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李紀從(右四)與藏友們在他的藏品室討論期刊創刊號藏品。
李紀從(右四)與藏友們在他的藏品室討論期刊創刊號藏品。
在河南省義馬市一個20平方米的收藏室裡,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期刊,其中大部分是創刊號,也有試刊號、改刊號、停刊號、復刊號和特刊號。這些期刊經過整理分類,不重複的就超過1萬種,加上復品達1.2萬多冊。這些藏品的收藏者名叫李紀從。
李紀從剛卸任義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市文化廣電旅遊和新聞出版局局長。2016年4月,他的家庭曾獲得第二屆全國「書香之家」稱號。
而今,收藏期刊創刊號的人不少,但像李紀從這樣愛好、收藏、閱讀、研究「四合一」的很少見。近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專程去義馬市採訪了他。
藏室盤點:珍品看過來
李紀從的收藏,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那時,他剛剛參加工作,在洛陽地委《豫西報》編輯部做編輯記者,每月都要從工資中擠出相當一部分買新出的期刊,隨著時間推移,創刊號多了,又捨不得丟棄,就整理收藏起來。後來,無論是出差,還是外出辦私事,李紀從都要抽時間到當地的舊書市場去「淘寶」。
李紀從說,創刊號是辦刊人奉獻給讀者的見面禮,往往要先做自我介紹,如辦刊的宗旨、風格、欄目設置、編輯人員組成、來稿要求等,某種意義上這個自我介紹就是刊物的「宣言」,因此,期刊的創刊號極具收藏價值。
李紀從搬出了幾個箱子,順手拉出一個檔案袋,抽出一本上世紀80年代創刊的《海外星雲》,說:「這本雜誌看似普通,其實它是從1985年8月開始試刊,出了10期試刊號後,才於1986年正式創刊,有關資料顯示這是我國目前已知的雜誌試刊期數最多的一種,加上1994年擴版試刊號和1999年5月創刊500期專號,收藏齊全非常有意義。」
徜徉在李紀從的藏品室裡,有點如入「寶山」的感覺,他還展示了1919年毛澤東創辦的《湘江評論》創刊號、1930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主辦的《前哨》創刊號、1937年8月上海文藝界主辦的救國宣傳周刊《吶喊》創刊號、19世紀初創刊的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科學刊物《科學》創刊號……可謂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藏以致用:創建博物館
在期刊創刊號藏品已初具規模後,李紀從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籌辦中國第一個期刊創刊號專題博物館,向社會免費開放,供人們參觀、學習、賞析、研究,讓人們了解中國期刊文化,了解中國和外國期刊發展史。目前,博物館申報籌備工作已經展開,如果獲得批准,今年年底前開建。
李紀從介紹說,他最近正在對這些期刊藏品進行分類編目、歸檔整理,為下一步的研究開發利用打基礎。他要讓藏品為社會所利用,從中有所發現、有所借鑑,嘗試期刊史研究,挖掘創刊號背後的故事,編輯出版期刊創刊號研究系列叢書。
回首近40年的收藏經歷,李紀從深有感觸:「收藏期刊創刊號,酸甜苦辣嘗遍,是一件有益於身心和社會的事。期刊的發展變化是一面鏡子,映射著歷史的嬗變、社會的變遷以及文化的興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舉行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11月10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秘書長梁建勇,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等與會並致辭。【詳細】
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於11月7日至9日在烏鎮召開。本屆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