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真的弄明白了這句話真正的含義了嗎?

2021-01-08 羅輯回歸

生活中,經常聽到催婚的人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掛在嘴邊。大意是沒有子孫是為最大的不孝順。然而這樣理解這句話對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談一談這句話真正的含義是什麼?

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

原文大意為:不孝順的行為有很多種,其中以沒有盡到作為後代人責任最為嚴重。舜在沒有告知自己的父母情況下就娶了自己的妻子,是為沒有盡到告知父母的責任。

從原文中分析也不難發現,舜娶老婆沒有告訴父母,被定義為「無後」,如果理解為沒有後代,很明顯邏輯上講不通。所以無後」並非沒有後代的意思,「無」可理解為「沒有」,「後」可理解為「後代的責任」。

無後為大可以理解為:沒有盡到做後代的責任是最大的不孝。

大家現在明白了嗎?

相關焦點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孟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現在普遍的理解是,「在不孝的行為裡面,沒有後代是最不孝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婁讀lou二聲)全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裡「三」指多的意思,其正確解釋是,「不孝的行為有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最為不孝。舜沒有告訴父母就娶妻,是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君子認為還是告訴父母比較好」。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實我們都誤解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而我們常常會聽到老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其他兩孝又是指的什麼呢?想必我們都聽過這一句話,常常有一些家長,也經常會用這一句話來壓自己,沒有結婚或者沒有嫁人的兒女。但是其他的兩孝又是指的什麼呢?又是誰提出了這樣的一個觀點呢?根據史料記載,這一句話最初出現在《孟子》中。其中原文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是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 【講點兒法】你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正含義嗎?
    【講點兒法】你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正含義嗎?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孟子·離婁上》)孟子說這話也有兩千多年了,一直以來諸多觀點都默認「無後」為沒有後代的意思。但是近幾年來,屢屢有人提出異議,認為「無後為大」這句話一直被人誤解。他們認為,「無後」應該解釋為「不盡後輩的本分」。
  •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真明白是啥意思嗎?另外兩個是啥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真明白什麼意思嗎?另外兩個是啥?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一句俗語來頭不小,而且相信大家也應該是耳熟能詳,這句俗語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為什麼說它來頭不小呢?這句話的原文是出自《孟子·離婁上》第二十六章,看到這相信大家也就知道說這句話是大名鼎鼎的孟子,而作為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孟子不可能無的放矢,這一番話肯定也是有著他的目的所在的。在《孟子·離婁上》的第二十六章中寫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在現在有兩種不一樣的解釋。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實精華在下半句,道盡了人性的現實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種話就是現代人拿去勸說晚輩結婚生子、傳宗接代用的。 一句流傳了上千年的老話真的是大眾所認為的那樣嗎? 想要正確的理解它,就必需要找到此話的源頭,它是出自於《孟子·離婁上》,原文如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
  • 父母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婚後才懂婚姻的「大」並非如此
    有一句話叫「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一直貫穿在我們的思想中,又想著百善孝為先,所以有時候愛與不愛對於自己好像不是那麼重要,不管愛與不愛,至少要孝敬,所以有時候哪怕不愛,到了結婚年齡也要奉旨成婚,但是又有多少人是因為背負著「孝」之名,過著不幸福的婚姻呢?
  •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正含義是這樣,再也不怕媽媽催婚了
    馬上又要過年了,每到過年的時候,很多大齡青年都會面對一個共同的難關,那就是父母和親戚的花式催婚,而父母最常用的說辭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他們往往會說,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說法,如果不儘快結婚,生育後代,那就是大大的不孝。
  • 被誤解了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應該這樣理解
    在古裝電視或者網絡古言中,我們總會看到不能生孩子的女人被夫家休棄的時候,就會說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瞧瞧,你不在孩子,就是大大的不孝順呀!所有,我們從來都沒有懷疑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裡的「後」指的就是孩子,後代。有人還會問,既然不孝有三,那第二和第三是什麼呢?三人成眾,三木成林。「三」 在古漢語中用來表示「多」的意思,並不是真的表示數詞「三」。而「後」的意思是你有沒有盡到後輩應盡的義務。並不是我們理解的子孫後代。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是什麼?
    所以,古代有句俗語叫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想大家都對這句俗語非常熟悉,絕大部分的朋友都會這樣理解:不孝順的行為有三種,但是,沒有子嗣、沒有傳宗接代,是最不孝順的。
  • 都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是什麼你知道嗎?
    我們都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出自孟子的《孟子·離婁上》,孟子他老人家認為不孝順的表現有很多種,但是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是最不孝順的。「無後為大」,這裡指的無後並不是說沒有後代的意思,而是指沒有盡到後輩應盡的本分。
  •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無後」究竟是什麼意思?
    有些催婚的方式比較委婉,有意無意說:兒子,你看人家鐵柱,年齡跟你一樣大,孩子都上小學了,最近老婆又懷了二胎,人比人氣死人啊!有些父母非常直接,會語重心長地說:「兒子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千萬不能讓咱家絕後啊!」在中國古代,人們非常重視傳宗接代,甚至認為娶妻生子就是為了延續香火,妻子若沒有生兒子,哪怕夫妻關係再好,也有可能被丈夫以「無子」的理由休掉。
  • 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難道沒有兒子,就是大不孝嗎?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大家很熟悉,很多人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孝有三種,沒有後代為最大,再具體一點,就是沒有生兒子,就是大不孝。所以這句話經常用來勸別人結婚生子,甚至被當成重男輕女的理由。如果這樣想法,那就嚴重誤解古人的意思了。
  • 常聽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那第二和第三不孝又是啥?
    可能是全天下父母都這樣吧,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抱孫子的盼望也越來越高,常常催著沒有結婚的兒子女兒快點結婚,又催那些結婚的兒子女兒快點生小孩,「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就好像成為這些父母的口頭禪,但話說回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第二和第三的不孝又是什麼呢?
  • 人們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另外的兩個不孝指的什麼?
    人們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另外的兩個不孝指的什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想必大家都聽過這句話,甚至一些家長也拿此話壓尚未娶嫁的兒女。那麼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什麼,其他的「兩孝」又是指什麼呢,又是誰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呢?
  • 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卻不知還有這意思
    那個臭小子,都三十好幾了,一點都不著急,說自己還沒準備好結婚,讓我不由得冒出一句:』你沒準備好,那我什麼時候才能抱上孫子啊!古語有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這個不孝子!』」看到她氣呼呼而又可愛的樣子,我不禁樂了。於是,跟她聊起了這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話題。
  • 俗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難道生女兒真的就是不孝?
    今天奶爸就來揭開「不孝有三,無後大」,這句流傳廣泛俗語的「神秘面紗」,還原真相!儒家經典《孟子》話說在中國古代典籍當中,有一部叫《孟子》,裡面有一篇叫《離婁章句下》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
  •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知道另外兩個是什麼嗎?
    我們經常說「百善孝為先」;還有古代蒙學教材,教授孩童說「首孝悌,次見聞」;還有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輕毀」等等。孝之一字,已經深入到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融入到了我們的血液裡。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傳宗接代是孝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那麼,你知道「不孝有三」中的另外兩個是指什麼呢?「無後」真的指沒有子嗣嗎?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種不孝是哪兩種?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管是在電視劇裡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無論是電視劇還是日常生活中,老人們總是會搬出這句話來教育後代,那就是希望後代能夠多多生育子女,而且儘量早婚早育。在古代,人們非常重視「孝道」。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正含義是怎樣的
    孟子說:「不孝的情況有三種,其中以沒有後代的罪過為最大。舜沒有稟告父母就娶妻,為的就是怕沒有後代。所以,君子認為他雖然沒有稟告,但實際上和稟告了一樣。」中華民族傳統上十分重視對祖先的祭祀,歷史上長期有設立宗祠和祖墳的傳統,在現代,我們依然保留著清明節上墳的習俗。傳統上,男性後裔肩負著祭祀祖先、上墳掃墓的職責,如果一個家庭沒有男性後代,其先祖就會無人祭祀,成為「孤魂野鬼」,這一情形被稱為「絕後」,也就是最大的不孝。所以,「傳宗接代」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核心觀念。
  •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指的是什麼?看過才明白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指的是什麼?看過才明白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構成我們燦爛文化的主體則是儒家思想。自春秋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後,儒家思想就迅速在列國傳播開來,後來漢朝定儒家為官方學說,儒家思想正式成為古代中國的思想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