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泳既可強身,又能勵志,毛澤東一生愛好遊泳,年輕時就曾寫下「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的詩句。新中國成立以後,他到全國各地視察,每到一地,只要有時間,只要季節適合,都要找到駐地附近的適當水域,下水遊泳。他遊過北戴河海水浴場,遊過長江、珠江、湘江、贛江、邕江、錢塘江等大江大河,遊過北京十三陵水庫、江西廬山蘆林湖、湖南韶山水庫、湖北武漢東湖等水域。
有人統計,毛澤東在武漢暢遊長江有十四五次之多,這裡主要介紹他1956年第一次橫渡長江的一些情況和再讀《水調歌頭·遊泳》的幾點體會。
橫渡長江可以算是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的一個夙願。例如1954年,他利用在南方開會的機會,問參加會議的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能不能到長江裡去遊泳。王說不能,因為這幾年長江流域雨水大,洪水泛濫,血吸蟲病疫情嚴重,疫區擴大,不能遊。毛澤東聽後只好作罷。
1956年5月,毛澤東又到廣州視察,與王任重舊話重提,王的回答仍然是「不能遊」三個字。有一天,會議間隙,毛澤東遊完珠江,覺得意猶未盡,又問能不能到長江裡去遊泳。羅瑞卿、陶鑄、汪東興等都說不能遊,理由無非是江面開闊、水急浪高、漩渦大、有暗流、江豬(江豚)兇猛不安全,等等。
看到其他領導同志都說不行,毛澤東轉而問隨行的中央警衛團一大隊一中隊韓隊長:「你說,長江能不能遊?」領導們都說不能遊,韓隊長是負責毛澤東安全警衛工作的,更要做到安全第一、萬無一失,所以他也回答:「不能遊。」毛澤東一看,周圍的同志上下一個口徑,都是力圖勸阻自己到長江遊泳,就問韓隊長:「你說不能遊,那你到長江遊過嗎?」韓隊長實話實說:「沒遊過。」毛澤東聽後批評道:「沒有遊過,你怎麼知道它不能遊?」韓隊長無言以對。毛澤東接著說:「去把孫勇叫來。」
孫勇當時是中央警衛局警衛科副科長,也是這次毛澤東外出期間安全警衛工作的具體負責人。孫勇來後,毛澤東問他:「你說長江能不能遊?」孫勇應召到來,不知道剛才發生的情況,也說「不能遊」。毛澤東問:「你遊過嗎?」孫勇說:「沒有。」毛澤東反問道:「你沒遊過,怎麼就知道它不能遊?」
既然毛澤東決心已定,領導們便決定先派幾個人到武漢打前站,親自下到長江裡遊一遊,看看能不能橫渡過去,然後再作決定。當時確定,孫勇率領一中隊的高碧岑、王惠、曾文等幾個擅長遊泳的同志,到武漢與湖北當地的遊泳健兒們會合,一起到長江裡實際體驗一下。對此,湖北省相關領導同志表示將組織大小船隻和遊泳能手,保證渡江活動的絕對安全。各位領導同志離開以後,毛澤東還對留在他身邊的衛士小田說:「他們沒有下水,竟然說長江不能遊!」
在廣州的工作尚未結束,武漢方面就傳來好消息:30個人下水試渡長江,29人順利到達彼岸,初步考察圓滿成功。
孫勇從武漢回到廣州,匯報打前站的情況。聽匯報的除毛澤東之外,還有羅瑞卿、汪東興。孫勇首先從困難的方面開始匯報。他說:「武漢長江的江面很寬,水急浪高,正在建設的長江大橋橋墩下有漩渦,漢水和長江匯合的地方暗流湧動……」聽著聽著,毛澤東不由得打斷孫勇的話:「我問你:長江能不能遊?」孫勇看看其他領導同志,回答說:「可以遊。」毛澤東聽後,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
5月30日早飯以後,毛澤東乘專機離開廣州,北上到達長沙。一中隊隨同警衛的隊員們都以為毛主席要在長沙住下。誰知剛剛安排好住處,有的人還來不及喝完一杯水,就接到命令:立即打點行裝,次日一早即向武漢進發。這下可難壞了廚師程汝明師傅——時間如此緊張,如果到武漢不能及時找到合適的食材,延誤燒菜做飯的時間,豈不把主席餓壞了?毛主席愛吃魚,於是他從長沙賓館拿了一條湘江產的鮭魚和幾樣新鮮蔬菜。專機到達武漢後,程師傅立即給主席做了一頓可口的飯菜。
飯後,毛澤東提出要馬上下水,開始他第一次橫渡長江的遊泳活動。時任湖北省委第二書記的張平化建議:「今天遊泳太倉促,再充分準備一下,過一兩天以後再遊吧。」沒成想毛澤東卻說:「你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我今天一定要遊。」就這樣,1956年5月31日,毛澤東第一次橫渡長江。6月2日和3日,他又連續兩次暢遊長江。
從武昌到漢口,從漢陽到武昌,毛澤東遊過了正在建設中的長江大橋,順利地三渡長江,多年夙願得以實現。武漢人民很快得知毛主席橫渡長江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都出來觀看。第三次渡江時,長江兩岸人山人海。不得已,毛澤東只好坐著小船,從一個僻靜的小碼頭上岸。
在此期間,毛澤東心潮澎湃,激動萬分,詩興大發,揮筆寫下了著名的《水調歌頭·遊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對於這首詞,不少名家學者都有詳盡的注釋和解說,無須我再贅言。但我想用「以事釋義」的方法,對此詞的一些字句談幾點看法:
其一,關於「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從開頭這兩句來看,作者寫的是5月31日第一次橫渡長江的事。因為如果是6月2日、3日的第二次、第三次橫渡,就不會有「才飲長沙水」的事情了。由此可知,第二句「又食武昌魚」的魚,不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原產於古代武昌(今鄂州)的團頭魴。毛澤東這次遊泳之前吃的魚是湖南湘江產的鮭魚,由程師傅從長沙帶到武漢。
其二,關於「極目楚天舒」。毛澤東身體高大魁梧,在水中浮力較大,他根據自己的特殊情況,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泳姿——「漂遊」,即仰面朝天躺在水面上,兩手交叉置於腹部,兩腿一動不動,兩腳稍稍露出水面,好像眠於床上,安靜休息,隨水漂流。在這種情況下,他還能兩手抱起一隻腳,揉搓按摩。只有這時,雙目仰視湖北的天空,無論是雲捲雲舒,還是碧空萬裡,他才能感到深邃高遠、寬闊無邊,覺得舒展暢快。衛士和警衛員都想學習毛澤東的「漂遊」,但都達不到他那樣的境界。他們「漂遊」時,兩隻胳膊必須伸直了放在頭的兩側不能移動,才能保持身體平衡,漂浮起來,否則就身體歪斜或沉往水下。
其三,關於「勝似閒庭信步」。這是毛澤東在風急浪高、滾滾而逝的萬裡長江中劈波斬浪時的感受。少年時代,毛澤東在農村家鄉學會了遊泳,他不講究正規的遊泳姿勢,而是「趴遊」、「側遊」、「仰遊」、踩水、潛水隨意結合,任意發揮,想怎麼遊就怎麼遊。如果毛澤東把自己的泳姿改為正規的蛙泳、仰泳、蝶泳、自由式,那就不是「信步」,而是「齊步」「正步」「跑步」了。
其四,關於「今日得寬餘」。既有今日,就有昨天。今日得寬餘,想必昨天「盼已久」。毛澤東暢遊長江的願望,或許在他學會遊泳、見到長江之日就產生了。新中國成立前忙於革命,無暇顧及,也沒有條件。新中國成立後,則由於各級下屬的好心阻止,多年不能實現願望。最後還是憑藉自己的不斷堅持,才如願以償。這個結果來之不易,既遊就遊個痛快,於是一發而不可收,四天三次橫渡,連戰連捷。暢遊時作者睹景生情,浮想聯翩,詩興大發,這才寫下了光輝的詩篇。
作者:中共中央辦公廳人事局辦公室原主任、局機關黨委原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