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四川樂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水位迅速上漲。洪水已經漫過樂山大佛腳趾,即使是1998年大洪水,洪水也才到達佛腳平臺,但尚未淹到佛腳,可以說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
我國夏季(雨季)盛行東南季風,而四川盆地西北高東南低,導致攜帶大量水氣的東南季風在四川盆地於高山遇高山阻擋,形成地形雨;四川盆地氣候溫暖溼潤,盆地內部蒸發的水汽無法散出,繼續聚集在盆地內部形成降雨,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盆地邊緣山地降水十分充沛,如樂山和雅安間的西緣山地年降水量為1 500~1800毫米, 為中國突出的多雨區,但冬幹、春旱、夏澇、秋綿雨,年內分配不均, 70~ 75%的雨量集中於6~10月。最大日降水量可達300~500毫米。
因為盆地地形,主要是由於盆地內空氣潮溼,天空多雲。雲層遮擋了部分太陽輻射,白天雲下氣溫不易升高,對流不易發展。夜間雲層能夠吸收來自地面輻射的熱量,再以逆輻射的方式把熱量輸送給地面。所以雲層對地面有相當地保溫作用,使夜間雲下氣溫不致過低,所以夜雨較多,夜雨佔總雨量的60~ 70%以上。
而今年的降雨量則突破了往年均值,根據中央氣象臺全國降水量實況圖顯示,綿陽綿陽多地一小時降雨量超過30毫米。截至8月15日23:55,綿陽城區一小時降雨量,先後在20時、21時位居全國第一。四川15地累計雨量超500毫米!一周降水就破了8月紀錄,可以說是歷史罕見暴雨。
因為洪水太猛,四川甚至採取了「重車壓梁」方式增強橋梁自重,提高洪峰對橋墩衝刷時的梁體穩定性。搶57094次(總重量超3800噸)、搶57096次(總重量超4300噸)兩列重載貨物列車分別被機車推上寶成鐵路上下行涪江大橋,應對洪峰過境。
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因為簡支梁橋,橫向的橋面和豎向的橋墩之間,並不是紋絲不動的剛性連接,一般都是用兩者之間的支座連接在一起的。
簡單說,梁體是直接放在墩臺支座上的。尤其明橋面也就是鋼梁橋區段要考慮繞度、鋼軌的熱脹冷縮和梁體的熱脹冷縮不同步等情況。墩臺支座一般是活動或半活動支座。也就是說梁體是放在帶「軲轆」的板上的,就像是搭積木一樣。
所以如果出現了一個怪獸,直接在橋梁底下,是可以很容易就能把橋面舉起來砸奧特曼的,或者是很容易從側面把橋面推向奧特曼。不過出現怪獸的機率太小了,而車輛都是在橋面上運動,所以橋面承受的就只有列車往下壓的力。
而洪水過境,就相當於一隻大怪獸,在側面推橋面,而且我們要知道,洪水從上遊過來,是帶來了很多的幫手的,比如樹木、建築物殘骸、垃圾、泥沙、石頭、甚至是油氣罐,它們會以很快的速度衝擊大橋,對大橋造成傷害。
那這個時候就只有把列車推上去,增加重量,讓洪水推不動。
雖然橋面是搭在橋梁上的,但是如果重量太大了,你也很難推動,就好像桌腿支架上放一個桌面,你今天和媽媽吵架了,想要掀桌,很輕鬆掀起了,但是如果上面放了500斤的米,你想掀起了就很難了!
正因為此次洪水達到了百年一遇,『百年一遇』,並不是說恰好每隔100年出現一次,而只是說這一量級的洪水在很長時期內平均每年出現的可能性為1%。而對於具體的100年來說,可能會不止一次出現,也可能一次都不會發生。
一般以洪水的洪峰流量或洪水總量的重現期為標準,將洪水大小劃分為4個等級。重現期小於5年的洪水,為小洪水;重現期大於等於5年但小於20年的洪水,為中等洪水;重現期大於等於20年但小於50年的洪水,為大洪水;重現期大於50年的洪水,為特大洪水。而本次四川洪災屬於1955年以來,最大一次洪水,重現期大於50年,為特大洪水。
目前四川已經啟動了I級防汛應急響應,在四川歷史上,II級應急響應只有5次,分別在2010年、2011年、2012年、2018年和今年,此次啟動I級防汛應急響應,說明四川省目前防汛形勢已經異常嚴峻。
2020年,極端災害明顯增多,對全球人民來說,都註定不是好過的一年。大家一定要做到科學的防禦,這樣才能夠完美的避免自然災害所帶來的影響。最後,我們也像所有奮鬥在抗洪一線的人致敬,希望他們都可以平安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