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就被迫按上了「加速鍵」。
新冠肺炎的全球傳播,使得口罩、額溫槍、呼吸機等與防疫相關的醫療器械,無一例外地成為了市場引爆點。除了醫療器械主力軍,投機、跨界的人仍在不斷湧進。新入局者的出現會改變醫械行業的競爭格局嗎?健康界在採訪中收穫的答案不盡相同。
醫械領域的細分賽道較為複雜,有醫療設備、高值耗材、低值耗材等之分,就連治療同一種疾病的同類耗材都會分為多種型號。
在抗疫的大背景下,醫械行業還面臨著醫改政策的調整,健康界通過梳理並分析龍頭械企的生存狀態及應對策略,來試圖為中小械企的參與者帶來些許啟發。
資本市場表現搶眼,線上活動火熱
3月18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20胡潤中國百強大健康民營企業》,公布了中國大健康領域100強本土民營企業,其中,醫藥企業佔62家,醫療設備企業佔17家。
健康界梳理後發現,這17家醫療設備企業中有16家屬於上市公司,1月3日至4月17日期間,股價漲幅均值接近50%。其中,愛康醫療、微創醫療、魚躍醫療這三家企業,每股股價漲幅超過80%。
抗擊疫情以來,醫療物資需求激增但嚴重短缺的醫療器械包含監護儀、呼吸機、心電圖機、消毒產品線、霧化器、血氧儀、口罩、手套、新冠診斷試劑盒等產品。
中國醫療器械營銷管理專家王強告訴健康界,除了邁瑞這類龍頭企業,與疫情有關的試紙、管子等耗材企業,同樣出現銷量大增。「疫情對整個醫療器械行業影響深遠,也因此,大家都開始做線上活動,針對醫生、代理商進行培訓,開展網上招商會等,都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根據4月12日賽柏藍的調研數據顯示,線上學術會議是最受醫生歡迎的線上拜訪方式,其次是專業服務醫生的APP,第三是微信(1對1)交流。線上的會議形式可以是知識競賽、網絡直播、廠家在線答疑等,其中網絡直播聽課互動是最受歡迎。
受益於線上的醫械培訓業務,王強所從事的領域一季度業績相比往年同期增長了10倍。儘管在他看來,線上活動成本低,會給醫械企業帶來明顯益處,但依然有很多中小企業不願意參與。
凱聯醫療創始人黃孝民向健康界表示,不願意參與線上的醫械企業,主要是擔心線上渠道會與線下代理商的利益發生衝突,企業如果沒有找出合適的利益分配機制,系統地去調配資源,就會出現不願意開拓線上活動的現象。
在線上與線下的結合方面,專注於糖尿病管理的凱聯醫療分享了一些經驗。黃孝民稱,為了尋找目標用戶,凱聯醫療會選擇與相關的病友組織合作,一同開拓線上培訓課程,有效地向患者培訓疾病相關的知識和治療方案。同時,也會思考與淘寶、京東這類電商平臺合作來進行品牌建設。這樣,線上渠道不僅能給線下進行導流,線下代理商也可以繼續拓展業務,並與患者進行面對面交流。
競爭格局面臨「洗牌」?
線上活動的開展是營銷思路上的轉變,真正的企業戰略調整或更為關鍵,從中也能窺探出各類企業的發展路徑和野心。4月13日,在2019年年報點評及電話會議上,樂普醫療董秘兼副總郭同軍在回答金屬支架進行集採的趨勢時表示,行業前三的企業是最終的獲益者。無論是山西和江蘇,中標的都是行業龍頭。目前有5-6個省會跟標京津冀,中小企業逐步退出。
樂普的營銷隊伍也在隨著醫改的相關政策開始了大幅調整。據郭同軍介紹,樂普現有300人的冠脈銷售團隊,今年一月份把心血管藥品的醫院端銷售人員200人融合,相當於現在有500人的器械銷售團隊。「樂普的生物可吸收支架,藥用球囊、切割球囊等,這些產品可以協調和經銷商的關係,原有經銷商退出金屬支架的經銷權後,可以做創新器械的經銷商。」
「樂普醫療人工智慧AI的板塊相關業務目前已經整合基本完畢,後續將按照公司統一指引適時啟動分拆上市計劃。」4月8日,樂普醫療回復投資者提問時稱。
外延式擴張進行產業整合似乎是樂普醫療和魚躍醫療都認同的醫械企業的發展路徑。只是樂普醫療現如今更為提倡內生性發展,並表示中長期不再做大型收購兼併。而魚躍醫療在2019年年報中則提到,自上市以來,公司通過收購兼併將業務範圍從家用醫療器械向臨床醫療器械和美好生活板塊滲透。
「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尤其是國內醫療器械龍頭企業仍處於黃金髮展時期。」魚躍醫療在年報中表示,中國醫療器械中高端市場中,外資企業佔據著絕對優勢,與之正面競爭已成必然;與此同時,在「醫改」的背景下,跨國公司為鞏固和擴張其在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份額,正積極通過與中國企業合作、本地化研發等手段向中低端市場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