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輿情觀察:大變革·騰訊組織架構調整意味著什麼?

2020-12-11 輿情頻道

輿情概述

9月30日清晨6點30分,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發出一封全員信,正式啟動了騰訊歷史上第三次重大組織架構調整。聲明發出後,30日白天各大媒體紛紛報導轉載,引起網絡關注和熱議。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提到,這將是騰訊邁向下一個20年的新起點,並認為「網際網路的下半場屬於產業網際網路」。

走熱分析

1.傳播趨勢:9月30日成曝光增長關鍵節點

數據統計時間:9月30日至10月10日(單位:篇);

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通過對「騰訊組織架構調整」事件曝光後十一日傳播數據進行統計可以發現,此次事件輿情在曝光首日即9月30日出現高峰,之後呈回落趨勢不斷降溫,報導量在10月1日以後穩定在1000-2000篇次區間的活躍狀態。10月4日《每日經濟新聞》發表《騰訊國慶「不放假」:部門大調整、騰訊音樂要上市、22億砸向年輕人…》的文章稱,騰訊3日晚間宣布投資B站22億,使得輿情出現繼曝光首日之後的第一個小高峰,之後輿情呈回落態勢。10月8日,財聯社發表文章《騰訊架構調整後2B啟幕:盤中股價卻跌破300港元創14個月新低》,稱騰訊股價出現嚴重跌落。呈現繼輿情曝光首日後的第二個聲量高峰,之後輿情回落降溫,截至數據統計時,輿情一直處於回落態勢。

2.傳播渠道:網絡媒體為主力傳播渠道

數據統計時間:9月30日至10月10日;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從各個渠道的數據統計來看,網媒、APP和微信三種渠道的傳播量佔話題總體傳播量的九成以上,尤以網媒的傳播量最為突出。該事件最先曝光於9月30日凌晨,騰訊總裁劉熾平發布了一封內部員工信,之後由虎嗅網發出,由此輿情事件開始在網絡媒體平臺傳播,並迅速蔓延到微信、APP等渠道。特別是騰訊官方微信公眾號30日早間發布的《騰訊啟動戰略升級:紮根消費網際網路,擁抱產業網際網路》一文,閱讀量迅速突破10萬+,引發事件傳播熱潮。

3.核心傳播力:網絡媒體平臺成主要輿論傳播陣地

媒體核心傳播力

數據統計時間:9月30日至10月10日;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從各渠道TOP級傳播主體來看,網絡媒體平臺成為推動此次事件傳播的主要陣地。在網絡媒體平臺傳播量前五中,新華網以82篇次佔據首位,其中文章《巨頭紛紛調整組織架構,網際網路到「下半場」了嗎?》引發較大傳播量,「當前時代任何網際網路企業,都不應該忽略『ABC』以及『ABC』帶來的產業變革」觀點引起媒體廣泛認可。

微信核心傳播力

微博核心傳播力

除在網絡媒體平臺上發布的文章引起巨大傳播以外,微博微信也形成了兩微巨大傳播級。騰訊官方微博「騰訊公司」在30日早間發布的《騰訊啟動戰略升級:紮根消費網際網路,擁抱產業網際網路》文章,轉評量達17000餘次,目前該文仍處於微博置頂狀態。

綜合來看,騰訊官方發布的微博及微信引起廣泛關注,在一定意義上也帶動了輿論的走向,使得大部分媒體,包括主流媒體、自媒體在報導過程中都傾向於積極立場進行報導和評價,整體輿論態勢偏正面。

各方觀點

輿情發展到目前來看,關於騰訊改組事件,網上議論聲此起彼伏,綜合來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第一、B端業務不協調,直接影響到業務發展,騰訊改組是「內憂外患」時期的關鍵轉身;第二、在騰訊雲之外,「社交+內容」是騰訊此次組織架構大調整的真實目的;第三、僅從改組角度來說,騰訊改革認可度較低,真正實力在於雲計算與產業的結合。第四、從正面角度高度評價騰訊改組,認為其是新形勢下的社交化轉變;第五、保持中立客觀態度,以前瞻性目光看待騰訊架構,建議其時刻保持危機意識。

1.媒體觀點

圖:部分媒體觀點摘要

輿情事件曝光後,網絡媒體平臺時刻關注騰訊改組動態,部分媒體緊跟動向完成系列報導、追蹤報導。首先媒體前期對該輿情事件進行闡述,及時向受眾更新報導,之後引導受眾輿論,以夾敘夾議形式傳達媒體觀點,最後再以評論的形式對騰訊架構改組事件表達觀點並預測改組前景及未來發展。媒體觀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架構調整屬順勢而為,即「內憂外患」時期的關鍵一搏。《21世紀經濟報導》刊發《騰訊組織架構大調整:「內憂外患」時期的關鍵轉身》指出,「組織牆」、「內耗」的問題在騰訊內部已經非常明顯,而這已經不是過去所謂的「賽馬」。各個BG(事業群)之間數據不通、業務不通,這在ABC(AI、Bigdata、Cloud)時代,已經阻礙了騰訊的發展。騰訊此次架構調整的基本思路,可預期的是,騰訊管理層也會給予該事業群足夠的權力,允許其充分調動其他BG的資源。

ABC時代,緊跟組織創新不掉隊。《新京報》發表評論性文章《ABC時代組織創新方可不掉隊》提到,騰訊發力組織變革的核心訴求,是以面向個人用戶的產品矩陣,漸進轉向賦能To B業務。對於騰訊來說,擁有何種組織架構是一個問題,如何把四分五裂的業務、組織在數據打通等層面融合起來,也是一個現實問題。

網際網路領軍企業要順應其與各個產業結合的趨勢。《南方都市報》在《騰訊的組織變革與平臺的未來》一文中表示,網際網路平臺的功能是連接、匹配和治理,作為網際網路行業中的領軍企業,就要紮根消費網際網路,擁抱產業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服務產業的方式可能與消費網際網路是一致的,依然是建立網際網路平臺,騰訊的組織架構調整就是在響應網際網路與各個產業結合的趨勢。

2.網民觀點

圖:網民觀點佔比

數據統計時間:9月30日至10月10日;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網民對於騰訊改組的意見整體保持客觀態度,認為騰訊改組是自身改革的需要,有其自身發展道理,經過重組之後的架構也許會對自身利益產生變化。但騰訊之所以會改組,大部分網民認為其是在阿里的帶動之下進行的一次大規模學習與超越。

騰訊改組在媒體報導的帶動之下,引發網民熱烈關注,尤其是自媒體平臺的大量報導和轉發,更是引發紛紛討論。網民首先對改組持質疑和震驚態度。約三分之一的網民認為「騰訊發展雲計算是企圖追隨並超越阿里,但這是不可能的」,同時也有少數網民指出騰訊想通過改組實現轉型,「並未抓住網際網路發展的核心和關鍵」,藉助2B實現轉型「不過是追隨阿里的腳步,畢竟2C潛力遠不如2B」。

輿情解讀

時隔六年再次宣布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外界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此舉將為騰訊和整個網際網路行業帶來什麼?騰訊這艘網際網路巨輪的所作所為無不牽動著整個行業敏感的神經。

首先,輿論對騰訊此次架構改組的內部原因表現出濃厚興趣,早在官方正式公布具體的調整方案之前,相關消息就已經在業內流傳。面對騰訊成立近二十年來的第三次組織架構變革,外界普遍認為,一系列調整將重新確立騰訊的業務重心,也勢必引發騰訊現有架構事業群的權力再分配。從業內的普遍觀點來看,騰訊在當前的事業群架構中存在著一種「賽馬機制」,也就是同一個業務,多個團隊在做,部門之間存在著很大的隔閡。可以想見,此次架構調整對騰訊內部最大的意義,就是打破這堵「組織牆」。對此,輿論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雙向看法。有觀點認為,「組織牆」的存在,雖然會引起騰訊內部各事業群的行為游離於公司整體的調控之外,但這種「賽馬機制」同時也是騰訊不斷將產品成功推入市場的強大內生動力;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組織牆」長期存在的副作用將累及公司戰略傳達和資源整合效率,事業群之間的隔閡將阻塞公司內部不同層級間的指令傳達,從而導致公司內部資源整合效率降低,助長單個事業群的利益意識和部門組織的無序膨脹。

其次,騰訊此次組織架構調整將為整個網際網路行業帶來何種影響,也備受外界關注。在網絡輿論場中,馬化騰的「充錢」表情包和騰訊「抄襲門」成為一些網民持續戲謔調侃的對象。這種調侃側面顯示出騰訊當前在個人用戶端面臨的巨大壓力。有媒體認為,《怪物獵人世界》上線不到五天便被要求下架,國民級遊戲《絕地求生》未能如願在移動端繼承《王者榮耀》的市場熱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騰訊遊戲的整體表現。此外,抖音、拼多多和頭條系等下沉市場獨角獸的崛起也擠壓著騰訊在流量市場的優勢。而此次架構調整,騰訊也意在重整企業端業務,使向企業端業務轉型成為其未來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有媒體將其概括為「紮根消費網際網路,擁抱產業網際網路」。

在迎來二十歲生日之際,騰訊宣布進行大規模組織調整,啟動新一輪整體戰略升級。正如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所言:此次主動革新將是騰訊邁向下一個二十年的新起點。結果如何,全行業與消費者都拭目以待。

(責編:王堃、章翔)

相關焦點

  • 騰訊組織架構大調整:「內憂外患」時期的關鍵轉身
    9月30日清晨6點30分,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發出一封全員信,正式啟動了騰訊歷史上第三次重大組織架構調整。馬化騰在去年12月的員工大會上曾提到,「在管理方面,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內部的組織架構,現在的騰訊需要更多 To B的能力,要在組織架構上進行從內到外系統性的梳理。」2012年,騰訊進行了第二次組織架構調整,將此前的BU(Business Unit 業務系統)升級為BG(Business Group事業群)。
  • 中國人壽組織架構大調整
    此前,中國人壽總裁蘇恆軒在年中業績發布會上透露,「鼎新工程」是對中國人壽未來變革轉型進行全面規劃,涉及公司改革的方方面面,下半年工作重點是組織架構調整,包括人員的逐步到位。《中國經營報》記者獨家獲悉,中國人壽總部此次組織架構調整幅度與範圍較大,諸多部門職能進行了優化、新增、遷出。
  • 完整解讀騰訊架構變革!向雲要錢,向AI+5G要命,向技術驅動轉型
    昨晚騰訊架構調整消息搶跑後,鵝廠今早6點,日出之時搞事情。為何如此倉促又神秘?畢竟騰訊要搞組織架構調整,消息已不是一天兩天。而且馬化騰在去年年會上就說得清楚:在管理方面,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內部的組織架構,現在的騰訊需要更多To B的能力,要在組織架構上進行從內到外系統性的梳理。
  • 騰訊第三次架構調整,山雨欲來風滿樓-虎嗅網
    騰訊正在推動一次大的架構和人事調整,在騰訊內部已逐漸不是秘密。這也是騰訊自去年對OMG的調整後,又一次大的人事和架構調整。相比去年在「大內容」構想下對OMG的調整,這次的調整其實更像是2011年到2012年底騰訊對架構的長期調整。彼時的MIG將一系列移動產品回歸給原有業務,包括手機QQ和手機QQ空間回歸給QQ所在的SNG,手遊回歸給IEG,手機端新聞資訊回歸給OMG,這也使得MIG一度成為以網絡安全為主要業務,看上去像是對標360的「國防軍」。
  • 組織架構調整,如何重新分贓?
    1.組織架構調整核心難點就在如何重新分贓。架構調整一定會有血雨腥風的,在內部遭遇最大挑戰就是人事和利益鬥爭。 比如抗戰勝利後,原本是百廢待興,但大家都期望著老蔣論功行賞,文官要位子地盤軍人要部隊糧餉。可形勢需要大裁軍啊,這時候裁誰不裁誰裁多少就很有學問了,組織裡面各派系的你都裁就是不動自己嫡系,這樣大家肯定是有意見的,甚至還有反水帶槍轉投中共的。
  • 騰訊的組織能力是什麼?
    因專注在組織能力諮詢,浸泡鵝廠5年的我,經常思考「騰訊的組織能力是什麼」。在「騰訊諮詢」的身份也讓我有相對抽離的位置,去觀察騰訊和其他優秀大廠相比下的組織能力特色。從「騰訊沒有夢想」說起我們就先從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說起吧。
  • 小米將總角,雷軍知天命:組織架構調整兩年記
    小米是國內科技企業中推行扁平化管理的典型代表。但從公開信息看,並不能肯定雷軍是從科斯那裡獲得靈感。 從2017年底至今,小米經歷了大大小小十餘次組織架構調整:不斷橫向增加部門的同時,也在個別重要部門實現層級化。
  • 801變革一年再度調整 廣汽打造「大自主」協同目的是什麼?
    越是在危局之中,越能催生出強大的勇氣推動變革。   9月15日,廣汽集團發布消息,對自主品牌事業一體化進行深化整合,展開新一輪人事和架構調整。   廣汽集團對外表示,此輪調整是對原整車事業本部的組織架構和職能進行補充和完善,並設立經營管理委員會(簡稱「經管會」)與整車事業本部合署運營,進一步強化一體化運作和實現經營管理層的一體化深化,提升自主品牌體系競爭力。   這是自去年8月1日(801變革)廣汽歷史上最大規模組織架構優化後,廣汽集團時隔一年在自主板塊再度推動的深化改革舉措。
  • 中行個金條線組織架構大調整撤銷網金部有何考量?號稱「負重前行...
    號稱自己要「負重前行」、「空中加油」的中行,正在進行組織架構大刀闊斧的改革,近期,個金條線迎來大洗牌。券商中國記者從多個信源核實到,中國銀行8月21日上午召開內部會議,對個人金融業務進行組織架構改革,中行董事長劉連舸及相關副行長出席了會議。
  • 銀行數位化轉型需變革組織架構
    銀行數位化轉型需變革組織架構 2020-11-28 11:11 作者:郝亞娟
  • ——解析阿里架構調整背後的三大戰略
    三年前至今,阿里有三次大的架構調整。2015年12月啟動的「大中臺、小前臺」調整,2017年1月面向「五新」的架構調整以及今天面向未來5-10年數字經濟時代的調整。阿里巴巴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好像從來不是是行業裡的新鮮事,每隔一段時間,阿里總會「變一下」,而且是「說變就變」。阿里的變跟其他公司的變有些不同。很多公司的改變是「兵臨城下」,阿里巴巴的變革大多是「晴天修屋頂」。開頭總是「出乎意料」,但後來總是「原來如此」。
  • 地產圈|中南組織架構或將大調整!
    就在剛剛,豔姐得到勁爆消息,就在陳凱離開中南後,中南的組織架構大概率也將發生巨大調整。經業內人士透露此輪調整,多個區域被合併,原區域公司被取消,部分高層職位也發生了變動,大概率或如下調整:文旅事業部並給蘇中區域,文旅事業部取消;海南區域並給南寧區域,海南區域取消;粵東區域並給了海西區域,粵東區域取消;
  • 華為2020 組織架構調整,開闢第四戰場
    來源:IT之家 作者:騎士華為近日對組織架構進行新一輪調整,其中 Cloud&AI 升至華為第四大 BG。本次調整意味著,Cloud&AI 成為繼運營商 BG、企業 BG、消費者 BG 之外,華為的第四大 BG。此前前,"Cloud&AI 產品與服務 " 和 " 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 在華為組織架構中屬於 BU 部門,但層級與 BG 並列,同屬華為的一級部門。
  • 騰訊架構調整之五|三個AI團隊仍然分而治之 2B業務賽馬機制如何破?
    【財新網】(記者 屈運栩 張而弛)騰訊新一輪架構調整重點發力企業級市場,雲業務收歸後AI團隊仍然分而治之。9月30日,騰訊宣布成立以來第三次組織結構調整,技術工程事業群(下稱TEG)以及微信不調整,社交網絡事業群(下稱SNG)進入新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下稱CSIG)。
  • 騰訊調整職級體系,明確兩個原則,再次強調「幹部能上能下制度」
    今年3月份,有媒體報導稱,騰訊自2018年12月內部員工大會後,便開始裁撤一批中層幹部,比例約在10%。實際上,去年9月30日啟動新一輪架構調整後,騰訊內部的人員優化問題便已擺上日程。相比去年的組織架構調整,這次的職級體系調整對騰訊員工的影響其實會更大。過去,騰訊職級的「上下」通道其實也一直都存在,但是時間太長了,讓制度的實施也變得更加形式化。而從此次調整可以看出,騰訊或許要開始重新疏通一下這個「上下「通道了。
  • 十張圖看懂華為業務與組織架構
    近十年來,華為的業務和組織架構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特別是2017年成立了Cloud BU,到2019年又成立了Cloud & AI BG,前不久華為高管侯金龍以雲與計算(Cloud & AI)BG總裁身份亮相,以至於外界對於華為的業務和組織構架有些搞不清楚。但實際上,華為的業務與組織架構一直在其每年對外發布的年報中,有著清楚的描述。
  • 聯想中國組織架構調整郵件曝光:新設三大事業部
    聯想中國組織架構調整郵件曝光:新設三大事業部 【TechWeb】1月8日消息,據騰訊《一線》曝光的一份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的內部郵件顯示,聯想中國區進行組織架構調整。
  • 星巴克中國組織架構調整,要向瑞幸咖啡學習?
    星巴克宣布,從6月1日起,星巴克中國將調整現有管理團隊架構。星巴克中國為什麼要進行組織架構調整?璽哥認為,星巴克中國這個時候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其目的有三。璽哥認為以上3點,是星巴克中國進行組織架構調整的根本原因。數字創新,星巴克中國組織架構調整的重點長期以來,星巴克一直秉持著偏傳統、偏慢速的運營理念:為用戶提供除了家庭、工作場所之外的另一個享受咖啡的空間——「第三空間」。
  • 阿里組織架構大調整 蔣凡未變古邁「消失」
    本報記者 李立 上海報導按照慣例,阿里巴巴迎來「雙11」之後的組織架構大調整。12月11日,此次調整由淘寶天貓總裁蔣凡以內部信的形式發布,同日阿里旗下的本地生活公司也進行了調整,董事長王磊發布了全員信。
  • 58同城組織架構調整:強化招聘與汽車業務 打造大中臺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1月15日午間消息,58同城公布最新公司組織架構調整,全面貫徹2020年全力以「服」的發展戰略。此次組織架構調整進一步明確了前、中、後臺的職責。前臺四大事業群由人力資源及職業教育事業群(HRG)、本地服務事業群(LBG)、汽車事業群(ABG)、房產事業群(HBG)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