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又叫江城,長江穿城而過,漢江在城區中心匯入長江,把武漢市分成三個城區:江南武昌,江北漢口、漢陽,形成「兩江交匯,三鎮鼎立」格局。過去三個城區往來交通,靠船擺渡,就形成了「碼頭」「輪渡」「汽渡」。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後,武漢長江江面上迅速建成並通車了11座長江大橋。這些長江大橋,都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造型各異,聲名顯赫,聞名遐邇,擔綱重任,無可替代,和多條長江過江隧道一起,形成了武漢城區交通「主動脈」,暢通了長江南北兩岸交通往來。從這個意義上說,武漢叫做「橋城」也一點不誇張。這11座長江大橋的歷史擔當就不用我介紹。我在這裡想聊一聊藏在城區裡面漢江上的橋梁,她們如「小家碧玉」,大有藏在深閨人未識的際遇。它們主要是連接漢口和漢陽的城區交通,算是武漢城區的「支動脈」吧。武漢城區漢江上的橋梁很少為外面的人所知曉,所以我覺得有細說的必要。
中央電視臺「資訊聯播」播發了2020年武漢疫後重啟的第一個重點工程開工就是江漢七橋。前不久中央電視臺「資訊聯播」又播發「江漢七橋兩岸鋼梁合攏」的消息。
這江漢七橋名稱,我不知道是怎麼排列下來的,是按漢江上的公路橋建橋的先後順序排列?漢江上的橋梁也不都是按建橋的先後順序命名的。實際上,每座漢江橋都有自己的名字。下面我就從武漢中心城區漢江注入長江的漢江口上說起:漢江上的橋梁——
漢江口上的第一座橋梁 叫「晴川橋」。它一頭連接漢口集家嘴,一頭連接漢陽晴川閣。這座橋坐落在武漢市內環線內,在長江大橋、黃鶴樓、龜山上都能看到它雄偉的身姿。橋的造型像彩虹——
再沿漢江逆流而上不遠處,就是第二座漢江橋。這座橋的歷史較悠久,可能是漢江上的第一座橋梁,「礄口區」的得名就始於這座橋。這座橋和長江大橋、長江二橋共同畫圓武漢三鎮的內環線。這座橋,人們都叫它「江漢一橋」——
再繼續逆流而上,就是漢江上倒數的第三座橋——「月湖橋」。月湖橋造型像風帆,單塔,很漂亮。它連接天河機場、漢口礄口和漢陽月湖、中國車谷、軍運會賽場——
繼續逆流而上,不遠處,就有一座鐵路橋梁。這橋梁的歷史還要悠久,它是老京廣線上的漢江鐵路橋——
繼續逆流而上,不遠處就是「江漢二橋」,後改名為「知音橋」。這座橋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它連接漢口太平洋段建設大道和漢陽郭茨口、王家灣,是武漢二環線漢江上的重要橋梁——
繼續逆流而上,不遠處就是在建的江漢七橋了,所以說它「七」的來歷就有點莫名其妙了。據說這座橋梁建成後,可以緩解二環線上知音橋上交通壓力——
繼續逆流而上,不遠處又有一座橋梁。這座梁叫做「古田橋」。它連接漢口古田二路長豐大道和漢陽——
繼續逆流而上,不遠處就是「長豐橋」了。長豐橋是三環線漢江上重要橋梁。三環線承擔著過境車和載重大卡車的任務,交通很繁忙——
繼續逆流而上,不遠處,進入東西湖區段,就是「四環線漢江大橋」。四環線,是武漢市中心城區外擴的邊緣線——
繼續逆流而上,又見到一座橋梁——中法友誼大橋。它連接東西湖區和蔡甸區中法新城——
繼續逆流而上,就是武漢市外環線,即京珠高速武漢段漢江上的橋梁——
再逆漢江而上,就是一座繞城高鐵去宜昌方向的漢江鐵路橋梁——
繼續沿漢江逆流而上,就出了武漢市區,進入孝感市漢川境內了……
我在這裡不厭其煩地細數武漢城區漢江上的橋梁,從「江漢七橋」說開去,目的是跟沒到武漢的人普及一下武漢城區漢江上的橋梁……希望能對讀者了解武漢城市的地理風貌有所裨益。
作者/來源:長江大橋同齡人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