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家長質疑:語文學習,應該先學拼音,還是先學漢字?

2020-12-06 教育很好玩

從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內容來說,語文學科的學習任務特別重;所以,語文學科的學習,往往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

開學一個月了,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如何呢?很多家長反映,她們對孩子語文學科的學習不滿意:漢字寫不好,筆順、筆畫、結構都很不如人意;拼音認不準,聲母韻母一結合,聲調讀不準……

其實,從老師的角度看,這是一個正常現象:小學生要走上快速學習的軌道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況且一個孩子一個情況,有的孩子表現不好,以後還有補救的機會。

但家長可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老師的教學方法有問題;質疑的焦點是:應該先學習漢字,還是應該先學習拼音?

家長對於先學習拼音,還是先學習漢字的意見還是比較統一的。他們認為,應該先學習拼音,因為拼音是漢字學習的拐杖,只有學好了拼音,才能更好地學習漢字

按照課本安排,一年級語文課本的第一個單元是學習常用漢字,第二、三單元才開始學習拼音;那麼,老師們在一年級語文教學中,是怎樣開展這部分教學的呢?

實際上,老師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採取了不同的教學策略。

一部分老師先學習的拼音,再學習的漢字。採用這種教學方法的多是年齡較大的老師,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從事低年級教學,對教材內容早已熟記於心,上臺講課時幾乎不用課本,因為「教材早就深深地印在了他們的腦子裡」。

他們之所以採取這種策略,有他們教學思維定勢的原因,也有充分利用以前的教學經驗、便於教學的原因。

還有一部分老師,先學習的漢字,再學習的拼音。採用這種教學方法的多是年輕的老師。他們對新課改的精神了解得比較透徹,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今年改過來,適應了這樣的教學節奏,以後教學就方便了。

那麼,這兩種教學方法哪種好呢?各有利弊,但都能達到教學目標。

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的方法,教學內容集中有效率,但學生學習難度相對較大。拼音的作用是用來認讀漢字的,這種「脫離漢字」(不是絕對脫離)學習拼音的方法,不容易調動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但這種方法,可以將一年級語文教學內容分成「拼音」和「非拼音」兩部分,如果學生學習效果好的話,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消化、運用所學的拼音知識。

先學漢字,再學拼音的方法,有利於降低學習難度,藉助漢字學習拼音。漢語拼音,對很多學生來說,確實很難,有的甚至到了中高年級,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先學習常用漢字,無形之中就降低了剛入學的小學生的學習難度,對他們快速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是有益的。另外,在學習了一部分簡單漢字以後,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比較高,藉助這些常用漢字學習拼音的效果也比較好。

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來說,這兩種教學方法都能夠順利達到教學目標,任課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如果真要從這種方法裡面選擇其中一種的話,老師們的意見倒是很統一:認為第二種更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因為第二種方法,更容易幫助學生完成從幼兒園小朋友到小學生的平穩過渡:有利於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利於他們養生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降低漢語拼音的學習難度。

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小學教材大變化:一年級語文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在內容上,就小學一年級教材來說,以前一年級語文第一課開口讀的是「a 、o、 e 」,現在第一課學的則是「天、地、人」,早前幾十年都是「先拼音後漢字」的教學模式被打破。意在讓孩子先有漢字的概念。在1~3年級的語文中,小學古詩詞增加了87%,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古詩詞從69篇增加到了128篇。同時,新版教材增加了課外閱讀。改革之後,小學新教材也增加了大量的課外閱讀要求,最顯著的改革是,孩子每天必須閱讀30分鐘以上的名著,像「親子閱讀」「快樂讀書吧」篇目的設置,就大大突出了閱讀的重要性。
  • 先學漢語拼音還是漢字引熱議 專家:因人而異
    這個變化引發了學生家長和網友的關注和熱議。先學漢語拼音還是先學漢字,不僅關係到學習效率,還可能影響其對中文的理解。那麼,對於中文初學者來說,究竟是先學漢語拼音,還是先學漢字更合理呢?  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理事苗笑武認為,漢語拼音是從拉丁字母借用轉化而來的,對於兒童學習者而言,先學漢語拼音容易造成對字母符號先入為主的意識,而先學漢字更有利於在學生頭腦中建立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知形態和思維基礎。有研究表明,先學習以象形文字為基礎的漢字,從圖形認知過渡到漢字學習,非常有利於兒童早期智力開發,其開發效果高於先學習字母文字產生的效果。
  • 「先識字」還是「先學拼音」呢?
    當我們這一代父母上學時,他們首先學習拼音,然後學習生字。我記得我一年級的時候,基本上是在字典中查生字,然後根據上面的發音讀它們。然而,在當前的「部編本」中文教科書中,拼音和識字的順序已進行了調整,先成為識字然後學習拼音。
  • 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材到紹興 先學常用字再學拼音
    在家長和老師的朋友圈裡熱傳後,這本新教材終於露出真容。拿到這本教材時,許多人都感覺它「長大了」,比舊版教材大了一大圈。除了「大」這個變化外,新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跟舊版相比主要有四大變化。  先學常用字再學「aoe」翻開新課本,第一課的變化就令人吃驚:不是我們記憶中的「aoe」,而換成了「天地人,你我他」。
  • 統編版語文新教材安排:先學漢字再學拼音,有個問題你注意不到
    其中拼音和漢字的順序也進行了調整,原來的語文課本第一課都是要先學拼音,單韻母aoe,現在是課文《我上學了》,並且課文後直接編輯了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學習。難道是拼音不重要了嗎?所以這是讓家長都送孩子去學幼小銜接,先把拼音學一遍,所以一年級的老師都不教拼音就是真的。其實,這是家長的誤會了,雖然教材的課文做了調整,但是拼音也是很重要的語文基礎知識。
  • 浙江小學一年級語文或用新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
    此外,相關人士表示,一年級數學教材四年前剛換過,這次不會有大的變化,其他年級的課本目前沒有消息說會變化,老生還是用老課本。新教材五個新變化昨天,快報記者請了幾位接觸過新教材的老師鑑定,老師一致認定:網上流傳的確實是新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但並不是最終版本,在課文篇目和欄目名稱等方面,還有些變化。
  • 小學先學漢字「天地人」再學拼音「aoe」 時隔一年,家長咋看?
    這一顛覆傳統語文學習的變化,今年依舊讓不少一年級新生家長疑慮重重:過去都是先學拼音後學漢字,現在這樣學到底怎麼樣?在2017年之前,南陽城區一直使用北師大版語文教材,雖然北師大版的教材編排是先識字後學拼音,但在過去的教學中,老師們往往還是把拼音的學習提到開學第一課。而部編本教材把拼音學習推後一單元,先認一些漢字,再學拼音。「孩子們在學習了『天地人』『口耳目』『金木水火土』等一些常用字之後,再進行漢語拼音系統學習,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師的教學規律。」
  • 新學期小學一年級換語文課本 先識字再學拼音
    先識「天地人」再學āōē  昨天一早,記者來到位於公園路的溫州書城,一睹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芳容記。這本新書和舊版的語文教材一比,新版明顯「大」了一號,有A4紙的大小。新書最後的編審結束時間為7月。記者在教材區看到,除了一年級上冊,其餘年級在售的語文課本,仍然是舊版。
  •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要求先識字再學拼音,家長質疑,聽老師說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最近有細心的家長和我反映:老師,你最近留的語文作業,抄寫生字詞,都是單純的抄寫生字詞,怎麼不標註拼音呢?那麼這位家長發現的問題是,我只讓寫字和組詞,沒有標註拼音了,是老師已經不重視拼音教學了嗎?拼音,作為小學一、二年級的重點基礎教學內容,是每一個語文老師最為看重的。而部編版語文教學書,對教學大綱做了修改,要求學生先識字再學拼音,這是為什麼呢?
  • [語文教學]先認漢字還是先學拼音
    第1頁:第一頁第2頁:第二頁   語文教學究竟應從直接認讀漢字開始,還是應從學拉丁化的漢語拼音字母開始,在小學語文界長期存在著不同看法,多年從事課程改革的老教育工作者邵宗傑(曾任浙江省教委主任、浙江省人大常委)和遊銘鈞(曾任原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副司長、國家教委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認為:語文教學應從認識漢字開始,並為此專門約見了記者。
  • 提升漢字地位、傳承傳統文化,一年級先學部分漢字再學拼音字母
    現在還處於普及階段,不過在未來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全國都會使用統一的部編版教材。初中和小學都已經開始了,部編版教材已經用了幾年了。所以現在初中和小學的一二三年級,都主要使用部編版教材了。所有的部編版教材裡,語文教材無疑是「網紅」,可能是語文接觸起來比較容易,加上語文變化比較大,所以語文教材已經上了好幾次「熱搜」了。
  • 教幼兒識字,先學漢字還是拼音?
    提起教孩子識字,估計很多家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不要教娃學拼音。畢竟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先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學認字。但其實教孩子認字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直接教,不用先學拼音。為了能讓大家明白這一點,我們需要先了解漢字和漢語拼音的一些基礎知識。
  • 先學字後學拼音 重慶部分小學《語文》啟用新教材
    8月30日,圖文並茂的一年級語文新教材。記者 盧越 攝    8月30日,我市小學一年級新生陸續報到入學。這學期,我市部分小學校開始使用新版的一年級《語文》教材,原來的《品德與生活》課則更換為《道德與法治》課。  先學字後學拼音 「親子閱讀」入教材  從這學期開始,我市渝北區、江北區、渝中區等部分區縣的小學校開始使用「部編本」小學一年級《語文》新教材。所謂「部編本」,即由教育部組織編寫並審定的教材。
  • 一年級新生先學漢字後學拼音 看老師「拆圖解字」
    本報訊 今年鄭州市小學一年級全部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其中最大的變化當屬先學漢字再學拼音。天、地、人、你、我、他,這些字,很多人都認得。那麼,它們的演變過程呢?它們背後的故事呢?鄭州市中原區伏牛路小學的語文課堂上,一年級小學生基本上也都認識這些漢字,但是聽老師說起漢字小故事,孩子們還是聽入迷了。  鄭報融媒記者 張勤 通訊員 劉曉銀 文/圖  隨著老師先認識「天地人你我他」  在中原區伏牛路小學的一年級語文課上,這周開始學習課本的第一章,先認識漢字「天、地、人、你、我、他」。
  • 先識字再學拼音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學生們領到教材,翻開新學期學習的第一頁。  此前熱傳已久的最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也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  新舊教材有何變化?新教材有何特色?為此,本報記者特邀剛參加「2016年浙江省小學語文新課程疑難問題解決專題研訓」回來的黃巖小學語文教研員牟錫釗和有著20多年語文教學經驗的黃巖實驗小學老師鄭菊青,第一時間解讀新學期中新教材新變化。
  • 成都部分小學入學先識字再學拼音 家長憂孩子跟不上
    面對學校將本應作為基礎課程的拼音教學丟給家長的質疑,老師們也很「無辜」:拼音教學完全是按照教材、按照進度來把控的,家長不用太緊張,一些老師表示,有些班一大半孩子都提前學過了拼音,讓他們也不得不縮短拼音教學時間。  昨日,記者詢問多所學校發現,為一年級拼音學習焦慮和糾結的家長不在少數,以幼兒園和一年級孩子為生源的「拼音補習班」已成為最受追捧的一類培訓班。
  • 陝西省一年級語文課本「變臉」 先識漢字後學拼音
    今秋開學,全省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語文人教版部編新教材將「變臉」,小學一年級改過去先學拼音再識字的模式,為先學識字再學拼音;初一語文首次出現預習提示及自讀批註課文,引導學生更愛閱讀。  小學一年級教材:首課先學「天、地、人」  小學課本中《靜夜思》等課文不見了蹤影,而《烏鴉喝水》等原來下學期才學的課文,提前至上學期。還出現了《秋天到了》《升國旗》等新課文。  陝西省三維發展實驗學校小學高級語文教師韓新劍對記者說,以前小學新生在語文課上第一大攔路虎便是拼音。
  • 一年級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九月起中小學將統一換教材
    按照教育部最新要求,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將結束了,將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新變化有哪些,一起去看看!不學拼音先學識字?沒錯,今年秋季開學,新版人教版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就做了比較大的調整,傳統的先學拼音部分,被調整到教材的後半部分學習。
  • 評論:「先學漢字後學拼音」回歸語文本義(圖)
    原標題:「先學漢字後學拼音」回歸語文本義語文二字連起來的意思則為自己及他人的言論與文字。部編版一年級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學就先學拼音的「傳統」,「先學漢字後學拼音」這個順序的改變有著重大意義。  首先,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新教材使孩子們對語文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漢字「天地人」,幫助孩子建立對漢字的「原初感覺」,也是小學生正確認識漢字、認識世界的前提。
  • 先識字再學拼音 今年9月浙江小學一年級語文可能啟用新教材
    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變化是先識字再學拼音,目前老師手上都沒有領到新課本。  現行的語文教材,一年級的目錄順序是: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一、課文、識字二、課文。而新教材的目錄順序為:我上學了、識字一、漢語拼音、課文、識字二、課文。  這幾位接觸過新教材的老師,幫我們大致總結了一些新教材的變化——比以往更關注兒童的需求,先從常用字學起,再學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