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新媒體11月26日報導,美國伊朗和委內瑞拉問題特使艾布拉姆斯周四表示,美國將對俄羅斯和中國的4家實體實施制裁,華盛頓認為它們幫助伊朗發展其飛彈計劃。在被制裁的實體中,就包括一直與NASA有密切合作俄羅斯航天局。
而就在10天前,馬斯克的公司SpaceX剛剛利用獵鷹九號運載火箭,將載人「龍飛船」成功發射升空,將4名太空人送上國際空間站。這意味著,美國終於不用再看俄羅斯航天局的臉色行事,於10年後重新具備送太空人上天的能力。
不得不說,美國佬還真勢利。「龍飛船」前腳剛把人送上天,華盛頓後腳就對俄羅斯翻臉不認人。當然,過河拆橋這事美國人也不是第一次、第二次做,與「馳名雙標」一道,位列其獨家看門絕技排行榜前列。
早在冷戰時期,美國擁有全球最強大的航天技術研發團隊和最強的航天工業產業體系。這一點從著名的「土星-5」火箭就可以看出端倪,該火箭1969年成功實現首次載人登月活動,總推力超過3000噸,火箭自重則超過2700噸,是迄今為止人類研製的最大噸位的火箭。直到今天,依然無人超越!
冷戰時期,美國發展航天工程有兩個原因:第一,軍事戰略需要,例如發射GPS衛星,為美國陸海空三軍提供全天候導航服務;第二,面子工程——不要被公知們的言論騙了,公知們口中務實進取的西方國家,同樣「好大喜功」。
冷戰結束後,曾在與蘇聯對抗中立下大功的美國航天技術和工業產業,隨即遭到機構裁撤、經費大幅縮水的噩運,以致龐大先進的火箭研製和生產體系難以維繫。缺乏經費支持,美國某些航天科技就此陷入停滯狀態,比如火箭和載人飛船。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從1997年起,每年從俄羅斯進口約100臺RD-180型火箭發動機,用於裝配自己的「阿特拉斯-5」型運載火箭(Atlas -V),以維持自身的正常的運載火箭發射項目,平均每年花費10億美元左右。
從2006年開始,NASA不但要進口俄羅斯的火箭發動機,還要租用俄羅斯的「質子-M」運載火箭以及「聯盟號」載人飛船,運送美國太空人進入太空。根據統計,NASA已經為購買太空人進入太空的「船票」,總計向俄羅斯方面支付超過40億美元的經費。
在過去29年中,美國政府曾無數次制裁和打壓俄羅斯,但始終沒有制裁過俄羅斯航天局。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離開了俄羅斯的發動機和飛船,美國的航天工程根本做不下去。2014年,美國藉口俄羅斯侵佔克裡米亞牽頭對俄羅斯實施金融制裁,俄羅斯隨即終止與美國的太空合作,此舉導致國際空間站陷入半癱瘓狀態,華盛頓為此諮詢中國,想租借「神州」飛船為國際空間站提供補給和人員輪換,其窘境可見一斑。
如今馬斯克的「獵鷹」火箭已經趨於成熟,「龍」飛船也成功實現了首飛,美國認為自身的航空航天技術已經可以滿足自身需要,所以川普政府在最後擔任看守政府的幾十天內,毅然拋出制裁俄羅斯航天局的計劃。
美國拋出此項制裁,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遏制俄羅斯的航天技術發展。NASA支付的巨額費用,成為俄羅斯航天工業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來源,這種「資敵」行為讓美國社會頗為不滿,卻又無可奈何。如今馬斯克的「獵鷹」火箭和「龍」飛船趨於成熟,美國可以使用自己的火箭發射載人太空飛行器,此時對俄制裁將嚴重打擊俄羅斯的航天產業。
第二,川普目前已經確認敗選,即將向民主黨的拜登政府移交權力,但在這最後的幾十天裡,川普頻頻給拜登製造麻煩,準備在2024年捲土重來。最近一段時間,美國軍艦分別從巴倫支海和日本海兩個方向越境闖入俄羅斯領海,美國政府又在22日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如今又起草文件制裁俄羅斯航天局。這一系列動作,擺明了就是要惡化美俄關係,交給拜登一個「爛攤子」,而且是越爛越好!毫不誇張地說,川普已經把黨派利益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為了給對手製造麻煩,不惜犧牲美國的外交關係和戰略利益。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雖然美國仍是世界霸主,但這種「過河拆橋」的行為搞多了,肯定會嚴重影響美國的政策穩定性。畢竟美國也不是萬能的,它依然有大量的工業配套工程需要和其他國家協同完成,而頻繁制裁自己的合作夥伴,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沒有國家再敢和美國合作,滿足黨派爭鬥的一時之需,最終損害的是長遠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