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是長江武漢段的第三座長江公路大橋,也被稱為武漢長江三橋。
武漢白沙洲大橋是一座位於中國湖北省境內,全長3589米,橋面寬26.5米,於2000年9月9日正式通車,由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橋與預應力混泥土箱梁組合而成的斜拉橋。

大橋全長 3586.38米,主橋為雙塔雙索麵栓焊結構鋼箱梁與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組合的斜拉橋,跨徑為 50米 + 180米 + 618米 + 180米 + 50米 ,(最大跨度為618米,為世界第三大橋)全寬 30.2米 ,橋面淨寬 26.5米 ,橋面設6條機動車道,車行道寬22米,中央分隔帶寬1.5米,路緣帶寬度共1米,兩側各設寬0.75米檢修道,檢修道與機動車道間設置0.25米的防護欄。A型主塔高 175米,採用高強平行鋼絲斜拉索。設計時速為80公裡,日通車能力為5萬輛,分流過江車輛29%,主要分流外地過漢車輛。
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於1997年5月開工,2000年9月9日正式通車,工程總投資11億元全長3589米,橋面寬26.5米,6車道,設計時速為80公裡,日通車能力為 5 萬輛,分流過江車輛29%,主要分流外地過漢車輛。它是武漢91公裡中環線上的重要跨江工程。位於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上遊8.6千米處。南岸在洪山區青菱鄉長江村與107國道正交;北岸在漢陽江堤鄉老關村與318國道連通。白沙洲大橋的建成,使107、316、318等國道由「瓶頸」變通途,是打通武漢中環的兩座橋梁之一。

武漢三環線,又稱武漢中環線,由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和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合圍而成,雙向六車道,全封閉,屬於市內高速。在這條長91公裡的主線上,散布著天興洲長江大橋、江漢五橋、白沙洲長江大橋和其他道路連通。打通後,三環線環繞整個武漢中心城區,設計車速80公裡/小時,主要聯繫各大工業組團及中小型經濟開發區型、新發展區,同時作為三鎮貨運主通道和入城環路,減少中心區直穿車流。
全線有跨長江、漢江等三座大橋,立交27座。串起武漢市漢口部分的東西湖區、礄口區、江漢區、江岸區、黃陂區,漢陽部分的漢陽區和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昌部分的洪山區、東湖高新區、青山區和武昌區。連盤龍城、後湖、四新、南湖、光谷五大居住新區,銜接武漢所有進、出口道路。2010年12月30日,武漢三環線全線貫通。
三環線的走向成形是武漢最為固定的的環線, 內環線曾經因鸚鵡長江大橋而變更,導致二環線也隨其變更,四環線東環與五環線共線,五環線現有規劃東擴。
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為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橋與預應力混泥土箱梁組合的斜拉橋,最大跨度為618米,為世界第三大橋。
白沙洲大橋作為貨車過江的主要通道,日均車流量近 7 萬輛(設計能力為5萬輛),且約25%車輛超載,超過設計通行能力,更加劇了對橋面鋪裝層的破壞。

武漢白沙洲大橋主橋跨徑為618 m的雙塔雙索麵斜拉橋。大橋施工關鍵是斜拉索的掛設與張拉,施工中直接利用單點起吊與塔內卷揚機牽引,即先塔上掛索而後梁端軟牽引。這種工藝不僅提高了斜拉索的牽引效率,還變高空作業為橋面上的平面作業,大大增強了操作的安全性,該工藝成功的對國內最長的斜拉索進行掛設、張拉,使主橋工期大為縮短,為大跨斜拉橋積累了施工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