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內容來說,語文學科的學習任務特別重;所以,語文學科的學習,往往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
開學一個月了,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如何呢?很多家長反映,她們對孩子語文學科的學習不滿意:漢字寫不好,筆順、筆畫、結構都很不如人意;拼音認不準,聲母韻母一結合,聲調讀不準……
其實,從老師的角度看,這是一個正常現象:小學生要走上快速學習的軌道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況且一個孩子一個情況,有的孩子表現不好,以後還有補救的機會。
但家長可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老師的教學方法有問題;質疑的焦點是:應該先學習漢字,還是應該先學習拼音?
家長對於先學習拼音,還是先學習漢字的意見還是比較統一的。他們認為,應該先學習拼音,因為拼音是漢字學習的拐杖,只有學好了拼音,才能更好地學習漢字
按照課本安排,一年級語文課本的第一個單元是學習常用漢字,第二、三單元才開始學習拼音;那麼,老師們在一年級語文教學中,是怎樣開展這部分教學的呢?
實際上,老師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採取了不同的教學策略。
一部分老師先學習的拼音,再學習的漢字。採用這種教學方法的多是年齡較大的老師,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從事低年級教學,對教材內容早已熟記於心,上臺講課時幾乎不用課本,因為「教材早就深深地印在了他們的腦子裡」。
他們之所以採取這種策略,有他們教學思維定勢的原因,也有充分利用以前的教學經驗、便於教學的原因。
還有一部分老師,先學習的漢字,再學習的拼音。採用這種教學方法的多是年輕的老師。他們對新課改的精神了解得比較透徹,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今年改過來,適應了這樣的教學節奏,以後教學就方便了。
那麼,這兩種教學方法哪種好呢?各有利弊,但都能達到教學目標。
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的方法,教學內容集中有效率,但學生學習難度相對較大。拼音的作用是用來認讀漢字的,這種「脫離漢字」(不是絕對脫離)學習拼音的方法,不容易調動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但這種方法,可以將一年級語文教學內容分成「拼音」和「非拼音」兩部分,如果學生學習效果好的話,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消化、運用所學的拼音知識。
先學漢字,再學拼音的方法,有利於降低學習難度,藉助漢字學習拼音。漢語拼音,對很多學生來說,確實很難,有的甚至到了中高年級,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先學習常用漢字,無形之中就降低了剛入學的小學生的學習難度,對他們快速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是有益的。另外,在學習了一部分簡單漢字以後,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比較高,藉助這些常用漢字學習拼音的效果也比較好。
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來說,這兩種教學方法都能夠順利達到教學目標,任課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如果真要從這種方法裡面選擇其中一種的話,老師們的意見倒是很統一:認為第二種更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因為第二種方法,更容易幫助學生完成從幼兒園小朋友到小學生的平穩過渡:有利於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利於他們養生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降低漢語拼音的學習難度。
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