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拼多多盯上的社區團購

2020-12-22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來源創業邦專欄商業評論,作者田巧雲,新零售商業評論高級編輯,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流量焦慮」正成為網際網路大廠的心病,沒有之一。

業內人士認為,流量型網際網路企業,在用戶增長到達一定階段後,必須尋找新的流量增長點。

集聚大量用戶的社區成了「流量新大陸」,針對社區人群的便利店、生鮮電商、前置倉等各種業態此消彼長,最近,社區團購再度成為了主戰場。

今年3月,拼多多基於微信生態推出團購工具「快團團」小程序;5月,滴滴宣布在成都成立橙心優選,進軍社區團購業務;3個月後,美團優選在武漢接手美團買菜業務,切入社區團購賽道。

這幾天,又有媒體曝出,京東內部正籌劃名為「京東優選」的社區團購項目,字節跳動旗下的今日頭條將推出社區團購品牌「頭條買菜」,快手也在著手調研社區團購業務的可行性……

對此,微信小程序「群接龍」營運長梁小橋認為:「網際網路大小廠們涉足社區團購,一方面是因為流量問題,另一方面是相比其他零售業態,社區團購的獲客成本相對較低。」

從蠻荒到割據

如今掀起的社區團購混戰,已經是這個賽道的第二波熱潮了。

兩年前,社區團購就曾獲得一波資本的熱炒。據不完全數據統計,自2018年開始,先後有10多家社區團購平臺獲得資本青睞,融資額一度超過40億元。

然而,資本也非萬能。

一方面,社區團購起步於鄰裡間瑣碎而細微的需求,中間有社區團長作為紐帶;另一方面,社區的地理局限性,使得生鮮類的產品品類、價格以及規模化較難解決。

因此,在過去幾年裡,大廠和資本雖然屢次出手,卻始終沒能啃下社區團購這塊硬骨頭,在全國範圍內形成品牌。

今年3月,在新冠疫情較為集中的時期,很多社區被封閉隔離。這一局勢下,盒馬等一些生鮮零售企業,開始走進社區收集居民需求,再將商品送到小區門口,無意中進行了一次市場再教育,讓更多人了解了社區團購。

幾乎就在同時,拼多多推出專門用於團購的小程序「快團團」,其功能與「群接龍」幾無二致。經過大半年的發展,快團團一改之前的低調,轉而通過降低交易佣金等方式拉攏社區團長,以爭奪市場份額。

毫無疑問,社區團購業務的要素除了高效的供應鏈,團長是其中最為重要的角色,「得團長者得天下」的說法並不為過。

在團購1.0時代,團購企業利用高額補貼等方式吸引團長加盟,但很快陷入一個窘境——一旦補貼停止,團長迅速轉移平臺,或者一個團長活躍於多個平臺,團長的留存率以及對平臺的忠誠度都很低。

對團長而言,誰補貼高就在誰上面賣貨,天經地義;對平臺來講,沒有團長就沒有用戶,社區團購業務也就徒有其表。

如今來看,早期社區團購模式中,團購平臺的強行接入的確會讓自己陷入尷尬境地。

一方面,團長手握商品渠道和用戶資源,自行開團不香嗎?

另一方面,團長並非平臺僱員,除了依靠高額補貼吸引團長入住以外,無法為其提供更多價值,又怎能要求團長對平臺有忠誠度呢?

於是,社區團購從團購企業折戟的蠻荒時代轉而進入區域割據時代。

現在在上海,很多小區都有自己的社區團長,但他們可能不屬於任何團購公司。團長們根據手上的資源採取最簡單有效的團購方式——在群裡發布團購信息,貨品直接到家或者送到提貨點,再由消費者到提貨點提貨。

在二線甚至以下城市,社區團購逐漸留存了一些精耕細作的品牌,比如2018年在湖南起家的興盛優選,如今團購做得風聲水起,2019年交易額已突破100億元,線下合作門店達到30萬家。

「我在興盛優選團過一次生蠔,商品品質有點低於自己的預期,後續也談不上什麼服務,感覺和在平時常用的那些平臺買東西沒什麼兩樣。」一位在南京經常參加社區團購的許女士告訴零售君。

事實上,包括興盛優選在內的不少社區團購企業,雖然已經進入不少城市,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講仍然是一個區域型企業,離開自己深耕的區域市場,其供應鏈以及服務的標準化都很難得到保障。

拼多多的野心

今年9月,艾媒諮詢發布《2020上半年中國社區團購行業專題研究報告》指出,在疫情的刺激下,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20億元,到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別。

巨大的市場前景吸引了一批非零售網際網路企業跨界加入,如滴滴、美團分別通過二線城市試點的方式跑步進入社區團購,並快速攻城略地。

近日,有消息稱,京東內部正籌劃名為「京東優選」的社區團購項目,而字節跳動旗下的今日頭條以及短視頻行業的優秀生快手也已磨刀霍霍向社區了。

相比這些企業,拼團界的鼻祖——拼多多不僅動作快,野心似乎更大。

「最近拼多多旗下的快團團在推明星團長項目,月流水達到20萬元就可以申請成為明星團長。」上海某社區團長一甲(化名)介紹,快團團會把明星團長在團長群中推出。

這意味著,在快團團裡,明星團長就成了大團長,除了能在自己輻射的區域銷售商品以外,還能獲得其他團長分銷帶來的分成。業績好的明星團長,月入六位數並不稀奇。

除此以外,快團團還深得拼多多「低價策略」真傳。雖然其商業模式是提供團購工具收取服務費,但相比同行1%的收費,快團團收費極低——手續費千分之六,目前還有優惠,可返還一半,也就是千分之三,且提現到銀行卡完全免費。

簡單算一筆帳,假設一個團長一個月的流水是10萬元,按千分之六計算,需要支付手續費600元,如今按目前的優惠只需要支付300元,這對團長來講,幾乎可以忽略開團成本,極具吸引力。

由於快團團是一個基於微信的工具,它還需要微信支付千分之六的費用,所以快團團其實是在燒錢搶人。

燒錢搶人的背後,一方面在於快團團知道團長的作用對社區團購而言有多重要,另一方面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團長手中的那些渠道資源也。

據一位團長向零售君透露,他在快團團上開了一個團,短期內有不少人參團,但沒多久品牌方就接到了來自快團團的合作邀請。快團團正在通過各種方式構建自己的商品庫,通過團長的數據和資源,他們可以快速識別爆款,並獲得更具競爭力的價格。

從平臺角度來看,此舉有望破解之前社區團購一直沒法解決的幾件事。

一是自有的渠道和團長的渠道相加,可以大大豐富自家的商品庫,今後團長們可以實現一鍵開團;

二是基於快團團的團購業務,將產生豐富的銷售數據,哪些商品熱銷,哪些商品滯銷,一目了然,團長們也可以非常容易地根據數據選擇開團商品;

三是快團團還提供了分銷制,讓團長們在得到常規開團收入之餘,還有機會獲得跨區域團長分銷帶來的利潤。

這些問題的解決,可以大大增強團長與平臺的黏性,長遠來看,甚至可以形成依存度。

不過,從團長角度來看這並非好事。當商品資料及用戶數據等信息最終沉澱在快團團後,團長們雖然開團發貨更加便捷,甚至收入也比原來更高,但也不再不可取代。

在今年Q3分析師電話會議上,拼多多戰略副總裁David Liu表示,要對基礎設施進行大量的投資,讓基礎設施能夠很好地適用於農產品。

可以設想一下,一旦快團團社區團購業務模型跑通,拼多多極有可能利用快團團模式以及生鮮平臺多多買菜的供應鏈資源,再造一個「拼多多」,從根本上緩解拼多多必定要面臨的流量危機。

社區團購新想像

社區團購的這次戰火,是從北京、上海、深圳以外的二三線甚至更下線的市場燒起來的。

在梁小橋看來,這主要基於不同企業在不同城市擁有的資源不同。無論是滴滴、美團還是拼多多,他們一般會選擇從自己擁有強資源或者合作夥伴的城市切入並試錯。

他認為,社區團購表面看起來是一門流量生意,但實質是一個需要通過服務來精耕細作的「慢生意」。

作為一個團購工具,群接龍堅持提供服務不碰貨,讓團長自己掌握選品和渠道權,不少團長通過群接龍提供的分銷資源,一個月團購額從之前的數十萬達到了數百萬。

一位在生鮮電商行業人士認為,「當社區團購行業完成了行業初期教育後,資本的入場可以幫助企業向標準化方向發展,然後在這個過程中精耕細作,最終找到社區團購最高效的運營模式。」

前不久,在2020中國全零售大會上,盒馬總裁侯毅透露阿里已成立了社區團購事業部,此舉被外界解讀為阿里要砸錢支持「親兒子」進軍社區團購。

另據一位盒馬的內部人士向零售君透露,未來盒馬的確會以「盒馬集市」的名稱開展社區團購業務。

事實上,盒馬此番進入社區團購業務並非阿里心血來潮,而是有跡可尋的。

作為阿里零售實驗先鋒隊,2019年底,盒馬在深圳開出首個社區mall盒馬裡時侯毅就曾說過,「只要消費者有需求,我們就儘可能地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消費價值和消費體驗。」侯毅當時還指出,盒馬是基於場景的邏輯而生長的。

而對零售業來講,社區是再自然不過的場景了。

今年,盒馬開始通過開設盒馬mini社區店,進一步向社區「下沉」。盒馬一直堅持的會員運營,也成為其深耕社區的有效基礎。

從供應鏈來看,盒馬早早就建立盒馬村以及源產地農產品直採系統,並形成了強大的自有商品體系,今年盒馬還在上海新開了一家X會員店,不少境外品牌通過直採直供的方式進入盒馬的商品體系。

未來,如果藉助阿里覆蓋全國的數字農業供應鏈體系以及盒馬自有的多溫層物流倉儲系統,在開展團購業務時,既能提供高性價比的特色商品,也能為消費者提供更高效的服務。

當前,滴滴、美團、拼多多,頭條、快手和盒馬已扎堆進入社區團購,新的參與者們將會怎樣重新構建社區團購,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改變正在發生。

正如侯毅所說,「這是一個全新的電子商務模式,目前,社區團購僅處於萌芽階段,今天大家看到的,一定不是未來最終模式。很多人雖然佔據了社區團購的某種交易形式,其實這些不值一提。」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鏖戰:拼多多申請「多多拼菜」商標,劉強東親自下場
    拼多多註冊"多多拼菜"據天眼查,拼多多近日新增的商標涉及的國際分類包含社會服務、運輸貯藏、飼料種籽、運輸貯藏、食品等,目前狀態為"商標申請中"。早在今年3月,拼多多就曾推出"拼內購",招募團長;接著,又推出微信程序"快團團",商家可通過小程序上架商品。
  • 社區團購跨越「初級階段」 美團、拼多多「兩馬」當先
    本報記者 李立 上海報導一邊是爭議不斷、謠言四起,一邊是開城圍獵、埋頭苦幹,網際網路巨頭的社區團購大戰根本停不下來。2020年的社區團購大戰,集齊了網際網路巨頭大戰的諸多特徵,「投入不設上限」,高額補貼、挖人大戰,目標都是「第一名」。在公布成績單上,除了興盛優選和滴滴,美團、拼多多、阿里、京東等均對布局和開城情況守口如瓶。
  • 社區團購瘋狂:你家門口的菜市場,裝得下美團和拼多多嗎?
    社區團購之火未止。近日,南京要求社區團購平臺不得低價傾銷,算是打響了地方政府對該現象進行宏觀調控的第一槍。但是,社區團團購的火併未被抑制,尤其是以美團、拼多多、京東等為首的網際網路巨頭早在5個月前,就利用巨額補貼發動了一場「閃電戰」,大勢已成,這也讓調控的結果變得不太明朗。
  • 社區團購「春風吹又生」 滴滴美團拼多多為何都想搶菜?
    原標題:社區團購「春風吹又生」,滴滴美團拼多多為何都想搶菜?   10日,據悉社區電商平臺橙心優選正在成都測試接入滴滴APP,這意味著滴滴正在加速推進社區團購,滴滴CEO
  • 社區團購瘋狂:你家門口的菜市場,裝得下美團和拼多多嗎?_騰訊網
    於是,7月7日,美團對外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20日,拼多多孵化的「多多買菜」在武漢率先開團;12月11日,京東宣布7億美元戰略投資興盛優選;就連常年在出行上混跡的滴滴,也早在五個月前上線了「橙心優選」…… 社區團購,儼然成了它們的必爭之地。
  • 巨頭圍獵社區團購:入局5個月,美團、拼多多已成賽道霸主
    據科技媒體Tech星球報導,美團10月已將社區團購定為一級戰略項目,直接負責人為美團高級副總裁陳亮,他是美團最高決策團隊「S-Team」的成員。拼多多掌門人黃崢在年會講話中說,「買菜是個好業務,是個苦業務,是個長期業務,也是我們拼多多人的試金石」,它與拼多多在農業上的布局高度吻合,願意做「大量的重投入、深度的創新」。
  • 社區團購大戰 興盛優選跑出了一條細分賽道 美團、拼多多也可能...
    《紅周刊》記者在12月5日獨家採訪了灃京資本基金經理吳悅風,他對社區團購市場競爭態勢有較為深入的研究,他認為,社區團購的商業模式整體還並未真正跑通,巨頭蜂擁而至的行為充滿偶然性。從「終局」來看,興盛優選只要不自己犯錯,會活得很好;在網際網路巨頭中,美團、拼多多龍頭跡象相對明顯。
  • 阿里美團拼多多退出社區團購?有供應商禁止供貨!人民日報評論釋放...
    一時間,美團、拼多多、滴滴旗下的社區團購平臺補貼、促銷滿天飛。由於補貼力度巨大,社區團購平臺上的生鮮價格往往遠低於同類產品在農貿市場的價格。有網民觀察發現,某社區團購平臺出現1千克土豆0.98元的售價,而線下土豆的價格大約在2.5元/斤,價格相差近五倍。為何社區團購先盯上了賣菜?
  • 社區團購血戰空前 滴滴、拼多多等短兵相接 前有追兵後有猛虎...
    在多方逐鹿背景下,一夜之間,社區團購成為了多個巨頭下半年的「頭號項目」。獨角獸、網際網路巨頭與本地老牌零售企業三方割據並互相試探,拉新優惠、團購優惠、時間都是子彈,「血戰」空前。滴滴、美團、拼多多、阿里短兵相接突如其來的疫情點燃了社區團購的需求,也讓所有人再次重新審視這個並不新鮮的創業項目。
  • 京東、拼多多、美團等巨頭紛紛布局的社區團購-IT浪潮-北方網
    繼電商直播後,「社區團購」可能是最近網際網路行業的一大熱詞。時下,京東、拼多多、美團、滴滴、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布局社區團購業務。可以說,新冠肺炎疫情是社區團購興起的助推劑,越來越多的人養成了在線上消費的習慣,進一步推動了社區團購產業發展。
  • 阿里拼多多等入局社區團購:1分錢買菜,消費者能薅多久羊毛
    沒錯,這就是正站在風口上的社區團購,號稱是中國零售最後一戰。阿里巴巴、騰訊、拼多多、滴滴、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燒錢大戰愈演愈烈。這一波,你準備好薅羊毛了嗎?某社區團購平臺截圖。網際網路巨頭瘋狂入局燒錢目前各個平臺對社區團購的理解不盡相同,一般來說,社區團購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區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社區團購平臺、團長、消費者是社區團購中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 拼多多買菜被套路之後,深度體驗興盛、美團、滴滴等社區團購平臺...
    這段時間幾大巨頭都在瘋狂入局社區團購,正報導得沸沸揚揚,而我,作為興盛優選的經常消費用戶(疫情期間基本天天都在上面買各種日用生鮮品),今天我在體驗了主流的社區團購平臺後,從用戶的角度來跟大家聊聊這個事情。
  • 社區團購「大躍進」
    圖片來自網絡因起家於微信,社區團購早期被稱為微商模式的升級版,如今又被稱為「本地化的拼多多」。總而言之,在巨頭們看來,這就是一門剛需、高頻、又沒有難度的賣菜生意。7月,美團成立「美團優選」,正式進軍社區團購。10月,在拼多多5周年慶典上,董事長黃崢評價多多買菜:「它必然是個長期業務,且需好多年的全力長跑,買菜業務是拼多多的試金石。」11月3號,滴滴CEO程維首次公開談及橙心優選:「滴滴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將全力拿下市場第一名。」
  • 社區團購巨頭,你們的社區團購生意是急流勇退,還是逆流而上?
    近來媒體鋪天蓋地的批評,社區團購六大巨頭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被約談,被要求」九不得「,但是這六大巨頭都沒有停止做社區團購,是捨不得付出去的投資打水漂?還是捨不得放棄海量的流量?社區團購不僅賣菜,還賣日用品,雜貨,除了煙,超市裡有的,社區團購都有。
  • 社區團購的「生意經」怎麼念
    美團、拼多多、滴滴、餓了麼、阿里、京東紛紛殺入,寂靜已久的網際網路突然戰火重燃,大量的社區團購App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什麼是社區團購?   什麼是社區團購?   網際網路巨頭為何會盯上這塊蛋糕?   一分錢買一斤香蕉、一分錢買2個雪梨、一分錢買4個百香果+2個檸檬……從瓜果蔬菜到肉禽蛋奶,應有盡有,這就是正站在風口上的社區團購。看到某網購平臺的這波低價活動,浙江紹興嵊州市民尹潔銀忍不住下了單。
  • 被網際網路巨頭們盯上的『社區團購』,是欣欣向榮,還是一地雞毛?
    年初的疫情讓人們的消費從線下轉到線上,由此催生了「社區團購」。上半年,很多臨近社區的小菜站和便利店,開始自建社群,自己當「團長」。依託他們的品類優勢,很快對小飛的生意構成威脅。下半年,網際網路巨頭也紛紛加入「社區團購」。
  • 社區團購翻不起大浪
    最後一批「低淨值」用戶從阿里京東的電商主流用戶,再到拼多多的「五環外」用戶,最後到社區團購的家庭主婦、退休老人,電商的用戶群體被吸納殆盡。拼多多的用戶淨值雖然較阿里京東為低,但拼多多至少擴大了商品品類,主要是農產品,所以拼多多對電商的貢獻還是蠻大的,現在只差「邊緣品類進入主流」一步之遙了。
  • 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潘多拉魔盒
    原創 葉菁 曉說通信最近一段時間,全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們都不約而同地颳起了「社區團購」的旋風,大幹快上: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阿里緊跟其後投資了十薈團,並布局盒馬參戰
  • 人民日報辣評社區團購 阿里美團拼多多齊退出?真相了
    今日,有網傳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不過目前已經被證實該消息為謠言。據券商中國報導稱,接近阿里、美團和拼多多內部消息人士表示,上述網傳為謠言。也有券商網際網路行業分析師向證實「這是謠傳。」今年下半年,受疫情影響,社區團購買菜等方式在一線城市、社區冒起,也吸引了眾多網際網路大公司的參與。
  • 社區鼻祖站上大風口,它會是下一個拼多多嗎?
    據天眼查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中國社區團購和生鮮電商領域已累計發生十餘次融資,金額更是高達百億元!全球頂尖的高瓴,其投資動作一度被視為預判未來的風向標,消費網際網路也是高瓴的投資重點。 其中興盛優選已完成高達8億美元的C+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