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侵略者曾篡改盜印《清實錄》
日本侵略者篡改後的《德宗實錄》(左)與原稿本《德宗實錄》對照,有多處挖補(紅色處)。 1906年,內藤第三次來奉天,他藉助日本駐奉天總領事,以外交和賄賂清朝官員、看門人的手段,進入崇謨閣、文溯閣,抄錄和拍攝了《蒙古源流》滿文部分、《西域同文志》《舊清語》、滿文《長白山圖》《盛京全圖》等。
-
俄媒稱日本復活軍國主義:欲吞併遠東和西伯利亞
資料圖:日本民眾抗議安倍政府通過安保法案。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報9月16日一期發表了阿納託利·伊萬科的題為《歷史的餘波》的文章,編譯如下:所謂的「北方領土」是俄日籤署睦鄰友好條約的主要絆腳石。事態也曾有過樂觀時刻:雙方打算在兼顧彼此經濟和戰略利益的前提下互相作出讓步,而不是搶佔上風。在1905年、1927年、1938年和1939年,日本曾試圖動武解決問題,但失敗了。在1945年徹底戰敗後,日本陷入政治和經濟孤立之中。反法西斯同盟的國家不但禁止失敗的侵略者擁有軍隊,還規定了其國界線。國際社會對當時的日本是如此深惡痛絕,不吝批評。
-
日本的軍國主義殘存及現實危害
【關鍵詞】 軍國主義 安倍晉三 歷史問題 政治右傾化 【中圖分類號】D513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日本政要否認甚至美化軍國主義侵略歷史的風潮大有蔓延國際社會的跡象。對於中韓等亞洲國家關於日本政治右傾化言行的質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2013年9月25日訪美發表演講時稱,「如果大家想把我叫作右翼的軍國主義者,那就請便吧」。
-
呂耀東:日本的軍國主義殘存及現實危害
對於中韓等亞洲國家關於日本政治右傾化言行的質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2013年9月25日訪美發表演講時稱,「如果大家想把我叫作右翼的軍國主義者,那就請便吧」。如此妄言在2015年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已變成逆歷史潮流的實際行動。如今安倍赴美四處散布淡化軍國主義侵略性質的言論,出臺包括解禁集體自衛權在內的一系列安保法案,力圖修改防止軍國主義復活的「和平憲法」等,政治右傾化愈演愈烈。
-
馬英九公開向連戰喊話 稱其不宜出席大陸閱兵
剛拋出「日本祖國論」的李登輝也跳出來猛批連戰,不過連戰30日還是頂著巨大壓力登上了飛往北京的航班。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30日發表評論稱,明年民進黨執政的可能性較大,在大陸不斷利用各種場合表達「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態度,加上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又未明確對「九二共識」表態的情況下,明年的兩岸關係難以平穩的可能性大增,「兩岸關係若因雙方默契不夠而動蕩,豈是人民所樂見?
-
唯一不接受日本投降的國家,處死19萬日本侵略者,日本至今都後怕!
文/唯一不接受日本投降的國家,處死19萬日本侵略者,日本至今都後怕! 在二戰期間,日本對許多國家開始了猛烈的攻擊,尤其是對中國的傷害可以說是慘絕人寰,即便在戰爭結束後,世界歸於和平,但是日本和許多國家依然還停留在敵對的關係上。
-
「似曾相識燕歸來」 連戰夫婦撰文追憶大陸之行
相關報導:連戰夫人連方瑀文章:寫下我看見的大陸(全文) 連戰撰文追憶大陸之行:印我青鞋第一痕(全文) 中新社臺北八月二日電 《聯合報》今天在「聯合副刊」刊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和夫人連方瑀的文章,追憶四、五月間的大陸之行。
-
韓媒稱日本箱式書包系軍國主義象徵 日媒稱荒唐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J-CAST新聞網7月9日報導稱,韓國《朝鮮日報》近日刊載的一篇被認為荒唐無稽的針對日本兒童硬式雙肩帶書包的專欄文章,成為了人們議論的話題。據悉,這篇報導刊載於2015年6月12日的報紙上,題為「韓國至今在存在的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渣」。
-
該怎樣看待日本軍國主義漢詩
可惜的是當年我在日本訪學的時候,沒有來得及多挖掘一些日本漢文學史上反映其軍國主義流毒的作品。我見神田喜一郎選編的《明治漢詩文集》的後記中說:關於日清戰役(即甲午戰爭)的漢詩文非常之多,野口寧齋就曾編選過一本叫《大纛餘光》的書,神田因其中充滿了軍國主義精神,不宜選用,就不選了。神田先生的態度當然是對的。
-
駐英大使劉曉明:日本軍國主義和伏地魔有三大共同點
我駐英大使劉曉明今年元旦在英國《每日電訊報》發文,批評安倍去年底參拜靖國神社,文中將日本軍國主義比喻為著名小說《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並稱「靖國神社無疑是藏匿這個國家靈魂最黑暗部分的魂器」。這個比喻以其異乎尋常的生動性、穿透力在國際上被迅速傳播,以至於日本駐英大使林景一氣急敗壞拾人牙慧,撰文反稱「中國才是『伏地魔』」。雙方交鋒不止於撰文。
-
叩問:強推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是些什麼人?
85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的鐵蹄重重地踏在中國人民心口!「九一八事變」,其實也是在告訴世界,日本軍國主義對人類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今天的日本,就一直在扮演著這麼一個可怕的角色。就說一個月前出籠的2016年版《防衛白皮書》,妄議中國正當合理的國防和軍隊建設,無端炒作南海、東海等問題,滿篇充斥著對中國軍隊的惡意,對中國與鄰國關係的挑撥,和對國際社會的欺騙。
-
日國會議員撰文稱衝繩最終將會從日本獨立
圖為日本眾議院議員、社民黨國會對策委員長照屋寬德【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關超】據日本《產經新聞》5月15日報導, 5月15日是美軍向日本移交衝繩地區行政權41周年的日子,「琉球民族獨立綜合研究學會」於這一天在日本衝繩縣正式成立。
-
日本為何籠罩在軍國主義復活的恐怖中?
國際社會普遍感到,日本新版《防衛白皮書》充分暴露了安倍當局企圖重新走上軍事大國的狂妄野心,是繼去年9月新安保法案通過後,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再次邁出實質性的一步。我們不禁要問:在一個曾經飽受戰爭痛苦的國家,為何總籠罩在軍國主義復活的恐怖中?對日本安倍政府而言,強推軍國主義復活——把日本再次綁上戰車並非「一夜間」的事,而是蓄謀已久的陰謀。
-
日本軍國主義並非來自武士道
把死這一嚴肅的事實擺在眼前,以極限的姿態生存下去,在日常生活中將美推向極致,並付諸實施,可稱其為行動的美學。行動的美學在武士身上,大概就表現為用極致的美裝飾甲冑,甚至把刀槍當作藝術品。他們很自豪自己的刀劍,與歐洲騎士的武器相比,簡直是雲泥之別。歐洲騎士們的武備,說到底就是實用,他們想來想去,也只是防衛自身。
-
法媒關心日本軍國主義復活 稱警惕歷史幽靈出籠
當地時間2013年8月6日,日本海上自衛隊22DDH型直升機航母在橫濱下水。該艦滿載排水量2.7萬噸,預計2015年正式服役。22DDH命名為出雲號,舷號183,該艦名「出雲」,曾為日本侵華戰爭時期日本海軍中國方面艦隊旗艦所使用。
-
冰心女兒憶母親:珍視"尊嚴" 日本軍國主義可恨
原標題:冰心女兒吳青:母親曾想寫甲午海戰 一動筆就大哭 她的外公是中國海軍軍官,險些死於日軍轟炸;她的母親想寫甲午海戰,每每落筆卻氣得大哭;她在重慶時幾乎天天鑽防空洞,曾誓言不學日本、不交日本朋友——她是作家冰心的女兒吳青。 「但媽媽從小對我說,可恨的是日本軍國主義,不是日本人。」
-
中日甲午戰爭反思: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
在痛楚、恥辱、憤怒、遺憾之外,人們看到軍國主義在日本大有死灰復燃的可能,不能不高度警惕。 日本軍國主義存在500年 422年前的壬辰年(1592年),也就是明朝萬曆二十年,爆發了一場國際大戰,明朝史籍一般稱為「東徵」(1592-1598年)。
-
勿忘國恥,讓我們牢記這3個策劃「九一八」事變的日本侵略者
石原莞爾石原莞爾,日本關東軍的「大腦」。1918年他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畢業於日本陸軍學校。當時曾有人評價,石原莞爾的頭腦是陸軍大學「有史以來第一的頭腦」。1922年石原莞爾留學德國,痴迷於拿破崙軍事思想和一戰史。
-
臺南「蕭壠大屠殺」: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犯下的又一罪狀
>這是一段被塵封了120年的慘痛歷史———7000多條不甘做亡國奴的中國同胞活生生的生命,在短短兩個多小時裡被日本侵略者殘害。作為臺灣著名人權和刑辯律師,許文彬曾是臺灣大學法律系在校生考取律師的全臺灣少數人,後來又成為臺灣司法改革之後第一批考取檢察官的人中全臺灣的第一名。由於祖上是隨鄭成功一起赴臺作戰的將軍,許文彬被看做臺灣少數真正有資格稱自己為「臺灣本土人」者。
-
日本的軍國主義又抬頭了?
導語日本的軍國主義又抬頭了?一、「軍國主義抬頭」是日本謀求「國家正常化」下的扭曲表現1、認為諸多現象是「軍國主義抬頭」比較勉強安倍晉三在「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上」自安倍政權執政以來,日本政府右轉的趨勢的確明顯。