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遊長江為啥不遊黃河

2020-08-10 寶雞政法


毛澤東的黃河情結

毛澤東對黃河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其名作《沁園春·雪》中的「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描繪的就是氣勢磅礴的黃河。長徵到達陝北後,他曾兩次東渡黃河。一次是在1936年2月底,毛澤東率領紅軍東徵,兵分兩路渡過黃河轉戰山西,擊敗閻錫山的軍隊完成東徵使命後,5月又揮師西渡黃河回到陝北。再就是1948年3月,毛澤東在陝西吳堡縣川口渡過黃河,對國民黨開始戰略大反攻。

他第一次渡黃河時,正是黃河的凌汛期,激流裡漂浮著許多磨盤大的冰塊,不時發出與船身衝撞的驚心動魄的巨響。毛澤東坐在東徵的木船上,談笑風生。船工們頭上包著白羊肚的毛巾,赤膊坦胸,喊著悠遠渾厚的號子。毛澤東說,看,這就是我們民族的精神!

他又問警衛員們誰敢遊黃河,幾個人七嘴八舌,有人說給彭總送信遊過,有的說發大水時遊過,有的說枯水季節遊過。毛澤東說,那太好了!來,我們不用坐船,遊過去吧!衛士們都嚇壞了,說河裡還有這麼多冰塊,怎麼能遊?毛澤東笑了,他說,你們可以藐視一切,但是不能藐視黃河。藐視黃河,就是藐視我們這個民族……

在延安時,毛澤東敞開心扉,曾同斯諾進行了數次長談。斯諾問毛澤東,如果您卸去領袖重任,最想去做哪些事情?毛澤東雖然不知疲倦地為他的祖國操勞,但內心深處卻仍舊懷有詩人的情愫,蹈李白步履,觀黃河遠去,不斷縈繞在他的心頭。於是毛澤東不假思索地回答:騎馬沿黃河流域考察。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第一次出京視察黃河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第一次出京視察的地方就是黃河。1952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毛澤東利用中央批准他休息的時間,出京對山東、河南境內的黃河決口泛濫最多、危害最大的河段進行了現場視察。陪同毛澤東視察的有: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公安部部長羅瑞卿、鐵道部部長滕代遠、第一機械部部長黃敬、輕工業部部長李燭塵和汪東興等同志。10月27日,毛澤東在當地領導的陪同下,視察了濟南歷史上決口頻繁、災害嚴重的樂口險工處。毛澤東站在抗洪大壩上,遠眺滾滾的黃河水,深思後問:這裡黃河底比濟南城內地面高多少?有人回答:6至7米。毛澤東深情地交代,要把大堤、大壩修牢,萬萬不要出事。毛澤東順堤前進,邊走邊談,怎樣修好堤、修好壩,雨季大水,要發動群眾上堤防守,必要時軍隊要上去堅決死守,不能出事。許世友說:服從命令,堅決完成任務。

毛澤東在前進中,看到堤外大片鹽鹼地,問:這是什麼原因?有人回答道:黃河高(懸河),堤外低凹,再加小清河多年未疏通,排水不暢,造成耕地鹽鹼化,種不保收。群眾說:「春天一片霜,秋天明光光,豆子不結莢,地瓜不爬秧。」這一片上下有15萬畝地種不成莊稼,群眾生活困難。

毛澤東說:我深知黃河洪水為害,黃河側滲也會給人民造成災害,你們引用黃河水淤地,改種水稻,疏通小清河排水,讓群眾吃大米,少吃地瓜不行嗎?省領導說:沒經驗,我們一定試試辦。

在河南,毛澤東來到蘭考縣楊莊察看黃河險工,在第9號壩上察看了工程和黃河形勢。他不無憂慮地問黃河委員會主任王化云:「黃河漲上天怎麼辦?」

毛澤東問王化雲的名字是哪幾個字?王化雲回答後,毛澤東幽默地說:半年化雲,半年化雨就好了。

毛澤東看到水面比開封城高出三四米的黃河柳園口,感慨地說:「這就是懸河啊!」他對大家說:李白說「黃河之水天上來」,我真想騎著毛驢到天上去,從黃河的源頭一直走到黃河的入海口,我要看看黃河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一生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以及大江大河治理說過無數次氣吞山河話語的毛澤東,面對著世界上最桀驁不馴的黃河,表現出了少有的敬畏和謹慎,他沒有留下「根治」之類的豪言壯語,只是殷殷地囑咐王化雲等有關領導:「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

毛澤東第二次專門關注黃河

毛澤東第二次專門關注黃河是1953年2月。在乘坐的專列上,毛澤東就三門峽水庫建設的時間、庫區移民問題、黃河中上遊的水土保持以及南水北調等問題與王化雲進行了探討。毛澤東在了解有關情況後,高興地說,革命成功了,事情好辦了,治黃問題過去不能解決,只有現在才能解決。在匯報過程中,王化雲老想讓毛澤東就三門峽工程建設問題表個態,毛澤東仍然謹慎地表示回去再研究。

1953年5月,黃河委員會主任王化雲以個人名義向當時主管水利的政務院副總理鄧子恢呈報了《關於黃河基本情況與根治意見》和《關於黃河情況與目前防汛措施》兩個報告。鄧子恢將報告上報毛澤東。毛澤東閱後,對「報告很欣賞」。

1954年冬,毛澤東在南巡返京途經鄭州時,在鄭州火車站的專列上第三次專門聽取了黃委負責人王化雲、趙明甫二人關於治黃工作的匯報,並著重談了水土保持和治理規劃問題。

1955年6月,毛澤東在河南省委會客室第四次專門聽取了治黃工作匯報,這次他關心的熱點是關於黃河治理規劃的實施問題。

1959年,毛澤東在濟南濼口又一次視察了黃河,並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人說不到黃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黃河也不死心。

1961年8月在廬山時,毛澤東曾和身邊的衛士張仙朋閒談,他感慨地說:我有三大志願:

一是要下放去搞一年工業,搞一年農業,搞半年商業,這樣可使我多搞調查研究,了解情況,我不當官僚主義,對全國官員也是個推動。

二是要騎馬到黃河、長江兩岸進行實地考察。我對地質方面缺少知識,要請一位地質學家,還要請一位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一起去。

三是最後寫一部書,把我的一生寫進去,把我的缺點、錯誤統統寫進去,讓全世界人民去評論我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

這三個願望中,就有沿黃河實地考察,可見毛澤東的黃河情結之深。其時,毛澤東是全國人民偉大的領袖,工作自然是千頭萬緒,許多大事需要他去考慮。這些看似普通的要求,對他來說就成了奢望。

1963年的金秋時節,毛澤東坐在中南海豐澤園的搖椅上,心頭一片空明。十幾年過去,共和國基本上處於一個平穩發展的階段,與蘇聯的爭論也以「九評」的發表暫時告一段落,國內反動勢力已逐步被肅清,自然災害已基本渡過,「大躍進」的問題經廬山會議也初步得以平息,經濟建設正處於調整發展狀態。作為最高領導人的毛澤東,忽然感到一陣少有的輕鬆。於是,詩人的情愫又在他的身上復活了。少年時代的毛澤東曾與好朋友蕭三交流過,他一要通曉中國各朝代的歷史,尋找一條中國之路;二要週遊名山大川,結交天下志士墨客,找到國家興衰的規律。舊年的夙願被點燃了,毛澤東告訴身邊的汪東興,他要到黃河源頭去開始他的叩問,這江山如何千秋萬世,無疆無限。毛澤東以他獨有的固執拍板了,汪東興就只能馬上去落實。

內蒙古軍區保衛部副部長圖門帶隊考察黃河

翌年元旦剛過,解放軍總政保衛部部長蔡順禮將軍就急忙通知內蒙古軍區保衛部,立即派一名負責人,兩天內趕到總政保衛部。時任內蒙古軍區保衛部部長的惲汝和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副部長圖門畢力格圖。僅用了一天半,圖門就風塵僕僕地趕到了總政保衛部。副總參謀長楊成武上將和保衛部蔡順禮部長立即布置任務,提出要求。

第二天,蔡順禮帶圖門去中南海,汪東興把任務向圖門作了交代,並強調絕密,內蒙古自治區領導只能告知烏蘭夫和政法委書記,內蒙古軍區領導只能告知第一書記和主管政法的副政委。

這年的2月,圖門帶領一支精幹的小分隊,帶著汽車和馬匹,出發考察內蒙古境內的18個旗縣。他們不僅要考察沿黃河的地形、文物、史志、風土、人情,還要調查社情、道路、人員成分、政治環境,包羅萬象,詳細之至。小分隊的成員們,除了內蒙古公安廳警衛處長查德格爾隱隱約約猜到一些外,大家都不明白為什麼執行這次任務。圖門心裡清楚,他要向偉大領袖提供考察路線上的一切細節。

考察的路上,歷盡了艱辛。小分隊踏著未融化的冰雪,頂著西伯利亞刺骨的寒流,吃著凍硬的乾糧,喝著雪水,艱難地行進在廣漠的草原、戈壁、沙漠上。這一群現役的或者曾經的軍人,以長期軍旅生活磨鍊出來的韌性,不怕野狼的襲擊,不怕沙暴的瘋狂,不怕刺骨的冰河,走過了18個旗縣,獲得了豐富的資料。

和戰爭期間送情報一樣火急,這些資料迅速報到了中南海。

轉眼又到了夏季,又一批專家、學者被派來,從專業學術方面進行了一系列考察,考察形成的資料迅速報送到了中南海汪東興那裡。

圖門在此期間,精心挑選了馬匹和好騎師,到北京教毛澤東騎馬。又專門從騎兵部隊抽調武藝、膽略、騎術都十分精良的戰士,組建了騎兵警衛部隊,一邊等待中南海的指示,一邊嚴格訓練。1965年就在等待中悄然過去了。

1966年,毛澤東在他豐澤園寬大的書房裡,吸著煙踱著步子,對階級鬥爭問題、領導權問題、修正主義問題的思考,已佔據了他的幾乎全部身心,考察黃河的問題已經沒有它的位置了。

毛澤東一直很關注黃河,筆者考證,毛澤東曾多次想暢遊黃河。1958年8月7日他視察鄭州蘭封東壩頭,就打算橫渡黃河,保衛人員再三勸阻,終於作罷。1959年9月21日,他在山東濼口險段視察黃河,對山東省委第一書記舒同說:全國的大江大河我都遊過了,就是還沒有遊過黃河。我明年夏季到濟南來橫渡黃河。

但終其一生,毛澤東沒有遊過黃河。這對毛澤東和黃河來說,都是一種遺憾。

(本文摘自《魅力毛澤東》 劉繼興 編著 新華出版社出版)


轉自:共產黨員網

相關焦點

  • 毛澤東決定遊長江趣聞
    新中國成立後,橫渡長江是喜愛遊泳的毛澤東的夙願。1954年,毛澤東一次在南方開會,問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能不能去長江遊泳,王任重說不能:雨水大、洪水急,且在血吸蟲疫區。1956年,毛澤東在廣州視察,又向王任重重提去長江遊泳,王任重仍回答:不能遊。
  • 毛主席數次暢遊長江,但從未遊過黃河,他說:不能蔑視黃河
    大家都知道他暢遊長江的故事,實際上,他對黃河也充滿了深厚的感情。1936年,毛澤東率領紅軍東渡黃河,出徵山西。毛澤東無比感慨,似乎從眼前的景象中,看到了一個民族精神力量。他問警衛員:你們誰遊過黃河?大家踴躍回答,毛澤東興致大發:來,我們不用坐船,遊過去吧!警衛員嚇壞了,不知道怎麼勸阻,一個老船工才說:黃河水正在融冰期,裡面都是上遊的雪水,人一下去,幾分鐘就會凍僵,我們也不敢這時候下水,主席要遊泳就等到夏季吧。
  • 長江為啥要叫江,黃河為啥要叫河?炎黃子孫應該了解的歷史
    李白說:「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杜甫接著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黃河、長江,自古就是詩人們吟詠的重點對象,因為它們有豐富的人文意義,見證了中華五千年歷史文明。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長江為啥要叫江,黃河為啥要叫河呢?
  • 毛澤東的黃河之行
    毛澤東上船後,老船工一聲號子,船解纜離岸。這時,毛澤東對黃河的情感油然而生,說:「子龍,還是照張相,留個紀念吧!」於是,葉子龍在渡河後以黃河西岸為背景為毛澤東拍了好幾張照片。 1959年,毛澤東高度評價黃河,並表明自己的心跡,他說:「黃河是偉大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起源,人說『不到黃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黃河也不死心。」「如果有可能,我就遊黃河、長江。
  • 都是流入大海的河流,為啥黃河叫河,而長江叫江呢?
    在某一種程度上,黃河長江可以說是中國的代名詞,他們也都是從西往東流,最後注入大海。但是,為啥黃河叫「河「而長江叫「江「呢?(長江)長江全長約6300公裡,比黃河長800餘公裡。一個在北部,一個在南部,為啥一個叫河,而一個叫做江呢?
  • 1956年,武漢長江大橋施工,毛澤東三遊長江,寫下《水調歌頭遊泳》
    在聽取匯報以後,毛澤東詳細詢問了大橋的工程規模、總的投資、工程進度、工人與工程技術人員的成長情況,並特別問到參加修建錢塘江大橋的老工程師現在還有誰。彭敏都一一作答。隨後毛澤東接見了相關工程人員和工人們。最後,毛澤東又問了長江上還要修哪些橋,並說:「將來長江上修上二十座、三十座橋,黃河上修上幾十座,到處能走。」
  • 毛澤東第一次橫渡長江
    看到其他領導同志都說不行,毛澤東轉而問隨行的中央警衛團一大隊一中隊韓隊長:「你說,長江能不能遊?」領導們都說不能遊,韓隊長是負責毛澤東安全警衛工作的,更要做到安全第一、萬無一失,所以他也回答:「不能遊。」毛澤東一看,周圍的同志上下一個口徑,都是力圖勸阻自己到長江遊泳,就問韓隊長:「你說不能遊,那你到長江遊過嗎?」韓隊長實話實說:「沒遊過。」
  • 踏破長江萬頃浪——毛澤東暢遊長江紀實
    見相持不下了,毛澤東便採取「策略」,命令警衛一中隊中隊長韓慶餘去武漢實地考察:長江到底能不能遊?韓慶餘本人也是反對毛澤東遊長江的,他帶著溫度計來到武漢,與武漢市公安局長等人一起對長江水流、水溫等情況進行測試、了解。
  • 毛澤東:騎著毛驢子,也要去看一看(下)
    毛澤東同志問在座的領導:「你們會不會遊泳?敢不敢在大江裡遊啊?」當時正值江風送來綿綿細雨,氣溫也在下降,長江裡波濤翻滾。省、市的同志沒人敢答應。羅瑞卿看了室外,考慮到毛澤東主席的健康,忙趁機說:「主席,下雨了,風浪很大,不遊了吧?」毛澤東問了水溫有多少。羅瑞卿說有20度。毛澤東說:「下雨怕什麼,還可以遊。」
  • 在武漢遊泳,毛澤東與「長江王」,提出並探討三峽工程、南水北調
    1956年在武漢期間,毛澤東曾三次暢遊長江。第一次暢遊長江的序曲一開始,毛澤東提出要遊長江,遭到了羅瑞卿、汪東興等人的反對。羅瑞卿勸毛澤東說:「主席,我是不同意你遊的,我是你的大警衛員,我要負起責任,你去遊長江我負不起責任。」毛澤東說:「你這個大警衛去「警」國民黨好了,不要『禁』遊長江。」
  • 中國人言必稱黃河長江,而水量遠大於黃河的珠江為啥不算母親河?
    黃河和長江都是中國的母親河,華夏文明就發源於黃河和長江流域,尤其是黃河,中國人對黃河的感情是無法割捨的。單純論河水徑流量,黃河確實不如珠江,珠江年徑流量3300多億立方米,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長江,是黃河年徑流量的7倍,覆蓋人口也超過了一個億,其上遊的發電價值和下遊的通航價值都很大。相比之下雖然黃河水量就要小很多,也幾乎無法通航。由於黃河下遊河段是地上河,雖然水量不大,但每逢暴雨季節卻總是泛濫,形成受災面積巨大的黃泛區。
  • 毛澤東晚年欲騎馬探源黃河 秘密成立騎兵大隊
    1959年,毛澤東高度評價黃河,並表明自己的心跡,他說:「黃河是偉大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起源,人說『不到黃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黃河也不死心。」「如果有可能,我就遊黃河、長江。從黃河口子沿河而上,搞一班人,地質學家、生物學家、文學家,只準騎馬,不準坐車,騎馬對身體實在好,一直往崑崙山,然後到豬八戒的那個通天河,翻過長江上遊,然後再沿江而下,從金沙江到崇明島。
  • 詩朗誦——《長江,長江!黃河,黃河!》
    詩朗誦——《長江,長江!黃河,黃河!》我是黃河!長江,長江......我是黃河!但是,滾滾的長江沒有退縮也絕不退縮!黃河聽到了劇痛中的喘息長江啊你的每一次抽搐都在黃河激起巨大的漩渦!
  • 為啥長江叫江黃河叫河?江與河之間有什麼區別?看完漲知識了!
    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相信大家對於長江黃河肯定是不會陌生了,這是我們的兩條母親河,孕育了我們整個中華民族。不過就在前段時間,網上有位網友卻提出了一個關於這兩條河流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同樣都是河水,為啥長江叫江黃河叫河?
  • 長江,長江,我是黃河!
    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217/101196e0a59a4fa58bee73dfc43f4337.mp4 長江,長江,我是黃河! 2020年02月21日 18:11:44 文章摘要:長江
  • 長江為啥稱作江,黃河為啥稱作河?有何區別?炎黃子孫應該知道
    其實它跟黃河也有很大關係,因為炎黃二帝的部落活動區域都在黃河附近,甚至炎帝跟蚩尤的那場大戰也是為了爭奪黃河中下遊一帶。可見,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那長江呢?長江在我們心目中似乎沒有「母親河」的概念,而且它與黃河作比較時,很多人下意識覺得黃河更長更壯闊一些,但實際上黃河的長度約5464公裡,長江的長度約6300公裡,而且長江的流域面積大約是180萬平方公裡,黃河的流域面積大約是75萬平方公裡。
  • 63歲的他老人家說:不管風吹浪打,長江我是遊定了
    1956年,毛澤東要遊長江。這一年,社會主義改造提前完成,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基本建成,第一個五年計劃順利推進。&34;羅瑞卿以為事情有了轉機,他立即要人去搞來一份長江不能遊冰的調查報告。報告說:江水很髒,並含有多種病菌,江下還有毒水蛇。最後結論是:首長不宜入江遊泳。報告並沒有阻擋住毛澤東。羅瑞卿只得派副衛士長孫勇下水試遊。孫勇遊罷,他向毛澤東匯情況說:「遊長江有危險,但可以遊。
  • 走在黃河大堤上,毛澤東說:黃河是偉大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
    毛澤東一直注視著水利問題。1952年10月底,他決定去視察黃河。隨行的除工作人員外,還有部門首長楊尚昆、羅瑞卿、滕代遠、李燭塵等。專列到達徐州車站,緩緩停了下來。毛澤東在保衛人員的簇擁下,走出車站門口,登上等候在那裡的汽車。汽車載著毛澤東去察看黃河故道。到了雲龍山,毛澤東登上山崗,極目遠處。陪同的地方領導向前方指了指。
  • 73歲的毛澤東最後一次暢遊長江,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細節
    毛澤東酷愛遊泳,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第一次遊長江,他就寫下了「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的名句。從1956年到1966年的10年間,毛澤東共暢遊長江17次。1966年7月16日,天氣不錯,身在武漢的毛澤東一時興起,想要暢遊長江。此時,毛澤東已經是73歲的老人了。
  • 「長江」為什麼叫長江?「黃河」為什麼叫黃河?
    他們就是長江、黃河。長江和黃河是中國的兩大文明發源地,可以說中華文明的起源就是這兩條河流,因此也被中華兒女稱為中國的母親河。可是你知道這兩條河流名字的由來嗎?為什麼一個叫長江、一個叫黃河?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長江、黃河這兩條河流名字的由來。首先,我們要說明「江」、「河」這兩個名字的概念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