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洪水還有這麼多小知識——趣味科普

2021-01-17 騰訊網

關鍵詞:汛期 洪災 蓄滯洪區

「珈治洪平,燕助水清——武漢大學聯合北京大學開展防洪與水環境知識普及活動實踐隊」由來自武漢大學的50名本科生和來自北京大學的18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組成,從防汛概念措施與水利工程、水環境與水資源兩個角度出發,通過聯合調研、合作撰稿對防汛與水環境基本原理和時事熱點進行知識普及,為提高廣大群眾應對洪澇災害、保護水環境的科學意識助力,傳播水利正能量。

想必每個夏季都是廣大人民期盼的季節,女生們可以穿上漂亮的小裙子,和心愛的人一起在宮崎駿的夏天裡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然而,當你看到下面這張一片像海洋一般藍汪汪的降水預報圖——

2020年7月30日-8月8日全國降水預報圖,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

我想,現在被暴雨勸退還滯留在家的你,只能生無可戀地說一句:

在一系列連續特大暴雨的衝擊下,一些地方變成了這樣……

還有這樣……

城市遭洪水襲擊圖,圖源網絡

這是因為中國的汛期常在5~10月,而夏季也是暴雨多發季節,很容易就造成我們經常所說的洪水。那麼,究竟什麼是汛期呢?

1、什麼是汛期?汛期有規律嗎?哪些情況會引起汛期的來臨?

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節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規律地顯著上漲時期。「汛」就是水盛的樣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時期,汛期不等於水災,但是水災一般都在汛期。

汛期概念解釋,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朝聞天下》

我國汛期主要是由於夏季暴雨和秋季連綿陰雨造成的。我國汛期規律總體上是——南方入汛時間較早,結束時間較晚;北方入汛時間較晚,但結束時間較早。

汛期時的河流,圖源網絡

汛期來臨原因主要有:

暴雨或強連陰雨;

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凍;

春季北方河源冰山或上遊封凍冰蓋融化以及南方春夏之交進入雨季。

我們知道了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時候,那麼洪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2、洪水形成原因是什麼?

降雨是產生洪水的最主要原因,但同時又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簡單來說,當水流流量超過水渠、小溪或河流的承受能力時就會產生洪水

洪水形成原因,圖源網絡

江西鄱陽遭洪水襲擊,圖片來源:@新華網

除自然因素外,人為因素對暴雨洪澇災害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破壞森林植被,引發水土流失。

(2)圍湖造田,影響蓄洪能力。

(3)侵佔河道,流水不暢。

(4)防洪設施標準偏低。大部分城市防洪標準只有20~30年一遇。一旦遭遇歷史罕見洪水發生,則必然釀成大水災。

(5)大中城市過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加劇了城市洪澇險情。

古人云:「暴雨連綿霧罩山,千溪急哮匯江間。」暴雨洪水一哄而來,洪水過後都是泥漿般的黃色,我們不禁對這「茫茫一派黃泥色」感到吃驚與擔心,我們的自來水供應還安全嗎?

3、一場洪水過後,我們所居住城市供應的自來水安全嗎?

不安全。一場洪水會大量沉積有機物、無機物、泥沙、垃圾等汙染物質經雨水衝泡,對河流和水庫造成嚴重汙染,這些水體汙染很可能超過自來水廠對入水的淨化能力。

而且,若是雨澇情況嚴重,積水淹沒了自來水廠的工藝池,那自來水廠也會失去相應的淨水作用。再加上城市自來水管道普遍存在老化、生鏽等問題,在地表水增多的情況下,細菌、病毒、重金屬等汙染物隨之進入自來水管道,而即便是符合國標的自來水,也還是推薦大家將自來水燒開再喝。

洪水的危害不言而喻,而且大多是由強降雨引起的,我國對於暴雨預警也有詳細的劃分,為我們敲響警鐘,以便做出防範措施。

4、暴雨預警信號是如何劃分的?

暴雨預警信號是氣象部門通過氣象監測在暴雨到來之前做出的預警信號,暴雨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暴雨預警信號劃分,圖片來源:@新華網

洪水與暴雨一樣,也有大小之分,對於我國出現過的洪水是怎樣劃分的呢?

5、洪水的不同等級應該如何劃分?

洪水要素重現期小於5年的洪水,為小洪水;

洪水要素重現期為5年~20年的洪水,為中洪水;

洪水要素重現期為20年~50年的洪水,為大洪水;

洪水要素重現期大於50年的洪水,為特大洪水。

洪水等級劃分,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大洪水給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多影響,「百年一遇」的洪水更是我們關注的話題,其中的「百年一遇」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呢?

6、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每一年遇到這種流量的洪水概率是1/10嗎?

是。水文現象的重現期具有統計平均概念,比如,在1000年的水文資料中,達到一定標準的洪水共計發生10次,則在統計意義上平均100年發生一次,於是我們稱之為「百年一遇」。但事實上100年中百年一遇的洪水可能完全不出現,也可能出現2次、3次等。只能說對於某一年來說發生百年一遇洪水的概率為1%,不遇到的概率為99%,利用乘法原理我們可知,N年中至少發生一次百年一遇洪水的概率就是:

例如,我們若想知道10年中至少發生一次百年一遇洪水的概率,只需將N=10代入上述公式,經計算概率約為9.6%,同理可推求100年中至少發生一次百年一遇洪水的概率約為63.4%。由於是概率問題,因此百年一遇的洪水有可能幾年就會遇到。

除了剛才所說的「百年一遇」,「蓄滯洪區」也是洪災中的常見詞彙。

7、什麼是蓄滯洪區?蓄滯洪區群眾轉移要注意什麼?

史上就是江河洪水淹沒和蓄洪的場所。將有條件地區開闢為蓄滯洪區,有計劃地蓄滯洪水,是流域或區域防洪規劃現實與經濟合理的需要,也是為保全大局,而不得不犧牲局部利益的全局考慮。

蓄滯洪區轉移注意事項,製圖@王雨欣

那麼有人會問,我又不在蓄滯洪區,甚至也不居住在洪災常發生地區,還要了解防洪知識嗎?

8、不是居住在洪災經常發生地區的人是否有必要掌握一些防洪知識以及需要掌握哪些防洪知識?

有必要。洪災不經常發生的地區,不代表洪災永遠就不發生,天災人禍,總是降臨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而且沒有災害會在發生前提前告知我們,讓我們有時間預備。此外,我們不一定永遠呆在一個地方,將來外出求學、務工、旅遊時,有一定機率會遇到洪水,在那時,我們就會慶幸自己學習了這些知識。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平時掌握一些防洪知識,將來在某個時間,某個地方,就可能用到,就可能保下我們的生命。

防禦泥石流口訣,製圖@王雨欣

防洪的必要性與它的危害密切相關。在認識到掌握防洪知識的必要性後,下面將通過一些數據讓大家更加直觀地感受洪災所帶來的危害。

9、近些年來洪災對工農業和各行各業產生哪些危害?

舉例2018年,全國31省(自治區、直轄市121490縣(市、區)19515鄉(鎮)遭受洪澇火害,受災人口5576.55萬人。因災死亡187人、失蹤32人,緊急轉移836.25萬人。倒塌房屋8.51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615.47億元。具體損失統計見表2-1。

損失統計表,數據、圖片來源:中國水利部

(1)農業受災情況

全國因洪澇農作物受災面積6426.98千公頃,其中成災面積3131.16千公頃、絕收面積691.60千公頃,因災糧食減產121.30億公斤,經濟作物損失166.66億元,農林牧漁業直接經濟損失657.71億元。具體損失統計見表2-2。

農水中的農作物,圖源網絡

損失統計表,數據、圖片來源:中國水利部

(2)工業和交通運輸業受災情況

全國因洪澇停產工礦企業71402個,鐵路中斷101條次,公路中斷48179條次。機場、港口臨時關停263個次,供電線路中斷13720條次,通信中斷68293條次。具體受災統計見表2-3。

洪水時的道路,圖源網絡

受災統計表,數據、圖片來源:中國水利部

(3)水利設施受災情況

全國因洪澇損壞大中型水庫18座、小型水庫510座、堤防32440處計5369.47公裡、塘壩16924座、護岸18856處、水閘3210座、灌溉設施73005處、水文測站1342個、機電井20156眼、機電泵站4452座、水電站187座,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增隆昌水庫,中型)因超標準洪水垮壩和副壩決口,水利設施損失257.98億元。具體受災統計見表2-4。

洪水時的水利設施,圖源網絡

受災統計表,數據、圖片來源:中國水利部

汛期與洪水小知識你都有所了解了嗎?千言萬語終歸一句話:「汛期來臨,注意安全,保護自己!」

武漢大學聯合北京大學開展防洪與水環境知識普及活動實踐隊

指導老師:張權、劉嘉梅

撰文:王雨欣

圖片:王雨欣,邱嘉琦

排版:柳養清,張顯龍,王雨欣

資料收集:鄭琰(北京大學),陳澤靈,楊晨溪,陸紅錦

【參考文獻】

[1]王建躍.認識洪水——問題與解答之二 洪水產生的原因[J]. 中國防汛抗旱,2011,21(06):75.

[2]洪水等級劃分[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3,03:50.

[3]要威.新形勢下長江蓄滯洪區建設與管理思考[J]. 長江技術經濟, 2019,3(02):99-104.

[4]張敏.洪災應急避險常識[J].吉林勞動保護,2015,06:42.

[5]水利部公布2018中國水旱災害公報[S].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18.

相關焦點

  • 魚類趣味小知識科普 以下哪種動物生活在海裡,屬於真正的「魚」?
    :原標題:魚類趣味小知識科普 以下哪種動物生活在海裡,屬於真正的魚? 以下哪種動物生活在海裡,屬於真正的魚?以上是螞蟻莊園5月22日的問題,答對可以領取官方提供的每天一份的180g小雞飼料。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真正的魚的答案吧。
  • 趣味科普課程 創造科普教育新篇章
    探秘光的旅程    普及科學知識    在本次活動中,奧林巴斯通過內容豐富的科普課程,在資深物理老師的趣味講解下,將小朋友們帶入到一場引人入勝的「光的旅程」中來,感受光學科技的無窮魅力。    在「光的旅程」第一站「奇妙之光」中,以「彩虹的顏色從哪裡來」為切入點,老師通過簡單易懂得的語言為小朋友們講解了光的色散和光譜現象。
  • 124道小學生趣味科普小知識,收藏跟孩子做問答遊戲,提升知識
    今天朱老師分享的是,124到小學生趣味科普小知識,日常生活裡,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問答遊戲,既提升了課外知識點,又是非常好的親子互動時間,是非常有益的,還能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快收藏一份跟孩子一起問答起來吧!更多電子版資料同步練習、知識點歸納、單元測試題、期末期中題、專項練習等。
  • 科普知識丨核電科普小知識
    科普知識丨核電科普小知識 2020-11-09 23:2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歷史教師做知識短視頻 抖音網友贊趣味科普
    最近,不少教師在短視頻平臺抖音上開設了自己的帳號,通過製作趣味短視頻,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裡也能獲取知識。抖音網友「歷史教師王漢周」就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向網友們講解了不少歷史知識。在一則短視頻裡,他用一張拍攝於1869年北京的照片講解了當時修腳師傅的生活狀況,修腳師傅在當時不僅提供剪腳指甲的服務,還是流動的醫生,為人們治療雞眼等和腳相關的疾病。
  • 離石:血液科普知識走進小學課堂
    11月27日,呂梁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來到離石區城內小學,為小朋友們送上了一堂淺顯易懂的血液知識科普課。 課堂上,血站工作人員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豐富的圖片,精美的課件以及生動的故事,用通俗化、趣味化的方式,給學生們講解了血液成分、血液在身體內的功能以及無償獻血的意義和獻血流程等內容。
  • 知識寫成只是!科普圖書低級錯誤比比皆是,家長「掃雷」成難點
    圖文並茂、新奇好看的科普圖書,一向是捕獲少兒「芳心」的「熱門選手」。在趣味中汲取知識養分的同時,人們也期待,這份營養能更加「純淨無瑕」。書中將「知識」寫成了「只是」。調查知識錯誤不少 低級錯誤真礙眼不久前,北京農學院碩士研究生雷廣元無意間翻看朋友的《我們愛科學》雜誌,2019年6月(下)那一期中,幾頁關於蝸牛的知識引起了他的興趣。
  • 北京:「趣味氣象」科普活動走進幼兒園
    氣象科普走進幼兒園。馮子晏 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馮子晏報導  作為北京市氣象局2016年「3.23」世界氣象日科普宣傳活動之一,3月16日,北京市氣象局來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六一幼兒園開展「3.23」氣象日科普宣傳系列活動,給幼兒園大、中班200餘名小朋友帶來了一次別樣、趣味的氣象科普體驗。  活動設為室內和室外兩個專場。
  • 饑荒科普站:關於饑荒護甲你不得不知道的小知識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阿誠的饑荒科普小講座,今天主要內容的主講人是我們的安德曼。安德曼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關於遊戲世界中護甲對於生存影響的相關內容,話不多說,我們直接進入正題。關於橄欖球帽的冷知識:在美式足球中,橄欖球曾經是用動物皮革所做的,並統稱為豬皮,所以饑荒中橄欖球帽子的製作主要材料為豬皮。主副護甲的辨別除非你真的很閒且很富裕,可以去挨一下揍來判斷主副護甲。當然,開mod判斷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 雲遊中科院,觀趣味科普丨偽裝成鳥屎,這種蛙逃命有「招」
    中科院成都分院也搞起了網上直播四川在線記者 熊筱偉峨眉山野外夜探彈琴蛙、趣味信息檢索……5月23日,中科院成都分院2020年公眾科學日活動啟幕。受疫情影響,這次主要開展線上科普講座、科普展播及野外考察直播等線上活動。但公眾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或關注中科院成都分院公眾號等方式來獲得相關連結。23日上午,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實驗師蔣珂正在直播介紹各種兩棲爬行動物。一隻僅一節食指那麼大的小蛙吸引了記者注意,「這是白斑稜皮樹蛙,它受到驚嚇就會縮成一團,偽裝成一坨鳥屎。」 蔣珂笑言,這是它的逃命「絕招」。
  • 趣味科普學英語-54-你是夜貓子嗎?
    《趣味科普學英語》介紹《趣味科普學英語》精選內容有趣的科普類話題,短短幾分鐘,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英語的提升,還有知識層面的擴充。真的是一舉多得!導讀關於健身常見的17個誤區,本視頻為你一一闢謠視頻還有研究表明 作息時間與生物鐘In another study, peoplewhose circadian rhythms偏差超過兩個小時的人were more than two hours off,
  • 互動答題系統,適合知識科普、趣味競賽
    互動答題系統的原理互動答題系統,運用了投影技術和多屏分割顯示技術,利用捕捉設備(感應攝像機)對答題者選擇答案的位置和動作進行捕捉拍攝,採集後由軟體系統分析,從而實時產生對錯判斷、積分獎勵與題面更換,十分富有趣味性。
  • 趣味科普學英語-45-耳朵的作用除了聽,還有什麼?
    《趣味科普學英語》介紹《趣味科普學英語》精選內容有趣的科普類話題,短短幾分鐘,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英語的提升,還有知識層面的擴充。真的是一舉多得!導讀除了聽,耳朵還有很多其他作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和面神經相伴的 還有味覺神經It’s called chorda tympani.
  • 陶山社區開展趣味「DIY」造紙術科普活動
    陶山社區開展趣味「DIY」造紙術科普活動
  • 書單|5 本最「與眾不同」的科普書籍:以言情的方式寫數學科普你...
    在傳統的印象中,科普書籍都是十分呆板嚴肅的,尤其是物理、數學等學科的科普書,更是晦澀難懂;不過現在通俗易懂的科普書籍也越來越多了,給了很多人一個更有趣味地了解世界的方式;但是有些科普書卻可能趣味過頭了,變身成了言情、散文或者武俠小說,但是偏偏一點都不影響他們的專業性;那麼就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些
  • 一部科普小知識在B站成為了番劇?
    很多刷某音和某手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這樣一位大大,粉絲超千萬,在各大平臺都有著不小的粉絲群。而大大的主要作品就是科普小知識——我是不白吃。這位大大的動漫第一集就給了小蛋很多驚喜,一個不算很靚的主角,一隻不算很美的蝸牛,一條不算優美的帶魚,但是卻吸粉無數,大受歡迎,不僅是因為這部動漫是我們國民都認同的畫風,而且補充了很多大多數人不知道的冷知識(例如:小蛋才知道蝸牛屬於雌雄同體,周天子愛吃螞蟻醬等各種新奇小知識)。
  • 公交趣味科普丨身穿木棉紅、肩扛五角星,你可知為何?
    公交趣味科普丨身穿木棉紅、肩扛五角星,你可知為何?>聽了這麼多有趣的小知識你肯定對廣州車長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那麼請聽題問>原標題:《公交趣味科普丨身穿木棉紅、肩扛五角星,你可知為何?》
  • 冬至科普小知識
    科普小知識冬至是中國傳統節日,每年12月22日前後是冬至「冢藏之氣至此而級也」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又稱之為冬至線},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先人的解釋是,陰極直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而至,故曰冬至。
  • 為什麼近些年很少聽說黃河發洪水了,而關於長江洪災卻比較多?
    我想最近關於長江洪災的新聞,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吧。尤其是江西鄱陽湖水域,已經超出了1998年華東水災的水位,形勢十分嚴峻。 其實關於水災的問題,作為國人,已經見怪不怪,尤其是長江,幾乎幾十年發生一次大規模,對了,還有北方的黃河,在以前也是經常發生洪災,受災最嚴重的地區莫過於河南省。
  • 為什麼近些年很少聽說黃河發洪水了,而關於長江洪災卻比較多
    我想最近關於長江洪災的新聞,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吧。尤其是江西鄱陽湖水域,已經超出了1998年華東水災的水位,形勢十分嚴峻。 其實關於水災的問題,作為國人,已經見怪不怪,尤其是長江,幾乎幾十年發生一次大規模,對了,還有北方的黃河,在以前也是經常發生洪災,受災最嚴重的地區莫過於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