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個經怎麼念其實是有很大學問的。在上法學課時就聽老師講了很多因為家庭瑣事而導致關係破裂的,其實只要處理方法得當,這種事情是不會發生的。
以和為貴。現在的年輕人都心高氣傲,其實不能怪他們,因為這個時代的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被家人寵慣了。但是你畢竟嫁人了,為了你心愛的他要學會愛屋及烏。如果跟婆婆公公發生什麼不愉快,不要起正面衝突;私下讓老公去解決。
以心換心。我看過一篇文章「十年看婆十年看媳」,說是初為人媳,不懂的人情世故;加上年輕很多東西都不懂;這時要需要婆婆的寬容與疼愛慢慢的變成熟。其實換位思考一下,都是一樣的,不管在哪,不管與誰交往都要以心換心。只有先付出了才能得到回報。
尊老愛幼。前天坐公車聽一老人說,兒媳婦只有在交水電費或者要錢的時候才去找她;她也習以為常了,因為就這一個兒子,早晚都是她們的。聽聽,誇老人開明不如說我們這代人現實。我們鄰居家一個寶寶,自從斷奶後一直跟的奶奶;現在4歲了,從沒跟媽媽睡過。看看現在的人都怎麼了,怎麼能讓老人全帶呢。尊老愛幼,都跑哪去了,老人能沒怨言嗎?時間久了能不產生矛盾嗎?想家庭幸福和睦最關鍵就要學會尊重長輩,愛護晚輩。
不做啃老族。身邊有這樣一對夫妻,從不上班;孩子生下來就被父母帶著;即便這樣還埋怨婆婆公公這不好那不好。他們的婆婆公公白手起家,現在都快60了;你說這樣婆媳關係能好嗎?這要說說女性朋友們,如果有人幫咱們帶孩子,我們要努力工作,不是為了老人與孩子是為我們自己,為了我們不被社會淘汰,為我們能活得精彩。
婆家事娘家事事事公平對待。文章說娘是娘,婆是婆;剛剛步入婚姻的我也是贊同這樣的觀點。為什麼,因為這要說男性朋友了;媳婦也有自己的娘,不能因為嫁給你就不要自己的娘了。她善待你的父母,你是不是也要善待媳婦的父母。文章很多說兒媳婦對婆婆不好,熟不知很多問題都是因為男人身上。算算一年能讓媳婦見幾次娘家人,能陪爹娘吃幾頓飯。所以說要雙方都要學會善待對方的父母。
要學會分擔。家不是一個人組成的,是兩人人的結合帶著五個人甚至更多人組成的;所以不管什麼事情,我們都要學著一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