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收藏期刊 李紀從:要辦首家期刊專題博物館

2020-12-09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李紀從(右四)與藏友們在他的藏品室討論期刊創刊號藏品。

  李紀從(右四)與藏友們在他的藏品室討論期刊創刊號藏品。

  在河南省義馬市一個20平方米的收藏室裡,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期刊,其中大部分是創刊號,也有試刊號、改刊號、停刊號、復刊號和特刊號。這些期刊經過整理分類,不重複的就超過1萬種,加上復品達1.2萬多冊。這些藏品的收藏者名叫李紀從。

  李紀從剛卸任義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市文化廣電旅遊和新聞出版局局長。2016年4月,他的家庭曾獲得第二屆全國「書香之家」稱號。

  而今,收藏期刊創刊號的人不少,但像李紀從這樣愛好、收藏、閱讀、研究「四合一」的很少見。近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專程去義馬市採訪了他。

  藏室盤點:珍品看過來

  李紀從的收藏,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那時,他剛剛參加工作,在洛陽地委《豫西報》編輯部做編輯記者,每月都要從工資中擠出相當一部分買新出的期刊,隨著時間推移,創刊號多了,又捨不得丟棄,就整理收藏起來。後來,無論是出差,還是外出辦私事,李紀從都要抽時間到當地的舊書市場去「淘寶」。

  李紀從說,創刊號是辦刊人奉獻給讀者的見面禮,往往要先做自我介紹,如辦刊的宗旨、風格、欄目設置、編輯人員組成、來稿要求等,某種意義上這個自我介紹就是刊物的「宣言」,因此,期刊的創刊號極具收藏價值。

  李紀從搬出了幾個箱子,順手拉出一個檔案袋,抽出一本上世紀80年代創刊的《海外星雲》,說:「這本雜誌看似普通,其實它是從1985年8月開始試刊,出了10期試刊號後,才於1986年正式創刊,有關資料顯示這是我國目前已知的雜誌試刊期數最多的一種,加上1994年擴版試刊號和1999年5月創刊500期專號,收藏齊全非常有意義。」

  徜徉在李紀從的藏品室裡,有點如入「寶山」的感覺,他還展示了1919年毛澤東創辦的《湘江評論》創刊號、1930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主辦的《前哨》創刊號、1937年8月上海文藝界主辦的救國宣傳周刊《吶喊》創刊號、19世紀初創刊的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科學刊物《科學》創刊號……可謂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藏以致用:創建博物館

  在期刊創刊號藏品已初具規模後,李紀從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籌辦中國第一個期刊創刊號專題博物館,向社會免費開放,供人們參觀、學習、賞析、研究,讓人們了解中國期刊文化,了解中國和外國期刊發展史。目前,博物館申報籌備工作已經展開,如果獲得批准,今年年底前開建。

  李紀從介紹說,他最近正在對這些期刊藏品進行分類編目、歸檔整理,為下一步的研究開發利用打基礎。他要讓藏品為社會所利用,從中有所發現、有所借鑑,嘗試期刊史研究,挖掘創刊號背後的故事,編輯出版期刊創刊號研究系列叢書。

  回首近40年的收藏經歷,李紀從深有感觸:「收藏期刊創刊號,酸甜苦辣嘗遍,是一件有益於身心和社會的事。期刊的發展變化是一面鏡子,映射著歷史的嬗變、社會的變遷以及文化的興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舉行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11月10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秘書長梁建勇,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等與會並致辭。【詳細】

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於11月7日至9日在烏鎮召開。本屆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詳細】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如何辦世界一流的學術期刊
    《光明日報》( 2015年07月21日 05版)  日前,中國工程院15位不同研究領域的院士會聚天津大學,共同討論一個話題:如何辦一份世界一流的中國學術期刊  工程院全力推動院刊國際化  「中國工程院有決心、有信心把《工程·Engineering》辦成世界一流的工程科技期刊。」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說。剛剛面世的《工程·Engineering》創刊號以機器人和3D列印為專題,刊發了一批國際一流水平的文章,立即獲得了海內外工程科技人員的好評。
  • 論文寫好了,但投什麼期刊呢?學術期刊SCI、EI、C刊…到底是什麼?
    SCI所收錄期刊的內容主要涉及農業、生物學、環境科學、工程技術、應用科學、醫學與生命科學、物理學、化學等基礎科學研究領域,選用刊物來源於40多個國家,50多種文字。其中以生命科學及醫學、化學、物理所佔比例最大,收錄範圍是當年國際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現出獨特的科學參考價值,在學術界佔有重要地位。
  • 學術期刊《文史哲》發行英文版
    《文史哲》英文版創刊號主題為「中國社會形態問題」,首期刊發中國學者文章6篇,海外學者文章3篇。「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清末辛亥革命,中國社會到底是什麼樣的社會?以往我們說封建社會,海內外對 這個社會 意見都比較大,但用什麼概念去支撐這個社會是我們要說明的問題。」《文史哲》主編王學典如是介紹。
  • 2019年中國期刊業觀察
    從影響因子的學科分區看,2018年度中國大陸地區期刊位列Q1區的期刊數量相對2017年度的40種上升至48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倡多讀書,建設書香社會,不斷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為人民提供更多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善莫大焉。要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在堅守主業基礎上推動經營多元化,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 國產SCI期刊,到底有多牛!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GEE) 創刊於2016年,致力於創辦一本中國辦的能源環境領域的國際一流英文期刊。創刊一年半即被SCI收錄,期刊影響因子穩步上升,2018年為8.515,在所屬的4個學科始終位於Q1區。目前有SCI、EI、SCOPUS等近20個資料庫收錄該刊。本刊曾獲得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中國百強科技期刊等多項大獎。
  • 第三屆「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記者 史競男)為推動期刊界聚焦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在中宣部出版局指導下,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編輯學會日前聯合開展了第三屆「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推薦活動。經過嚴格評審,20篇(組)文章最終入選。
  • 江西省實現英文期刊零的突破
    記者7月25日從江西理工大學獲悉,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同意創辦《鎢科技(英文)》(英文譯名:Tungsten Technology)期刊,標誌著我省首家英文期刊誕生。
  • 中國科技期刊現狀調查
    指揮棒往「西」,優秀論文怎能往「東」   ——中國科技期刊現狀調查(二)   本報記者 張蓋倫   「評職稱、畢業、獎勵都要看SCI、EI,國內就這麼幾個期刊,還有各種地方保護主義,還不如直接投國外呢。」
  • 科學網—師昌緒 祖廣安:辦好專業期刊須「裡應外合」
    筆者作為國內科技期刊的辦刊人,不可能再向國內的廣大科研人員提出種種要求和限制,我們唯一可以作為的就是下大力氣按照國際的辦刊模式辦好自己的專業科技期刊,逐步提高期刊的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吸引優秀科研人員把最新的研究成果、最有分量的科研進展的論文投到我們期刊上來。
  • 《2011世界期刊創新報告》中文版21日正式發布
    INNOVATION創始人、《2011世界期刊創新報告》主編Juan Senor官方宣布報告中文版正式發布  "非常榮幸在此官方宣布,《2011世界期刊創新報告》中文版正式發布。這是本報告首次在中國發行。"
  • 英文學術期刊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正式出版發行
    經過半年的不懈努力,一本內容充實、編排規範、設計美觀的兩棲爬行動物研究英文學術期刊已呈現在國內外讀者面前。該刊的辦刊宗旨為:介紹國內外兩棲爬行動物研究領域的新技術和新成果,為相關學科的研究工作人員提供科學數據、技術支撐和決策依據,搭建兩棲爬行動物研究學術交流平臺,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我國兩棲爬行動物研究的發展,擴大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 「南大核心期刊」最新來源期刊目錄公布,哪些大學入選期刊最多?
    「南大核心期刊」最新來源期刊目錄公布,哪些大學入選期刊最多?「南大核心期刊」,是由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評選出的影響因子比較高的中文學術期刊。其實,除了「南大核心期刊」外,還有「北大核心期刊」,但是,從影響力來看,「南大核心期刊」已經成為我國最權威的期刊遴選體系,因為「南大核心期刊」的入選難度相對較大。「南大核心期刊」每兩年評定一次,最近,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正式公布了《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目錄(2019-2020)》,那麼,哪些高校入選期刊數量最多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A刊擴展期刊|《鄱陽湖學刊》徵稿啟事
    一、本刊簡介《鄱陽湖學刊》(國內統一刊號:CN36—1307/X 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4—6848)由江西省社會科學院主辦,是國內首家綜合性生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學術期刊,2018年被評定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A刊擴展期刊,並榮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學術期刊資料庫環境科學學科最受歡迎期刊。
  • 經典SCI論文期刊推薦:你不能錯過的頂級環境科學領域期刊!
    今天,我們隆重推出期刊「經典推薦」系列:我們目前已經邀請到68位各個領域的博後甚至副教授組成了「iJournal期刊委員會」,他們代表了至少100個小的學科領域。接下來我們將邀請每位老師來為大家撰寫每個小學科的十本經典期刊。
  • 國內三大常見核心期刊體系簡介——CSSCI、CSCD與中文核心期刊
    國內三大常見核心期刊體系簡介——CSSCI、CSCD與中文核心期刊 目前學術期刊的種類和數量眾多,要使自己的論文被更多的人看到並產生影響,在什麼樣的期刊上發表是很重要的,現在許多高校和科研單位對科研人員的評價也要看其發表論文的期刊級別。
  • SCI期刊編輯教你更好投稿英文期刊
    如何投稿英文期刊,投稿信裡的學問。投稿信(Cover Letter)是論文投遞的一個重要部分,卻很容易受到人們的忽視。不少人在在圖表、圖像和遣詞造句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卻只把投稿信看成是禮節上的需要。實際上,雖然投稿信不是論文能否發表的決定性因素,但這段短短的文字卻是你給編輯們留下的第一印象。
  • 第一屆生態環境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
    12月4日,第一屆生態環境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是我國生態環境領域第一次舉辦全國性科技期刊專題會議。論壇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辦,《中國環境科學》《Environmental Science & Ecotechnology》《環境工程》《環境生態學》共同承辦。
  • 中國期刊數量超出版社報社 如何應對數位化衝擊
    本報記者 馬子雷  當傳統報紙的訂數逐漸萎縮時,期刊的訂數仍在上升。目前,我國期刊數量已近1萬家,大大超過出版社和報社的規模。數字期刊也快速發展,據統計,我國網際網路期刊的收入已由2006年的4億元增長到目前的6億元。與此同時,產業規模小、結構不合理、單體實力弱、內容同質化等問題,也在阻礙著期刊業的發展。
  • 西南大學學報入選 「2020中國精品期刊展」
    西南大學獲獎期刊。在此期間,中國期刊協會在此次國際圖書博覽會上舉辦了「2020中國期刊精品展」,從內容、形式等多方面、多角度展示當代期刊成果。「精品期刊」展區共展示740餘種重點優秀期刊,其中,《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作為「防疫抗疫主題宣傳精品期刊」成功入選。據了解,重慶市有9種期刊入選本次精品期刊展,該刊是其中之一。
  • 中國科技期刊的困境與出路
    但是,必須清醒認識到,當前中國科技期刊還缺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期刊品牌群,經營管理尚未與國際接軌,未能真正實現全球化辦刊,距離實現科技期刊強國的目標依然任重道遠。    推動科技期刊發展的實踐探索    要破解當前「兩頭在外」的被動局面,就必須要加快推動我國科技期刊發展壯大,打造國際知名科技期刊品牌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