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水,幾座橋,一段武漢故事

2020-12-20 武漢三鎮吃喝玩樂

武漢的城市版圖,就好像一副巨大的拼圖,兩江分三鎮,不同城區的不同風情,也拼湊起了這座城市獨一無二的氣質。

攝影@wenidon

長江是分割南北的天塹,而漢江則把江北的漢口和漢陽也阻隔開來,兩條大江,一百多條河流,將這片版圖割裂開來,而這種割裂感,即便是在三鎮合併多年後的今天,也仍然存在於許多武漢人的心中。

寬闊的江水就像武漢人的流動的血液,涵養出了武漢人火熱大氣的性格,也在無盡的慢慢流淌中見證了大武漢的蟄伏與變遷。

而水多之地,交通是註定不方便的,在許多年前,負責維繫武漢各區交通的,只有那些飄蕩在水面上的各類船隻。

從木質的手搖船到近代的蒸汽輪船,武漢人靠著水上的通路往來於武漢三鎮,人車過江都要去渡口尋船,而這樣的場景也一直持續到橋梁的建立。

其實在古代的武漢,就曾有成千上萬座橋梁,至清朝末期仍存世131座橋。到了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正式通車,也首次把阻隔於長江兩岸的城鎮聯繫了起來。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毛爺爺的這首詞名滿天下,這裡的「橋」說的就是武漢長江大橋,它也是新中國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的長江大橋,號稱「萬裡長江第一橋」。

西起漢陽龜山,上跨長江水道,東至武昌蛇山,上下兩層的結構,上層供車輛往來,下層為鐵路雙線軌道,四座橋頭堡矗立,一站就是六十多年。

但其實在建造初期,一切都顯得不那麼順利,建設規劃始於1910年代,1913年至1948年的35年間,先後進行過四次勘測選址和設計,但幾次的規劃都因為各種原因而擱置了,直到1957年10月,武漢長江大橋終於建成通車,才結束了武漢人只能靠輪渡過江的歷史。

攝影@谷一鳴

在武漢叫「大橋」這個名字的人有不少,他們多是在那一年出生的。也許現在還有許多老一輩的武漢人能清晰記得,通車那天車帶紅花、人山人海的盛況。

▲長江大橋通車首日盛況

如今,長江大橋上奔流不息的車流,也成了許多武漢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

而對於初來武漢或是外地遊客而言,與心愛的人一起攜手走過長江大橋,也成了永不會分離的美好寓言,這座靜靜屹立守候的大橋,也在這生動的傳說裡,多了幾分浪漫的色彩。

長江二橋是長江武漢段上興建的第二座橋梁,也是長江上第一座特大型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1995年通車的二橋比「大哥」小了整整38歲。連接了武昌與漢口的二橋,也徹底結束了「三鎮交通一橋牽」的歷史,讓武漢三鎮終於形成了一個環。

「長江二橋」這個名字深入許多武漢人的心中,但其實很多本土土著都不知道的是,長江二橋的原名是叫做武漢長江公路橋。通常橋梁的名字都是隨工程叫的,而武漢長江公路橋這個名字,也早在1994年二橋建成之前就已確定。

但隨著1995年大橋竣工,最後需要在主塔上提名的時候,參與二橋建設的工程師們討論覺得:前面已經有了一個大橋,那乾脆這個就叫二橋吧。於是「武漢長江二橋」一錘定音,深入了武漢人的內心。

如今的二橋,承擔著非常重的交通壓力,同時也擁有著極佳的城市觀景視角。腳下是流淌的江水,但包容著勇敢的渡江泳者;岸旁是成片的蘆葦,每到飛絮季節總引得遊人如織;臨到日落後的夜晚,燈光秀的靚麗也令人眩目。

白沙洲長江大橋是長江武漢段上的第三段公路大橋,也被稱為武漢長江三橋。白沙洲長江大橋的建立,連接起了洪山區的107國道與漢陽區的318國道,也成功打通了武漢的中環。

但自建成通車以來,極大的通車壓力、超負荷的車輛碾壓,也使得橋面出現過大大小小多次問題。

不過今非昔比,再經過多次大修後,目前的白沙洲大橋橋面已有了全新的技術,橋面和鋼梁的更新換代,但依然有從前沉穩大氣的模樣。

二七長江大橋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三塔斜拉橋及結合梁斜拉橋,建成通車後,將二環線的竹葉山與和平大道連結成一條快速通道。

二七大橋也區別於當時武漢江面上已建立的四座雙塔斜拉橋,絕佳的設計將美觀的橋梁融於武漢的江面美景之中,輪廓流暢、造型優美,當夜幕降臨燈光亮起,明亮的黃也將暗淡的江面點亮。

「日暮鄉關何處是,此地空餘鸚鵡洲。」從前的鸚鵡洲是一座灘涂小島,春夏季有水成島,秋冬季無水與岸相連,而如今鸚鵡洲也順理成章的成了這座連接漢陽與武昌的大橋之名。

鮮紅的橋梁連綴著長江兩岸恢弘的城市圖景,它也是世界首座主纜連續的三塔四跨懸索橋。

每當夜幕降臨,橋面上炫目的燈光亮起,鮮亮的橙紅與晨昏輝映,如同橫跨江面的巨大豎琴,也讓這片江面多了幾分人文氣息。

顏色夢幻的Tiffany藍古田橋,一經建成就引得無數人打卡拍照。中西合璧的設計,將兩座主塔設計成兩座恢弘的拱門,普魯士藍搭配凱旋門的造型,開車經過都忍不住放慢速度好好欣賞。

在拱門頂部中央,還鑲嵌著一個鏤空的武漢市花梅花的造型,在浩浩江水與湛湛蔚藍中,也體現了武漢本土的地域文化特色。

古田橋是跨越漢江的第六座橋,雙向8車道的寬度,也是漢江上最寬的一座橋,一橋聯通,讓古田片與漢陽、蔡甸之間有了最快速的通道。

其實楊泗港大橋在建設初期就受到了國內外網友的廣泛關注,Youtube視頻網站上也出現過多個楊泗港大橋的航拍大片,引得不少國外網友圍觀。

不少外國網友表示在他們國家建成這樣的大項目要花很久、很久、很久……

一位網友表示:「德國可能要花50年」

也有網友說:「5年,1.7千米,在我的國家要花一個世紀。」

楊泗港大橋是世界跨度最大的雙層公路懸索橋,中間沒有橋墩,一步跨越長江。

金秋黃的大橋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炫目的色彩粼粼的江面,遠眺是白沙洲江灘,自然風景與人文建設,在這裡得到了有機的統一。

武漢的橋,

其實遠不止十分君介紹的這些,

晴川橋、月湖橋、長豐橋、知音橋......

都採用了不同的建橋技術,

依地形地勢而起,

千姿百態卻又氣象萬千。

如今的武漢,已經集齊了9種以上顏色的橋梁:長江大橋的工業黑、鸚鵡洲大橋的國際橘、古田橋的普魯士藍、晴川橋的點絳紅、楊泗港大橋的金秋黃......

它們或色彩鮮豔,或大氣沉穩,

但都默默承載起每日人來車往的生活畫卷。

長江漢江上的橋梁越來越多,

從前的天塹已成了如今的通途,

這一座座橋梁連綴起的武漢城市版圖,

也在一天天的壯大中。

但這座城內裡的堅韌,

也就藏在這日復一日的流水中,

不動聲色,卻衝刷著武漢人的骨血。

文字:公子七

排版:公子七

圖片:公子七 網絡

十分武漢原創出品

相關焦點

  • 武漢和重慶,誰才是真正的橋都?重慶橋多,但武漢是建橋之都
    武漢和重慶,到底誰才是橋都呢?之前,重慶被一個協會認定為唯一的橋都。重慶是一座山成,而且嘉陵江和長江在此相遇,形成了兩江四岸的城市格局。長江沿線,兩江四岸比較顯著的,一個是上海,黃浦江匯入長江。一個是武漢,漢江匯入長江。
  • 新月湖橋月底通車!我們航拍了武漢的這11座橋,你pick哪一個?
    青春武漢武漢青年身邊的團團關注武漢,是與水結緣倚橋而興的一座城市>一座座橋梁連接了兩江四岸也構成一幅幅獨特的城市景觀月湖橋拓寬改造工程主橋目前已順利合龍江漢橋是武漢建造的第一座漢江公路橋,故又稱江漢一橋。
  • 大武漢 橋橋看
    //武漢的橋,恐怕武漢人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座。從前江水阻擋,過江只能坐輪渡,如今一座座飛躍兩江四岸的橋梁,使得從前的不可能變為了可能。如果你問我武漢的橋最有特點的是哪座,我想我說不出來,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武漢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哈姆雷特·橋。畢竟武漢的橋,各式各樣。「為什麼武漢的橋都該去走走?」「因為你會愛這座城市愛得更加深沉。」
  • 國內最出名的這幾座橋,每一座都有一段故事,每一座都有一段歷史
    國內最出名的這幾座橋,每一座都有一段故事,每一座都有一段歷史。四川省瀘定縣瀘定橋,我們對瀘定橋並不陌生,畢竟紅軍長徵的重要戰役「飛瀘定橋」就發生在這裡,而且還在學校裡學到了這篇文章。瀘定橋,又稱鐵索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境內。瀘定橋始建於300多年前,是中國古代橋梁建築的代表作。
  • 武漢兩江四岸規劃突出「長江大保護」 天興洲白沙洲南岸嘴建設...
    長江武漢段上空,空氣通透,一眼可見6座橋。長江日報記者陳卓 攝江城武漢因江得名,依江而興,「兩江交匯,三鎮鼎立」造就了武漢特有的城市格局。「兩江四岸」不僅是武漢發展的主軸,也是彰顯山水城市獨特魅力的核心窗口。24日,長江日報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武漢市兩江四岸規劃》編制完成,《規劃》指出將打造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沿江十片特色功能區片,構築濱水天際線,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引領區,打造世界一流的濱水城市。
  • 一座橋一段歷史,北京的這些古橋,你走過幾座?
    為了方便交通,人們修建橋梁,橋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時代,古人的智慧是無止境的,他們用自然倒下來的樹木,自然形成的石樑或石拱,溪澗突出的石塊,谷岸生長的藤蘿等作為橋梁,中國在周代已建有梁橋和木浮橋。橋梁是道路的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建築,一座座大橋在我們身邊建起。
  • 京杭大運河止於拱宸橋,兩江兩湖兩座橋,你不知道的杭州西湖
    老張將最能代表杭州的名勝古蹟總結為一句話:「兩江兩湖兩座橋」,來為大家解讀這座國際旅遊名城。兩江即流經杭州市內的最重要的兩條河京杭大運河和錢塘江。兩湖第一當然是西湖,西湖的美景、故事以及和西湖有關的名人就像西湖水一樣講不完道不盡。在西湖的發展、演變歷史過程中最重要的有兩個人,一位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另一位是北宋大文豪東坡先生蘇軾。為什麼說這兩個人重要呢?因為他們二人一個讓西湖成湖,一個讓西湖成名。
  • 淺說武漢城區漢江上的橋
    武漢,又叫江城,長江穿城而過,漢江在城區中心匯入長江,把武漢市分成三個城區:江南武昌,江北漢口、漢陽,形成「兩江交匯,三鎮鼎立」格局。過去三個城區往來交通,靠船擺渡,就形成了「碼頭」「輪渡」「汽渡」。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後,武漢長江江面上迅速建成並通車了11座長江大橋。
  • 武漢「兩江四岸」百裡長江生態廊道正式啟建
    12月7日,作為武漢「兩江四岸」規劃中「一廊」的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工程正式動工,開啟了湖北、武漢踐行長江大保護戰略的全新篇章。今年11月,湖北省委主要領導在武漢市調研長江、漢江「兩江四岸」規劃建設工作時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正確把握「五大關係」,立足百年大計,堅持世界眼光,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武漢「兩江四岸」,統籌協調好生態保護、經濟發展、防汛抗洪、生活休閒等功能布局和山、水、路、岸、產、城等空間關係,打造生活岸線
  • 聽說帶女朋友來武漢這幾座橋,她會變得很溫柔
    武漢,不僅是江城,也是橋都。在武漢,僅在長江上的橋就有11座(含在建),漢江以及其他水域上大大小小的橋也有百餘座。武漢的第一座橋就是咱們的地標——長江大橋,通車以來已經有62年,素有「萬裡長江第一橋」的美譽。
  • 安昌古鎮入口處的幾座橋,都有極其豐厚的歷史故事
    曾經站在高橋的位置,拍了「清風第一廊」廊橋的照片,側面橋體非常清晰地倒映在水中,這座三孔橋異常秀麗。踩著石板橋路繼續前行,看到一座木牌坊,高架構、牌樓頂,左右人字撐,牌匾上是黑底金字的大字「觀古覽今」,猶如時代老人在告知前來參觀的遊人,好好看,好好想,這裡每一座水上橋梁,都是古鎮一頁值得深讀的故事,觀古覽今延續新的故事。木牌坊後是一座雙孔石拱廊橋「塗山廊」,這是進入安昌古鎮街市的第二座廊橋。
  • 武漢是當之無愧的橋都,規模、數量都超過重慶主城區,非常了不起
    武漢成為橋都是當之無愧的。重慶之所以被認定為橋都,就在於數量多、規模大、品種齊全。這些,武漢基本都做得到。先說數量。武漢已經建成的長江大橋有11座,漢江大橋也有11座,長江公路隧道兩條,這些加起來就是24座。
  • 國內橋梁「最多的」城市,武漢上海都排在其後,名副其實的橋都
    提高生活水準,就會有出去散步的想法,旅行應該是這樣的如果在一個地方呆很長時間,我就想去別的地方,山,水,那裡的人,那裡的食物,體驗那裡的生活方式,體驗那裡的人如何生活,然後再回到自己的生活!今天我帶孩子們去重慶找有腿的腿,橋上可以看到橋的數量和規模,重慶是一個山水城市,這裡山川秀麗,水景各異,每次穿越山川,都要靠腿,據重慶市的統計,有四千五百多座橋,加陵江和長江中有幾十座橋,這樣的數量和密度在全國是很少見的,建築密度和施工難度也遠遠超過其他城市。
  • 武漢中心城區重新被定位 兩江四岸成為主軸 武漢的未來值得期待
    近日,據相關媒體報導,《武漢市兩江四岸規劃》編制完成,武漢將打造世界一流的濱水城市。對標上海等世界濱水名城,開發提升「兩江四岸」的核心區。此次兩江四岸的輻射範圍為長江段從天興洲長江大橋到白沙洲長江大橋,江段長約25公裡,漢江段從漢江入江口至月湖橋,江段長約4公裡,兩岸腹地延伸1至2公裡,以重要幹道為界,覆蓋主城主要幾大功能區。
  • 寧波最美的五座橋!每一座都她的故事
    有水就有橋,橋是人類同水溝通的方式。寧波位於三江匯流的地方,自古就有「三江六岸」之說。在寧波你可以看見各種各具特色的誇江大橋。她們不僅造型美觀,更是千姿百態擁抱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江廈橋中山東路跨奉化江大橋,最早可追溯至清同治元年(1862年),後幾經變革,至1990年新的江廈橋建成。橋長136.8米,寬22.5米。1999年橋梁拓寬至40.5米。
  • 一線貫通兩江交匯三鎮雄峙四海呼應……九省通衢!這就是武漢!
    >武昌、長江、漢陽、漢水、漢口攝影師:黃蕾水,是武漢的魂魄長江幹流自西向東穿流而過漢水在漢口匯入長江>這座城市的四分之一都是水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0倍在武漢你既可以最終成為了中國詩歌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意象:黃鶴樓公元1170年南宋大詩人陸遊在武漢停泊7天他這樣描述這座城市的繁華:
  • 到武漢旅遊,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古琴臺在長江大橋下橋出不遠的地方,欣賞完前面兩個,往漢陽下橋便可遊覽古琴臺,古琴臺是鍾子期與俞伯牙故事發源的地方,高山流水遇知音。古琴臺附近還有琴臺大劇院,做的相當高端大氣上檔次,有時間可以一起觀賞。4.歸元寺(推薦指數三星半)歸元禪寺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歸元寺路,由白光法師於清順治15年(公元1658年)興建。
  • 武漢長江上的第八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即將動工
    武漢晚報消息(記者 秦傑 實習生 陳棟)武漢在長江上的第八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在千呼萬喚中塵埃落定。         鸚鵡洲長江大橋,位於武漢長江大橋上遊,是規劃的新內環線重要組成部分。     鸚鵡洲長江大橋起於漢陽區江城大道墨水湖北路,向東臨動物園、沿馬鸚路穿攔江堤路、鸚鵡大道,跨長江至武昌,再經鯰魚套貨場、津水路接至梅家山立交,路線長7.8公裡,主橋為2.1公裡,橋面為雙向8車道。     該橋建設目的是要將長江大橋從重負中解救出來。
  • 聚焦| 武漢是座什麼樣的城市?5個關鍵詞告訴你
    聚焦| 武漢是座什麼樣的城市?2020年冬春的武漢,經歷了百日鏖戰,這座千年古城,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萬物復甦的這個時刻,我們熟悉的武漢回來了。
  • 武漢第一座長江大橋!
    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這座英雄的城市,總有一些標誌性建築物讓人一下子感受到那種熱血激情和心潮澎湃,而帶給我這種感受的是武漢長江大橋。在兒時某個階段的認知中,橋是小城鎮和大城市的標誌,城市有了橋的加持,就如同一個平面的世界變成了三維立體的世界,感官上很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