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 本網記者 車璐 )近年來,貴陽「風起雲湧」,大數據產業從無到有,多個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取得了先發先行優勢,大數據產業初具規模。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貴陽市大數據及關聯產業規模總量達到1300億元。微軟、谷歌等一批國際知名網際網路企業相繼落戶貴陽,朗瑪、貨車幫等本土企業加速成長,有力推動了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而在政府數據共享開放上,貴陽也走在前列。2017年1月中旬,貴陽市政府數據開放平臺正式上線運行,這也讓貴陽市政府數據集中管理機制、統一數據採集體系,實現數據規範化匯聚沉澱、統一數據共享體系。
燕雲DaaS技術破解數據共享阻力
那貴陽市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是怎麼建成的?建成之後能起到什麼左右呢?為此,記者聯繫上了貴陽塊數據城市建設有限公司。據悉,貴陽塊數據城市建設有限公司是按照貴陽市委市政府要求,由貴陽市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組建的國有全資公司。
說起為什麼會建立貴陽市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平臺,貴陽塊數據城市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彭亞松告訴記者,信息化建設30多年以來,各城市、各部門都積累了大量信息系統,但它們開發年代不一、技術架構不一、底層數據結構不一,使得這些系統各具特色、相互獨立,導致其功能和數據很難共享開放。「數據共享就遭遇不願、不會、不敢的阻力。」
「不願就是部門之間協調不暢、互相扯皮。必須協調相關者利益,確定責權利,平衡成本和效益。不會是開發團隊缺位,文檔源碼缺失,商業系統封閉,理解難度和工作量巨大。而不敢就是要解決數據讀寫權限、數據一致性、實效性、架構、性能、安全等問題。」彭亞松說道。
近年來,國家政策的引領、貴州的建設要求,貴陽抓住發展的機遇、發揮優勢,大數據已成為這座城市最亮眼的標籤和名片。「為了能更好的破解數據共享的阻力,平臺的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彭亞松表示,在關鍵的數據開放共享環節,除了在頂層設計層面,按照《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相關要求推進數據開放共享的標準和制度完善,全國首部設區市層面大數據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貴陽市政府數據共享開放條例》已於2017年5月1日正式實施、已制定下發了國內首個《關於加快推進政府數據共享開放的實施意見》也形成共享開放政策支撐體系。
「除此之外還需要強有力的技術手段。北京大學軟體工程研究所突破的燕雲DaaS技術,就是主動打破信息孤島壁壘,實現高效的數據共享交換的一大利器。」彭亞松說。
構建政府數據「聚、通、用」的全流程服務模式
貴陽市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是貴陽市塊數據平臺及大數據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整合本地數據、國家數據和網際網路數據建設塊數據資源池,有序推進數據共享開放,構建政府數據「聚、通、用」的全流程服務模式的重要支撐平臺,是基礎設施外又一個重要的基礎政務資源設施。以燕雲DaaS技術為核心的「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包含政府全量數據目錄管理體系、政府數據採集體系、數據共享交換體系、基礎資料庫、主題庫等建設等內容。
在無原系統開發商配合、無資料庫開放、缺乏數據字典的前提下,僅用11天就完成貴陽市53家單位315個系統2290個功能項的梳理,形成1026個數據目錄字典,形成「活化的」數據資源目錄,實現集中存儲、統一管理。
已建設完成的「貴陽市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包含「政府全量數據目錄管理體系、政府數據採集體系、數據共享交換體系等」,實現政府數據資源科學配置和深度利用,在全國率先實現政府數據跨部門、跨層級的綜合性應用,依法有序開放公共數據,帶動社會、行業、企業及網際網路數據共享開放,建成塊數據城市,完成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數據共享開放試驗。目前,貴陽市政府數據共享開放程度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有了共享交換平臺,我們便可採用『索引管道式』的共享交換模式提供數據服務。」彭亞松表示,通過燕雲DaaS技術建立的全市政府數據採集管道,以API數據接口為載體,提供多源異構數據「索引管道式」共享,實現數據有序交換與服務,形成政府數據的塊上聚集。「通俗一點來說,『索引管道式』就是數據需求方通過平臺直接就能從提供數據源的部門實時獲取所需的數據,不再從傳統的數據集中地獲取,這樣避免了數據更新不及時的問題,就能按需響應,按需服務。」彭亞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