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二十年的建設,各級政府部門電子政務建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網絡日趨完善,以十二金工程為代表的業務系統應用成效顯著,積累了豐富的信息資源。為繼續深化電子政務工程建設,國家將推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作為下一階段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核心,為此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04】34號文)。
為貫徹執行中辦發【2004】34號文,各級政府部門都在積極推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的建設。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涉及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信息資源交換體系兩部分,通過目錄體系可以實現對信息資源的有序化組織管理,各部門可以了解和掌握信息資源的基本概況,發現和定位所需要的信息資源,通過交換體系可以獲取到所需要的信息資源,兩部分相互協作,從而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交換。在《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國信[2006] 2號)中明確指出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是電子政務網絡、信息安全基礎設施之外的第三大基礎設施。
一、標準規範和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
標準規範和管理制度是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成功建設、規範化運行及後續推廣的有力支撐和可靠保障,是對政策法規、國家標準、地方標準的有益補充,管理制度建設也促進了整個政務機制的逐步完善。
(一)實現信息共享的可靠保障
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的主要目標是加強政務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實現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的業務協同。而實現業務協同的前提是各部門之間能夠互聯互通,共享信息。目前,不同政府部門之間共享信息資源面臨信息源多頭採集,重複採集,數據命名、類型、格式差異,數據不能及時同步更新,部門間的數據不一致,技術多樣化等問題,通過標準規範及管理制度的約束和規範,各部門在信息化建設中能夠做到有章可循、標準統一,再藉助網絡、資料庫等高新技術手段,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
(二)對政策法規、已建標準的補充
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建設過程中所需遵循的政策法規與標準規範自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該體系包括政策法規、規範性文件,國家標準,地方標準,技術標準,自製訂標準規範,自製訂管理制度六部分,這六部分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相互補充。其中政府規章、規範性文件,國家標準,地方標準,技術標準是已經發布或正在徵求意見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規劃、建設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以此作為依據和參考。每級政府、每個行業信息化建設現狀不同,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的建設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及國家、地方、上級業務指導部門要求的同時還需結合建設單位的實際情況,制訂部分標準規範和管理制度。
(三)促進政務機制的逐步完善
通過管理制度建設,可以約束各部門信息公開職責,促進更高層面的業務整合。面向某個業務主題(如企業信用、流動人口管理),各部門要想通過技術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和交換,必須首先進行業務梳理,明確共享與交換信息從哪裡獲取,如何進行有效管理、如何向業務系統提供服務,形成數據生產、數據加工與管理,數據服務的清晰鏈條。在業務梳理過程中,會逐漸暴露出部門職責、組織機構等方面的存在的問題。而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建設幾乎涉及到所有政府部門,因此,圍繞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制訂的各種管理制度可以促進整個政務機制的逐步完善。
二、標準規範建設
標準規範為信息資源一致性和技術平臺的互聯互通互操作提供了基本的保證,應圍繞信息採集、組織、分類、保存、發布與使用等信息生命周期各環節建立規範和標準。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建設中需制訂的標準規範大致如下:
(一)信息資源相關規範
包括信息資源分類標準、信息資源標識符編碼規範、信息資源核心元數據編碼規範、目錄編制指南、目錄體系建設總則與技術框架等。在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國家標準徵求意見稿中對信息資源分類、標識符編碼等做了相關規定,建設單位應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做進一步擴展。
(二)技術平臺對外服務接口規範
規定技術平臺的數據交換服務、目錄服務接口及其調用方法,安全服務與各應用系統之間單點登錄和信息服務的接口定義及其調用方法。包括資料庫交換服務接口、文件交換服務接口、元數據查詢接口、元數據註冊接口、單點登錄接口、信息服務接口、用戶同步接口(與CA認證平臺同步)等。
(三)前置交換環境相關規範
對各委辦局前置交換環境所需的網絡、伺服器、資料庫等提出配置要求,規範前置交換機器的IP位址、交換節點伺服器的命名規則、各項配置要求,方便各委辦局技術人員快速搭建本單位前置交換環境。
(四)交換中心環境相關規範
對交換中心所需的網絡、伺服器、資料庫等提出配置要求,規範中心節點伺服器的命名規則、各項配置要求。
(五)技術平臺內部各模塊接口規範
技術平臺由目錄服務子系統、數據交換子系統、平臺管理子系統多個部分組成,還要與CA認證平臺及門戶等做接口,從而實現集中認證及單點登錄。為保證平臺內部各系統之間的無縫集成,需要規範內部接口,如用戶元數據查詢接口、角色元數據查詢接口、元數據註冊接口、統一管理整合接口等。
(六)編碼規範
規範組織機構、角色、用戶、應用系統、前置交換節點等的編碼規則,以標識其在技術平臺上的唯一合法身份。
三、管理制度建設
管理制度本身是由人來制定和執行的,定應儘量做到科學全面,符合實際情況,使人們在接受制度管理時,能夠樂於接受。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的建設涉及信息資源提供方、信息資源管理方、信息資源使用方、技術平臺管理運維單位、技術平臺建設單位等其他相關部門及人員,管理對象包括信息資源、技術平臺。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自製訂管理制度是政務信息資源能夠長效共享交換的關鍵因素,包括信息資源管理維護制度、技術平臺管理維護制度兩類。
(一)信息資源管理維護制度
1、信息資源公開制度
通過本制度,鼓勵政府部門公開內部可共享信息資源,規範約束信息資源提供方及時準確提供最新共享信息資源,明確信息資源提供方的信息公開職責,做到「一數一源」,公開信息資源的備案制度,獎懲考核辦法等。
2、信息資源動態管理制度
明確共享交換信息資源採集、註冊、存儲、更新、註銷管理辦法,保證共享資料庫中信息資源的鮮活性,對共享資料庫中數據資源實現動態管理。
3、信息資源安全管理辦法
本辦法明確信息資源供需雙方共享交換信息的安全保密協議制度,保證信息資源在採集、存儲、備份、訪問授權、傳輸、使用等過程中的安全。
4、信息資源共享查詢制度
本制度明確信息資源使用方共享查詢信息資源的管理流程,獲取信息資源後的備案制度等。
(二)技術平臺管理維護制度
1、平臺管理辦法
本辦法明確信息資源提供方、信息資源使用方、技術平臺管理運維單位、技術平臺建設單位等其他相關部門及人員在平臺運行維護、日常管理中的責權利關係,崗位職責等。
2、平臺對外服務指南
本指南說明技術平臺為各部門應用系統提供的支撐服務,技術平臺支持的不同接入方式,每種接入方式的特點及適用範圍,各政府部門將應用系統接入到技術平臺過程中,應該填寫的表單、所遵循的工作流程等。
3、平臺安全運營管理制度
本制度從技術平臺部署環境、設備安全,運行安全,信息安全,人員安全,運營管理,安全審計等各方面做出規定,全面保護技術平臺安全運營。
四、心得體會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2005年8月在石景山區開展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試點工程,並於2005年底啟動市級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東方通科技公司非常榮幸參與了這兩個工程的建設。在這兩個項目建設之初,對於管理制度和規範標準的建設要求就很高,非常嚴格,到目前為止,這兩個項目中管理制度及標準規範建設均取得了顯著成績,並且為北京市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的順利建設起到了指導、規範及推動作用。這些已經建立的管理制度和標準規範,大部分已經被批准或正在申報北京市地方標準。作為東方通科技公司電子政務諮詢部的一員,本人全面參與了這兩個項目中管理制度及標準規範建設過程,並參與了部分文檔的撰寫,感受到這兩塊內容在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建設中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總結本篇文章寫出幾點關於如何建立管理制度與標準規範的心得體會與業界朋友分享。
(一)知識互補原則組建編寫小組
在編制隊伍的組織方面,充分考慮預期成果的實用性這一特點,本著各成員知識結構互補原則,由用戶方的業務專家及開發方的技術專家共同組成編寫小組,參與制訂的人員應包括用戶方業務專家,用戶方聘請的專家,開發方業務專家,開發方聘請的標準化專家,以及各個部門業務和技術人員。技術標準的編制以開發方為主、用戶方為輔,管理制度的編制以用戶方為主、開發方為輔。
(二)制訂合理的工作計劃
合理的工作計劃,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標準規範及管理制度由若干個文件組成,每個文件均有不同的受眾,應該依據共享交換體系總體建設計劃,為每個文件制訂詳細的工作計劃,確定參與編寫人員,做好裡程碑管理。在所有編制的標準規範及管理制度中,某幾個可能存在依賴關係,必須重視這些文件編制進度及參與編寫人員的協調,以免產生進度脫節或人員調配不開的問題。
(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管理制度和標準規範的制訂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標準來自於實踐,又能指導和規範實踐活動,需要在實際工程建設項目中進行驗證,然後找出問題,逐步完善。所以管理制度和標準規範的編制過程要與技術平臺設計和開發過程緊密結合,避免為標準而標準的盲目做法。
(四)加強版本控制
管理制度和標準規範的編寫,從最初的業務調研,到最終定稿,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特別是目前政府部門正在大力推進機構改革,積極探索信息化模式下的業務流程,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又是一件新鮮事務,標準規範及管理制度的編寫依據也在不斷完善過程中,因此整個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加強文檔版本控制,階段性成果全部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