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
今年9月,全國中小學生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統編版教科書,其中小學語文課本,有很多新的變化,眾所周知的一年級就加入了論語的學習,小學語文中古詩詞的篇數增加了不少,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閱讀。而最大的亮點就是,拼音課的減少和識字課的增加,並且由原來的入學教育更改為我要上學了,讓學習變得更主動了。
其中拼音和漢字的順序也進行了調整,原來的語文課本第一課都是要先學拼音,單韻母aoe,現在是課文《我上學了》,並且課文後直接編輯了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學習。難道是拼音不重要了嗎?所以這是讓家長都送孩子去學幼小銜接,先把拼音學一遍,所以一年級的老師都不教拼音就是真的。其實,這是家長的誤會了,雖然教材的課文做了調整,但是拼音也是很重要的語文基礎知識。
1、 一年級為什麼要學拼音
如果是識字比拼音重要,那為什麼一年級要學拼音呢?其實拼音作為注音工具,是為了更好的讓孩子去識字。認識新的字,除了認識字的結構、字義,還要準確地發音。而在入學前,孩子已經通過生活中的文字滲透,其實已經有了識字基礎和一定的漢字儲備量,如何更準確地發音,成為了孩子們學習拼音的重要目的。並且,在生活中,識字是很方便的語文學習方式,但是拼音字日常學習的滲透中是很少接觸的,學習拼音,也是讓孩子們從一年級正式入學的開端,就接觸系統的語文學習。
我們國家已經推行普通話很多年了,但是對於一些小城市,普通話的普及也只限於學校,在生活中,孩子和家長還是用方言對話。學習拼音可以讓孩子們儘早進出普通話的發音技巧,只有這樣,對識字發音的準確性,才能更好地去識字,減少在語文學習中使用錯別字、多音字使用不規範的現象。這都屬於語文基礎知識,拼音不是文字,只是輔助識字的注音工具。所以,我們在小學一年級為了更好的識字,要先學拼音,學會使用工具來識字。
2、 統編版最新語文教材為什麼把識字放在了第一課
傳統的語文教學,把拼音放在第一課,在教育實踐了多年後,我們發現,先讓孩子學習拼音,確實加深了語文學習的難度,很難讓孩子對語文學習有興趣。並且,家長們為了孩子們能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節奏,往往會去課外輔導班,讓孩子們超前學習一年級的課程。這就導致了一個惡性循環,在系統接受教育之前,孩子們都被拼音這個既抽象又不屬於文字的符號工具給難住了。
如今,我們的孩子,在入學前,都已經有了不少的識字基礎。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們接受語文的學習,激發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所以,在統編新教材中,讓孩子們先認字,而這些字可能是已經都識字的生字,降低語文學習的難度,緩解孩子們對語文學習的壓力,減少畏難的情緒。同時也能讓孩子們明白,拼音是注音工具,而語文學習的重點是語言和文字,不是拼音。識字是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拼音是輔助識字,達到最終目的的手段。
3、 教學方式和順序做了改變,是為了更好地學語文
雖然統編新版語文教材,在教學順序上,對拼音和識字進行了調整,但是這並不是說拼音就不重要了,而是通過識字,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是為了更好的學習語文。尤其是針對一些家長反映的情況,老師們都不教拼音了,上課一帶而過,孩子聽不懂,只能去提前補課。
其實,作為老師,我們是不建議學齡前的孩子去提前學習一年級的語文課。因為新版的語文教科書,從教學安排上做了調整,不存在孩子零起點學不好拼音跟不上教學進度,相反,反覆學習拼音和識字,容易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失去興趣,難以培養上課專心聽講的學習習慣,同時會錯誤的認知學習原來都是學已經學過的知識,不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觀。所以,新版教材做了調整,拼音的學習還是作為一年級語文的重點知識,是必須要孩子們理解與熟練掌握的知識點。關於統編新教材,大家都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小島語文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記錄語文教學中的點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