、太空等義。

我們想認識「天」這個漢字,就需要把「天」的形音義都掌握了,三個中間缺少了一個,就不能算做認識這個字。

再來看一下漢語拼音。要想學會拼音,需要認識26個拼音字母以及四個聲調,同時還要會讀準聲母、韻母、聲調、雙字母等,最終能整體認讀音節。

學會前面說的這些之後,看到拼音「tiān」之後,你就會讀了。

但是學了這麼多東西,學會的也只是漢字的音,要想完全認識字,你還要學漢字的形和義。

很明顯,直接學習認字和通過漢語拼音學習認字,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學習字音方面了。

孩子們需要把整套漢語拼音體系都熟練掌握了,才能學會漢字的讀音。

而直接學習認字,只要老師、家長或識字軟體等直接告訴孩子,這個字怎麼讀就可以了。

顯而易見,直接學習認字相比通過拼音學習認字需要學習的內容要少得多,當然學起來也就更簡單了。

直接學漢字益處更多

不僅如此,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孩子們接觸漢字的機會比拼音更多、範圍更廣。

道路上的路牌、街上的店鋪招牌、超市裡的商品標籤、電梯裡的廣告、飯店裡的菜單以及報紙、雜誌、書籍等等,時時處處都能讓孩子們觸摸漢字、熟悉漢字,甚至使用漢字。

而拼音,除了些特意標註拼音的兒童讀物外,還能看到他們的地方就是少之又少了。

無疑,無處不在的漢字更容易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學起來也會更容易。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的王淑珍等人在2002年對4個幼兒園大班兒童(共124名)做了一項為期三個月的教學實驗研究:隨機指定2個班為漢字班,另2個班為拼音班,從常用詞中選出96個詞(100個字)作為確定教學內容及設計成績考卷的依據。結果顯示:2個漢字班試卷中各項成績優於 2個拼音班,而且漢字班完成試卷時間也短於拼音班。

從這個試驗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對於學前兒童來說,學習拼音比學習漢字更困難。

拼音有時阻礙孩子識字

而讓你更想不到的是,拼音有時反而會起到阻礙孩子認字的作用。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兒童閱讀與學習研究中心的李虹等人在2011年對176名一年級小學生做了為期一年的教學實驗研究,探討拼音對兒童漢字學習和閱讀動機的影響。結果發現:長期閱讀全文注音材料的兒童 ,其閱讀效能感明顯低於閱讀無拼音材料的兒童。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現實生活中的報刊、書籍等書面材料都是純漢字的,只有低幼讀物才有拼音,這使得拼音成為了兒童讀物的標誌性特徵之一。

長期閱讀全文注音圖書的兒童,形成了對拼音的心理依賴,因此效能感較低。而那些閱讀無拼音圖書的學生,由於已經得到了大量機會接觸純文字的材料,並在反覆多次的閱讀中發現沒有拼音自己也能有效閱讀,從而產生了較高的閱讀效能感。

研究顯示效能感高的學生更願意從事閱讀活動,在遇到障礙時更敢於正視並努力克服(Wigfield& Guthrie,1997),因此,就長期而言,拼音對兒童閱讀效能感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前段時間,在知乎上看到有個家長求助,他家的8歲孩子看書還必須帶拼音,沒有拼音的書不看,正是這個孩子長期閱讀全文注音圖書給他帶來的閱讀效能感低的負面效果。

註:心理學上,把人對自己進行某一活動能力的主觀判斷稱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認知和行為。

李虹還在論文中提到有一線教師反映,兒童剛入學就學習拼音常導致厭學,並且大量使用拼音的小學生往往直接讀出拼音發音的能力很強,但漢字識別能力卻很差。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想想也簡單,有個拼音這個方便、省力的認字工具,很多人就會過於關注是否能順利讀出字音,而不關心字形。這樣一來,拼音就起到了阻礙孩子認字的作用。

拼音是很好的識字工具

說了這麼多,我對拼音也不是完全持否定態度。

拼音是非常好的識字工具。

學會拼音後,只要有一本拼音字典,所有的漢字你就都會讀了。電腦、手機用拼音輸入法也比手寫輸入方便快捷得多。

所以,從作為工具的角度來看,拼音還是非常有必要學的。

而且孩子入小學後也要學習,還要考試呢。

如果擔心孩子上小學後,短時間完全掌握比較吃力的話,在入學前的暑假突擊一下就好了。

2016年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其中一項就是一年級語文從先學拼音再認字變為先認字再學拼音。這個順序改變的目的就是為了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讓拼音回歸其輔助學漢字工具的位置。

從這項改革上也可以看出咱們國家的教學理念越來越成熟,並且越來越有人文關懷了。

參考文獻

1.李虹、伍新春、張潔、鄭秋、朱瑾,不同閱讀形式下拼音對兒童漢字學習和閱讀動機的長期影響,心理科學,2011年02期

2.王淑珍 、朱冬生 、郭迪 、許積德 、陶素蝶 、沈曉明 ,文字特性對學前兒童閱讀能力的影響,中國婦幼保健,2002年06期

直接點擊或回複數字查看精選原創文章

60:1~3歲寶寶最值得閱讀的12套繪本系列

59:19個月~36個月寶寶推薦玩具清單

58:寶寶驅蚊水、蚊香、消腫止癢藥膏,選哪一種?

57:讓寶寶乖乖配合刷牙的8個小妙招!

56:寶寶需要補鈣嗎?還是補維生素D?

55:上了一年多的早教課,我的收穫是……

54:16次迪士尼入園老司機,帶來最強迪士尼親子遊攻略

53:關於寶寶溼疹,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了!

51:如果從孩子出生第一天開始讀書給他聽,會怎麼樣?

50:大聲朗讀,最好的親子閱讀方式!

49:嬰兒哭鬧,怎麼哄都哄不好,怎麼辦?關於嬰兒脹氣和腸絞痛,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48:淘寶最火的嬰兒防曬霜成分揭秘

47:國產的手足口病疫苗,打不打?

45:3000多元的13價肺炎疫苗,值得打嗎?

44:千萬不要教孩子畫簡筆畫!

43:爸爸教兩歲寶寶畫了一幅畫,結果竟讓寶寶變得討厭畫畫了!

41:哄睡絕招!專治晚上不想睡覺的寶寶!

39:讓寶寶愛上繪本的第一招:選擇各種好玩的機關書

32:寶寶老是便秘,多喝水,高纖維飲食……,都沒用,還能怎麼辦?

28:0~18個月寶寶推薦玩具清單

27:這些年,我用過的最值得購買的育兒神器!

26:13~18個月寶寶推薦繪本書單,每本都有超詳細閱讀體驗

25:警告:「青蛙操」,不能隨便做!

23:給寶寶裹襁褓,你真的做對了嗎?

22:寶寶臀紋不對稱,媽媽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04:寶寶吃完奶就吐,是漾奶還是吐奶?少吃多餐、豎抱、拍嗝...,這些都沒用,還能怎麼辦

雪球媽媽

分享有趣有料、有理有據的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先識字」還是「先學拼音」呢?
    當我們這一代父母上學時,他們首先學習拼音,然後學習生字。我記得我一年級的時候,基本上是在字典中查生字,然後根據上面的發音讀它們。然而,在當前的「部編本」中文教科書中,拼音和識字的順序已進行了調整,先成為識字然後學習拼音。
  • [語文教學]先認漢字還是先學拼音
    第1頁:第一頁第2頁:第二頁   語文教學究竟應從直接認讀漢字開始,還是應從學拉丁化的漢語拼音字母開始,在小學語文界長期存在著不同看法,多年從事課程改革的老教育工作者邵宗傑(曾任浙江省教委主任、浙江省人大常委)和遊銘鈞(曾任原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副司長、國家教委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認為:語文教學應從認識漢字開始,並為此專門約見了記者。
  • 孩子是先識字還是要先學拼音呢?這兩種有什麼區別
    我們這代父母上學的時候,都是先學拼音,然後再學生字,我記得我一年級的時候基本遇到生字都是用字典查一遍,按照上面的讀音來念的。不過,現行的「部編本」語文教科書中將拼音和識字的順序做了調整,變成了先識字、後學拼音。
  • 先學漢語拼音還是漢字引熱議 專家:因人而異
    先學漢語拼音還是先學漢字,不僅關係到學習效率,還可能影響其對中文的理解。那麼,對於中文初學者來說,究竟是先學漢語拼音,還是先學漢字更合理呢?  正方:  先學漢字符合認知規律  這一新版教材出版後,網上的許多聲音表示:這個改變更加順應教育和學習中文的規律,對中國孩子的中文學習有促進作用。
  • 識漢字需要先學拼音嗎?
    還是識字的問題,該先學拼音還是先學漢字呢?酒窩的經歷(不能說是經驗,因為不知道用另一種方式是否會更好。)是先漢字。兩歲多的酒窩,字卡和積木一樣,是玩具如前所述,她在幼兒園就已認得很多漢字,但一年級前沒接觸過拼音。
  • 新手爸媽的育兒難題,究竟是先讓孩子學拼音,還是先識字呢
    發現很多家長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學習認字時都會買一些帶拼音的卡片,牆貼或者是各種圖案的帶漢字的卡片來幫助孩子輔助學習認字。但有的新手爸媽就會十分困惑,究竟是先教孩子學拼音還是先讓孩子學認字呢,畢竟孩子到了小學以後也是會系統地學習拼音的。
  • 「先識字」和「先學拼音」的孩子,上小學後差距很大,有3點不同
    不過,現行的「部編本」語文教科書中將拼音和識字的順序做了調整,變成了先識字、後學拼音。不過,雖然小學的課本改了,但幼升小的時候孩子多多少少還是要提前學一點的,所以很多家長都在考慮,是按照原來的方法先教識字還是按照現行的標準先教孩子拼音?
  • 「先識字」和「先學拼音」的孩子,入學後有差別,尤其是這3方面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都問:孩子是應該先學拼音還是先識字呢?因為我們這一代父母上小學的時候,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的,當時的教學方法是先學拼音,然後讓孩子「注音識字」的方式識字、閱讀。而現行的「部編版」語文課本卻剛好相反,孩子入學後先識字,然後再學拼音。
  • 評論:「先學漢字後學拼音」回歸語文本義(圖)
    原標題:「先學漢字後學拼音」回歸語文本義記者注意到,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學就先學拼音的「傳統」,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此外,增加了古詩文篇幅,較此前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相關報導見8月18日《蘭州日報》8版)  語文二字,單看字面上,語文的「語」,意為「自己及他人的言論」,通俗點說就是人們說話時運用的語言,「文」意為「文字」、「書面言論」。
  • 先學漢字後拼音,啟蒙教育的理性回歸
    原標題:先學漢字後拼音,啟蒙教育的理性回歸   由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將於9月1日在全國投入使用,據《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介紹,此次「統編本」的小學語文教材,適度降低了漢語拼音教學的難度,把拼音的教學往後推了一個多月。
  • 小學先學漢字「天地人」再學拼音「aoe」 時隔一年,家長咋看?
    這一顛覆傳統語文學習的變化,今年依舊讓不少一年級新生家長疑慮重重:過去都是先學拼音後學漢字,現在這樣學到底怎麼樣?昨日,記者走進市第十五小學,與分別任教一、二年級的語文老師聊聊關於識字和拼音的那些事兒……無拼音識字,回歸教學傳統入學先學「天、地、人、你、我、他」,接下來是「金、木、水、火、土」「雲對雨,雪對風」,然後才學拼音,通過三字經、兒歌、韻語等多種形式,在圖文對應中,識記最常用的漢字。這是部編本教材的顯著特點之一。
  • 漢字或拼音,先學哪個更科學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潛能開發>成長發育>正文漢字或拼音,先學哪個更科學 2011-03-26 02:00 來源:新浪親子
  • 孩子是先認字還是學拼音?父母不懂就先別讓孩子自主閱讀
    學拼音是為了識字,識字是為了能更好的理解和思考,很多面臨幼小銜接的家長,不知道是先學拼音還是先識字,其實學拼音和識字都是為了讓他們找到閱讀的樂趣,也是為閱讀和閱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拼音、識字的誤區過早識字不一定會影響想像力有人說過早識字會影響孩子的想像力,其實這句話並沒有相關的依據和實驗結果能證明。
  • 「先識字再學拼音」,這個可以有
    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學生們將從簡單漢字學起繼而再過渡到學拼音。此外,新版教材對識字量的要求也有所降低,識字量由舊版的400個減少到新版的300個,口語交際放在更突出的位置。(8月25日《廣州日報》)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大「變臉」的消息一經披露,立即引發了輿論的關注,許多有影響力的媒體都第一時間聚焦探討。
  • 海南小學語文教材大"變臉" 先識字再學拼音
    小學一年級新生,先識字再學拼音!24日記者獲悉,今秋開學,海南省部分市縣小學新生的語文課本大「變臉」,將使用新改版的人教版語文教材!語文第一課不再是拼音「a、o、e」,而是漢字「天、地、人」。除此以外,新教材在學習書寫、閱讀教學等方面都有了調整。
  • 浙江小學一年級語文或用新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
    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變化是先識字再學拼音,目前老師手上都沒有領到新課本。現行的語文教材,一年級的目錄順序是: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一、課文、識字二、課文。而新教材的目錄順序為:我上學了、識字一、漢語拼音、課文、識字二、課文。這幾位接觸過新教材的老師,幫我們大致總結了一些新教材的變化——比以往更關注兒童的需求,先從常用字學起,再學拼音。
  • 一年級家長質疑:語文學習,應該先學拼音,還是先學漢字?
    但家長可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老師的教學方法有問題;質疑的焦點是:應該先學習漢字,還是應該先學習拼音?家長對於先學習拼音,還是先學習漢字的意見還是比較統一的。他們認為,應該先學習拼音,因為拼音是漢字學習的拐杖,只有學好了拼音,才能更好地學習漢字按照課本安排,一年級語文課本的第一個單元是學習常用漢字,第二、三單元才開始學習拼音;那麼,老師們在一年級語文教學中,是怎樣開展這部分教學的呢?
  • 提升漢字地位、傳承傳統文化,一年級先學部分漢字再學拼音字母
    以前,無論是初中教材還是高中教材,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版本,比如有我們所熟悉的人教版,還有人民版、嶽麓版等不同版本。雖然各個教材的版本都是出版社根據考綱製作的,但是由於版本的不同,教材的內容、編排方式都有很大的區別。
  •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要求先識字再學拼音,家長質疑,聽老師說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最近有細心的家長和我反映:老師,你最近留的語文作業,抄寫生字詞,都是單純的抄寫生字詞,怎麼不標註拼音呢?那麼這位家長發現的問題是,我只讓寫字和組詞,沒有標註拼音了,是老師已經不重視拼音教學了嗎?拼音,作為小學一、二年級的重點基礎教學內容,是每一個語文老師最為看重的。而部編版語文教學書,對教學大綱做了修改,要求學生先識字再學拼音,這是為什麼呢?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變化1先學識字再學拼音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這麼多年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為什麼統編《語文》教材要改變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