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的橋: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

2020-12-05 小城故事whsz

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是長江武漢段的第三座長江公路大橋,也被稱為武漢長江三橋。

武漢白沙洲大橋是一座位於中國湖北省境內,全長3589米,橋面寬26.5米,於2000年9月9日正式通車,由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橋與預應力混泥土箱梁組合而成的斜拉橋。

白沙洲大橋

大橋全長 3586.38米,主橋為雙塔雙索麵栓焊結構鋼箱梁與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組合的斜拉橋,跨徑為 50米 + 180米 + 618米 + 180米 + 50米 ,(最大跨度為618米,為世界第三大橋)全寬 30.2米 ,橋面淨寬 26.5米 ,橋面設6條機動車道,車行道寬22米,中央分隔帶寬1.5米,路緣帶寬度共1米,兩側各設寬0.75米檢修道,檢修道與機動車道間設置0.25米的防護欄。A型主塔高 175米,採用高強平行鋼絲斜拉索。設計時速為80公裡,日通車能力為5萬輛,分流過江車輛29%,主要分流外地過漢車輛。

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於1997年5月開工,2000年9月9日正式通車,工程總投資11億元全長3589米,橋面寬26.5米,6車道,設計時速為80公裡,日通車能力為 5 萬輛,分流過江車輛29%,主要分流外地過漢車輛。它是武漢91公裡中環線上的重要跨江工程。位於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上遊8.6千米處。南岸在洪山區青菱鄉長江村與107國道正交;北岸在漢陽江堤鄉老關村與318國道連通。白沙洲大橋的建成,使107、316、318等國道由「瓶頸」變通途,是打通武漢中環的兩座橋梁之一。

亮化的白沙洲大橋

武漢三環線,又稱武漢中環線,由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和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合圍而成,雙向六車道,全封閉,屬於市內高速。在這條長91公裡的主線上,散布著天興洲長江大橋、江漢五橋、白沙洲長江大橋和其他道路連通。打通後,三環線環繞整個武漢中心城區,設計車速80公裡/小時,主要聯繫各大工業組團及中小型經濟開發區型、新發展區,同時作為三鎮貨運主通道和入城環路,減少中心區直穿車流。

全線有跨長江、漢江等三座大橋,立交27座。串起武漢市漢口部分的東西湖區、礄口區、江漢區、江岸區、黃陂區,漢陽部分的漢陽區和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昌部分的洪山區、東湖高新區、青山區和武昌區。連盤龍城、後湖、四新、南湖、光谷五大居住新區,銜接武漢所有進、出口道路。2010年12月30日,武漢三環線全線貫通。

三環線的走向成形是武漢最為固定的的環線, 內環線曾經因鸚鵡長江大橋而變更,導致二環線也隨其變更,四環線東環與五環線共線,五環線現有規劃東擴。

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為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橋與預應力混泥土箱梁組合的斜拉橋,最大跨度為618米,為世界第三大橋。

白沙洲大橋作為貨車過江的主要通道,日均車流量近 7 萬輛(設計能力為5萬輛),且約25%車輛超載,超過設計通行能力,更加劇了對橋面鋪裝層的破壞。

江城的橋

武漢白沙洲大橋主橋跨徑為618 m的雙塔雙索麵斜拉橋。大橋施工關鍵是斜拉索的掛設與張拉,施工中直接利用單點起吊與塔內卷揚機牽引,即先塔上掛索而後梁端軟牽引。這種工藝不僅提高了斜拉索的牽引效率,還變高空作業為橋面上的平面作業,大大增強了操作的安全性,該工藝成功的對國內最長的斜拉索進行掛設、張拉,使主橋工期大為縮短,為大跨斜拉橋積累了施工經驗。

相關焦點

  • 武漢長江上的第八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即將動工
    武漢晚報消息(記者 秦傑 實習生 陳棟)武漢在長江上的第八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在千呼萬喚中塵埃落定。          圖為:已經建成通車的天興洲大橋(資料圖)。   昨日,全市經濟工作座談會透露,鸚鵡洲長江大橋方案終於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
  • 武漢最美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
    鸚鵡洲長江大橋始建於2010年8月,2013年12月16日完成主橋合龍工程,2014年12月28日通車運營,全長3.42千米,主橋全長2.1千米,橋面為雙向八車道城市快速路。該橋距下遊武漢長江大橋約2千米處,距上遊楊泗港長江大橋約3.2千米,距白沙洲大橋約6.3千米;該橋起於漢陽區江城大道的墨水湖北路,向東臨動物園、沿馬鸚路穿攔江堤路、鸚鵡大道後,上跨長江水道至武昌區,在津水路接至梅家山立交,最後與雄楚大街相接。
  • 武漢的橋:武漢陽邏長江大橋
    武漢陽邏長江大橋(Yangluo Bridge)是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境內連接新洲區和洪山區的過江通道,是京珠線、滬蓉線武漢繞城高速公路(鄂高速G70)東北段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與上遊的軍山長江大橋合圍成全長190公裡的武漢外環線。
  • 武漢新增一條通行楊泗港長江大橋公交車,串聯白沙洲與漢陽四新
    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在2019年10月8日正式開放通車,在即將通車1年之際,終於增加了1條通行楊泗港長江大橋的公交車。楊泗港長江大橋金黃色的外衣,雙層一跨經過長江,壯觀雄偉,又顯得大氣美觀。從白沙洲通往漢陽四新,一直只有202、653路公交分別從南北方向由白沙洲長江大橋過江。202路公交由於通往武昌火車站,早晚高峰人流量最多。
  • 武漢的橋:武漢軍山長江大橋
    武漢軍山長江大橋(Junshan Yangtze River Bridge)是連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和江夏區的特大橋梁,跨越長江水道,是武漢市區的第四座長江大橋,同時也是188公裡的武漢外環高速公路的其中一座長江大橋。
  • 武漢長江大橋水道開始疏浚
    中新湖北網2月11日消息:由於泥沙淤積嚴重,過往武漢長江大橋水道的船隻操縱困難,大橋橋墩安全受到威脅。
  • 百湖之城武漢,長江漢江穿城而過,有多少座長江大橋?
    據統計,重慶直轄市境內有超過13000座橋,是名符其實的「橋都」。單說長江大橋的話,重慶境內就有三十多座。武漢被稱為「百湖之城」,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穿城而過。對於河湖眾多的武漢來說,境內的橋梁也不在少數。不過,若只論長江上大橋數量的話,武漢是僅次於重慶的,擁有11座長江大橋。
  • 剛剛,武漢第11座長江大橋,青山大橋就此揭面
    武漢的橋,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卻足以架築起對「天生江湖氣魄」的最直觀幻想。相比於其他的建築,橋,似乎更能代表武漢這座城的底氣。以長江為媒介,武漢已經有十座長江大橋。近日剛剛完工的青山大橋,是第十一座。那個時候,武漢人第一次感受到在長江上行車,也第一次體會到了跨江間的「轉瞬即達」。全橋採用鋼鐵材料,江水奔湧不息,連帶著鋼鐵的意志也紮根在長江兩岸。在武漢人心裡,武漢長江大橋承載了百年江城底蘊最厚重的色彩,有不可替代的重量。有種說法是:「一對戀人如果能走完武漢長江大橋,也能走到白頭。」而在我心裡,武漢長江大橋和武漢長江輪渡,是武漢最鮮明的長江文化的歸元。
  • 大武漢 橋橋看
    前有「芳草萋萋鸚鵡洲」,後有慕名前來打卡的電視劇宣傳,鸚鵡洲長江大橋如今已成武漢對外交流的一張重要城市名片。披上了金秋黃「外衣」的楊泗港長江大橋,與不遠處的「國際橘」遙相呼應,成為長江上最動人的風景線之一。橋身跨度長達1700米,位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二,也是世界上工程規模最大的雙層懸索橋。
  • VSL威勝利丨聚焦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
    近日,湖北武漢鸚鵡洲大橋因橋體波浪般晃動,引發了全網關注。有車主稱,開車時覺得頭暈想吐,仿佛是坐船一般。把目光轉向大橋本身,來說說這座因「振動」再次走入全國人民視野的——鸚鵡洲長江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始建於2010年8月;於2013年12月16日完成主橋合龍工程;於2014年12月28日通車運營。
  • 武漢西三環(白沙洲大橋—長豐橋)3月底可通車
    圖為:汪家嘴立交效果圖  金報訊(記者解鴻震 通訊員胡雋)武漢三環線西段(白沙洲大橋——長豐橋)綜合改造工程正抓緊施工。  記者昨日驅車沿三環線,經白沙洲大橋,來到三環線與江城大道交會處的梅子立交橋時,就看到此處三環線已封閉,需繞行江城大道、四新南路等路段後,再回到三環線。三環線上該段全封閉路有3公裡左右。
  • 老照片:萬裡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宣傳畫
    1956年夏天的時候,毛主席第一次橫渡長江,當時寫下了一首詞《水調歌頭 遊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這裡所說的就是舉世矚目的武漢長江大橋,人稱萬裡長江第一橋。歷史上,武漢長江大橋修建於1955年,1957年通車運營。
  • 同為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和武漢長江大橋誰才是長江第一橋
    建橋,是中國人的歷史,是中國人的強項,從1400多年前的趙州橋,到充滿歷史的盧溝橋,到過去的南京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到大勝關長江大橋,到矮寨大橋,到杭州灣跨海大橋,到膠州灣跨海大橋,以至到新近通車的港珠澳跨海大橋,中國人的橋,越建越大,越建越高,越建越長,越建越好,讓世界震驚!但是萬裡長江第一橋,是武漢呢?還是南京呢?
  • 武漢南三環擁堵增加,白沙洲公鐵大橋、南湖大道快速化能否疏解?
    隨著2020年4月8日武漢重啟,武漢開始逐漸恢復往日的喧囂。五一假期過後,南三環的車流量不斷增加,每天早上高峰期變得非常擁堵。從白沙洲大橋下來後,車速就變慢,平常只需要20分鐘的車程,變得需要1個小時,遇上雨天還會更慢。
  • 1700米一跨過江 世界第二 武漢楊泗港大橋長江上首座雙層公路大橋
    帶上安全帽,登上正在建設中的楊泗港長江大橋,一覽武漢市長江上第十座大橋的雄姿,心情格外激動! (原創攝影/漢口光達) 2019年6月14日上午,我們一行6人在老橋工的帶領下,走進楊泗港長江大橋工地,受到中鐵大橋局有關部門領導歡迎。
  • 武漢兩江四岸規劃突出「長江大保護」 天興洲白沙洲南岸嘴建設...
    長江武漢段上空,空氣通透,一眼可見6座橋。長江日報記者陳卓 攝江城武漢因江得名,依江而興,「兩江交匯,三鎮鼎立」造就了武漢特有的城市格局。「兩江四岸」不僅是武漢發展的主軸,也是彰顯山水城市獨特魅力的核心窗口。24日,長江日報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武漢市兩江四岸規劃》編制完成,《規劃》指出將打造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沿江十片特色功能區片,構築濱水天際線,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引領區,打造世界一流的濱水城市。
  • 武漢了不起!第10座長江大橋完成多項世界之最,外地遊客被震撼
    武漢的夏天很熱,有火爐之稱,但傍晚時分常有自然奇觀,這令城市的一隅變得非常壯觀。而遠處的那座橋,在我的相機裡也不斷有所變化。對於這座橋,我是陌生的,猶如是對武漢這座城市一般。我來到這座城市才一年多,要是最熟悉的地方就是這窗外的風景。但我卻從未發現,原來在建築之後的那座橋是這樣的了不起:楊泗港長江大橋,位於長江水道之上,是武漢市第十座長江大橋。
  • 萬裡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今迎通車60周年
    60年前,萬裡長江第一橋,舉全國之力;60年後,在武漢的一家建橋企業,高峰時同時開建10餘座跨江大橋。目前僅在長江上已建成和在建的橋梁就接近200座,驚濤駭浪之上,不斷刷新中國和世界紀錄。橋位、橋跨、橋式、建築美學、功能布局都非常合理完美,堪稱至尊經典。」近日,記者採訪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徐恭義,作為現代大跨懸索橋的領軍人物,他對「爺爺輩」的武漢長江大橋讚不絕口。  劉長元從長江漢陽岸36樓的家中推開窗戶,武漢長江大橋清晰可見。
  • 明天,武漢第十座長江大橋正式通車!這幾個區的人有福了,又多一條...
    最近,武漢人都在等一個重要消息——楊泗港長江大橋通車今日,記者從武漢市城投集團獲悉: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楊泗港長江大橋整體色彩為「金秋黃」是武漢第十座長江大橋,長江上首座雙層公路大橋作為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重點保障線路之一,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是武漢市第十座長江大橋,也是長江上首座雙層公路大橋
  • 兩江水,幾座橋,一段武漢故事
    從木質的手搖船到近代的蒸汽輪船,武漢人靠著水上的通路往來於武漢三鎮,人車過江都要去渡口尋船,而這樣的場景也一直持續到橋梁的建立。其實在古代的武漢,就曾有成千上萬座橋梁,至清朝末期仍存世131座橋。到了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正式通車,也首次把阻隔於長江兩岸的城鎮聯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