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條金融措施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要來了

2020-12-1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最高層釋放重磅信號!26條金融措施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要來了,期貨公司將試點跨境業務……

摘要

【26條金融措施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要來了】昨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發布《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促進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創新水平、切實防範跨境金融風險等五個方面提出26條具體措施。(期貨日報)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再迎重磅利好!

  昨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發布《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促進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創新水平、切實防範跨境金融風險等五個方面提出26條具體措施。

  「此次《意見》聚焦於大灣區互聯互通中的資金通層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申明浩認為,上述《意見》在四個方面利好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首先,除了產業端的支持以外,通過在居民跨境理財通機制的重大改革創新,使得港澳居民可享受大灣區的發展紅利,境內資金也能支持港澳金融市場以及實體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對國內疫情後經濟提振有積極作用;其次,通過綜合香港、深圳、廣州等城市的優勢,賦能粵港澳大灣區,進而帶動中國經濟發展;再次,圍繞重點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科技金融、金融科技等提出系列舉措,有利於我國以網際網路金融等優勢,提升在國際市場影響力;最後,以大灣區內香港澳門等地作為試驗田,有助於我國開放型經濟體制的探索和建設。

  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開展碳排放外匯試點

  具體來看,《意見》以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堅持合作互利共贏、堅持市場化導向、堅持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為原則,關於推進粵港澳資金融通渠道多元化方面,提出研究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以及開展碳排放外匯試點。

  《意見》第二十四條指出,充分發揮廣州碳排放交易所的平臺功能,搭建粵港澳大灣區環境權益交易與金融服務平臺,開展碳排放交易外匯試點,允許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內地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資格審查的境外投資者(境外機構及個人),以外匯或人民幣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碳排放權交易。此外,研究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探索在粵港澳大灣區構建統一的綠色金融相關標準。支持廣東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在香港、澳門發行綠色金融債券及其他綠色金融產品,募集資金用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綠色企業、項目。

  「廣州期貨交易所籌建正在推進中,預計創新型交易所是重點努力的方向。」華南地區一家期貨公司負責人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國內現有的商品交易所以及金融期貨的品種建設已日趨完善。因此,廣州期貨交易所將著重於特色化發展,比如嘗試推出跨境交易的新品種,或是就外匯結算方面進行突破。

  據了解,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何曉軍去年曾透露,廣州期貨交易所已經在部門徵求意見,該交易所的產品將與碳排放相關。

  在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看來,廣州期貨交易所立足於粵港澳大灣區,將在要素交易、價格發現、供應鏈穩定性管理方面起到更加直接的作用,與國內其他期貨交易所形成南北互動的發展格局。

  申明浩表示,大灣區內廣州、深圳、香港等地港口的貨櫃出口量在全球市場名列前十,具備了建立期貨交易所的條件。「廣州期貨交易所的建立,有利於大灣區集中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高端資源要素、金融要素,提升大灣區的全球影響力,也能夠帶動中國期貨市場進一步發展,助力大宗商品國際定價中心的建設。」

  試點期貨公司跨境業務,支持外資控股期貨公司設立

  對於期貨行業的發展,《意見》指出,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提升本外幣兌換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支持期貨公司、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等機構按規定在開展跨境融資、跨境擔保、跨境資產轉讓等業務時使用人民幣進行計價結算,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符合條件的財務公司、證券經營機構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有序開展結售匯業務,為客戶辦理即期結售匯業務和人民幣與外匯衍生品業務。外匯管理部門會同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試點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跨境業務。

  對此,廣發期貨董事長趙桂萍表示,如果跨境業務能夠在大灣區得以發展,並推出相關的金融衍生品,將會為期貨公司帶來重大利好。「近兩年,港交所跟新交所相關數據都顯示出人民幣外匯衍生品的交易量上升,而作為經紀商,我們的香港子公司也在業務開展中感受到人民幣外匯市場的交易活躍和市場參與者的增加。」

  此外,《意見》還表示,為擴大金融業開放,支持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依法有序設立外資控股的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

  趙桂萍認為,外資控股的期貨公司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依法有序設立,有助於倒逼粵港澳大灣區內地期貨公司乃至國內期貨公司提升風險管理、資產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實力,促進國內期貨公司客戶服務綜合化發展,長期來看有利於我國期貨市場的健康發展。

  「外資控股期貨公司在大灣區設立,將使得我國期貨市場整體國際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市場參與者層面和期貨公司資本多元化層面,都能凸顯出我國期貨市場對大灣區國際化發展戰略方向的經濟支持作用。」王紅英表示,由於大灣區的發展戰略是國家「一帶一路」發展背景下的新經濟區域發展的探索,在此過程中,針對匯率等國際化資產價格變動,都需要進行全面的風險管理,依照相關法律引入外資期貨公司,可以在國內期貨行業的國際化業務方面樹立行業標兵地位。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責任編輯:DF120)

相關焦點

  • 廣州期貨交易所來了,全國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穩了?
    5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發布《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提出研究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將以碳排放為首個交易品種,有望成為26年以來證監會放閘的第一個期貨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廣州最為期待。
  • 廣州期貨交易所籌備組成立,全國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穩了
    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是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及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委《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的又一重要金融工作舉措,也是中國期貨市場改革發展的重大舉措,對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規劃和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現實作用。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廣東省副省長張新和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出席有關會議。
  • 金融26條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香港買保險有望內地續保理賠!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監證會、外匯局發布《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從五個方面提出共26條舉措,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穩步推進態勢下,保險業是其中的一支積極力量。擴大保險業開放,支持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設立外資控股的人身險公司、外資保險集團、再保險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保險機構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設立經營機構。同時提出兩岸相互購買理財產品。探索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支持粵港澳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居民通過港澳銀行購買港澳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以及港澳居民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購買內地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
  • 南財快評:研究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將助力廣州金融中心建設
    2020年5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聯合出臺《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其中第二十四條明確提出「研究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自從2017年3月廣州首次入選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體系(GFCI)以來,排名不斷上升。2020年3月的最新排名,廣州位列全球金融中心第19位,首次進入全球金融中心的前20位。
  • 共建國際金融樞紐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大有可為
    (經濟觀察)共建國際金融樞紐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大有可為  中新社廣州11月22日電 (孫秋霞)作為中國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近年來迎來了快速發展,2019年該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 獨家|廣州期貨交易所籌備銜枚疾進
    12月21日,《中共廣州市委關於制定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詳細闡述了廣州今後5年乃至15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其中提到「加快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當晚,談及廣期所未來上市的交易品種,有機構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綠色農產品指數期貨或是醞釀方向。廣期所班子已現雛形 廣期所建設提速始於2019年。
  • 廣州發布大灣區金融清單:允許港澳居民將內地自住住宅抵押給港澳銀行
    附全文: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關於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的行動方案》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銀髮〔2020〕95號)及《省地方金融監管局 人民銀行廣州分行 廣東銀保監局 廣東證監局 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
  • 國家發改委研究探索在澳門設立證券交易所,需先闖過金融法律關
    國家發改委表態積極參與在橫琴建立澳門證券交易所相關工作,再度引發市場對澳門證券交易所的關注。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有港交所、深交所兩大交易所,廣州正在籌建廣州期貨交易所。澳門尚未有證券交易所。2018年末開業的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定位主要是債券發行。
  •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本規劃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規劃綱要》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要建成世界新興產業、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到2035年,大灣區內市場高水平互聯互通基本實現,各類資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   2月21日上午,粵港澳三地政府將在香港舉行宣講會。
  •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廣州的定位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其中「粵港澳大灣區」是指構成珠三角經濟區的九個城市,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惠州、中山、佛山、肇慶和江門以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 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將完成兩個轉型,金融融合...
    該報告對標國際三大灣區,全面總結粵港澳金融融合發展現狀和面臨的挑戰,並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在建設中將完成兩個轉型,一是從單一的城市向城市群轉型,二是從原來的金融中心(以香港為代表)、服務業中心、製造業中心向金融中心、科創中心轉型,而這將使得基礎建設融資需求大量增加、各類政府產業基金急劇增加、資產管理需求集中迸發。
  • 前海:認真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 努力打造大灣區國際化城市新...
    田夫:牢記使命和定位加強深港合作形成推進粵港澳深度合作的「前海模式」「回顧前海8年來的發展歷程,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一直以來都是前海肩負的核心使命任務,我們也正是在加強與港澳的合作交流中不斷實現成長的。」
  • 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17  Ⅱ 孵化器和加速器 18  Ⅲ 成熟的科技金融體系 19  Ⅳ 創新制度保障——政府引導及政策支持 22  Ⅴ 差異化分工、中心分散的發展模式 24  02 東京灣區發展經驗與借鑑 26  Ⅰ 由上至下的政府規劃主導 26  Ⅱ 政府主導下的「產學研」創新體系 28  Ⅲ 政策性金融機構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內容發布
    第三節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建設國際金融樞紐。發揮香港在金融領域的引領帶動作用,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平臺。支持廣州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區域性私募股權交易市場,建設產權、大宗商品區域交易中心,提升國際化水平。支持深圳依規發展以深圳證券交易所為核心的資本市場,加快推進金融開放創新。
  •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明確深圳定位:建設創意之都,發展核心資本市場
    根據戰略定位,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成為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更要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城市以及宜居宜業的優質生活圈。在中心城市定位上,目前大灣區擁有香港、廣州、深圳以及澳門四大中心城市。
  • 湖南如何精準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落實中央、省委的決策部署,我們要積極搶抓大灣區建設這一歷史機遇,用好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這塊『金字招牌』,努力做到『頭雁高飛』。」鄭建新介紹,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最緊密的「鄰居」之一,衡陽融入大灣區建設,有獨特優勢和基礎。   衡陽是全國45個公路鐵路交通樞紐城市之一。坐高鐵從衡陽到廣州不到2小時,到香港3小時;南嶽機場直達23個城市。
  • 嘉賓:金融科技創新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原標題:夏季達沃斯嘉賓:金融科技創新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 外資銀行加速布局粵港澳大灣區
    廣州市金融監管部門相關人士透露,目前,每周至少要和數家金融機構籤訂合作協議,八成工作時間用於與金融機構談落戶,其中就包括外資金融機構。「每天的工作任務都排滿了,廣州金融業一定會越來越火爆。」該人士表示。這種火熱的落戶場景,一方面得益於國家重大戰略帶來的政策機遇,另一方面得益於當地相關部門在金融政策上的傾斜。
  • 國際金融論壇第17屆全球年會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圓桌會議專場
    11月21日下午,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7屆全球年會舉行了粵港澳大灣區圓桌會議專場,圓桌會議邀請了IFF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原司長梁錦松,及來自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等單位嘉賓,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研討大灣區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與創新等議題。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大中心...
    中商情報網訊:日前,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規劃綱要》中明確了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根據四大中心城市的發展,城市發展定位也各不相同。來源:國務院、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粵港澳大灣區將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