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總是流行著北漂這個詞彙,所謂北漂就是指年輕人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自己的目標前往北京拼搏的意思,但其實真正的北漂從民國初年就已經開始了,這個人就是鼎鼎大名的齊白石。
齊白石是我國著名的寫意派畫家,開創了著名的紅花墨葉派。可是在當時的業內,很多人都不承認齊白石,說他是一個山村莽夫,這也許和他的出身有關,大多數的畫家都是來自書香門第,但是齊白石從小卻是一個木匠出身。
齊白石先生並不是天之驕子,自幼家境貧寒,生活非常的悽苦,父母為了讓他擁有一門手藝,長大不至於被餓死,於是送他去學木匠。年少的齊白石便跟隨自己的師傅開始了木匠生涯,可是有一件事卻深深的觸動了他。有一次他和師傅在路上走,對面過來兩個木匠,師傅便示意他靠邊兒站,給這兩位讓行。事後的齊白石非常的不解,同樣是木匠,為何他們高人一等。
師傅告訴他,人家兩個是雕花的,比如太師椅的後面雕個太極鳳凰什麼的這些雕梁畫棟的功夫,而我們則是一個打桌椅板凳的粗活。這件事對齊白石的觸動非常的大,於是他就辭職不幹轉行去學習雕花。
本就天資聰穎的他加上又特別的勤奮,很快便成為了十裡八莊有名的雕花匠。每天來請他去幹活的大戶人家排成了一字長龍,有一次他去一個姓徐的員外家裡雕梁畫棟意外的發現了一本芥子園畫譜,和東家商量之後,齊白石將這本畫譜帶回了自己家中,每天刻苦研究逐漸的愛上了畫畫這麼藝術,但現在的他只能稱為一個畫匠,而不能成為一個畫師。後來他逐漸開始為街坊四鄰畫神像,一時名聲大噪,他也因此過上了還算富足的生活。
後來他畫的神像被當地的一個著名大畫家胡沁園看到了,這位先生一看他畫的神像,便覺得畫畫這個人與眾不同,絕對不是一般的手藝人,於是把他叫到家中,詢問他是否願意和自己學畫畫。齊白石欣喜若狂,撩衣跪倒叫師傅。可是胡沁園卻說,既然你拜到我門下以後,就不允許再畫神像。說實話,這個時候齊白石有點為難,因為她能夠過上現在這些富足的生活,全靠自己畫神像掙的錢,如此一來便斷了自己的經濟來源。可是男子漢大丈夫當有所取捨,於是他便毅然決定和這位老先生學習深造。
歲月穿梭光陰荏苒,轉眼間齊白石已經到了40歲的年紀,他決定走出去看一看這大千世界,於是他便只身前往西安,因為是大唐以來這個地方就是中國的文化中心,你是黃河流域的發源地,只有去那裡才能夠見識到中國繪畫界的最高水平。此次西安之行可謂是不虛此行,齊白石也終於明白了山外有山的道理。
在那裡他結交了當時的布政使樊樊山,兩個人以畫論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一年之後,樊樊山邀請他去北京深造。並且告訴他,只有那裡才能見識到大家的水平,齊白石欣然前往,這是他第一次去北京,樊樊山邀請她去宮廷做畫師,再三考慮之後齊白石選擇了拒絕,因為他覺得自己不適合宮中的那些繁文縟節。
戰爭的火焰燒遍了中國的大地,齊白石的家鄉也未能倖免,他的兒子在戰爭中失去了生命,他的師傅胡沁園也病死了,他找出20副師傅最喜歡他的畫作,拿到墳前一把火給燒了。萬念俱灰的他決定再次前往北京,可是這個時候世道已經變了,55歲的齊白石在當時的畫界也沒有什麼名望,舉目無親的他就連吃穿用度都成了問題,只好選擇為人刻章來維持生計,
卻在一個偶然的機緣巧合之下受到了吳昌碩的賞識,在這位大師的指點下,60歲的齊白石決定拋開一切,重新改變自己的畫風,他的大師之路也從此開始。
齊白石最大的成就就是開創了紅花墨葉派,開創這個畫風需要很大的勇氣,很多人都認為紅花一定要用綠葉來襯託,但也恰恰是因為齊白石木匠的出生,才使得他有豁出一切的勇氣。齊白石晚年畫的最多的就是蝌蚪蝦米之類的,大概是因為他懷念故鄉的原因吧!
現在很多年輕人在北京打拼兩三年,便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於是回到家鄉,可是大器從來都不怕晚成,如果你真的有真才實學,哪怕是到了如齊白石一般的花甲年齡也終歸有綻放的一天。齊白老用她一生的經歷,我們現在許多的年輕人樹立了一個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