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語文新教材安排:先學漢字再學拼音,有個問題你注意不到

2020-12-18 小島語文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

今年9月,全國中小學生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統編版教科書,其中小學語文課本,有很多新的變化,眾所周知的一年級就加入了論語的學習,小學語文中古詩詞的篇數增加了不少,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閱讀。而最大的亮點就是,拼音課的減少和識字課的增加,並且由原來的入學教育更改為我要上學了,讓學習變得更主動了。

其中拼音和漢字的順序也進行了調整,原來的語文課本第一課都是要先學拼音,單韻母aoe,現在是課文《我上學了》,並且課文後直接編輯了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學習。難道是拼音不重要了嗎?所以這是讓家長都送孩子去學幼小銜接,先把拼音學一遍,所以一年級的老師都不教拼音就是真的。其實,這是家長的誤會了,雖然教材的課文做了調整,但是拼音也是很重要的語文基礎知識。

1、 一年級為什麼要學拼音

如果是識字比拼音重要,那為什麼一年級要學拼音呢?其實拼音作為注音工具,是為了更好的讓孩子去識字。認識新的字,除了認識字的結構、字義,還要準確地發音。而在入學前,孩子已經通過生活中的文字滲透,其實已經有了識字基礎和一定的漢字儲備量,如何更準確地發音,成為了孩子們學習拼音的重要目的。並且,在生活中,識字是很方便的語文學習方式,但是拼音字日常學習的滲透中是很少接觸的,學習拼音,也是讓孩子們從一年級正式入學的開端,就接觸系統的語文學習。

我們國家已經推行普通話很多年了,但是對於一些小城市,普通話的普及也只限於學校,在生活中,孩子和家長還是用方言對話。學習拼音可以讓孩子們儘早進出普通話的發音技巧,只有這樣,對識字發音的準確性,才能更好地去識字,減少在語文學習中使用錯別字、多音字使用不規範的現象。這都屬於語文基礎知識,拼音不是文字,只是輔助識字的注音工具。所以,我們在小學一年級為了更好的識字,要先學拼音,學會使用工具來識字。

2、 統編版最新語文教材為什麼把識字放在了第一課

傳統的語文教學,把拼音放在第一課,在教育實踐了多年後,我們發現,先讓孩子學習拼音,確實加深了語文學習的難度,很難讓孩子對語文學習有興趣。並且,家長們為了孩子們能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節奏,往往會去課外輔導班,讓孩子們超前學習一年級的課程。這就導致了一個惡性循環,在系統接受教育之前,孩子們都被拼音這個既抽象又不屬於文字的符號工具給難住了。

如今,我們的孩子,在入學前,都已經有了不少的識字基礎。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們接受語文的學習,激發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所以,在統編新教材中,讓孩子們先認字,而這些字可能是已經都識字的生字,降低語文學習的難度,緩解孩子們對語文學習的壓力,減少畏難的情緒。同時也能讓孩子們明白,拼音是注音工具,而語文學習的重點是語言和文字,不是拼音。識字是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拼音是輔助識字,達到最終目的的手段。

3、 教學方式和順序做了改變,是為了更好地學語文

雖然統編新版語文教材,在教學順序上,對拼音和識字進行了調整,但是這並不是說拼音就不重要了,而是通過識字,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是為了更好的學習語文。尤其是針對一些家長反映的情況,老師們都不教拼音了,上課一帶而過,孩子聽不懂,只能去提前補課。

其實,作為老師,我們是不建議學齡前的孩子去提前學習一年級的語文課。因為新版的語文教科書,從教學安排上做了調整,不存在孩子零起點學不好拼音跟不上教學進度,相反,反覆學習拼音和識字,容易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失去興趣,難以培養上課專心聽講的學習習慣,同時會錯誤的認知學習原來都是學已經學過的知識,不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觀。所以,新版教材做了調整,拼音的學習還是作為一年級語文的重點知識,是必須要孩子們理解與熟練掌握的知識點。關於統編新教材,大家都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小島語文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記錄語文教學中的點滴故事。

相關焦點

  • 浙江小學一年級語文或用新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
    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變化是先識字再學拼音,目前老師手上都沒有領到新課本。現行的語文教材,一年級的目錄順序是: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一、課文、識字二、課文。而新教材的目錄順序為:我上學了、識字一、漢語拼音、課文、識字二、課文。這幾位接觸過新教材的老師,幫我們大致總結了一些新教材的變化——比以往更關注兒童的需求,先從常用字學起,再學拼音。
  • 先學字後學拼音 重慶部分小學《語文》啟用新教材
    8月30日,在江北區玉帶山小學校園,一年級新生興致勃勃地翻閱圖文並茂的語文新教材。當日,我市中小學校新生報到開學。這學期,我市部分小學校開始使用新版的一年級《語文》教材,原來的《品德與生活》課則更換為《道德與法治》課。  先學字後學拼音 「親子閱讀」入教材  從這學期開始,我市渝北區、江北區、渝中區等部分區縣的小學校開始使用「部編本」小學一年級《語文》新教材。所謂「部編本」,即由教育部組織編寫並審定的教材。
  • 為什麼先識字再學拼音?權威專家解讀小學語文新教材
    楊冰傑 攝今年秋季新學期,全省小學一年級新生將使用全新的語文教材。2001年開始的人教版教材將被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簡稱「部編本」)取代。8月初溫州市小學語文教研員、特級教師曹鴻飛參加了全國部編本義務教育一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培訓。部編本語文教材有什麼特色?部編本為什麼要先識字再學漢語拼音?一年級新生要如何學習拼音和漢字?為此,記者特別邀請曹鴻飛老師為你全面解讀。
  • 小學教材大變化:一年級語文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株洲傳媒網9月3日訊(株洲公共頻道記者李敦平 張巍)新學期已經開學了,小學一至三年級的學生領到包括語文在內的新課本,有全新的變化。此次新教材最大的變化是:從2018年下學期開始,小學1~3年級的語文、道德與法治課程全部使用全國統一的部編版教材。
  • 先識字再學拼音 今年9月浙江小學一年級語文可能啟用新教材
    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變化是先識字再學拼音,目前老師手上都沒有領到新課本。  現行的語文教材,一年級的目錄順序是: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一、課文、識字二、課文。而新教材的目錄順序為:我上學了、識字一、漢語拼音、課文、識字二、課文。  這幾位接觸過新教材的老師,幫我們大致總結了一些新教材的變化——比以往更關注兒童的需求,先從常用字學起,再學拼音。
  • 評論:「先學漢字後學拼音」回歸語文本義(圖)
    記者注意到,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學就先學拼音的「傳統」,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此外,增加了古詩文篇幅,較此前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相關報導見8月18日《蘭州日報》8版)  語文二字,單看字面上,語文的「語」,意為「自己及他人的言論」,通俗點說就是人們說話時運用的語言,「文」意為「文字」、「書面言論」。
  • 北京小學一年級將使用新教材 語文教材先識字再學拼音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先識字再學拼音今年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從外觀到內容結構上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最直觀的感覺就是變大了,新教材改成A4紙張大小的「大本」。據北青報記者了解,內容上最主要的變化就在於,以往先學拼音的情況將一去不復返,新教材將更關注識字的能力,將先教新生識字再學拼音。
  • 先學天地人 再學a o e 語文老師告訴你一年級新教材怎麼學
    翻開小學語文新教材,原本佔據第一課的「a、o、e」被「天、地、人、你、我、他、金、木、水、火、土」取代。9月1日起,進入一年級的孩子們將先認漢字,大約一個多月後再學拼音。而在去年,重慶部分試點學校一年級已開始使用此版國家統編教材。新版教材怎麼學?
  • 中小學新生啟用新教材 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
    不過家長們不用擔心使用新教材銜接過渡的問題。只有剛升入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才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其他年級依然使用老版語文教材。  據了解,現有的語文教材編寫出版仍是 「一綱多本」,2004年新課改後各地陸續開始編撰更符合當地教學水平和特色的教材。
  • 9月成都中小學5門課用新教材 語文先認字再學拼音
    新語文教材  先認字再學拼音 新增漢樂府詩歌《江南》小學一年級開始有古詩文,整個小學12冊教材共選古詩文124篇,佔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  據了解,成都小學語文教材此前使用北師大版,新教材一年級語文上冊中出現的古詩詞篇目數量與北師大版本相當,但內容改變較多,新增了漢樂府詩歌《江南》。一年級第一篇識字課文,是「天、地、人、你、我、他」6個大字,接下來是「金、木、水、火、土」「雲對雨,雪對風」。
  • 海南小學語文教材大"變臉" 先識字再學拼音
    原標題:今秋海南部分市縣使用新版語文教材 先識字再拼音  小學一年級新生,先識字再學拼音!24日記者獲悉,今秋開學,海南省部分市縣小學新生的語文課本大「變臉」,將使用新改版的人教版語文教材!語文第一課不再是拼音「a、o、e」,而是漢字「天、地、人」。除此以外,新教材在學習書寫、閱讀教學等方面都有了調整。
  • 提升漢字地位、傳承傳統文化,一年級先學部分漢字再學拼音字母
    以前,無論是初中教材還是高中教材,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版本,比如有我們所熟悉的人教版,還有人民版、嶽麓版等不同版本。雖然各個教材的版本都是出版社根據考綱製作的,但是由於版本的不同,教材的內容、編排方式都有很大的區別。
  • 語文新教材先教識字再教拼音? 老師:很好的嘗試
    浙江在線7月22日訊 昨天,記者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了解到,根據省教育廳安排,今年9月我市初中、小學一年級可能採用語文新教材,但他們還沒收到正式通知。據省內多家媒體報導,新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將先教識字再教拼音。對這一變化,我市各方怎麼看?
  • 重慶部分小學今秋開學啟用新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
    學拼音時間後挪了  什麼是部編教材?2012年,教育部重新考慮組織編寫義務教育階段德育、歷史、語文三門課的統編教材,或叫示範教材。目前,全國各地使用的語文教材,有人教版、粵教版、魯教版、北師大版、北京版等,重慶的學生普遍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據悉,以後部編教材可能會成為主流教材。
  • 「部編本」語文教材來啦:先認字再學拼音 專治不讀書
    「部編」一年級語文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  中國江蘇網8月24日訊 「蘇教版將停用!9月全國中小學統一使用『部編』教材」,這兩天,這條消息引爆了朋友圈。真的假的?  新教材「專治不讀書」  實小校區年級部主任陳雲霞,是一位有17年一線語文教學經驗的老師。今年5月,她作為全市唯一代表去成都參加了新教材的全國培訓。  陳雲霞說,過去都是一年級剛上學就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認字。這回改了:把拼音學習推後個把月,先認一些漢字,再學拼音。  「對拼音教學的要求降低了,不要求拼音聽寫、默寫、抄寫。
  • 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材到紹興 先學常用字再學拼音
    在家長和老師的朋友圈裡熱傳後,這本新教材終於露出真容。拿到這本教材時,許多人都感覺它「長大了」,比舊版教材大了一大圈。除了「大」這個變化外,新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跟舊版相比主要有四大變化。  先學常用字再學「aoe」翻開新課本,第一課的變化就令人吃驚:不是我們記憶中的「aoe」,而換成了「天地人,你我他」。
  • 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開學啟用:一年級小學生先識漢字再學拼音
    法制晚報消息,根據教育部通知,今年9月起,全國小學和初中的起始年級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部編本」語文教材。9月新學期一起啟用的還有歷史和道德與法治教材。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學就先學拼音的「傳統」,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
  • 小學先學漢字「天地人」再學拼音「aoe」 時隔一年,家長咋看?
    這一顛覆傳統語文學習的變化,今年依舊讓不少一年級新生家長疑慮重重:過去都是先學拼音後學漢字,現在這樣學到底怎麼樣?昨日,記者走進市第十五小學,與分別任教一、二年級的語文老師聊聊關於識字和拼音的那些事兒……無拼音識字,回歸教學傳統入學先學「天、地、人、你、我、他」,接下來是「金、木、水、火、土」「雲對雨,雪對風」,然後才學拼音,通過三字經、兒歌、韻語等多種形式,在圖文對應中,識記最常用的漢字。這是部編本教材的顯著特點之一。
  • ...天地人」 再學「a o e」 我們請語文老師 談一年級新教材怎麼學
    (原標題:先學「天地人」 再學「a o e」 我們請語文老師 談一年級新教材怎麼學)
  • 一年級家長質疑:語文學習,應該先學拼音,還是先學漢字?
    但家長可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老師的教學方法有問題;質疑的焦點是:應該先學習漢字,還是應該先學習拼音?家長對於先學習拼音,還是先學習漢字的意見還是比較統一的。他們認為,應該先學習拼音,因為拼音是漢字學習的拐杖,只有學好了拼音,才能更好地學習漢字按照課本安排,一年級語文課本的第一個單元是學習常用漢字,第二、三單元才開始學習拼音;那麼,老師們在一年級語文教學中,是怎樣開展這部分教學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